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解缙:主编《永乐大典》,侍奉三代帝王,为何下场却如此悲惨

“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辑为一书,毋厌浩繁”。作为“万宝之书”,《永乐大典》在全世界百科全书中也是无出其右,是中华浩瀚的历史长河里当之无愧的文化瑰宝、世界明珠。

可惜命运多舛,《永乐大典》的正本早已不知所踪,它的去向众说纷纭,已然成为历史上扑朔迷离的悬案。而其副本也在历经盗窃、火灾和国外列强抢掠等被毁了七七八八,现今存留下来的仅存不到它原有的百分之四

解缙作为《永乐大典》的总编撰者,最后的结局竟然同他的心血之作一样并不完满,甚至落得凄惨下场

天授文身怀真才学

纵观中国历史,明朝是被无数文人心驰神往的朝代之一,出尽风流人物,文人骚客史事经历不绝于耳。现代许多作家编剧亦喜欢用明朝为背景来做文章,其中比较有名的便是《明朝那些事儿》。近期张若昀的新剧《显微镜下的大明》一经上映,便受到全网讨论,观看人数直线上升,亦可观其背景题材的红火。

而在明朝不到三百年的历史长河中,解缙作为明代三大才子之一,他的博学多才便是在大明万千具有真才实学的佼佼者中也是独占鳌头的。

解缙是个天才。传说解缙天生过目不忘,三岁应口成诵,五岁开口成诗,七岁便想做贡献修家谱,九岁能日记万言,同年被称为神童

次年能贯穿四书五经传注义理,十二岁遍阅儒家经典,十四岁就能一目数行。

这样一个少年天才,我们可以预见他成名之日的到来不会太晚。在了解他小时候的事迹后,他十八岁在乡试中解元,十九岁入殿试中进士,令人心生钦佩,亦觉得在情理之中。

忠臣子尽心奉三朝

明太祖的偏爱

踏入仕途的解缙,开始是风头无两,只因开国皇帝朱元璋对其深加赞赏。朱元璋对他的喜爱之情,一句“常侍帝前”便能体现。

对于这样一位少年能人,朱元璋作为皇帝本就具有惜才之心,赞他才高八斗,许他直言纳谏。

甚至有一天对他说:“朕与尔义则君臣恩犹父子当知无不言”。一位开国皇帝,杀伐果断,竟然把解缙当自己的儿子看待。

实际上,朱元璋这话是真心而发还是帝王之“术”,我们不得而知,但是这话给解缙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也令他深信不疑。彼时年纪轻轻的解缙信了皇帝的话,那叫一个受宠若惊,回去后真的洋洋洒洒写了一堆建国后的问题呈给了朱元璋

建文帝的召回

朱元璋去世时,解缙正值家中长辈之丧。国丧与家丧,解缙认为先奉国,后侍家,于是从老家跑回京城。但由于朱元璋生前命解缙在江西任职十年,十年之期还剩两年,彼时的建文帝朱允炆听从权臣谏言,听信解缙擅自而归是为对明太祖的不忠,于是将他贬去了河州。

因解缙确实具备真才实学,落在河州做小吏实属让明珠蒙尘。他又喜荐贤才,在其短暂的一生中,交友甚多,好友董伦向朱允炆鼎力推荐他回京任职,得以回京受任于翰林侍讲

明成祖的重用

明成祖朱棣登基后,对文官颇为重视,解缙亦在其列。不久,解缙入内阁,担任内阁首辅。《永乐大典》就是明成祖在位期间命解缙所作。除了《永乐大典》外,朱棣还命解缙编写了各类文书,如《太祖实录》、《古今烈女传》等。

朱棣一直重用解缙,常常在他办好事之后送他金织罗衣以示恩典。对于皇帝来说,这可能只是一件衣服,一个施恩的工具。但是对于解缙等臣子来说,这体现皇恩浩荡,是对自己的认可和皇帝心腹的证明。

在一次应得到二品金织罗衣的官员名单中,解缙的名字却不在其上。朱棣的疏远,让解缙最后的悲剧渐渐初露痕迹。

高智商难就低情商

大多数天才都是有傲骨的,解缙也不例外。朱元璋曾评价解缙:“缙以冗散自恣耶。”解缙年少成名,恃才傲物,曾在取兵部皂隶时对沈潜语言轻慢,后改为江西监察御史。

解缙是一位忠臣,忠臣谏言自然逆耳,被贬期间多次上书,为人伸冤,状告奸佞,替人陈情。

朱元璋在一次召见解缙父亲时对其父说:“大器晚成,若以而子归,益令进学,后十年来,大用未晚矣。

其实朱元璋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虽然他欣赏解缙的才华,奈何解缙实在太不通人意,常常给皇帝找麻烦,皇帝也没办法,只能把他调走磨磨他的性子,眼不见心不烦。

就这样,解缙做了长达八年权力中心的“圈外人”

待到明成祖朱棣登基,虽说重用解缙,奈何解缙性情依旧,皇帝让他直言不讳,他就信。旁人尚且会变通,或者为了规避一些风险而不言,可他偏不,想到什么说什么。

有了朱元璋的前车之鉴,大家都能明白一个道理,不是臣子认为什么观点是对的,那个观点就是对的。臣子可以说服皇帝,那也得让皇帝信服才算“正确观点”

一次两次,皇帝觉得臣子有能力,相信臣子的判断;三次四次,皇帝可以看在臣子的功劳上忍了;次数再多,每每和皇上唱反调,给皇帝出主意,皇帝心情好那是直言上谏,心情不好就是忤逆犯上。用一句现在流行的话来说,皇帝心里想:“你是在教朕做事?

