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与兰陵有关的三个文学男!一个是学霸,一个是诗人,还有一个比较闷骚…… ​□孟子曰凡事须知晓

与兰陵有关的三个文学男!一个是学霸,一个是诗人,还有一个比较闷骚……

□孟子曰凡事须知晓

兰陵,是个有故事的地方。

兰陵,中国古代名邑。据传由楚大夫屈原命名。"兰"为圣王之香,陵为高地,有"圣地"寓意。

春秋时,鲁国在此设次室邑,战国时,楚国始设兰陵县,治所在今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兰陵镇,春申君以荀子为两任兰陵令。汉、三国曹魏属东海郡。西晋初沿袭旧制,元康元年(公元291年),晋惠帝置兰陵郡;十六国时期,再设兰陵郡;北齐设兰陵郡。

2013年12月27日,国务院批准苍山县更名为兰陵县。今兰陵县,隶属临沂市。

兰陵行政范围一度变更,但兰陵之名从未更替。以兰陵镇为行政中心,以兰陵之名一度建立过兰陵县、兰陵郡等等,管辖区域包括今兰陵县及枣庄市部分地区。而今兰陵(兰陵县、兰陵镇)均在山东省临沂市。

历史上,有三个文学男人跟兰陵有关,一个是学霸,一个是诗人,还有一个比较闷骚。今天笔者就跟大家分享一下他们的故事。

【最出名的兰陵令】

第一个要介绍的是思想家荀子。

荀子是战国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先秦思想文化的集大成者。他一生曾三次游于齐国,一次游说秦昭王,一次游说赵孝成王,三次入楚而两次任兰陵令,废官后在兰陵著书讲学,终老兰陵,其墓祠在今苍山县兰陵镇东南 1公里处。总结荀子的一生,他的哲学思想、治国方略兴发于赵国、提高于齐国、实于用楚国(兰陵)。荀子来兰陵时他的哲学思想及治国方略基本形成,在兰陵只是实践过程,即把他的理论跟实践相结合起来。

研究荀子就必然要了解兰陵,兰陵可以说是荀子梦成的地方,他的思想学说、政治主张在兰陵才得以施展。没有兰陵,便没有荀子的用武之地;反之,没有荀子,更没有兰陵这个千年古镇,他给兰陵带来的文化底蕴是不可估量的,是挖掘不尽的。

公元前284年,荀子第一次到楚国,他是被逼无奈,齐湣王落败,几乎到了亡国的地步,他在齐国待不下去了,其时他的学识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他在离开家乡赵国时,已是三十而立之年,他就立志,以求出仕之路,游于齐给他增长了阅历。可以说这次入楚几乎跟兰陵没有关系,只是投奔楚国的大家族黄歇门下,做了黄歇的家臣。在此,他考察了楚国的政治、军士、风土人情等,同时有机会结识了楚国的达官贵人,通过黄歇的帮助,提高了在楚国的影响,为后来在兰陵做兰陵令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荀子第二次入楚是公元前255年,即楚考烈王八年,楚国兼并了鲁国,为了巩固北部边防,设兰陵为县治,这时候,荀子的老朋友黄歇被拜为楚相,史称春申君。这一年,荀子应在60岁左右,走马上任做了兰陵令。

这个时候,荀子的哲学思想及治国方略已经形成,已经达到了相当的境界,在这之前,他曾两次入齐、一次入秦去游说齐襄王、齐王建和秦昭王采纳自己的政治主张。《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载:“齐襄王时,而荀卿最为老师。齐尚修列大夫之缺,而荀卿三为祭酒焉。”“最为老师”是说荀子的学问最大、知识最丰富,“三为祭酒”可以理解为三次做祭酒或者多次做祭酒,是学问、文化界的最高长官,可见齐襄王对荀子的重视。可以说,荀子的哲学思想和政治思想日臻成熟。

齐襄王是个庸王,没有多大的作为,他封荀子为祭酒,只把荀子当成一个摆设,让世人眼羡,而不采取荀子的政治主张,他说自己没有才智,对荀子的学说只能理解却做不到。荀子游说于秦,秦昭王亲自接见了他,荀子向秦昭王提出:“力术止,义术行”,用“王道”来统一天下,建议秦国启用儒生,“儒者法先王,隆礼义”,而秦昭王“喜战伐”,故也不采纳荀子的政治主张。

