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孩子爱发脾气、不听管教,到底是叛逆还是生病了?

从本周开始,因诊疗工作繁忙,本公众号改为周一至周五每晚10点定时推送,敬请关注!

本文章节:

01 为何有的孩子没有”叛逆期“?

02    叛逆和精神心理症状的区别

03 如何应对叛逆和精神心理问题

很多罹患抑郁症、双相障碍的青少年,其实他们从初中、高中就出现情绪和行为症状了,心烦、焦虑、易发脾气,频繁跟父母发生冲突,表现得懒散、贪玩、不爱学习等。

可当时父母不重视,以为这是孩子青春期叛逆。有的父母放任不管,有的采取更加高压的教育方式,打骂得更厉害,甚至送去像豫章书院、杨永信网戒中心等不规范机构,希望换来一个孝顺、听话的孩子。

孩子被送到类似机构后,短期效果很好,孩子变得很听话,父母一度非常感动,但好景不长,孩子出来后不久,不仅故态复萌,甚至变本加厉,对父母拳打脚踢,媒体曾经报道一个极端的案例,孩子出来后把妈妈杀掉了!

实际上,孩子在类似机构遭受过大量叠加性心理创伤,因为恐惧而暂时扮演成一个“听话的孩子”,实际上患上了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对父母恨之入骨。

这时,父母才发现,孩子不但没好,反而越来越严重,情绪波动也不断增大,甚至连学校都不能去了。到医院精神科就诊时,可能被诊断为抑郁症、双相障碍、焦虑症等精神心理障碍。

哪怕是这时,很多父母仍然没有看清楚真相,还非常震惊,问医生“孩子不就是叛逆吗?怎么是得病了?”

当医生耐心解释后,父母也看着孩子深陷痛苦不能自拔后,他们会悔恨不已,深深责备自己的无知令孩子错过最佳的干预时期,还对孩子造成了二次伤害。

其实,“叛逆”和某些精神心理症状确实有一定的相似性,乍眼一看容易混淆。但如果具备科学的精神心理学知识,这两者之间还是比较容易区分的。

到底哪些表现是真正的叛逆?哪些表现很可能是精神心理症状?以下基于多年的多学科诊疗(MDT),并结合大量深度催眠下病理性记忆修复的实践经验,提供一些区分和应对的方法。

为何有的孩子没有青春期叛逆?

从传统心理学的角度,儿童、青少年正常心理成长过程中有两个叛逆期。第一个是2岁到4岁,探索和自我意识快速发展。

第二个就是大家熟知的青春期,大约10岁到16岁。在生理上,孩子进入生长发育高峰期,第二性征出现。比如男孩出现喉结发育、声带变宽而出现 “变声”、遗精等,女孩出现乳房发育、月经来潮等。

在心理上,孩子的性意识更明显,更关注自己的形象和异性对自己的看法。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自我意识更强,批判性思维更突显。在很多事情上,他们觉得自己“长大了”,想自己做主,对家长、老师的管束和说教明显抵触。

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会感觉这孩子不但突然“蹿个儿”了,还越来越“不听话”,以往的教育方式很可能失灵了。从个体的心身发育规律上看,大部分孩子都会经历这个阶段。

而且,随着现在孩子们的营养摄入充足,也不排除可能有不健康食品、激素等作用,孩子在生理上的青春期提前了。

再加上现在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孩子接触的信息面广,心智更加早熟,心理上的青春期也提前了。很多孩子在8、9岁时就出现了青春期的特征。

可有的家长说,我小时候就没有明显的叛逆期,或者有些“别人家的孩子”一直很听话,为什么偏偏我家的孩子特别叛逆?

图片来源于网络

所谓“没有叛逆期”的情况不是没有,但这背后肯定是有原因的。这往往有两个可能性。

第一个是父母的科学应对化解了孩子的“叛逆”。他们对孩子有充分的理解、尊重和共情,懂得积极引导,采取有智慧的家庭教育方式,与孩子建立了非常亲密的关系。

说得简单些,这样的父母是孩子的良师益友,是理想中的父母。虽然孩子进入青春期后有了更多独立的思想,但父母也能及时调整教育方式,双方共同改变、快速磨合,并达成一致。

所以他们亲子之间没有经历特别明显的矛盾事件,看上去就像孩子没有出现“叛逆期”一样。

从这个角度看,“叛逆”的概念其实是相对的。很多父母受到传统文化的巨大影响,认为孩子必须听话,不能顶撞父母,不能违背父母的意愿。很多人对孩子设立的家规就注明了一条:“不能顶嘴”。

