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方文:重铸中国社会心理学的“社会之魂”
群体地图和中国体验是紧迫的研究议题
面对空洞的宏大理论和抽象经验主义的符号霸权,米尔斯呼吁社会学者应以持久的人类困扰和紧迫的社会议题为枢纽,重建社会学的想象力。而要滋养和培育中国当代社会心理学的想象力和洞察力,重铸社会心理学的“社会之魂”,类似地,必须检讨不同样式的生理决定论和还原论,直面生命持久的心智困扰和紧迫的社会心理议题。
不同样式的生理决定论和还原论,总是附身招摇的研究时尚,以不同的面目出现,如认知神经科学的殖民倾向。社会心理学历经艰难的理智探索,终于从生理/本能决定论中破茧而出,却持续受到认知神经科学的侵扰。尽管大脑是所有心智活动的物质基础,尽管所有社会心理和行为都有相伴的神经相关物,尽管社会心理学者对所有学科进展有持续的开放胸怀,但人类复杂的社会心理过程无法还原为个体大脑的结构或功能。而今天的研究时尚,存在神经研究替代甚至凌驾完整动态的生命活—动研究的倾向。又如大数据机构的营销术。据称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而所有生命活—动的印迹,通过计算社会科学,都能被系统挖掘、集成、归类、整合和预测。类似于乔治·奥威尔所著《1984》中老大哥的眼神,一幅令人恐怖的数字乌托邦迷思。完整动态的生命“活—动”,不是数字,也无法还原为数字,无论基于每个生命出生时起就被永久植入的自由意志,还是自动活动对控制活动的分野。
重铸中国当代社会心理学的“社会之魂”,必须直面转型中国社会以下紧迫的社会心理议题。
1.数字时代人类社会认知能力的演化。方便获取的数字文本,便捷的文献检索和存储方式,彻底改变了生命学习和思考的语境。人类的社会认知过程的适应和演化是基本难题之一。“谷歌效应”(the Google Effect)已经初步揭示便捷的文献检索和存储方式已败坏了长时记忆系统。
2.“平庸之恶”风险中的众从。无论是米尔格拉姆的权威服从还是津巴多的“路西法效应”;无论是二战期间纳粹德国的屠犹还是日本法西斯在中国和东南亚的暴行;无论是当代非洲的种族灭绝还是不绝如缕的恐怖活动,如何滋养和培育超越从众和“平庸之恶”的众从行为和内心良知,值得探究。它还涉及如何汇集民智、民情和民意的“顶层设计”。
3.中国社会的群体地图。如何系统描述、理解和解释中国人的所知、所感、所行,必须从结构层面深入到人心层面,系统探究社会转型中不同群体的群体构成特征、群体认知方式、情感体验、惯例行为模式和生命期盼。
4.中国体验与心态模式。如何系统描绘社会变革语境中中国民众人心秩序或“中国体验”与心态模式的变迁,培育慈爱之心和公民美德,对抗非人化(dehumanization)或低人化(infra-humanization)趋势,也是紧迫的研究议程之一。
(本文系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现代化背景下的本土社会心理学研究”(14ASH014)中期成果)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什么是心理学?
群体心理学如何研究国际关系
西方心理学发展中的若干倾向之我见
心理学问答:“指鹿为马”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人追随?
6分钟读完《社会性动物》,带你看透人性的本质
在你认为是朋友的人里,一半的人并不把你当朋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