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空城计最大疑点!救下诸葛亮,让司马懿退兵的其实是那两个书童

三国时期,诸侯割据,群雄争霸,每个人都为了自己的信念和利益各伺其主,征战沙场。在残酷的战争中,除了激烈的武将搏杀之外,还有智谋与脑力的比拼,靠着这些武将谋士,才有了历史上众多的经典战役。

《孙子兵法·谋攻》中就有对谋略重要性的讲述:"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而说起这三国中最善于用计谋的,就要提及大名鼎鼎的卧龙先生——诸葛亮。

诸葛亮过人的谋略也成就了许多的名场面,尤其是著名的"空城计",更是把诸葛亮"多智而近妖"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空城计发生在马谡失街亭之后,司马懿数十万大军直接杀进了诸葛亮驻守的西城,诸葛亮和城里的老弱病残还没有转移出去,在十万火急的情景下,诸葛亮选择大开城门,带着两个书童坐在城楼上弹琴,等待司马懿的到来。

不一会司马懿大军杀到,设想过无数捉拿诸葛亮情形的司马懿看到的却是这样一副场景,大开的城门,街道上扫地的几位士兵,还有城楼上的两个书童以及仿佛没有看到他来了,自顾自弹琴的诸葛亮。

司马懿本就生性多疑,看到如此泰然自若的诸葛亮不免心生疑惑,又从他悠扬的琴声中听不出半点慌乱的节奏,在观察了好一会儿之后,司马懿也是不顾众将士的阻挠,决定撤军,留下了这样一句笑话:"瑶琴三尺胜雄师,诸葛西城退敌时。十五万人回马处,土人指点到今疑。"

这其中确实存在很多疑点,以司马懿的谋略水平,完全可以看穿街道上乔装打扮的士兵这一假象,况且当时他的手上有十万大军,即便是诸葛亮有伏兵也不足以对抗。只要司马懿先派遣一部分兵力前去试探虚实,再大军进城,则诸葛亮必败无疑。可为何司马懿在观察了良久之后还是选择了退兵呢?

正所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在封建帝制的时代,智谋超群又手握重兵的大臣一直都是帝王在利用完想要除之后快的一类人,司马懿深知这一点,而他目前的可利用价值也正是制衡诸葛亮。只要诸葛亮一死,蜀汉衰败,那自己的日子也差不多就走到头了,于是在斟酌了一番利弊之后,司马懿决定放诸葛亮一马,这才下令撤军。

还有一点就是诸葛亮身后的那两个书童,司马懿之所以观察半天,其实除了听琴声和打小算盘之外,就是在看这两个书童。

毕竟诸葛亮这种"老油条"在周瑜去世之时哭得比小乔还要伤心,要演出一副泰然自若的样子自然不在话下。可小孩子是不会骗人的,十万大军兵临城下,这两个书童却依旧面不改色,从他们清澈的眼眸中司马懿看不出任何破绽,这才使多疑的他越来越感觉事有蹊跷,不敢冒然进军。

一场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满是心理博弈的战斗就这样结束了,司马懿忌惮于城内未知的埋伏和自己的小算盘没有轻举妄动,诸葛亮也得益于书童的淡定成功保住了自己的性命,两位谋臣自此也正式吹响了脑力博弈的号角,续写出了三国恢弘的篇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司马懿撤兵的重要理由,竟然是在楼上的两位书童
著名的空城计,书童是其中最大的疑点
[鉴史释疑]凭什么诸葛亮一出《空城计》司马懿就会撤兵
空城计里,孔明身边的2个书童,才是惊走司马懿的关键!
空城计最大疑点,其实是城楼上的两书童,难怪司马懿看见立马撤兵
难怪司马懿会撤兵,城楼上的两个书童,是整场空城计最大的疑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