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慈父与孝儿
清南文兵
关注

慈父与孝儿

2018-04-26 阅读210

杨彪父舐犊,刘因母残烛。

伯奇霜间泣,崔星曙后孤。

    今天四个故事的押韵属于“姑苏辙”,故事的内容归纳为“婚姻与家庭”类,两个慈父,一个孝儿,还有一个不明真相的父亲。

    【杨彪父舐犊】(yáng biāo fù shì dú)
    典源:典故“舐犊情深”出自《后汉书·杨彪传》。涉及人物:杨修、曹操、杨彪。
    题解:杨彪是东汉末年的名臣,也是杨修的父亲;舐犊就是老牛舔小牛。本题之意为:杨修被杀后,杨彪沉痛地用舐犊表达爱子之情。
    故事:杨彪,字文先。东汉末年的名臣。杨彪从小有才,后来在朝廷任高官,很受汉献帝的重视。后来见汉室衰微,便辞去了官职。杨彪的儿子杨修因恃才放旷,经常以自己的智慧揣摩曹操的心意。曹操在汉中吃了败仗,处在进退两难的境地。杨修再次借新口令“鸡肋”来揣摩曹操想撤退的心思,曹操便借口杨修扰乱军心,将他以军法处斩了(参见“杨修聪明误”)。后来,曹操有一次遇到了杨彪,关切地问:“先生近日为何瘦得如此厉害?”杨彪回答道:“西汉时有个叫金日磾的大臣,见儿子胡作非为,狠心把儿子杀了。我自愧没有金日磾那样的先见之明,但毕竟还有老牛舔小牛那样的亲子之爱。”委婉地表达出自己痛惜爱子被杀的心情。曹操听后,心里也十分过意不去。
    感悟:孔子曾说:“父母在,不远游。”我想这里不光是让子女守在父母的身边尽孝,还应该有另外一层意思:子女出门,远离父母,给父母带来的只会是无尽的思念。所以,无论如何,你都要记住一点:你是父母一生的牵挂。

    【刘因母残烛】(liú yīn mǔ cán zhú)
    典源:典故“风中残烛”出自于《古乐府》。涉及人物:刘因。
    题解:刘因是元代人物,母残烛是说母亲像风中快燃尽的蜡烛一样。刘因以此为理由,不出去做官了。
    故事:刘因,字梦骥,号静修,天资聪慧,颖悟过人,在父亲的启蒙教育下,3岁读书识字,每天读千百言,过目成诵;6岁开始学习作诗,10岁就能写文章,文笔不俗,落笔惊人。后来成为元代著名诗人和理学家。他为理学由宋到明的过渡起了重要的作用。著有《静修集》和《四书集义精要》等。刘因父祖是金朝人,所以他在思想感情方面与蒙古的元朝一直格格不入。刘因幼小丧父,一向对母亲很孝敬,成人以后,曾在朝廷任右赞善大夫,后因母亲有病,辞官回家,侍奉母亲。不久,朝廷又让他去做官,刘因不愿去。有人问他为什么,他回答说:我母亲已经九十岁了,好比大风中一支快燃尽的蜡烛,在世不久了,我怎么可以去贪图一时的富贵而扔下她不管呢?孝子的真情实感表露无遗,朝廷也不好勉强了。成语“风中残烛”便来自于这个故事。
    感悟:这句“风中残烛”本来是比喻风中烧残的蜡烛,很容易熄灭的意思;一般人就用来形容老年人的衰竭,不久人世。也可以叫做“风烛残年”。现在这句成语也可以用来形容一切衰竭的事物。