齐王建做王以后,荀子对齐王建充满着幻想,以为齐国有可能恢复往日的威风,又凭自己多年在齐国建立的威望,梦想自己的报负可以实现,便以“强国之术”来游说齐王建。可是,荀子的才华横溢遭到谗臣的妒嫉,虽然齐王建也识破了谗臣并诛杀了一批,但他的实权又被“君王后”夺去,面对“女主乱之官”“诈臣乱之朝”,荀子不得不离开齐国,接受春申君的邀请,来实现自己的夙愿。他来到兰陵后,便把两次入齐一次入秦游说于人的政治主张全都用在兰陵的治理上,积极推行他的“明分使群”、“隆礼尊贤”、“平政爱民”等主张,真正实行“力术止、义术行”,用“王道”治国,启用儒生,韩非、李斯等人此时都慕名来到兰陵。

两三年的时间,他就把兰陵治理得井然有序,赢得了楚王和春申君的信任。正在荀子把自己的主张进一步付诸实施,准备更好地治理兰陵时,却遭到谗言,说荀子管理着百里大的地盘,又跟齐国接壤,他在齐国多年,又非常有才能,是非常危险的。其实春申君也担心,便听信谗言,辞了荀子。荀子无奈,带着李斯回到了阔别30多年的故乡。

荀子第三次入楚在公元前251年,即楚考烈王十二年,第二次就任兰陵令,这一次荀子没能离开兰陵,直至卒后葬于此地。

春申君再一次力邀荀子,荀子是不想来的,因为他蒙受了不白之冤,有些心灰意冷,但他又不甘心自己的远大抱负、治国之术白白葬送,况且他在故乡赵国赵孝成王也不赞成他用“礼义教化”管理军队的方法,赵孝成王也不用他,他跟春申君又是多年的交情,便才到任。这一次,可以说荀子理想基本实现,他的哲学思想、治国之术得到充分的施展,长达十几年的治理,把兰陵治理得空前繁荣,一片歌舞升平。

在兰陵,他继续推行他的政治主张,首先采用“平政爱民”的政治策略,他提出“强本而节用”,“轻徭薄赋”等主张,荀子说:“不富无以养民情、不教无以理民性”。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大兴商业,兴修水利,鼓励农民大搞养殖业,合理利用资源。

其次,他制定了廉洁自律制度,要求大小官吏勤政廉洁,守法自律,要求民众更要守法,商人不欺不诈,做工的不偷工减料,农民尽力耕作。对官严对民松,以人为本,以民为本,努力建造一个平等的社会。再次,在用人上,荀子注重用“贤”,认为只有“贤德”的人才可用,才能使用他的“能”,他非常注重对下属的管理,重用一批“贤能”之人,成为荀子的得力助手。

公元前238年,即楚考烈王二十五年,楚国内乱,春申君遭难,荀子被罢官,这时荀子也近80岁了。

荀子两任兰陵令,前后18年,凭花甲之力,殚尽竭虑,把兰陵治理的一片繁荣,正如荀子自己所言:“四海之内若一家”。他对兰陵的贡献将永载史册。(以上作者文野,此文发表于5.11《临沂日报》) 

荀子是学霸,不但自己好学,而且劝别人学,所以写了《劝学篇》。他还有收了很多学生,比较著名的有浮丘伯、李斯、韩非、张苍、毛亨等。

有人说   荀子影响了中国后世的政治文化。尤锐认为,荀子可说是中华帝国的缔造者。佐藤将之认为,荀子对东亚中、日、韩三国的国家、社会以及伦理观都产生“整体性的重大影响”,改变了东亚的道德观和伦理意识。

就是这样一个人,如今长眠于兰陵。以荀子墓为中心,建成了荀子文化园,常年对外开放。

【爱上喝兰陵美酒】

第二个要说的是诗人李白。

葵掌柜说,要说爱喝酒的历史名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李白。

他的“迷弟”诗圣杜甫在《饮中八仙》里写到: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都是酒中仙了,还能有第二个吗?何况李白传世的诗作中,随便拎出来一句就是跟酒有关的。

别人喝多了多有失态,李白却是醉饮狂歌,诗兴大发,一首千古绝唱《将进酒》让人叹服: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与君歌一曲,

请君为我侧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

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别人一个人喝酒是寂寞空虚冷,唯有李白能说出:

花间一壶酒,

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

对饮成三人。

我与月与酒,是孤独,也是享受,更是属于文人的浪漫!

