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张昪《离亭燕》写尽千古兴亡
《离亭燕·一带江山如画》张昪 〔宋代〕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水浸碧天何处断?霁色冷光相射。蓼屿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
张异(992一1077),字杲卿,韩城(今陕西省韩城县)人。大中祥符八年进士。历知绛、邓、庆、秦、青等州。官至参知政事、枢密使,以太子太师致仕。
《离亭燕》,一作《离亭宴》。调名取自张先词“随处是离亭别宴”。双调,七十二字。上下片各四仄韵。张昪在退居以前,经历了宋真宗、仁宗两代,退居江南时期,又经历了宋英宗、神宗两朝,北宋帝国由盛到衰,积贫积弱的形势越来越严重。这首词包含着作者对国势的关切。
这是一首写景兼怀古的词。诗人在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登楼远眺,俯瞰长江,遥望群山,诗情激发,于是在开篇发调即挥洒词翰,写出了:
一带江山如画。
这一笔,情思清绝,气韵饱满。“一带”二字,豁然拉开画面,再以“江山如画”四字,总括出建康附近长江一带
的山川胜境,抒发出无限赞叹之情。接下去,续写一笔:
风物向秋潇洒。
这一句,是对“江山如画”的补充,也是总括之笔,但重点不同。这里是讲“风物”,既包括江山,又不限于江山,指一切风光景物,场景更大更多。“秋”字则点明节序,以此带出“潇洒”二字。这两字,极为贴切、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秋天景物所特有的爽朗清丽。
上句的“如画”,侧重于写色彩美,而“潇洒”则侧重于写风姿美。两者相辅相成,把秋天的江山风物描摹得更富于诗意美。说明诗人在写景上功力深厚,确有独到之处。有了总的景观,就要有具体景物。所以三至六句相应地写出分景镜头。
水浸碧天何处断,霁色冷光相射。
这两句是从远处着眼,写江水溶接青天,浑然一色,看不出断接处。雨过天晴的清丽之色与江水的清冷之光,相互映射。句中的“浸”字,写的是虚景,但又是实感,虚中有实,形象而又熨贴。正因为江天浸连涵容,所以才有毫无阙断之感。而诗人不平板直说“无断处”,而用探索语气说“何处断”,语言有变化,意味也深些。这虽是细微处,却足以见出锱铢必酌,毫发必辨的精神。句中的“碧天”与“霁色”相呼应。
先言天色之青碧,以与水色浑一后言秋空雨后之清丽,以与秋水之冷光交辉。这种依景措辞的艺术技巧,做到了陆机《文赋》所说的“选义按部,考辞就班”的要求。句中的“冷光”二字,既点出雨洗清秋之后江水的清冷光色,也透出埋藏在诗人心灵深处的一丝寒意。同时,“冷光”又跟后面的“寒日”暗合。“相射”二字,富有动态美,是诗人笔端着力之处。写出霁色映水,水波生光,上下辉映,展示出一片晶莹玉润的澄秋霁景。
接下去,再从近处落笔,在江色凝秋的空阔画面中,点缀出江岛小景:
蓼屿获花洲,掩映竹篱茅舍。
蓼、获都是生长在水边的植物。每当秋天,蓼花红白相间,获花白而微紫。白者皑皑,红者艳艳,秋色满眼,煞是可爱。诗人把这富有秋意的景物捕捉入画,装点岛屿洲渚,然后又笔笔入微,从中再插一景,画出岛上人家。在那蓼花花丛中,掩映着几处围着竹篱的茅屋,意境清雅,颇有田园风味。
词的下片,一二两句续写,但镜头从近处推开:
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
这是两处远景。一写云际客船,一写烟外酒店。云际、烟外,客帆、酒旗,高挂、低亚(低垂),两两相对,严整工巧,无一疏漏。此处所写景物,色调与上片不同,“云”、“烟”二字,点出苍茫渺邈的景色。前句暗含羁旅客愁,后句暗含寂寥之感。从章法上说,是为下面的怀古,缓缓渲染出一种沉郁的气氛,接着笔转情移,抒发胸臆,写出了:
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
这两句的大意是。六朝兴亡更迭,多少件令人感叹的故事,如今都成了渔翁樵夫闲谈的话题。这里,对于六朝兴废大事,先以“多少”总起,再以“尽入”转进,如此一起一转,点出了历史的无情变化。
自唐代以来,游览六朝故都南京的人,往往是既为它的山川胜景所倾倒,也因它的历尽沧桑而感慨,写下了不少写景兼怀古的作品。而在这一类作品中,江山依旧,物是人非之叹则是诗人们所共有的感情特征。张异这首《离亭燕》就是其中一例。
唐末诗人王贞白,有一首《金陵》诗:“六代江山在,繁华古帝都。乱来城不守,战后地多芜。寒日随潮落,帆归与鸟孤。兴亡多少事,回首一长吁。”拿这首诗同《离亭燕》相比,同是怀古,某些词语也相似,但两者气格不同。王诗粗犷浅露,张词深沉含蓄。似乎张词在艺术上更成熟些,感染力更强些。就两者的结尾来说,也有高下之分。张词写的是:
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
这两句也写到“寒日”,但意思比王诗更深;它没有写到“长吁”,然而却包含着嗟叹。显然较王诗又胜一筹,张异用这两句收结全词,乃是刻意求精之笔。一个“怅”字,点出望的心理状况和神态:心里是若有所失,脸上是满面愁容。而这种情态正是上两句怀古之情所使然。
所以,这个“怅”字,起到了上下勾连的作用。“倚层楼”三字,则是描述“怅望”时的姿态和地点。也说明诗人此刻是独自一人在惆怅地远望和遐想,因而又见出孤凄之感。
上片所见到的那种情采、风韵全然不见了。由于感情上的变化,诗人所见的客观景物也染上了主观色彩。“寒日”的“寒”字,便是这种主观感情色彩所产生的效果。在艺术手法上,这叫做“移情入景”,以景见情。总的来说,结尾两句,格调沉郁,言止而意不尽,怅惘的思绪与苍凉的景色交融在一起。
《历代词人考略》说:“张康节《离亭燕》云:'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尤极苍凉萧远之致。”在宋代词坛上,张昪与范仲淹一样,创作中透露出词风逐渐由婉约向豪放转变的时代信息,对于词境的开拓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关注遥山书雁,带您领略文化的博大精深!
相关文章:
黄庭坚 《鹧鸪天》格调张狂放肆,意兴酣畅淋漓,写尽凛凛风骨!
秦观词作《南乡子》描写的一位美女,一幅写真,一份痴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张升《离亭燕》
张昪《离亭燕·一带江山如画》赏析
秦海涛品读张升《离亭燕》
六朝兴废事 尽入渔樵闲话
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
古典诗词鉴赏:张昪《离亭燕·一带江山如画》赏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