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许浑在一地写下送别诗,因诗作太有名,让这里成为有名的送别之地

在秋高气爽的某一天里,宣城敬亭山南麓林木掩映的小道上,有一位诗人漫步穿行其中。林荫小道通向谢朓楼,当谢朓楼映入诗人的眼帘,他的脸上洋溢着一丝喜悦,他登上谢朓楼,放眼远眺,宣城的美丽景色尽收眼底:


句溪和宛溪两条江之间,一潭湖水像一面明亮的镜子。横跨在宛溪上的凤凰桥和济川桥倒映水中,从高楼上远远望去,江水与桥影在绚丽的晚霞的映射下,散发出璀璨的色彩。远处的村落炊烟袅袅,弥漫在村外的橘柚林间,深秋时节的梧桐树已然披上了黄灿灿的外衣。


而敬亭山就是宣城深厚人文底蕴的杰出代表,自南齐著名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期间,他经常吟诗歌颂敬亭山,还特地在山上建楼揽胜,并以清新流丽的笔触写出山水诗《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自谢朓之后,唐代诗人李白、孟浩然、王维、韦应物、刘禹锡,宋代的梅尧臣、欧阳修、晏殊、范仲淹、苏轼、黄庭坚等享誉文坛的诗人们都曾在敬亭山和谢朓楼留下过足迹,并吟咏了大量的诗歌。


当人们谈论起诸多吟咏谢朓楼的诗篇中,晚唐诗人许浑在谢朓楼送别朋友时写的一首诗,是不得不提起的。


诗人只是剪取了朋友即将乘船离开的这个画面而展开叙写,这与一般的送别诗又有所不同,比如王维送别元二时,是从渭城的一场晨雨开始写起的。

送别时为什么还有唱歌呢?


当亲人离别时,送行的人唱起那


劳歌一曲唱罢,朋友登上行船,诗人亲自解开缆绳,行船载着即将远行的朋友向着目的地的方向缓缓前行。

第二句“红叶青山水急流”,大意是说:两岸是青山红叶,江水急急向东流。这一句写的是朋友乘船离开时,诗人看到的大江两岸的景色。


而诗人眼前的一江秋水,水流急速,水流的速度有多快,江面的行船的速度就有多快。只写江水,却不写行船,这一句并没有直接写到友人的行舟。但通过水流急速的视觉描写,将行船的离去烘托出来。

诗人正是通过青山红叶、江面水流这样的侧面描写手法,再一次暗示出朋友所乘的行船离诗人立足之处越来越远,行船随着江水的奔流早已渐行渐远。


最后两句“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朋友乘舟走远后,诗人并没有离开送别朋友的地点谢朓楼,而是一直留在这里。

因为两人在分别前把酒话别,喝了不少送别酒,朋友走后,诗人满腹惆怅,就留在这里略作休息。没成想,诗人竟因为不胜酒力一躺下竟睡着了。

一觉醒来,已是黄昏时分,这时一场秋雨不期而至,晚风夹杂着秋雨洒向大地,洒向江面,洒向诗人所在的谢朓楼。


诗人回想起远行的朋友,他又一次向江面望去,但见江面也笼罩迷蒙的雨雾之中,而朋友的船随着急流驶到云山雾嶂之外的什么地方去了。

黄昏时分的风雨,诗人酒醒后惆怅寂寞,都是一片的迷蒙凄清的景象,景与情浓浓地融合在一起。

这首诗将写景、抒情融为一体,诗人借谢朓楼的景致将伤离别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而在后两句中,诗人看到朋友的行船已经渐行渐远,最后消失在视线中。这时已是日暮时分,晚风夹着秋雨洒向谢朓楼,诗人的酒也醒了。

但他依旧眺望着朋友远去的方向,诗意就在这黯然销魂处戛然而止,但那依依惜别的情感依旧回荡在谢朓楼的上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唐代许浑在一地——安徽宣城谢朓楼写下送别诗《谢亭送别》,因诗作太有名,让这里成为有名的送别之地
【央视荐诗】9月28日:“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钱起《裴迪南门秋夜对月》赏析
这一首唐诗,语言优美流畅,音调和谐,寓意深刻!
解析:大诗人李白,把颠沛流离过成了诗和远方
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南北朝齐谢朓《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