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普米族礼仪风俗
                                      普米族礼仪风俗

   对客殷勤礼貌,是普米族的性格和美德。当远方的客人来到家门,不论是生人或是亲友,主人家都会出来迎接,热情款待。先奉上酥油茶、炒面、水果,主人要频频向客人敬酒,客人离去时,主人要送"四色礼",即一支鸡腿、一块猪膘肉、一瓶茶叶、一瓶苏里玛酒,这是普米人赠给贵客最好的礼物。 普米族人家习惯围着火塘而坐,右边为男性,左边为女性,客人的席位一般在右边。如果主人有长老,客人则坐在火塘下方,但生人都是在上席就坐。主人杀鸡煮肉,用丰盛的食物招待客人。吃饭时,主人摆出饭菜,先请客人用餐,家人则有的添菜,有的加饭,有的敬酒,将食物的最佳部分请客人食用。待客人吃饱吃好后,主人家才围坐桌旁用饭。

普米族有良好的传统道德观念。白天主人下地劳动或外出,一般都不锁门,但不会丢失财物。在外拾到别人的物品,或发现别人丢失的财物,不能随便占有损坏,要捡起来放在路边显眼的地方。对生人不能乱骂乱吼,遇路人要下马让道。让人以诚相待,日常生活中决不破坏公共财物。 客人在普米族家里不能吃狗肉、青蛙肉、马肉、猫肉。不能用扫帚打人,不能用筷子打猪。不能在水中小便,不能在路上大便。晚上不能扫地,不能吹口哨。傍晚不能理发、洗头、梳头。不能毁坏地界、水界。不能戴着斗笠进屋。不能在屋里唱情歌。客人不能背向火塘而坐。不能将刀口或枪口对着别人。不能用指头指别人的鼻梁。不能将帽子翻戴在头上。不能摸别人的头。不能将鞋放在床头。吃饭时不能作响,添饭时不能反手舀饭,饭粒不能抛撒。

  普米族主要居住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丽江地区的丽江纳西族自治县、永胜县和宁蒗彝族自治县,“普米”意为白人。

  普米族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支。解放前曾使用一种藏文拼写的文字,但流行不广,后逐渐不用。现普米族大都使用汉文。

  普米族主要从事农牧业生产,兼营家庭手工业。现在大力发展农、副业基础上,发展了铅矿、盐矿、铁工厂等工业企业,建造了发电站。  
 

  习俗

  普米族热情好客,每有亲友、客人来访,必请上坐,先奉上酥油茶、炒面、水果,主人要频频向客人敬酒,客人离去时,主人要送“四色礼”,即一支鸡腿、一块猪膘肉、一瓶茶叶、一瓶苏里玛酒,这是普米人赠给贵客最好的礼物。 普米族禁止打狗,忌食狗肉;忌用手摸火塘上的三架和在灶上烘烤衣服;不准背着枪进门,须拿在手里进门;若门口立有经幡旗杆,旗色为白色或红色,杆顶插把尖刀,表示家里有病人,外人不得入内;妇女分娩时,男子不得进入产房。 婚俗 普米族人好定婚,双方喝完定亲酒之后,男方要杀猪杀鸡,托媒人把猪心作为礼品送到女方家;女方家也要杀猪并将两家的猪心都切成两半,分成两份,一份仍由男方家带回,表示“永结同心”,在男方迎亲时还要请歌手唱歌,新娘到男家后,主人认为参加喜庆的人吃的肉越多,喝的酒越多,才算婚礼办得周全。女方也要宴请亲友两三天,费用多由男方负担。婚礼时十分隆重,还要对歌。

