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言虚词集训

方法指导:掌握意义用法,记住例句,得法教材,触类旁通

十八个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一、人称代词,通“尔”,你,你的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余知而无罪也

某所,而母立于兹。

二、连词

1、表并列:并且

黑质而白章            故其国富而兵强

2、表承接:接着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又前为歌曰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3、表修饰:……的

吾尝终日而思矣     吾恂恂而起     顺风而呼   提刀而立

4、表递进:而且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5、表假设:假如、如果

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

6、表条件:才、就

然则何时而乐焉

7、表转折:但、但是、却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知文而不知武

一、动词,通“荷”,挑、背

何蓑何立  何戈与祋(dui武器)

二、疑问代词

1、表人:谁、什么人

来者何人?

2、表时间:什么时候

何当共剪西窗烛  何时可掇

3、表事物:什么,哪

大王来何操?  何枝可依

4、表原因:为什么

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三、副词,用在形容词前,表程度:多么

水何澹澹,山岛耸峙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一、介词,相当于“于”

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  吾尝疑乎是  吾又何怨乎今之人

二、语助词

1、表反问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

2、表感叹

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美哉乎,山河之固!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3、表商量

等死,死国可乎?

4、表猜测

其皆出于此乎?  或能免乎?

5、表句中停顿,不译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胡为乎惶惶欲何之    众言同,于是乎书

6、表疑问

吾射不亦精乎?

三、形容词词尾:……的(地)

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山川相繆,郁乎苍苍

一、代词:你,你的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家祭无忘告乃翁

二、判断动词:是、就是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内有一人,乃蜀大将赵子龙也

三、副词

1、表承接:就、于是就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陈涉乃自立为王

2、表转折:却、竟然、反而

今君乃亡赵走燕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表结果:才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4、表范围:仅、只

天下胜者众矣,而霸者乃五    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一、副词

1、表反问:难道、岂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呜呼,其真无马耶?

欲加之罪,其无辞乎?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其孰能讥之乎?

2、祈使希望:还是、可要

吾其还也

3、推测,猜度:恐怕、大概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其真不知马也

二、代词

1、第一人称:自己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2、第二人称:你

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

3、第三人称:他、他的、他、她的、它、它的、他们的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及其所之既倦     当其欣于所遇

余嘉其能行古道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4、指示代词,

①表远指近指:那、那些,这,这些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今欲举大事,将非其人不可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②表专指:其中的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三、助词,不译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四、连词,表假设:如果

其如是,孰能御之

一、连词

1、表并列:一边……一边……

且战且退

2、表假设:尚且、即使、那么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

3、表选择

王以天下为尊秦乎,且尊齐乎?

二、副词

1、表动作行为将发生:将、将要

若属皆且为所虏   不出,火且尽

2、动作行为的暂时:姑且、暂且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3、表时间数量接近:将近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一、代词

1、第二人称:你、你的

若入前为寿    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求鱼也

2、表近指:这、这种

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求鱼也

二、连词:如果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若止印二三本,未为简易

三、动词:像、比得上

故凡愚者,莫我若也 

一、助词

1、与后面的动词结合,组成名词性短语,表动作相关的人或事物,相当于……的人(地方、东西)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所见所感

2、表被动:为所、为……所:被

若属皆且为所虏   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3、所以

①表原因:……的原因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②表对象:用来……的人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③表方式、途径:用来……的方式、方法

谋者,所以令敌无备也      所以动心忍性

二、名词,表处所:地方、处所

某所,而母立于兹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三、不确定数量:上下、左右

父去里所,复还

一、介词

1、表对象:向、对、替、给

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为君翻作琵琶行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2、表目的:为了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3、表原因:因为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4、表被动:被

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二、语助词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三、动词

1、表判断:是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2、表行为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从事)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谋划)

一、兼词

1、于之:在这(那)、在其中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于何:在哪儿

且焉置土石?

二、代词

1代人代物

犹且从师而问焉   

2、表疑问:哪里、何必、怎么

则将焉用彼相矣         焉用亡郑以陪邻

三、语助词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四、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一、副词,表频率,与今同

知他今宵宿在哪里?有梦也难寻觅

二、语助词

1、句中停顿

其闻道也故先乎吾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2、表肯定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故曰弊在赂秦也

3、表祈使

毋从俱死也 

4、表疑问

公子畏死耶,何泣也?

5、表反问

安求其能千里也

6、与“者”配合,表判断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一、作介词

1、表对象:用、拿

以刀劈狼首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2、表方式:凭借、靠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3、根据

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4、按照

斧斤以时如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5、把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二、连词

1、表因果:因为、因此、所以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2、相当于“而”表并列、修饰、承接、假设、结果等

以啮人,无御之者(如果)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以致)

三、副词,通“已”,已经

及以至是,言不辱者,所谓强颜耳

四、动词

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率领)

皆以美于徐公(认为)

一、副词,相当于“于是”、“就”

项羽即日因留沛公

二、介词

1、依靠、凭借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2、通过、经过、由

因宾客至相如门谢罪

三、连词

1、因为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2、因此、所以

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四、动词,相当于“沿袭”

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

一、语助词,通“吁”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二、介词

1、表处所:在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2、表比较:比

师不必贤于弟子

3、表方向

而耻学于师

4、表对象:对

以其无礼于晋

5、同、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6、到

宦士三百人于吴   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7、从

虎兕出于柙

8、在……方面

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9、被

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10、对于

寡人之于国也

11、由于

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

一、介词

1、相当于“和”、“跟”、“同”

竖子不足与谋   秦伯说,与郑人谋

2、被

二、连词,表并列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三、语助词,通“欤”

无乃尔是过与(反问)

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疑问)

四、动词

则与斗卮酒(给)

失其所与,不知(结交、亲附)

一、连词

1、表时间动作的承接:就

故木受绳则直   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

2、表结果:就

夫夷以近,则至者众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表假设:如果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4、表转折:然而、却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二、量词

《论语》十则

三、判断动词:是、就是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四、固定结构

非……则:不……就  岂……则:不是……就是

非死则徙尔

1、依附在动词、形容词后,构成名词性者字结构,指称有关的人、物、事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的人)

不赂者以赂者丧(……的国家)

2、数词后表指称

此三者,吾遗恨也。

3、语气词,用在判断句中,放在主语后,引出判断对象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4、用于主谓短语后引出原因:……是因为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5、表假设:如果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6、定语后置的标志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一、代词

1人称代词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他)

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他们)

君将哀而生之乎(我)

2、指示代词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这)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这些)

3、物称代词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它们)

二、助词

1、偏正短语中,连接定语和中心语,相当于“的”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2、用在主谓,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义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3、提宾的标志,有时与“者”配合,提宾

夫晋,何厌之有?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马之千里者

4、调节音节,或表停顿

公将鼓之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顷之,持一象笏至

三、动词:往、去、到

吾欲之南海,何如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西昌四中王仁刚整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转载]十八个文言虚词趣味练习设计
十八个文言虚词专项练习
高考文言文虚词复习(学生用心复习)!
中考常考文言虚词梳理及训练
常用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高考备考资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