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比起完美,你更需要认清自己

美国心理学家唐·E.哈马切克将“完美主义”区分为两类——正常程度的完美主义和神经质程度的完美主义。普通的完美主义设立的是符合实际的标准,能从辛苦劳动中获得快乐,也能在特定情境中降低标准。而神经质程度的完美主义者通常脱离实际,对自己的努力感到不满,但依然不愿意降低标准,你的标准已经远超于常人能力所及,而你偏偏要把这个不现实的标准,作为对自己、对他人的尺度。比如,和同学、同事小组合作时,总嫌别人做的部分不够完美,不是百般挑剔,就是一定要自己代劳,最后却是“费力不讨好”;甚至在亲密关系里,会把自己幻想出的“完美爱情”,强加在对方身上,既不能接受对方的小缺点,也在面对对方批评时,无法接受,乃至逃避。这样神经质的“完美主义”,其实已经是“用力过猛”,和丢三落四、做事拖延、沟通不畅……等等其他问题一样,成为了一个“缺点”。

设定恰当的标准才能更加出色地完成任务,过度的“完美主义”可能会带来反作用。当乔布斯放下完美主义的枷锁,反而做出了更加优质的产品;直到90年代末,乔布斯开始反思自己近乎偏执的完美主义,学会了与他人合作,才出现了iPod、iPhone、iPad……不那么执着于完美主义的乔布斯,反而做出了近乎完美的产品。前世界游泳冠军杨雨也曾以“百分百完美”来要求自己,直到2004年,杨雨因伤中断比赛,又更换了教练。伤病的反复折磨、与新教练的磨合,让她的成绩一度陷入低迷。那时,网上反复传出她会提前伤退的传言,家人也反复劝她退役。有关“完美”的神话轰然崩塌,她忽然意识到,运动员也是普通人,永远赢的人生也并不存在。在之前有关完美主义和抑郁情绪的研究中,一个关键的结论是:越追求完美的学生,自我调节能力越低,也容易产生较高的抑郁程度。过于追求完美主义,不仅会消耗掉旺盛的精力和精益求精的劲头,还会不断放大那些曾经的失误和挫败。

那么,我们该如何克服「过度的完美主义」呢?

1.接纳自己的不足:每个人都会犯错,都有优缺点,不要把事事完美当作荣誉的徽章,适当地降低、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接纳自己的过失和不足,接纳那个真实的、有缺陷的自己。

2.设定小目标:在完美和平庸之间找到平衡点。将一个大任务/目标分解成更小的步骤、有时限的任务,你需要关注的是每件小任务的进展,而不是最终的完美结果。

3.调整心态:通常,一件事情并不会造成生死攸关的结果。所以,问问自己“定下的标准是否过于严苛/房间一定要打扫到一尘不染吗”,适当调整自己的期望,以更轻松的心态面对正在处理的事情。

4.夸奖自己的进步:无论成就多小,都可以夸奖自己的进步。不仅能培养自信心,还能转移自己的注意力,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长处,认识到进步来自坚持不懈的努力,而不是对无法实现的目标的追求。

5.拥抱“足够好”:非黑即白的判断模式太过极端,适当地降低基准,听听别人的建议,不要将自己困在必须完美/成功的困境中,拥抱“足够好”,看到事情的多样性,也看到自己的多样性。

总之,完美主义是一个难以捉摸的标准。我们都不应该太执着于完美,能实现完美固然很好,但不能事事完美也无妨。还有焦虑不是问题,只要不被它支配,它就是督促你更好的动力。我们学会仔细去拆解,自己到底为什么焦虑?慢慢地发现,每一个不能达成期待的焦虑背后,都可能有不同的诉求,有时候是为了荣誉,有时候是为了钱,有时候是担心自己是不是有能力养活自己,有时候是因为付出没有回报的委屈。当我们把种种情绪梳理清楚,看到自己究竟想要什么的时候,就没有那么张皇了。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当我们追求完美
整理《拖延心理学》
做事拖延也是"心理病" 多为对抗内心"焦虑"
哲思 | 成年人的顶级状态:松弛感
完美主义者「自救」指南
拖延不可怕 可怕的是你不知道自己是完美主义 适应不良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