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智慧课堂及其建构

智慧课堂及其建构

  所谓“智慧课堂”,简单讲就是充满智慧的课堂,它是教育思维和教育情感互动的产物,是师生智慧互动共生的过程与结果。其中,德性是智慧课堂的根基,没有它,智慧将会偏离方向,沦落为技术技巧;思维是智慧课堂的核心,没有它,课堂将会呆滞、愚钝,没有生命活力;情感则是智慧课堂的酵母,没有它,课堂将会失去人性的关照。“智慧课堂”的表现通常是教师在面临复杂教学情境时表现出一种敏感、迅速、准确的判断与行动,这种行动往往具有“情境性”,即不能被复制和借鉴;它更可以是学生在与教师、与学生互动中所表现出的创意。

  根据有关研究,“智慧课堂”具有一些内在的规定性,如自主性(建构性)、思维性、探究性、创意性、多元性等。限于篇幅,本文就前三者做简要阐述。

  首先,自主建构是“智慧课堂”的应有之义。自主性表现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即学生以一个“主人”的身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适于自己“个性”的方式,自己决定自己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独立分析、独立思考、独立决定,并且对学习效果进行自我评价、自我控制。而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知识是主动建构的,而不是被动接受的。如果没有主体的主动建构,知识是不可能由别人传递给主体并被主体所内化的。知识的意义不能机械地灌输给学生,必须靠学生根据其个人先前知识经验主动建构。因此,没有学生的自主建构,就不可能有他们智慧的迸发,也就不可能有智慧课堂的出现。其次,思维性是“智慧课堂”不可或缺的主要成分。前已阐述,思维是智慧课堂的核心,没有思维,就不可能有“智慧”。因此,“智慧课堂”应当是学生思维生成、发展的场所,应当努力让学生在课堂上“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为此,教师的所有课堂行为,尤其是教师的提问、师生对话与互动(这是促使学生有效思维的主要举措)都要具有思维价值,即能促发学生深度思维。而教师所提的“问题”要能够真正抓住学生的心思,要能引起学生“集体思维过程”,使之成为课堂教学最重要的、不竭的动力。 再次,探究性也是“智慧课堂”的重要特征。探究是人类(尤其是儿童)固有的“天性”与“冲动”。何谓“天性”?就是内生的、本源的冲动,本真的生存形式及状态,它是人类天性中的宝石,是极其珍贵的,它应当得到整个人类社会的精心呵护。只有在不断地探究中,人类才能持续探索、积累新的知识经验,不断提升人的智慧境界。“智慧课堂”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地提出问题,善于提出与众不同的问题,善于在学习中不盲从书本或权威,敢于质疑,敢于突破常规,能独立思考,能不断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的见解。

  那么,教师在课堂中如何与学生一道共同建构“智慧课堂”呢?就一般情况而言,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和引出一定的“话题”。传统知识论认为的“知识可以超越历史与文化的界限而适用于任何情境”的观点正受到越来越多的批判,“情境”的作用正越来越受到重视。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情境是儿童认知与发展的重要资源,是语言、文化、知识的意义产生与实现的场所和“基地”。因此,情境对于有效的教学是十分关键的。创设情境,就是要尽可能创设真实的、日常的、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情境,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基于“真实问题”将不同学科知识整合起来,去挖掘知识更广、更深的意义,这样才有可能产生智慧的火花,发展和锻造自己的智慧。

  “话题”则是智慧课堂的“媒介”,好的话题是促进师生智慧向深度发展的动力。话题的展开决不仅仅是师生或生生之间的“问答”。因为课堂中的很多“问答”都是在“主体与客体”的关系状态下进行的,学生是被动的。真正的话题应该是能引起“当事人”共同兴趣、共同思考、共同探求、共同解决问题的话题,应该能引起学生自由地思考、自由地叙述他们的疑问和见解。

  二是师生之间要建立“对话与互动”关系。对话就是通过语言形式所进行的交流,它与权威式的“告诉”或“灌输”不一样,它是主体之间民主平等的交流;互动则是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它具有交互性特征。正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与环境之间的多向互动与对话,参与者们批判性地探讨各自的观点,新的阐释、新的意义可以层出不穷,知识也就不断得到丰富,智慧在其中则能得以有效孕育和生成。

  师生之间要建立“对话与互动”关系,“课堂讨论”是主要的外在表现形式。当然,真正的“课堂讨论”决不是简单的“师—生”单向的问答,或教师发问,众多学生作答,教师从中选取正确答案,而应该是这样的状态:“教师→学生1→学生2→学生3……教师”,即教师先使讨论开始,一名学生提出讨论的线索,第二、第三名学生加入,其余学生也会适时参与;只有当讨论陷入困境时,教师才适当点拨或引导;这种讨论无论是从学生还是教师角度来看,彼此的发言总是复杂地交织在一起的,具有内在的联系。

  三是教师要学会一些引导学生智慧生成的策略和方法。例如“头脑风暴法”就是一个非常有效的策略与方法。在讨论、互动中,教师对学生的观点暂缓判断,而在一定的时间内让尽可能多的观点呈现出来,就像“风暴”刮过大脑一样,这样就能激活参与者的思维,使其智慧得以极大地迸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有效师生互动
如何提升灵动的课堂教学能力
有效语文课堂的三大基石
浅谈体验性教学
关于语文教学互动场的构建
【峰言锋语】​智慧课堂,智慧在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