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于《辅行诀》的鉴定意见汇总
关于《辅行诀》的鉴定意见汇总

一、马继兴《关于<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的鉴定意见》

1974年3月

初步认为:《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抄本所据的原书,不论在其所保留与引用的古俗写、讳字、古药名、药量、古经方名与其组成药味、所引古医书与篇目、佚文、古医家字号、别名、古病证名称,以及方剂配伍特征、文章结构与风格等多方面内容,可以确定绝非近世或今人仿造赝品,因而其成书年代下限绝不晚于北宋初期以前,是很值得重视的(马继兴,王淑民,陶广正等. 敦煌医药文献辑校[M]. 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8.195-202.
二、《张政烺、李学勤鉴定》
1975年5月
这个卷子实物已不可见,不能直接进行考查,据所说情况有些可议之点。
陶弘景的著作今日流行尚多,并无此种,《华阳隐居内传》(宋·贾嵩撰)卷中之末有'华阳先生在世所著书’十九种一百六十六卷,'先生在世所著书’十三种五十七卷,其中皆无此书。从书名看,'辅行诀’三字极可注意,现存佛教典籍有《止观辅行传弘诀》一书,唐释湛然著(类伽精舍本大藏经,阳字五、六、七号),是天台宗的著作,天台宗注重医学,这书里也谈到有些医疗的事,但将二书对照,看不出有什么关系,《止观辅行传弘诀》可以简化称为《止观辅行诀》然如简称为《辅行诀》,把表明宗旨的'止观’二字省略,便很不妥当了。所以,看不出两部书有关系。
'辅行’二字连文最早见于《孟子》(《公孙丑下》'孟子为卿于齐,出吊于滕,王使盖大夫王驩为辅行。’)辅行是'副使’即辅佐或助再之意。只是一个时代的词汇,佛教道教的人都不妨用,不是什么宗教词语。
陶弘景著的《真誥》内为《运题象》、《甄命授》、《协昌期》、《稽神枢》、《阐幽微》、《握真辅》、《翼真检》等七篇皆以三字标题,当时道教有此风气,又《华阳陶隐居集》卷二有《发真隐诀序》、《药总诀序》等,知当时作书常以诀字为书名,盖亦风气如此。
通读此书数过,从内容上找不出可以肯定或否定的证据,这主要因为我们不通医学,没有医学史的知识,一个感想是,如果此书是近人伪作,总会流露一些近代的词汇,蛛丝马迹,容易查觉,但寻绎文义,亦非陶弘景自著之书,如云'隐居曰’'陶氏云’'陶云’则作者自非弘景本人,疑是后人辑录陶说为之,为了尊崇本师,在书名下加题'梁华阳隐居陶弘景撰’一行,其实这里边有很多不是陶弘景的东西。
总的意见:此书不是近代的伪作,但也不可能是早到梁代的作品,作为一种古籍的传抄本,还是有保存的必要的(马继兴,王淑民,陶广正等. 敦煌医药文献辑校[M]. 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8.202-204.
三、《1976年卫生部中医研究院老专家座谈会纪要》
(根据当时记录整理)
时间:1976年1月7日下午
地点:西苑医院会议室
主持人:沙洪(中医研究院党委副书记)
出席人:岳美中(1900-1982)、钱伯煊(1896-198),赵心波(1902-1979)、赵锡武(1902-1890)、耿鉴庭(1915-1999),方药中(1921-1995),彭杰三(西苑医院领导人),王雪苔。
岳美中:看了材料(指《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中研本)及《梁书·陶弘景传》。陶弘景著述很多,喜风角卜筮,属于道家,喜欢游山玩水,听松涛。从此书来看,系将《伤寒论》压缩而按五脏配合者,故其价值不如《伤寒论》高,而且辨证太死板。我看此书有些问题。孙思邈都难以见到《伤寒论》,而比他更早的陶弘景就能见到吗?所以怀疑此书是后人假托的
钱伯煊:此书主要内容为五脏补泻法。所用方药,大部分系据《伤寒论》化裁,如小补心汤即栝蒌薤白半夏汤,小泻脾汤即四逆汤,总之是师法仲景。此书在临床上有参考价值。至于分两,古之一两为令之二钱七分,但总的来看剂量嫌大些。至于书中的五行问题,不太懂,留待研究。
赵心波:此书还是有价值的,如补《伤寒论》之缺,朱雀汤即其例,过去只有玄武汤而无朱雀汤。但书中有道家色彩。最后的五个急救方符合'简、便、廉’原则,如再加上'验’就更好了。
