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40年前的伊春旧照,2.7亿立方米木材支持国家建设,占全国1/10

1949年-1979年间的黑龙江省伊春地区,小兴安岭中的红松故乡,中国林都。汤旺河上。汤旺河是伊春境内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

向林海进军的前奏。70年前,为了支援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满足国家建设需要,伊春开始了大规模开发建设,来自五湖四海的创业者和林业三师7000多名官兵挺进小兴安岭,用火热的激情拉开了开发建设伊春林区的序幕

林业工人的野炊。70年来,伴随着共和国前进的脚步,一代又一代的开发建设者,在茫茫林海雪原上建起了一座新兴的林业城市。木材生产时期,共和国的森林工业从伊春奠基。

通向密林深处,为拉出木材,正在修路。伊春作为全国重要的森林工业基地,共为国家提供计划内木材2.7亿立方米,国家建设所需的木材有十分之一来自伊春林区,

林海雪原中的营地。“新中国十大建筑”都使用源自伊春的木材。累计上缴利税、育林基金等70亿元,相当于国家同期预算内资金的5倍,同时形成统配材差价300亿元,为我国的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冬季开采。这是红松么?

女子采伐队。爬冰卧雪、战天斗地就是当时林业工人进行木材生产时的光辉写照,从弯把子、马套子到油锯、集材50,在生产作业方式逐步发生变革的同时,林业精神也得到了进一步沉淀,“红松精神”、“伊春精神”、“马永顺精神”依然成为现阶段我市绿色化转型发展的宝贵财富。

林区小火车拉木材出山

小兴安岭顶上的储木场

50余年前的伊春地区革委会大楼

老模范马永顺

木龙绵延出山

雪中的林都伊春,那时最高的楼也就三四层

劳模汽车司机王仁宽,被誉为走在时间前面的人

解放牌汽车运输“原条”出山 。这么粗的松树,得百年以上吧

冬季采伐时。伊春区的原始林是以红松为主的针阔混交林

繁忙的伊春火车站,冬季忙运输

流送,伊春地区开发初期的运输木材方式

森林巡护。

森林卫士。

航空护林。

密林深处。

硕果累累的大棚蔬菜

育、采、用相结合。

新老林业模范的聚会。如今,从木材调减到全面停止主伐再到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伊春国有林区结束了一个时代的历史任务,开启了崭新的发展篇章。“木材生产”这个昔日耳熟能详的词汇也已渐渐离我们远去,但历史不曾忘记也不会忘记,在共和国的发展历程中,伊春之伟大、之贡献、之功勋,那一声声粗犷豪迈的“林区号子”也将永远回荡在小兴安岭的青山绿水间,不曾消逝。

模范集材工。本图集图片,来自《小兴安岭1949-1979》,摄影作者有王俊才、华国良、郑野、崔纯、程力立等老师,向前辈致敬!

工人大学放学了。《伊春日报》郭盛起老师说:伊春,这个共和国森林工业的长子,一直都是这样,国家需要我做什么,我就会毫无保留地去付出,国家要木材,我就贡献木材,国家要生态,我就全力保护生态、发展生态,尽最大的努力去恢复、去储备、去奉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往事回眸
龙江森工,在祖国需要中前行
红松,东北“新三宝”之首
汤旺河国家公园 红松树家园
伊春的开发者林业三师
永不褪色的旗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