    【伯奇霜间泣】(bó qí shuāng jiān qì)
    典源:典故“伯奇缀蜂”出自《太平御览》之《宗亲部一·继母》和东汉蔡邕所著《琴操·履霜操》。涉及人物:伯奇、尹吉甫、伯邽。
    题解:伯奇是古代孝子,后来中了后母之计,被父亲赶出家门,生活相当困苦,有感而发,谱成一首琴曲《履霜操》。
    故事:伯奇,古代孝子。父亲是周朝宣王时的重臣尹吉甫。这里的尹字是官名。伯奇是长子,还有继母所生的一个弟弟叫伯邽。那时的重臣也需立太子以便接班。伯奇的后母就想立自己的儿子伯邽为太子,无奈按顺序还有个老大在,怎么办呢?说坏话呗。所以这后母便多次在吉甫面前说伯奇手脚不老实,想调戏她等一些坏话。为了让吉甫相信,后母用了一计,让吉甫在暗中观察,自己捉了一只毒蜂放在后背衣内,喊伯奇帮助捉拿,这就是典故“伯奇缀蜂”的来历。吉甫看到这一幕还有什么可怀疑的,一气之下,把伯奇赶出了家门。伯奇只身在外,没有吃穿,更无处住,只得编水荷当衣服,采苹花当粮食野宿在外。他清晨踩着寒霜,悲叹自己无罪而被逐,于是弹着自己带出来的琴,舒发自己的情感,谱出一首琴曲《履霜操》,表达自己孝敬父母的心声。就算是自己受到了再大的冤屈,此心不变。伯奇边弹边唱,涕泪横流。唱完,投河自尽。虽然吉甫后来明白了真相,但伯奇却永远回不来了。
    感悟:还有一个资料所说的结局与此不同,据说是周宣王出游,听到伯奇弹唱《履霜操》,说:“这是孝子啊!”随宣王出游的吉甫也听到了,回家后杀死了伯奇的后母。伯奇冤屈得以昭雪,而《履霜操》也成为名曲。愿意相信哪个结局,你自己决定吧。

    【崔星曙后孤】(cuī xīng shǔ hòu gū)
    典源:典故“曙后星孤”出自唐代孟棨所著《本事计·征咎》。涉及人物:崔曙、唐玄宗、崔星。
    题解:崔星是唐代诗人崔曙的女儿;曙后是指崔曙去世之后。本题之意为:小崔星在父亲去世后成了孤儿。
    故事:崔曙,唐朝状元、诗人。他出生在贫寒之家,自幼失去双亲,可谓倍尝人世艰难困苦。然而,生活的不幸非但没有把他压垮,却砥砺了他奋发向上的意志。小小年纪便背井离乡,西上少室山拜师求学,他相信学以致用,后来果然学有所成。婚后,妻子生下一个女儿取名小星,但妻子不久得病去世,崔曙一人将小星抚养着。公元738年,崔曙一举考中进士,在殿试中作《奉试明堂火珠》诗,其中有“夜来双月满,曙后一星孤。”两句,考官十分推重。唐玄宗看过之后也大为赞赏,取崔曙为状元,官授河内尉。崔曙这两句诗传出之后,大家都认为这两句应该成为传世警句,因为写得太好了:昨天晚上,天上的月亮和水中的月亮是圆满的,很明亮,到早晨天快亮时却只能看到一颗星了(启明星)。可是第二年,崔曙因病去世,留下了孤女小崔星,人们又想起那句“曙后一星孤”,原来正是崔曙说自己去世之后(曙后),会留下女儿孤单生活(一星孤)。人们感慨不已。
    感悟:崔曙贫而志坚,学而有成。但他怀才不遇,所以写出不少反映文人伤别思乡之愁苦和怀才不遇之悲愤的抒情篇章。如果联系崔曙的生平,就能读懂他的诗了。其中最能感人肺腑,催人泣下的也是本文中提到的两句诗,我觉得除了预言之外,还有感慨,还有对女儿的牵挂不舍之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真子飞霜
周朝尹吉甫流放孝子伯奇
《龙文鞭影》卷三 七 阳 刘琨啸月 伯奇履霜
其名不详与其鸣不祥?
59岁李之仪,爱妻刚离世,又遇18岁“真爱”,写下一首情诗传千古
真子飞霜纹铜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