可孩子进入青春期后,有了更强烈的表达和自己作主的意愿,也尚未掌握理性的沟通方式,就很容易表现为“顶嘴”“顶撞父母”“与父母作对”。

这些“传统的”父母会非常愤怒,认为孩子叛逆、忤逆,甚至贴上“大逆不道”“不孝之子”的标签。这种情况尤其以父亲更多见。

可如果父母懂得科学的精神心理学知识,家庭教育观念更科学的话,他们往往不会将这定义为“叛逆”。他们会尝试去理解孩子言行举止背后的原因,引导孩子更理性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想法,与孩子一起寻求解决矛盾的方式,也适当地调整作为大人的一些不合时宜的观念。

所以“叛逆”不“叛逆”,这里面有文化因素和家庭教育观念的影响。

第二种“孩子不叛逆”的情况则更令人担忧——孩子有意无意地压抑了、甚至是否定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他们可能一直接受简单、粗暴的家庭教育方式,对父母非常惧怕,虽然曾试过表达自己的想法,但被打压得更加厉害,便从此不再轻易尝试。

有的孩子则可能在过去因乖巧听话而受到夸奖、奖励,因“不听话”反复受到批评和贬低,再加上受到成长环境中一些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形成了不良的观念:“我一定要乖、要听话,这才是一个好孩子,才能得到大人的赞扬”。

他们会有意识地压抑、甚至否定自己的独立思想和负性情绪,要求自己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努力成为父母眼中的“别人家的孩子”。这样的孩子往往容易有强迫型人格特征,追求完美、谨小慎微,无法接受批评和一时的失败。

这样的孩子表面上看,也没有明显的“叛逆期”,看起来一直听话、懂事、省心,努力达到父母的期待。但其实他们是把“叛逆”吞下去了,形成了巨大的精神心理隐患。

当其无法再承受压力时,首先出现的往往是抑郁症状,而且是“微笑型抑郁症”。如果压力继续得不到释放,他们可能采取自杀,或者精神彻底崩溃,无法上学;或发展出更多精神心理症状,比如强迫症、双相障碍和进食障碍等。

换句话讲,如果孩子有青春期叛逆,这不见得是坏事,证明孩子符合正常的心理发育规律,也对父母有一定的信任感,不畏惧表露意见和感受。

而太听话、太懂事的孩子,不见得就是好事,他们更可能是“宝宝心里苦但宝宝不说”,不愿意向父母袒露心声的孩子,后续出现精神心理问题的风险非常高!


叛逆和精神心理症状的区别

如何区分真正的“叛逆”和精神心理问题?又或者说,如何判断孩子的表现到底是不是只有叛逆那么简单?一般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观察:

第一,孩子的年龄是否处于青春期叛逆的阶段。

上面已提及,大部分孩子的青春叛逆期大约在10岁到16岁,早一点的8、9岁,也就是大概从小学高年级或初中就显现出来了。

如果孩子都准备上大学了,甚至已经是个大学生了,才出现所谓的“青春期叛逆”,那大概率不是叛逆,而是精神心理问题。

第二,“叛逆”表现的持续时间。

真正“青春期叛逆”的孩子虽然主意大,不愿意顺从家长,他们整体上的情绪是平稳的,精力比较充沛,愿意和朋友交往,有兴趣爱好,对未来有一定的计划。

换言之,他们虽然有时会跟家长发生冲突,有一些“成长的烦恼”,但争吵过后情绪很快恢复稳定,整体上对日常生活、学习的影响不大。

可如果孩子长期情绪不稳,整体情绪低落,经常不开心或烦躁、暴躁,精力下降,总觉得生活很累、没意思,对以前的兴趣爱好也不再起劲了。如果这种情况持续长达2周甚至以上,这就很可能就有精神心理问题了。

第三,负性情绪和行为的严重程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孩子正处在“叛逆期”, 怎么办?
孩子爱发脾气,顶嘴,任性...直接影响情商!不能不重视!
孩子处在叛逆期,总和父母对着干,到底是孩子错了,还是父母错了
孩子进入叛逆期,怎么办?-科技与我们的生活的回答
青春期的孩子骂脏话骂父母怎么办?深度分析!
家长需要注意:青少年叛逆≠心理疾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