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文看懂医养结合/机构养老前世今生(太全面了!)

在中国老年医疗照护群里,和一位有医疗背景的做植物人托养的创始人就养老相关话题展开了讨论,对于我们的讨论,有些人赞扬,有些人讨厌,每个人的看法不同,这太正常不过了。第一篇整理出来的文章(见公众号里《医养融合有多难》这篇文章)主要围绕医养的话题而讨论,争论较多。下文也是从此群整理过来的,文字里火药味已很难闻到,所谓“不打不相识,不辨不明理”,这次参与讨论的人更多,讨论的话题养老的方方面面有关,与当前现状有关,与养老行业发展的大背景有关(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始做养老服务)。

 

讨论的双方一位是供职在以医为主的植物人托养中心,另一位是在以养为核心的综合性养老服务机构工作了数个年头。下文摘录的是代表“养”的一方的发言,也有个别其他同仁的发言,因为是在群里讨论的,中间有其他朋友参与交流,有的是临时回应,所以看的时候有的会不太连贯,请大家谅解。

         

          1.医与养的不同环境


医养结合做的不错的基本上都是有独立的运营管理团队。

 

一位医疗届人士对我说:医疗行业是有严格等级划分的,上级吐吐沫就是钉,下无权干涉和说话。我听了后很诧异,我讲了之前的经历,我在养老院里是个小职员时就敢质疑院长质疑总裁,有次在董事长办公室,当着几个高管面把董事长批的无地自容。过后我照样干的好好的(在此感谢下那些大度大气包容的前领导们)。这位医疗届朋友说:“在医院里不可能,连你的直接领导,都要小心,是师徒关系3-5年一个辈分,所以,你们有前途,医院埋没好多人。”他说军队医院更是如此。医院里一辈子当底层的,多的很(珍惜体制,懒惰,不出来)也就是所谓有保障。你们养老不是,你们是各显神通

 

在医院办的养老机构里,有人提到谁要是从医院被调到养老院工作了,会被同情,这就是现状。但是换个思维,如果以空杯心态重新学习,优势互补,在养老机构踏踏实实干个两三年,未来的发展空间可能会比在医院更广阔。因为养老是新兴行业,也是朝阳行业,有的人在医院兢兢业业干了一辈子,职位上还是护士长,调到医院办的养老院里工作一段干的差不多,就可能被提拔成副院长或院长,直接进入高层了。

 

很有必要让在养老院工作的搞护理搞医疗的专业人才从学历上职称上都得到肯定认可,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医院做养老对行业会有助推作用,包括养的地位也会随着医疗人才的进入得到提升。试想一个场景,某优秀护士长大家都知道在医院工作呢,后来到养老院工作了,身边人刚开始会诧异有偏见慢慢会好奇最后会认可尊敬甚至欣赏崇拜!有位亲戚在老家医院干护士,说医院有内幕,论资排辈,想升护士长得送礼巴结领导。而她同学在养老这块干了一年多,说养老真纯粹。有专业,心肠好,把老人服务好就行了,没那么多费心思的事。

 

究其原因,可能是养老行业的特殊性造就在行业内不可能专权专制,唯我独尊。因为养老行业分好多个服务模块,护理,医疗,营养配餐,心理咨询,社工活动,等等,大家在一起工作,你不可能哪样都比别人做的好,比别人强,所以需要虚心求教,需要向别人学习。因而养老行业强调兼容并包,海纳百川、相互学习,这就是环境的影响。所以提醒新人认清行业特性,理性选择!


       2.对不同见解的看法(说或不说)

 

关于对不同观点发表看法和辩论,只要您说的是对的,我就认可。我的辩不是要打倒谁,而是越辩越明!现在多地都在试点医养结合,一些医院大力兴建养老院,还有不少医疗人士自己开养老院、护理院。因此认识医和养的差异以及联系很有必要。要是多有点这种辩论的场合,辩论的范围更广更全,我相信我们离文明自由法治社会会更近!

