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考物理复习专题:快速搞定中考光学易错点,掌握少扣分!
光学内容是初中物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有不少知识点看似简单但在考试时却会频频出现一些易错、易混、易忘之处,致使同学们在答题时“会而不对,对而不全”,导致失误的发生。今天, 王老师总结了光学易错点,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初中物理化学生物 初中生学习好帮手,初一初二初三年级物理化学生物学习知识点,考试资料,视频课程分享,名师指导,成绩每天进步!
3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01
“影”与“小孔成像”相互混淆
从影和像的特点可以看出,两者的原理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影是光不能到达形成的,而像是光能到达形成的。判断是影还是像,关键是看光线能不能到达该区域。
阴影
小孔成像
光路图
原理
光沿直线传播
光沿直线传播
特点
光沿直线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面形成光不能到达的地方
经过小孔的光沿直线传播,上方的光只能到达光屏下方,形成倒立的像
【例1】晴朗的天气,小刚到森林中去游玩,他看到地面出现大小不一的圆形光斑,他认为(    )。
A.圆斑是太阳的影
B.圆斑是太阳的像
C.圆斑是树叶的像
D.圆斑是树叶的影
【解析】树上树叶很多,树叶与树叶之间会形成很多细小的缝隙。太阳光从这些小缝隙中照射下来,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太阳光经过树叶间的“小孔”在地面上会形成太阳的像,就是我们看到的圆形光斑,像的形状和太阳一样是圆形的。故选B。有部分同学知道圆斑是像,但是分不清这种圆斑是谁的像,错选C。也有部分同学分不清像与影的区别,误认为圆斑是树叶的影,错选D。
【答案】B
02
“阴影”与“倒影”相互混淆
阴影和倒影看似都属于影,但事实上其原理并不相同。阴影的产生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而倒影的产生原理则是光的反射。判断是阴影还是倒影,关键依然是看光线能不能到达该区域。
【例2】人说山西好风光”,下列图片中的现象,属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五台山白塔的倒影
B.晋祠铁人的影子
C.壶口瀑布上方的彩虹
D.透过云层的光束
【解析】五台山白塔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现象,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所以本选项符合题意.B选项晋祠铁人的影子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而形成的阴影,有的同学看见影就觉得是倒影从而误选B。C选项壶口瀑布上方的彩虹,属于光的色散现象。
【答案】A
03
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认识不清晰
有些同学认为,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经过凸透镜后折射光线一定要相交。这是错误的!这是对“会聚光线”与“会聚作用”两个概念的含义不明确造成的。物理上通常研究的光线有三种:平行光线、会聚光线和发散光线。所谓会聚光线是指随着光的传播光线之间越来越靠近的光线。“会聚作用”是对光学元件所起作用而言的,实际上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是指折射光线跟原来入射光线的正向延长线相比较,传播方向更加集中,相互靠拢一些.经过会聚的折射光可以是发散的,可以是平行的,可以是会聚的。
【例3】虚线方框内各放置一个透镜,两束光通过透镜前后的方向如图所示,则(    )。
A.甲为凹透镜,乙为凸透镜
B.甲、乙都为凸透镜
C.甲为凸透镜、乙为凹透镜
D.甲、乙都为凹透镜
【解析】发光点S发出的两束光通过甲透镜后,折射光线相比折射前变得会聚了,因此甲图应是凸透镜。两束光通过乙透镜后,折射光线相比折射前变得发散了,因此乙图应是凹透镜,故选C。部分学生看到甲图光线经过透镜后是发散的,就误认为甲图是凹透镜;乙图光线经过透镜后会聚于一点的,就误认为乙图是凸透镜,导致错选A。
【答案】C
04
不能正确判断凸透镜成像的性质
关于判断凸透镜成像的性质常常这样考查:描述一个凸透镜成像过程以及光屏上出现的像,改变物距,给出数个选项,分别判断会出现哪种像;提供一个凸透镜的焦距成像的物体大小、判断成像大小和焦距等;提供一个凸透镜实验过程,给出成像的性质,物距和像距交换位置,解析光屏上成像的性质等。考查这一知识点时,部分学生对于实验中要解析的问题理解不够,认识不足,导致出错,比如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不会转化为新的物距和像距来解析成像情况;部分学生解题时不知道利用物距等于二倍焦距,像距也等于二倍焦距这个关键点解出焦距,导致出错。
凸透镜成像时,有如下规律:
u与f关系
v与f关系
像的性质
正倒
大小
虚实
u>2f
f<v<2f
倒立
缩小
实像
u=2f
v=2f
倒立
等大
实像
f<u<2f
v>2f
倒立
放大
实像
u=f
不成像
u<f
v>u
正立
放大
虚像
有如下记忆顺口溜:
1.实像: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当成实像时,物、像的左右相反,上下相反。
2虚像:物远像远像变大,虚像皆正立。当成虚像时,物、像的左右一致,上下一致。
【例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图象;若保持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移到光具座的40 cm刻度处,对于此时像的性质判断正确的是(    )。
A.一定是放大的像
B.一定是缩小的像
C.一定是倒立的虚像
D.一定不成像
【解析】由图可知,物距=50 cm-30 cm=20 cm;像距=65 cm-50 cm=15 cm,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由于此时物距大于2倍焦距,像距处于1倍和2倍焦距之间,则有如下关系式:20 cm > 2 ; < 15 cm < 2 ;解得:7.5 cm < < 10cm。将蜡烛移到光具座的40 cm刻度处时,物距=50 cm-40 cm=10 cm,处于1倍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选A。部分学生不会运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解析图中物距和像距的大小关系,得出此时成像的特点,导致选错;部分学生根据以往解题习惯,误认为凸透镜焦距是10 cm ,当将蜡烛移到光具座的40 cm刻度处时,认为此时物距等于焦距不成像,错选D。
【答案】A
05
“阴影”与“倒影”相互混淆
照相机是利用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工作的。其成像特点是: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距离透镜越近,像越大,像距越大;距离透镜越远,像越小,像距越小。使用时调节方法是:要使所成的像变大,应该减小物距,同时增大像距;要使所成的像变小,应该增大物距,同时减小像距。概括为简单易记的口诀就是:物近像远像距大,物远像近像距小。
【例5】用照相机拍摄集体照时,人全站好后发现有些人没有进入画面,那么采取的措施是(    )。
A.照相机离人近一些,将镜头往前伸
B.照相机离人近一些,将镜头往后缩
C.照相机离人远一些,将镜头往前伸
D.照相机离人远一些,将镜头往后缩
【解析】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要使全体同学都进入镜头,要把成的像变小点,就要像距变小,将镜头往后缩;同时物距变大,照相机离人远一些。故选D。解题时,部分同学不理解有些人没有进入画面的意思,错以为人距离相机太远,所以误以为相机要离人近一些。有的同学不会应用凸透镜成像时的调节规律,错以为相机和镜头都要离人近一些,导致错选A;有的学生知道物近像远像距大的规律,所以错选B。
【答案】D
END
除了以上这些,老师还为大家准备了中考物理资料,有需要的家长和同学,可以按下方步骤领取。
怎样获取打印版?
扫描下方二维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易错点03 透镜及其应用常考易错陷阱分析-备战2023年中考物理考试易错题(原卷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透镜及其应用1(凸透镜成像、照相机 投影仪 放大镜、光路图...) 基础知识 易错题(附答案解析)
2013年中考物理光学试题分类解析
初中光学
八年级物理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检测题
老师带你破解透镜相关“魔咒”,中考难点易错点都在这里,请珍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