郭沫若生前曾做过统计,李白流传下来的1500首诗作中,有170首写到饮酒。酒是李白心灵的慰藉,李白的诗与酒是密不可分的。也是李白将黄酒的醇香一语道出:

兰陵美酒郁金香,

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

不知何处是他乡。

兰陵美酒产自兰陵,李白曾经来到这里,这是毋庸置疑的。唐朝天宝四年(公元745年),李白四十五岁,杜甫三十四岁,杜甫来兖州看望当官的父亲,李白也回到兖州任城旧居。盛暑过后,二人相约同游蒙山,顺便探访好友范十。这期间,李白和杜甫同饮兰陵美酒应该极有可能。

另外,兰陵县北部的大宗山朗公寺附近,还有流传着李白到此游览、题诗救人的故事。

爱上喝兰陵美酒,竟然忘了自己的家乡是哪里,这个诗人,真是醉了!

【没事写写《金瓶梅》】

第三个要介绍的是写《金瓶梅》的兰陵笑笑生。

《金瓶梅》作者是谁?废话!当然是兰陵笑笑生。

那么,兰陵笑笑生是谁?这个……

这个问题从明朝开始就成为了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

比仅仅是文学大佬们在研究这个问题,还有很多的文学爱好者,也在提出自己的看法并提供证据。但是到现在都没有一个公认的答案。就连鲁迅先生都来尝试过这个话题。

但是这个兰陵笑笑生就像是凭空出来的人一样,竟然在历史中找不到一个可以对上号的人。而且几乎没有留下什么有用的线索。除了兰陵二字。

在中国却是有兰陵这个地方,而且这个地方也是名人辈出。但是坑爹的是,中国一共有两个地方叫做兰陵,而且一个在山东,一个在江苏。这两个地方的差距也是非常绝大,信息也是非常繁杂。

但是这些都不能难倒清朝的考究党,他们从书中详细的调查研究,在书中发现了大量的山东方言。因此可以将目标固定在和山东有关系的人身上,这些说明要么这个笑笑生不是下山东居住就是曾经长时间的待在山东过。

后来又有人发现,在这本书中的五十三到五十七这五章的内容和其他的章节在风格上的连续性出现了断裂,很有可能是在完成之后再补的内容。所以在一段时间之后,风格会不一样。并且在这里面的出现了很多的江苏话。所以这个人应该同时在这两个地方都有着联系的人。

在这样的证据下,众人仔细筛查之后认为最有可能的人就是明朝的王世贞。这个人本是江苏人,后来又在山东当过官。而且这个人的文学造诣也是很高的。所以大家觉得最有可能的人就是他。

本来这件事都要结案了,没想到最后竟然出来了个逆转案情的证据。那就是书中的一个曲子名的作者,在王世贞死了之后才写出这首曲子。这样就全盘推翻了之间的结论。后来人们觉得很多人都有嫌疑,到底谁才是这个《金瓶梅》的作者,到现在都没有人得出结论。

记得有个作者对小说里的方言进行了统计,发现很多都是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独有的,而且这个地方有很多姓萧的,所以兰陵笑笑生一定离兰陵不远。为啥不写上自己的真名呢?估计觉得小说内容比较前卫,万一被扫黄打非的盯上,还是起个昵称吧,这也够闷骚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诗书圣贤(十四)
荀子:先秦最后一位儒学宗师(3)
荀子上班上到一百岁!| 战国风云之诸子百家(十四)上
百家争鸣中最后的儒学大师
山东一县,名字为屈原所起,荀子曾两次当县令,李白留下千古绝句
试论“稷下学派”、“稷下学宫”的真实性和确实性问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