 

现在资讯那么发达,大家获取信息更便利,联系更广泛。但是纵观各群,有的被闲聊灌水覆盖,有的被混进来的发股权广告的占领。

 

看到我们在群里辩论,好几位好友出来相劝,有位朋友给我私信发了下面一段话:

 

,子贡事洒扫,客至,问曰:“夫子乎?”曰:“何劳先生?”曰:“问时也.”子贡见之曰:“知也.”客曰:“年之季其几也?”笑答:“四季也.”客曰:“三季.”遂讨论不止,过午未休.子闻声而出,子贡问之,夫子初不答,察然后言:“三季也.”客乐而乐也,笑辞夫子.子贡问时,子曰:“四季也.”子贡异色.子曰:“此时非彼时,客碧服苍颜,田间蚱尔,生于春而亡于秋,何见冬也?子与之论时,三日不绝也.”子贡以为然。

还有朋友发出“夏虫不可言冰,井蛙不可言海”的劝诫名句,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我觉得群的功能主要是交流,如果不交流,都是链接,就没啥意义了,知识可以复制,观点和思想需要碰撞。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在辩论和交流的过程中,也是在增长自己的智慧,什么叫智慧?佛言“分别智,平等慧”,智是区分万事万物的能力,慧是平等看待万事万物的能力,两种能力合起来才叫智慧。没有辨别力(智)不懂好歹,不分善恶,是愚人,轻者上当受骗,重者为恶人所害,性命难保!没有平等心(慧),是软骨头,会趋炎附势,恃强凌弱,没有自己的人格,得不到尊重!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但也不要犯了盲人摸象,一叶障目的错误!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现实客观认识,才能全面客观看问题,那时我们再辩论,才更有棋逢对手的感觉!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有句话说质疑您的人批评您的人才是您的贵人。古人有闻过则喜,也有吾日三省吾身。

 

中国老年医疗照护群是由有专业背景的人组成,发的链接,谈的内容都比较有价值,对大家有帮助,即便有时争论激烈,唇枪舌战,敲键如雷,也是值得的!

 

 3.大批医院进军养老//民营养老院面临的挑战

 

越来越多的医院做养老了,我记得有个文件是每个县要有一家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因此,医院做养老的会越来越多!正是这种现实状况,因此今天和相老师的论说我觉得更有意义,放在许多医院已经或者正在筹建养老院的背景下来谈医和养的理念区别以及二者的联系,很有必要。

 

我一直认可医疗的价值,从我进入养老行业开始,养老院从成立之初都设的有医疗部,医疗部在老人护理级别评估上占主导地位。只是如果把照护人员也换成医护人员,成本太高了。我离开上一家公司就是因为地产系做养老的,住了快十位老人了,也配医生,有个护士还让上行政班,这多可怕?我说服不了管理者就辞职了。职不久,那里不做养老改做酒店了,都知道做养老不赚钱。现在我和老板还有联系,前两天老板还介绍他朋友父母来我现在的地方住。

 

相医生这点说的没错,郑大一附院就是最大医院。我们当时服务对象有很多都是那里退休的老人。子女都去国外了。老人退休工资很高,但无依无靠!我又跑题了,我说的是医疗人士按照医院模式来养老院搞管理的弊端,不是说他们专业不行。如果仅仅过来提供技术支持绝对锦上添花。我说的体验是指的感受医生用在医院那种态度对待老人和家属,让他们觉得很不爽

说这些不是抨击别人,而是就事论事。医养结合,如果找不到共同点,理念差得太远,合作空间很有限!先有心智的提升,再有技术的提升,会如虎添翼!你提到的规范化,我非常认可。规范化的基础上也要有灵活性。

 

在医院可以一刀切,整齐划一,在养老院很难!这个问题可以上升到自由的层面,在医院,治病保命要紧,可以为了这些牺牲自己的个性和自由,配合医护人员。

但是到了养老院,涉及到方方面面,规范化会不可避免触碰老人的自由。

 