方药中:陶弘景隐居之前其著述偏于儒家,隐居以后其著述偏于道家。陶氏所撰《本草经集注》,到宋代已见不到,现只有残卷及从《证类本草》推论而已。陶弘景受儒释道三家影响,其中心思想很不好说,但从《本草经集注》来看,道家气味不浓。特别是对发病机制的认识,强调内外环境,认为人生气中如同鱼在水中,具有唯物主义观点。在治病上,强调整体观,强调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强调药物发明出自民间实践。现在此书,由于原件不见,不好说。但从《本草经集注·叙录》来看,有可能撰写此书。从此书的内容来看,与其说根据《伤寒论》不如说是根据《内经》。按脏腑定位,区别虚实,正是《内经》精神。书中所引方药也是《伤寒论》以前的,他(陶弘景)不同意仲景改方名而给改正回来,表面看似乎是根据《伤寒论》,其实是另有所本。
书中之五行归类法与现在不相类,但与以前之五行学说相似,如强调五行相克,这与《内经》以前相类。看来陶弘景并不受五行固定框框限制,而是强调其精神关系。这对今天很有启发。
此书有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从历史意义来说,可以根据此书来看陶弘景之学术思想,道家气味并不浓厚。再者,《内经》详于理论而具体方剂不多,后世虽传有《汤液经法》而又未见,此书正可反映《内经》至仲景之间的一些情况。从现实意义来看,书中之方剂,虽然条条块块似乎很简单,但对如何辨证论治很有启发。书之内容不多,比较朴实。不像伪造
赵锡武:仲景以前的东西我们未曾见到的,此书却能提到,如说仲景改方名,说明陶弘景所见者为仲景以前之著作。《伤寒论》有新加汤,还说“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仁”。可见《伤寒论》有自创方,但不都是自创。此书后面之五味归类很值得研究,与现在的归类不一样,很重要,很值得研究。至于书中有些说法与《伤寒论》不同,不同就应该研究。过去西鹤年堂有已戌丹,就是用来点眼点舌的。《汤液经》早就失传了,而此书却提到了《汤液经》。书中使用方言,如半夏、杏仁“熬”从这一点看不像伪造之书,文字也不像伪造
耿鉴庭:此书发现是很重要的,价值是很大的
(一)从文物考古角度推测:从现存于英法之敦煌卷子来看,我国古代典籍未著录者甚多,可见此书真实性很大。从陶弘景本人历史来看,于齐为诸王侍读,当时建康(今南京)为人文荟萃之处,藏书甚多,陶弘景得以广泛接触,故得以编写《本草经集注》《补阙肘后百一方》还有养生书多种。
据说从其墓中曾挖出一石碑,提到他还撰有《胜力本草》》后来果然找到陶氏曾有此著作。《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很可能就是陶氏所撰,书中之古字及所提之医家名也可作为佐证,写作作风也很相似。
(二)从医史角度看内容价值:皇甫谧说“仲景论广伊尹《汤液》为数十卷”。令观此书,虽也引述《汤液经法》但无六经分类痕迹,而全为脏腑分类。通过此书可以窥见仲景以前的医学情况,还可以澄清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如《伤寒论》无朱雀汤,有人认为是传世本《伤寒论》之残缺,有人则主张“无朱雀汤说”(见《伤寒溯源集》,现此书证明有朱雀汤。总之,对于此书有进一步考察、追踪、研究之必要。
彭杰三:此书方子简明。过去的医籍除《伤寒论》《金匮》的方子如此简明外,后世医书少有如此简明者。下一步应把此书的来龙去脉搞清楚。(王雪苔编著.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校注考证[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9.185-187..
四、2002年马继兴先生意见
2002年10月25日,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举行建所20周年纪念会,会间休息时钱超尘先生问马继兴先生:“《辅行诀》有没有后人伪托的可能?您说《辅行诀》为陶弘景撰写的可能性很大,您现在的观点怎样?”
马继兴先生说:“后人伪托是伪托不出来的。我现在仍然认为《辅行诀》为陶弘景亲自撰写的可能性较大。”(钱超尘,温长路主编. 张仲景研究集成 [M]. 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 2004.85.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辨伪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式》真伪考 医理探源
陶弘景:证明张仲景学过《内经》
辅行诀
《伤寒论》的附子 《伤寒论》的附子有生附子和炮附子两种。除了姜附汤(四逆汤,通脉四逆汤,白通汤)用生...
转贴:“神农秤”质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