解缙为人过于耿直,他根本不懂那些弯弯绕绕,或许他懂,但是他不屑那么做。但无论怎么说,他都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了代价。

拗丹心难解爱国情

说到解缙的执拗与刚正,不得不提到解缙的父亲解开

解缙的祖父原来是元朝安福州的判官,在元末战乱中誓死不屈,最后英勇就义。

明太祖登基后感念其忠义气节,以官相赠于解开。虽然解开曾经“二魁胄监,五知贡举”,但是淡泊名利的他一心只想钻研学问,不想从政,惟愿在家办学,教书育人培养人才,于是他谢绝了朱元璋的好意

或许解缙的“直”,就是受到了父亲解开的影响。解缙自恃才学,亦不愿埋没自身,大丈夫应忠君爱国为国效力,他做到了。只是聪明如解缙,解得了古文千学,却参不透帝心

悲热血深埋夜中雪

寡人疑心

朱棣原先重用解缙等旧臣,令解缙等误以为朱棣是真心收纳他们。事实上朱棣的心里早就埋下了怀疑的种子,由于他是篡位,他并不敢将这些侍奉过前皇帝朱允炆的臣子当作真正的心腹。

解缙有才华,朱棣举之用之,却不信之。

永乐四年,朱棣命令成国公朱能征战安南,但是解缙不同意朱棣的做法,认为这个法子劳民伤财又后患无穷,治标不治本,建议他通过其他方法来平复这场乱子。可是朱棣这个时候想的是什么?他想实现江山一统!不让他打仗?正是蛇打七寸,犯了皇帝的忌讳

而后,原先备受重用的内阁首辅解缙,被皇上冷落后,一些政敌开始蠢蠢欲动,构陷于他。解缙被贬为广西布政司参议后,礼部郎中李至刚上书诬告,直言他不服从分配,心里有怨气,使他再次被贬。

汉王构陷

朝堂政局安稳时,明成祖朱棣曾问解缙有关立储的事。解缙老老实实的回答朱棣,他认为立储当立嫡长子自古立嫡不立贤

其实朱棣有一个皇子深得他意,就是汉王朱高煦。但是解缙一根筋,就要立嫡长子朱高炽。且解缙认为汉王朱高煦心思不正,曾也谏言,被朱棣痛骂他犯离间父子之罪

这些话自然能传到朱高煦的耳朵里,朱高煦怀恨在心,却也无可奈何。直到解缙被贬,偶然回京述职,恰逢朱棣不在京城,又不想白来一趟,就去参见了太子朱高炽。

这回可让朱高煦有了可乘之机!汉王便说解缙等到皇上出行,私下拜见太子,径直返回,没有人臣之礼,明成祖大怒。

而解缙当时正上疏请求开凿赣江勾通南北,请求皇帝缩短开支造福百姓,致使雪上加霜,朱棣气急,将解缙入狱,极刑拷打

心黑酷吏

锦衣卫指挥使纪纲是朱棣的心腹,解缙的惨死就是他的手笔。两人并不对付,互相看不惯。有料记载,纪纲为人奸诈,在一次宴会上作了一副讽刺解缙身材矮小的对子,并且让解缙对。解缙哪能听不出来他的意思,自然看不惯他,回讽他才学不疏。

解缙入狱的第五年,朱棣查看囚犯名录,看到了解缙的名字,问纪纲:“缙犹在耶?”这一句话为解缙下了最后通牒,纪纲便设计灌醉解缙,在大雪之中将他活埋,解缙立死。

至此,一位侍奉三朝的元老,殚精竭虑为明朝做事的忠臣贤能解缙,便枉死在京城的雪里

结论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水必湍之”。这些皇帝都不是明君吗?倒也不能这么算。只是行刑者手段残忍,让人意想不到。

或者皇帝想到了,又有什么用呢?也许皇帝当时只是随口一问,又可能本就在暗示纪纲将他处死。无论如何,他都没想着将解缙从狱中提出来

一将功成万骨枯,解缙一生殚精竭虑,并为后世作出《永乐大典》这样的文化瑰宝,结局却落得如此凄凉,真叫人唏嘘不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编纂《永乐大典》的解缙,本是朱棣亲信,为何落得被醉杀的下场?
朱棣翻看囚犯名单,突然说了一句话,当晚一囚犯被活活冻死
解缙的故事(林辉)
大明奇才解缙:最后被埋入雪堆冻死
明朝才子解缙,为什么会含冤而死呢?我来为大家揭开神秘的面纱
只因倒了句闲话,明代第一大才子解缙被扔到雪地活活冻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