安睿福祉杨朔提到 ,许多医院做养老,民营养老院会面临激烈的竞争,促使被迫降价,单纯的民营养老院会越来越困难(大意如此)。

我回应到:就看今天群里论断,以及医疗届人士做养老的理念和态度,您大可放心,客户会用脚投票。从医的理念过渡到养的理念,把老人当全人而非病人。满足需求,做好服务,需要一段过程。区位,价格,服务,环境,口碑,都是影响客户选择的因素。

杨朔说:“不过一个区域的养老市场单纯的一个医疗系养老,还能扛得住。 只要做好差异化竞争,你医院医疗牛 我就心理慰藉/活动方面牛,总能吸引不同的客户群体。

@安睿福祉杨朔 也就县市级医院和民营医院有兴趣专门建房子做养老。大城市的大医院多不屑一顾。市区符合条件的环境好设施好,带院子,哪有啊,寸土寸金,你们不是一直找合适场地也没找到吗?都知道养老的特点,高投资高风险,回报周期长,医院经营的好好的,才不做养老呢。做养老的医院民营的多,民营控股的多,这也是在布局,有一点原因是为了储备医院客户(人老了病多)。现在县级市医院竞争也是蛮激烈的。

 

群管让不要争论了,我个人认为大的方面先通顺,小的方面才能更顺畅。观念理念的改变先行,技术层面的持续跟进。两个讨论的人代表了两种思维,两个群体(也许相老师代表不了医疗,我也代表不了养老)。

 

从前天到现在讨论了这么多,大家也能看到中间的盲区有多少。这种情况下,如何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开展合作,需要大家一起思考的。

 

民营养老院兴起也就最近五年的事,政府很多工作相对滞后,所以如果按政府标识去考察养老院,得出养老院都是“脏乱差”的结论也能理解了(这是最早双方争论的主要原因,感兴趣的可查看上一篇文章)!

 

民营养老机构的兴起和发展是在市场和需求的呼唤下出来的。如果从上世纪开始,就有医疗机构涉足养老,满足市场需求,我想就没民营养老院什么事了。

只能说社会在发展,需求在爆发,政策在引导,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愿意做养老了,养老机构也从1.0的养发展到以医支撑的2.0的养,这是进步。

 

纯粹的养老机构需要做的是如何发挥优势,体现特色,满足需求,是与狼共舞,还是优势互补,还是拒绝排斥,这需要选择的智慧!不管什么专业背景的人来做养老,都要有爱心,有耐心,细心,学会理解和接纳,学会换位思考,具备同理心,有专业精神和素养,以及职业道德!

 

做好自己的事,做大做强,做出规模,做出品牌,那时您说的话更有说服力和影响力,您的理念才能传播更远!

 

我没有恶意,只是看您发的那些话,我也发发我的看法!以正视听!有个可热心的姐加我让我别和相医生争,怕我动气。我说不会,我在编辑这些文字时是乐的。分享交流是一种乐趣,道理越辩越明!中午想了想,其实是因为大家所在的环境不同,经历不同,工作平台不同,所以看到的想到的才不一样,这在哪都难免!

 

在群里透露下,为何我和相大夫对养老的看法这么大。

 

2011年入职河南省一家医护型中高端养老院,当时入住门槛是3万,每月费用也比市区养老院高很多。而养老院却位于郑州周边的一个县级市。但是入住老人80%来自郑州。养老院的高门槛以及内外环境最主要是服务理念和文化吸引了大批优秀人士,有硕士,有海归,整个养老从业人士水平有了一个大提升。我很幸运也很感激进入那个平台,从一线做起,从0做起,认识了许多优秀的朋友。现在大家天南海北都有,但是都保持联系,这就是养老行业的魅力!