成丁礼

  普米族少年儿童与成年人的年龄界限为13岁。13岁前,男女儿童均穿长衫。到了13岁,举行完“穿裤子”、“穿裙子”仪式,即成丁礼后,才能改换装束,步入成年人的行列。普米族的成丁礼多于大过年(即春节)时举行。仪式多由母亲或舅父主持,届时,全家人围坐在烈火熊熊的火塘周围,成年儿童走到火塘前的神柱旁,双脚踩在猪膘和粮袋上。猪膘象征财富,粮袋象征丰收,意味着长大后有吃有穿,生活美满幸福。如果是男孩,要右手握尖刀,左手拿银元。银元象征财富,尖刀象征勇敢。如果是女孩,则要右手拿耳环、手镯等装饰品,左手拿麻纱、麻布等,象征着可享受的家庭权力和应承担的劳动义务。接着由巫师向灶神及祖先祈祷,由舅父或母亲换下他(她)的长衫,给他(她)穿上短上衣、长裤(百褶裙)。换装完毕,大家都要赠送给他(她)一点礼物,以示祝贺。小伙子(姑娘)也要向灶神和亲友们一一叩头、敬酒致谢,并希望在今后的人生旅途上继续得到他们的保护与帮助。此后,成年的小伙子或姑娘就可以参加集体的生产劳动和各种社交活动了。

  食俗

  普米族一般习惯日食三餐。早餐多吃面食点心,喝酥油茶或盐茶,中午和晚上为正餐,多以玉米为主食。常用煮、蒸、烧、烘烤等方法制作米饭、烤饼、面片、面条等。

  普米族的日常蔬菜种类繁多,有南瓜、茄子、西红柿、辣椒、韭菜、萝卜、蔓菁、青菜、大葱,此外还经常采集木耳、香菌(香菇)、蕨菜苦菜花、花椒等。并用核桃、麻籽、苏子、菜籽榨制食油。

  普米族普遍以饲养的畜禽为其肉食来源。常见的有猪、牛、羊肉,并能制作酥油、乳饼等乳制品。肉类多煮食和烤食,不习惯炒食。普米族擅长用风腌办法把猪肉制成猪膘肉或腊肉,以琵琶肉最为驰名。

  普米族饮茶也像吃饭一样,每天必不可少,如果一天不喝就会坐卧不安,甚至头昏脑胀。普米族一天习惯喝三次,早晨一次,中午和晚上各一次,有的人临睡时还要喝一次。日常饮茶的种类很多,有酥油茶、化油茶(放入熟猪油的茶)、盐茶和米花茶(放入爆米花的茶)等。惯于用牛角盛酒或竹管去吸。

  经常饮用的有白酒、黄酒和有名的苏里玛酒(甜酒)。苏里玛酒多是用上好的大麦酿制而成,其味浓香醇厚,甘冽净爽,是待客、馈赠亲友的重要礼品。

  典型食品主要有:红烧琵琶肉、醉鸡、竹叶菜炒番茄等。

  节庆

  普米族过去崇拜多神,敬奉祖先,节日大都与祭祀活动密切相关。如大过年(春节)、清明、立夏、端午节、火把节、尝新节等节日。大过年即春节,同一氏族的各家要吃年饭。节日期间,有互送礼物的习惯,所送的礼品多是自家作的油煎粑粑、腊肉条等食物。其他一些节日,除必备传统风味食品如粑粑、酒、肉外,还要加上应时的食品。如清明节的凉拌冷菜;立夏的辣蒜腌肉;火把节的饵块和水豆腐;尝新节的新米和荞麦粑等。

  过去普米族民间每隔三年一年举行一次较大的小天地神灵的祭祀活动(有的在农历三月初二,有的在十月初八)由全民族或全寨共同举行。届时每两户献一头牛,一户献一只羊(以白羊为贵)。祭日当天的拂晓,先把屠宰的牛、羊头蹄心肝供奉诸路天神之前,日出后,开始诵经,祭典有时持续三个月,现已不多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华民俗 - 普米族
中华民族大家庭——普米族
中华各民族简介——普米族
索县旅游|敬酥油茶的礼仪
普米族有哪些节日?介绍其风俗和活动?
摩梭人家奇特美食【图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