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锡纯运用山萸肉经验探析

山茱萸,味酸,平。主心下邪气,寒热,温中,逐寒通痹,去三虫。久服轻身。一名蜀枣。生山谷。

                    ---《神农本草经》

   

 

     张锡纯先生尊崇《神农本草经》,在临床运用中善于将药物生长的习性、颜色、性味与大自然的运动变化、人体五脏六腑生理进行取象比类,其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为其一生临床经验的总结,对后世医界影响深远,书中对山茱萸的运用独辟蹊径,疗效显著,故从张锡纯运用山茱萸临证的经验作一探析。

运用山萸肉治疗肝虚致郁

   《医学衷中参西录》中云:“一壮年男子,因屡经恼怒之余,腹中常常作疼,诊其脉左关微弱,知系怒久伤肝,肝虚不能疏泄也。遂用净萸肉二两……连服数剂,腹疼遂愈。后凡遇此等证,投以此方皆效。”张锡纯则充分认识到此例为肝虚致郁,不能疏泄,并充分利用山萸肉“得木气最浓,收涩之中兼具条畅之性”之特性,多次重用山萸肉治疗“肝虚不能疏泄”所致之郁证。[1]

    在临床当中,有一部分患者急躁易怒,就诊时左关脉又微细无力,仔细分析便可知,患者肝之阴阳中,肝气亢,而肝体不足,此时若一味用疏肝理气之品,会加重病人的病情。而张氏正是抓住这类肝虚致郁的特点,来解决病人的郁证。

   《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曰:“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此治肝补脾之要妙也。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在用之。”酸入肝,有滋养肝木、生津、柔和筋膜的作用,故山萸肉可补肝体之虚。此外,张锡纯治疗肝虚之病时,考虑到肝体阴而用阳,肝木易亢,故将山萸肉与知母配伍一同治疗肝虚之郁。

运用山萸肉治疗心悸怔忡

  《外经微言·心火篇》云:“心肾之交,虽胞胎导之,实肝木介之也。肝木气通,肾无阻隔,肝木气郁,心肾即闭塞也。”肝虚失畅,可致肾阴不足,或心火上亢,使心肾不交,造成内热烦躁,不嗜饮食等症状。在治疗上宜益心肾,补肝解郁以通水火。如《外经微言·救母篇》言:“水火不通,半成于人气之郁,解郁之法,在于通肝胆。”

     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所论述山萸肉治疗心悸、怔忡亦为此理。张氏认为“肝系下连气海,上连心,故能接引气海元气上达于心”。肝虚则郁结,水火之道路不通,肾之元气不能上济于心,心气不足则心悸、怔忡。在补益心肾的同时,张氏常配以山萸肉,其酸“大可收敛心气之耗散”,而又能补肝,肝气旺则郁结解,肾之元气可上济于心,心中气血可以充盛,神明得养,心悸、怔忡自平。[1]

运用山茱萸治疗寒热往来

     在无外邪侵袭的情况下出现作寒作热之象亦属肝郁之征。张锡纯谓之为“内伤之病,原无外邪。又何者与太阳、阳明并作寒热也?有谓肝虚则乍热乍寒者。”《石室秘录·论寒热》解释云:“无邪而身发寒热,乃肝气郁而不得宣,胆气亦随之而郁。木之气既郁滞,而心之气自然不舒,心肝胆三经皆郁,则脾胃之气不化,肺金无养,其金不刚,上少清肃之气下行,而木寡于畏,土且欲发泄而不能,于是作寒作热”。

     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进一步解释为妇女“性多忧思,以致脏腑、经络多有郁结闭塞之处,阻遏阳气不能外达,或转因发动而内陷,或发动不遂,其发动排挤经络愈加闭塞。于是周身之寒作矣。迨阳气蓄极,终当愤发。而其愤发之机与抑遏之力,相激相荡于脏腑、经络之间,热又由兹而生”。伤肝,致气血亏虚而郁结,寒热往来,张氏“单用山萸肉二两煎汤,服之立愈”。故可重用山萸肉治肝虚寒热往来,以补虚养肝,调达经络,开通郁结。

运用山萸肉治疗汗证

    第一,大气下陷,营卫不和的汗证。“胸中大气即上焦阳气”,大气下陷可见胸闷、气短、心中怔忡、咳喘、汗出等症状,此外也可见右部脉弱,此时若投活血通络、破气之法,则背道而行,此时大气下陷,肺气失去包举,开阖之机失去鼓动,有呼吸骤停猝死的危险。

