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瘟疫是我们身体正气的试金石。邪气的目的就是侵犯你最后的底线。究竟能达到多深,取决于你平时气化的存续。...

          致力于儿童体质全面恢复

    过敏性鼻炎诊治中心

病都到了三阴了,再不认识,很多问题就晚了。之前我讲过,太阳容易受表寒,少阴容易不足的人,可早晨3片姜,晚上吃山药。不一定适合所有体质,但适合的体质坚持下去,身体会得到很好的回应。

生姜散表寒不让邪气乱气化,山药平补肾水使气化从内生,本意就落在“气化”二字上。

最近有个患者,本身是中医爱好者。平时会根据自己的身体变化用一些成药或简单地小方子。但总是不能彻底解决这些问题。以为用了这些中药后,就应该有书本上的效果。后来我给他重新辨证调方,3副药即大有改观。实际上,这就是犯了“对症治疗”和“辨证治疗”不分的认识错误。

辨证在于明理法,治疗在于理法明确后如何用药,不可本末倒置。

什么是对症?

对症属于“应试教育”,就是有什么症状,用什么药。鼻塞只看到鼻这就是对症,比如鼻塞就用辛夷,感冒就用荆芥防风,疼痛加元胡,胀气加木香,会有效,但对于复杂些的就没效果了,也谈不上根治,理法不够。相当于学英文堆积词汇量,这种方法你就算英语单词会10000个也没用,跟老外一对话就傻眼。中医不像西医,西医是实验室研究好了,这个药发布到临床后,对标写的功效用药基本错不了。但中医是复杂的逻辑分析和变证,为什么有这么多疑难,除了疾病本身之外,实际上跟误诊误治有极大关系。仲师所痛心之处便在于此。

什么是辨证?

辨证属于“逻辑分析”,对表现出的症状进行分析,开始运算分析了。比如鼻塞通过气化想到中气不足,肾气不足会导致水路系统问题,加之寒邪侵犯就容易出现鼻塞,所以用白豆蔻、藿香、肉桂振奋气化之药,这就比单独用辛夷更有效了。感冒呢也懂得根据自身体质和感冒发病状态用药了,最起码知道六经中治疗外感的几个大方了。疼痛也不是用元胡了,知道此疼痛的机理是什么了。换句话,辨证是把理法精通了。辨证后,开方用药十分精简,绝不是单词堆积,药少量足。

中医真正能够做到效如桴鼓的一定是懂辨证的,其次看疾病的严重程度。病深药轻的事很多的。这个药轻不是药量少的意思,是病太重了,这个时候任何药都需要时间。比如肿瘤,你就是用上最好的药也需要时间,跟量没关系。

学习《伤寒论》一定从无字处入手,条文阅读,背诵是基本功,但真正能否用于临床,取决于对无字处的解答。仲师通篇都在“气化”一词上做解答,而我们只盯着方证对应这件事,远远不够。后世所讲的“温邪上犯,首先犯肺,逆传心包”,这不只是临床观察所得,也是理法上的延伸和继承。之所以能够先犯肺,而后逆传心包,就在于气化多寡。只是后世把这条脉络又给补充了一下。从这点看,便是六经传变体系的延伸和继承。

像今天我们看到的很多病,比如西医讲的急性肾小区肾炎,急性风湿热等,都属于病原菌侵犯人体后,病邪留而不去,在特定的人身上引起肾炎和风湿的特异性发病。这就是同样的病邪,侵犯不同的体质,出现不同的结果。

所以,中医一直在仲师的指导下强调“随证治之”,就是在掌握好基本功后,多临床,得出自己的经验,根据患者的表现用药调整。我知道某个别大夫让患者一个月的药不带变方的,并非守方,哪有开药就是一个月的,不得先吃一周看看变化,调方吗,目的就是为了卖药。还有看诊2分钟就完事的,话都没说几句,患者看完都迷迷糊糊的吃药,哪里还明白自己这个病为什么得,怎么能有效治疗。中医绝不能再这么干了,再这么干就是孙思邈口中的“含灵巨贼”。

我们人体平时就会被各种邪气侵犯,只是很多时候机体在正常的保护你,它们有自己运行的规律,只是不表现为症状,或者没达到那个点。大部分人都能做到这个水平,但还有很多人没有这个能力,就经常发病。这次瘟疫,就是最大的试金石。

我有个患者过敏非常严重,基本上一年四季不停的那种。过敏原检测做过很多,指标显示对很多物质过敏,但西医就是无法彻底治愈。像这种体质,西医如果仅从压制过敏的角度治疗,大概率是无效的,这就是为什么西医对过敏有时候可以救急,比如过敏急性发作,激素用上当时就见效,但从未彻底跟治过。因为不懂体质,不懂人体与自然的关系。

风寒瘟疫邪气实际上就在我们身边,之所以不发病,是因为尚有这个能力去抵抗,如果没有了,人类早就进化不到现在了。而我们现在最大的问题是生活习惯,饮食结构,以及病后的治疗方案,在消耗,拖累,影响着这个能力,导致了诸多问题的发生。这些问题表现出来了,还认识不到是体内气化出现了问题。还是靠着对症治疗那一套。尤其三阴体质输液的情况,对气化影响最大。

主任用药,很少滋补,也少用重量。

滋补药的最终还得依靠气化去运转,吸收。你有这个气化吗?

重量也并非用上之后就一定正气快速恢复,药力过重也伤正气。你耐得住吗?

我们看每个时代的大医用药都是根据当时的情况而来的。仲师之量在于从瘟疫角度解决问题,所以药量从当下看还是较大。但若是仲师方的一剂分为3次熬煮服用,药量一下子就小了。并非一成不变,是根据我们今人的变化而做出调整,不变在于比例,而非药量。

再看金元时期的脾胃论大家李杲,其用量便很小,其背景便是连年征战,百姓饥荒挨饿,脾胃十分虚弱,此气化不存,便灾病丛生,饭都吃不上,药材本身也紧缺。关键是此等脾胃状态,再用大量药物渗透,能耐得住?

后有李可老先生所治疗用药,也是量大惊人。但这些药量所治之病都是西医放弃的,束手无策的危急重症。从医案的结果看,也让病患疾病得到了很好的救治,功德无量。

临床用药一定要先明人体气化,知其到了气化到了什么层次了。不能只盯着病,还要辨到证,最关键的是辨六经体质。

让医疗回归医疗,让中医还是中医。

止观 明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阳过之后,务必扶阳,从阳化阴。心率快、一动就喘、浑身没劲、畏寒怕冷,为什么“阳康”之后这么累,这跟瘟...
癸卯年,表里和。瘟疫主气仍为寒湿,最伤肾气。不再让肾气受寒,麻附细辛汤—扶阳驱寒。振奋肾中气化,驱散在表寒气,使得表里和,正气复
邪气留连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表证最常见此现象。生活中的很多事,做不好,都是邪气留“恋”的基础。核心还在于气化充足,才能正盛邪去。
这次瘟疫大多数人都用过柴胡剂,即便恢复期只要病机符合仍然可用。
闰二月的寒气对我们影响太大了。这次甲流发热不论用药辛温还是苦寒,后面都得面对“形寒气化冷”,接二连三的冲击,很多人的阳气已现微弱
国医周水金讲《中医基础理论》第十八讲(文字讲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