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九九重阳节,这些事情你一定要知道


     重阳节是指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

重阳节起始于上古

重阳节起始于上古,成型于春秋战国,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唐代是传统节日习俗糅合定型的重要时期,其主体部分传承至今。重阳祭祖民俗相沿数千年,是具有深刻意义的一个古老民俗,据现存史料及考证,古时季秋有丰收祭天,祭祀大火星活动。吕氏春秋

易经中的重九阳数

重阳之名由来,得名于古籍易经中的'阳爻为九'。在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又为“极数”,指天之高为“九重”。

古代的祭祀大火星仪式

在古代有饮宴祈寿之俗。在民俗观念中,又因“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且“九九”与“久久'同音,所以赋予有天长地久、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

重阳习俗

1


重阳登高


    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早在西汉,长安志中就有汉代京城九月九日时人们游玩观景之记载。在东晋时,有著名的”龙山落帽“故事。

2


吃重阳糕


  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九月九日天明是,以片糕搭儿女头额,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做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做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

3


插茱萸


   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插茱萸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茱萸香味浓,有驱虫祛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民间认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

作品展示

    古人纪元通用干支,按十二地支顺序推算,正月建寅,第九个月为戍月,戍为火库,戍月火入库。戍在位西北方处洛书乾卦之内。季秋戍月“大火”(心宿二)随苍龙群星前面的几个星宿在西偏北方位隐退潜入于地面。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汉刘歆西京杂记称:“三月上巳,九月重阳,使女游戏,就此祓禊登高。”上巳与重阳的对应,是以“大火”出没为依据。这也是重阳节相关仪式、信仰的民间表现。

  古老传统节日的起源与上古原始信仰、祭祀文化与天象、历法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有关,蕴含着祗敬感德、礼乐文明的深邃文化内涵。重阳节有着久远的历史源头,古时南北各地风俗各异,先秦时期,各地习俗尚未融合流传,重阳节习俗活动鲜见于文字记载。

 关重阳节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吕氏春秋之季秋记,有载古人在九月丰收祭飨天帝、祭祖的活动。

故事传说

故事传说

九月九

   古老传统节日的起源与上古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及天象、历法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有关,蕴含着祗敬感德、礼乐文明的深邃文化内涵。重阳节有着久远的历史源头。古时南北各地风俗各异,先秦时期,各地风俗尚未融合流传,重阳节习俗活动鲜见于文字记载。

   至魏晋时,节日气氛渐浓,有了赏菊、饮酒的习俗,备受文人墨客吟咏;到了唐代被列为国家认定的节日。重阳节在历史延续过程中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随着时代的发展,重阳节的文化内涵不断延展丰富。唐朝时,重阳节被定为正式节日。从此以后,宫廷、民间一起庆祝重阳节,并且在节日期间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据记载,正式将农历九月九日列为国家认定的节日是在唐德宗李适年间(780年-785年),将重阳节列为“三令节”之一。

 宋代,重阳节更为热闹,东京梦华录曾记载了北宋时重阳节的盛况。武林旧事也记载南宋宫廷“于八日作重九排当”,以待翌日隆重游乐一番。

 在魏晋时,节日气氛渐浓,备受文人墨客吟咏。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魏晋时期有了赏菊、饮酒的习俗。

 明清,明代皇宫中宦官宫妃从初一时就开始一起吃花糕庆祝,九日重阳,皇帝还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览胜,以畅秋志;清代,风俗依旧盛行,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

采桑子·重阳

人生易老天难老,
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
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
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
寥廓江天万里霜。

END
编辑、排版:王佳美

审核:李丽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重阳习俗插茱萸簪菊花是为辟邪求吉
九月九重阳节,除了登高还有哪些民俗?
涨知识:九九重阳节是起源、历史演变、民间习俗、故事传说等
登高 - 民俗习俗
重阳节的传说与民俗
重阳节的习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