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话说:“宁渡七月鬼,不招三季人”,啥意思?什么是三季人?

农历的七月是秋季的第一个月,立秋之后阴气开始上升,阳气逐渐收敛,正是祭祖的月份。不过七月的祭祖与清明节不同,清明节是人们带着祭品上坟祭祖,七月则是祖先回家接受祭拜,所以就有了“七月半,鬼乱窜”一说。老话说:“宁渡七月鬼,不招三季人”,啥意思?什么是“三季人”?

为啥说:“宁渡七月鬼,不招三季人”?

在所有的祭祖活动中,有一个重要的习俗,那就是祖先只庇护子孙后代,也只接受子孙后代的祭拜,两者是相互对应的关系。正因为这个原因,才有了“女婿上坟,有辱先人”的说法,因为女婿是别人家的人。

所谓“七月半,鬼乱窜”指的是那些无家可归的先人,有家可归的,在七月十四之前就会回到家,与子孙团聚。七月十四之后还没有回家的,也就是无家可归了,只能四处乱窜,可以理解为先人中的乞丐,是很可怜的。

所以在七月祭祖的活动中,七月十四那天,人们准备的祭品要丰盛得多,因为是给祖先准备的。到了中元节之后,人们也会在路边烧一些纸,是为了打发那些无家可归的先人,被称为“普渡”,当然祭品也就简单多了。

虽然中元节那天的祭拜,相对比较简单,但是那些无家可归的“人”也是很高兴的。这就像是门前来了一帮叫花子,你给每人发一个馒头吃,他们也会很感激你的。所以“七月半”的先人们并不会对人不利,相反还会感激人们。

什么是“三季人”?

这个词语出自于《子贡问时》,原文:“朝,子贡事洒扫,客至,问曰:“夫子乎?”曰:“何劳先生?”曰:“问时也。”子贡见之曰:“知也。”客曰:“年之季其几也?”笑答:“四季也。”客曰:“三季。”遂讨论不止,过午未休。子闻声而出,子贡问之,夫子初不答,察然后言:“三季也。”客乐而乐也,笑辞夫子。子贡问时,子曰:“四季也。”子贡异色。子曰:“此时非彼时,客碧服苍颜,田间蚱尔,生于春而亡于秋,何见冬也?子与之论时,三日不绝也。”子贡以为然。”

大概意思就是:一天早晨,孔子的学生子贡在院子里打扫卫生,来了一位客人想找孔子请教问题,子贡就问客人:什么问题,还用请教先生,我就能给你解答。于是客人就问子贡:一年有几个季节?子贡说:一年有四季,而客人却说:一年有三季。

于是两人就争论起来,一直争论到中午还没有争出结果,彼此互不相让。这时候孔子就出来了,子贡就让老师来评理,孔子看了看客人说:一年有三季。并且让子贡向客人道歉,之后客人就开心地走了。

等客人走后,子贡又问孔子,这时候孔子说:四季,因为那个客人碧服苍颜,乃是田间的蚱蜢,生于春而亡于秋,一生只有三季,从没有见过冬季,你和他争论三天,也不会有结果的,还不如认个错把他打发走就行了。

后来人们就用“三季人”来形容那些无知的“杠精”,明明是他错了,但是在他的认知中,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你再怎么争论,也没多大意思。正如庄子所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就像夏虫一样,一生只有夏季,你非要与它争论冬季之冰,说不定人家气急败坏,把你揍一顿,就得不偿失了。这就像是夫妻之间一样,妻子永远是正确的,即便错了也是正确的,你认个错就没事了,争论不休的结果只能是彼此冷战,说不定还会导致离婚,何必呢?

在生活中,也能遇到很多“三季人”,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垃圾人”,能避开就避开,要不然吃亏的还是自己。就像当年韩信能忍胯下之辱一样,如果韩信当时直接把那位泼皮干掉,也就没有以后威震天下的大将军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话“宁惹七月鬼,莫招三季人”,什么是“三季人”?有那么可怕吗?
远离那些不断对你造成内耗的人丨晚安
不和傻逼争长短,宁与同好争高下
《论语》读到这个份上,能不美么?
遇见蠢人
“不争”:老子、庄子、孔子与卡耐基成功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