     第二,肝胆虚极所致出汗。张氏治一人表证“痰喘已解,忽发喘逆,身躯后挺,汗出遍身”,“饭顷汗出淋漓,须臾又热又汗,左脉微细模糊,按之即无,目上窜不漏黑睛”,家人言从小不受补。其脉见左脉微细,张氏深研肝左脾右之理,肝位于右边,然其气化先行于左;目为肝之窍,肝气通于目,目欲脱,可知肝气虚极,元气欲脱。汗出遍身,元气将散急需救逆。急投“山萸肉二两,热与汗皆愈”,张氏拟来复汤,用以生牡蛎、生龙骨纳气敛肾,配以杭芍敛肝滋肝,野台参补气救脱。张氏言,“山萸肉最得木性”,木性主生长发散。山萸肉亦是既能滋阴敛汗,又可补肝疏肝,肝藏血,调达一身气血。

     第三,当心神失养,即惊而夺精,汗出于心,可见心悸、惊恐、汗出等症状。张氏言友人治疗病人“心疼伴大汗出”,“速投山萸肉二两,急服两剂,心疼及诸病皆除”。《神农本草经》谓:“山萸肉主心下邪气”,通九窍,流通血脉,滋补心肾,于收涩之中又兼疏通之性。此人“心疼大汗出”为心气亏虚,不荣而痛,山萸肉急补阴津,直入心阴,且“敛正气不敛邪气”,则“心疼除根”。大汗外出,用大剂量山萸肉急救因心中虚痹的汗脱,实为因虚致汗的急救方法。[2]

 此外山萸肉的运用还有:

1. 补络补管、收敛止血。

    张氏认为咳血、吐血久不愈者,乃是胃部血管或肺络破裂所致,山萸肉酸涩之性,善敛补其破裂之处。创补络补管汤治咳血、吐血久不愈者。

2. 封固肾关,善治消渴。

    张氏认为消渴皆起于中焦而极于上、下。中焦累及于脾,致脾气不能散精达肺则津液少,不能通调水道则小便无节,是以渴而多饮多溲也。山萸肉收敛固涩、封固肾关,不使水谷精微下注,以治消渴。

3.补益肝肾、纳气平喘

     张氏认为:人之肺脏下无透窍,而吸入之养气,能隔肺胞,息息透过,以下达腹中,其气化能敛,不至膨胀,自能容纳下达之气,且能导引气之归根。有时肾虚气化不摄,则上注其气上冲,以冲下连肾也。冲气兼挟胃气上逆,并迫肺气亦上逆矣,此喘之所由来也。[3]

山萸肉的品质

1. 山萸肉的表面颜色随着饮片储存年限的增长,逐渐加深,由紫红色变为黑色,且表面逐渐失去光泽,即山萸肉表面颜色愈深饮片年限愈长,品质越差;[4]

2.经查阅文献,山萸肉、红枣贮藏过久,极易发霉变质,此外干燥不彻底,也更易发霉[5]。

3. 有部分山萸肉泛霜,霜中葡萄糖和果糖含有量较高,蔗糖含有量较低。表面泛霜的原因是山萸肉为果实类中药材,含有糖类成分,经长期放置,表面析出糖类成分,表面光泽消失,且泛霜山萸肉颜色均较深,这与稳定性试验结果一致,即山萸肉的表面颜色随着饮片储存年限的增长,由紫红色变为黑色,逐渐加深,表面逐渐失去光泽。表面发霉的原因可能是储存不当,环境湿度过大。因此建议山茱萸应储存在通风干燥的环境中。

鉴别真假山萸肉

    近年有药学工作者发现用豆科植物扁豆种皮染色加工冒充山萸肉,借助水试也是快速鉴别山萸肉真伪的一种简捷方便的方法,山萸肉水浸后不变色,而其伪品大多是染色而成,故水浸后,水变成红色或棕红色,样品则褪色。[6]

参考文献:

[1]林静雯,田立新.从张锡纯运用山萸肉治疗郁证谈肝虚致郁[J].环球中医药,2021,14(05):867-869.

[2]武圆圆,王振涛.浅析张锡纯运用山萸肉治疗汗证的学术思想[J].新中医,2020,52(03):184-186.

[3]罗寅亮,何泽云.张锡纯临证运用山萸肉经验初探[J].湖南中医杂志,2012,28(2):99-100.

[4]宋霞,刘亚蓉,张国英,张春平,常炜,凌云.山萸肉表面泛霜和发霉的鉴别[J].中成药,2020,42(12):3221-3227.

[5]闵贵春.山萸肉、红枣的防霉储藏方法[J].中药通报,1987,12(7):22

[6]郭万周. 山萸肉常见伪品的鉴别检验方法[J]. 光明中医,2015,30(06):1347-1348.


立冬时节
霜染万物
冬之伊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张锡纯巧用山萸肉治脱证
论张锡纯运用山茱萸的经验
《本草精荟》:山茱萸的功效与应用山茱萸小...
治疗脱证,张锡纯巧用山萸肉治脱证
张锡纯肝主脱学术思想研究及临床应用
张锡纯运用萸肉经验浅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