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烘烧一体窑和旋转窑的的共性问题

 烘烧一体窑和旋转窑的的共性问题

                             袁东海


砖瓦烧结的基础是干燥,如果不能很好的干燥砖坯,会给后续的烧结带来很大问题,不但产量低,而且产品质量低劣。特别是风行一时的烘烧一体窑、旋转式窑炉的出现,虽然两种窑型有着投资小的优势,但两者都面临着产量和质量问题。两种窑型从形式上看都属于一体窑,产品在窑内一次完成干燥和烧结的两种工艺,看似要解决的是干燥制度和焙烧制度产生的矛盾,实际根源是湿坯干燥这一个共性,简单的说就是如何烧湿坯的问题。

隧道窑众多技术资料中关于烘烧一体窑和旋转窑的操作资料很少,咨询这方面的人很多,总结了一下:烘烧一体窑是砖走火不走,类似隧道窑;旋转窑是火走砖不走,类似轮窑。如果用现有的隧道窑技术操作(干燥和烧结窑分体烘烧一体窑,则无法照搬;如果用隧道窑技术操作旋转窑也有很多偏差,例如隧道窑讲究平行用闸,而旋转窑内径外径用闸就不能平行。这两种窑型也有两个共性:一体窑和湿坯进窑,如何在一体窑内烧好砖,问题的根源不是烧而是在窑内前段将砖坯干燥,道理很简单,无论任何一种窑型其干燥、焙烧制度是不能打乱的,乱了就会出问题,所以问题的根源是干燥。

这几天学习恩师的专业书籍,看到了轮窑烧湿坯的工艺操作原则,这和目前烘烧一体窑、旋转窑有异曲同工之处,随摘抄如下,望同仁借鉴:

(文中的排是指两火眼之间的距离;轮窑用闸为单个,借用到隧道窑为平行的一对)


原则一烧上不烧下:所谓烧烧不烧下,就是湿坯可以码在窑的上部烧而不可以码在下部烧,这就是干湿坯装窑的原则。

高温气体在窑体上部,低温气流在下部,如果窑内码的是含水率大于8%的湿坯,上部的湿坯将不断蒸发水分,扩散到烟气中排出窑外。

烧上不烧下的试验资料证明:只要将湿坯装到窑的上部,即使含水率高达17%,同样可以烧出优质砖,这也为一次半码烧提供了科学依据。

原则二烧短不烧长:所谓烧短不烧长,就是烧湿坯时,预热带宜短不宜长。烧含水率6%~8%的砖坯时,一般用5个闸,有时用6个闸,预热带25~30m;烧含水率大于8%的半干坯和湿坯时一般只用4个闸,预热带15~20m,因为烧湿坯烟气中湿度大,温度低,预热带稍长即出现坯垛凝露倒垛。只要保证预热带的烟气温度大于60度,水蒸气不会达到饱和,砖垛也就不会凝露倒垛。

由于预热带短,离焙烧带近,并加大了排潮力度,因此,应采用梯式陡闸,第一闸为有效高度的1/3,第二闸全提,第三闸为有效高度的2/3。闸要缓升缓降,分3~4次提到用提的高度,不可以一次到位,以保证气流平稳。衡量预热带的长度和用闸多少合适,应以排潮温度为准,即当排出窑外的烟气温度低于60度时,预热带应缩短,减少用闸。烧干坯时,一般7排落首闸,烧湿坯时一般4排落首闸。

原则三烧高不烧低:所谓烧高不烧低,就是烧湿坯的预热带风闸的使用要近闸高吊,这在烧干坯是禁忌的。近闸高吊可迅速将搞事的烟气排出窑外,避免砖坯凝露。

如果砖坯含水率过高,或采用一次码烧工艺,可以采取特殊的操作方法,即把焙烧带前的预热带火眼打开,让其进风,加速排潮。试验证明,打开火眼的最佳位置是焙烧带面火前3排至首闸这一段火眼,一般为832个火眼。如果仍出现排潮速度过快或不足,则减少或增加一排火眼。风闸试验正梯式闸或平闸,但要吊高,原来提20mm,打开火眼盖就应提到70mm,这样排潮速度可加快2倍以上。试验证明,采用这种排潮烧湿坯方法,产量和质量与烧干坯一样。另外,由于焙烧带强氧化气氛,火行速度加快,耗煤反而有所降低。如果烟囱或风机抽力好,产量可提高25%,砖的质量也有所提高。

原则四火眼排潮:所谓火眼排潮就是将轮窑废热气流由上向下流动,人为的改变由下向上流动,废热气吸汲湿坯中的水分后,由火眼排出窑外。具体操作方法是:在预热带前端窑门处安置一台可移动的轴流风机,抽预热带的高温废烟气注入预热带预热带前端的窑室,干燥湿坯后,包含大量水分的烟气从预热带前端打开的火眼排出。试验证明,采用这种烧湿坯的方法,即使入窑砖坯的含水率为14.3,也可以烧出好砖。预热带的长度可控制在5~6个窑室,排出的废烟温度为60度左右,使烟气预热得到了充分利用。这种操作方法注意的是:码窑时每个窑室正对窑门处要留一个50mm拉缝,以便轴流风机抽风,轴流风机的功率为2.8~5.5kw。轴流风机要随着火行方向前移,干燥好一个窑室向前移动一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烧结砖生产重要环节:焙烧
干燥过程中塌坯倒车的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法
烧结时中间过火如何解决?
浅析辊道窑安装异形急冷风管对坯体的影响
陶瓷爱好者: 坯裂的不同类型、产生的原因及解决的方法与步骤
陶瓷常见缺陷分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