 

4.养老行业市场细分、老人需求//做最擅长的领域

 

做养老,也要对客户对需求细分,找到自己的发力点,做最擅长的那块!我所在的养老机构服务人群从自理到完全不能自理,包括临终关怀那块的都有。我们是以护理人员照料为主导,园区配备的有医生护士(不到十人),护理员以生活照料为主,医生护士以巡视观察和检测生命体征为主。您的机构规模小,二十多张床位,当然容易做客户细分了。但是对于一个近300张床位的养老院如果也分那么细,赔钱的时间会更长,

 

我们当地养老院只收自理老人的不到20%80%养老院都收失能的。因为这才是刚需,经济不发达地方老人能入住好一点养老机构算是子女孝顺了。只收自理的话入住率没有保证。起码70%的老人入住养老院是因为身体原因,一些自理老人去住进来,也是陪老伴进来的。

 

@邱久立,吉林市震宇医院 我发的这个养老需求三阶段也是结合好多养老同仁的观点发出来的,另外现实中也能发现这些不同层次的需求,100位入住老人,需求也不一样,分分类,有针对性开展服务。尊重人的个性化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比如有个老人级别评估是介护的护理费,但是你明明知道老人依赖护理员,不愿护理员离开。就要提前沟通,给家属一说,家属非常乐意多交护理费,让老人获得更好照顾这就是个性化如果你按实际收费和护理,老人不愿意,闹事,家属就会不满意。在养老服务过程中,老人需求,家属需求都要兼顾,毕竟一部分老人是由家属支付费用,谁掏钱,谁就有话语权。

 

同样一位老人他有不同的需求,在不同的阶段他的需求也不一样。比如一位农村老人,最开始他入住只是孩子忙没人照料,满足基本需求,但是到了养老院他想找人聊聊天,有了交往需求,他看到别的老人表演节目参加活动,他也想,就有了获得尊重和认可的需求,以此类推!以需求论开展服务是个大方向,大框架,还要结合自身机构的特点。床位规模,房间户型,活动室配备情况,交通,与医院距离,内部有哪些特色,市场环境,老人特点等。但是越来越多的没有失能的老人也有入住需求,那环境设施好一些服务占优势的养老院可以抓住这类群体。医院搞失能半失能养老院有优势,但是老人和家属的选择才是最主要的。

 

养老院服务哪类群体,这跟养老院规模和人力资源构成也有关系。同时也很难界定一类群体的需求相似,除非像植物人群体,需求相对一致。

 

我们这有的老人把自己别墅卖了,住到养老院,为啥?家里条件比养老院好多了,更能满足基本生理上需求,因为这里有群体氛围,经常有活动,有医疗保障。还有的老人家里180平房子,身体自理,老伴去世了,一个人在家闷闷不乐,也来养老院里,因为能满足交往和娱乐需求,还能满足自尊和自我实现需求,

 

人非犬马,养身更要养心!其实入住养老院里老人的变化可以用“人在情景中”和“场”的理论解释。人是群体性的,有合群和融入群体的需求,但是高龄老人由于身体原因,鳏寡孤独老人由于心理原因,在家无法再融入群体,而养老院提供了这个条件

有一部分子女不让老人去养老院的才是不孝(也有可能是怕背负不孝骂名)。因为老人有工资,子女要啃老,不愿老人入住。

去年一年见到6位老人哭诉想来住,但是孩子不让。老人的钱被孩子拿去买房投资了。住养老院需要押金,孩子不愿出,所以阻止有位老太太老伴去世十多年了,一个人在老家孤苦伶仃的。后来她就经常来我们这里玩,中午带点饭,晚上再回家。

 

@收获季 我现在就想做些这方面的宣导工作,虽然个人力量微弱,但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5.养老院里事故//投诉

 

 这样的事(老人生病或摔倒,家属让养老院赔偿)在每个养老院都很普遍。养老院是很冤屈的。只有社会大众认识到这些,改变观念,才能改变态度,才会改变言行。所以我们需要发声。把这些说出来。但是刚开始火药味还不能太猛,一点一点来。我最近写一些文章也是在做一些努力,把观点融进到故事里,这样可以隐蔽一点传播,更容易让人接受。你想改变人家认知,那首先他们得愿意看,如果上来就是批判,估计有些人要把我屏蔽了。

 

@收获季 是的,我们入住时都签的有入住告知书,有入住协议,针对特殊老人,在入住期间会根据变化签订风险告知书,但是真出了问题,家属啥都不认了。

无奈下,现在只好从源头着手,所以做养老也会慢慢练就识人术,练就火眼金睛。有的家属来咨询时都带有蛮横无理倾向,有反社会人格特征的,不断讨价还价的,找个理由拒绝他们。

 

现在征信越来越普及,这对养老院发展也有帮助。通情达理人品好的,哪怕优惠些也让住,刁蛮不讲理的出钱高也不让住。不好意思,我无法做到绝对的公平,世上本没有绝对的事!@收获季 ,许多事情真是付诸到法律层面,养老院没啥责任或者只承担一点责任,但是上面集团层面有各种顾虑,最后都是和解。吃点哑巴亏。

 

关于另一种形式的矛盾,比如家属投诉,我想说作为养老院方,要反思,反思一些细节,我处理过一些纠纷,发现有些是服务人员和管理人员不会沟通,一些姿势,语气,措辞用的不当,不定哪句话就激怒了家属,然后成了一道疤。非要要个说法,许多事之所以闹大,是因为院方工作人员与家属沟通时说了不当的话,被家属抓住不放了。因此养老院要成立一个处理纠纷和意外的组织,有程序,有流程,有条不紊去解决。选的人要情商智商双优,有亲和力,有爱心,会沟通。然后针对每一次事故根据情况再选派一两个对处理此事有积极作用的人,具体问题具体办。但是要固定两三个人,其余是灵活的。

 

我们每天的工作就是面对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剖问题),解决问题(进步提升)。做啥事基本上都会遇到这样一个过程,是正视和面对,还是推诿和回避,决定事情的发展。态度决定一切,心态决定应对问题的方式。对事物的固有偏见会成为解决问题的阻碍!比如每一次客户投诉都有深层原因可挖,管理者的心态很重要,怎样有效解决怎样举一反三,防患于未然,是管理者需要着重考虑的事。

 

比如许多养老院都会面临的一个客户投诉问题,那就是护理人员更换太频繁。逢年过节了,收秋种麦季,这种事难以避免,护理人员紧张,根据工作需要调配人员一般人都能理解,关键是如何让家属理解,如何让对调配人员很介意的家属理解?其实有时人家不是因为调配生气,谁家里都会有个事,都有请假休息的时候,家属生气的是每次不打招呼就换护理员。有些家属很在意这块,在入住时就反复要求强调,问题时我们有没有引起重视?其实这类客户不多,可以分分类,把介护专护特护老人中对护理员调配比较在意的列出来。这类老人需要调配护理员时,对这类家属提前沟通下,打个电话而已,获得理解。这样投诉就避免了。

像这种对老人对家属做的一些特殊服务,我认为不是迎合和对付,而是在尊重个人的基础上提供一些个性化差异化服务。

 

      6.养老营销这块有没有存在的必要?

 

相医生说没必要要营销人员,他那里都是守株待兔。

 

我的回应: 床位少可以守(坐等客户上门)收费也不便宜。另外规模不大房租不高,配比不高,成本不高,属于敢守。但是对于租用的几百张床位规模的养老院,每守一天,溜走的都是真金白银呀。

 

我认为营销的作用是改变客户理念,让服务更有价值!

 

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同样一家属来参观,一个营销人员讲,客户只会愿意掏5000,另一位去讲,客户会觉得8000都值,这就是不同营销水平体现出来的价值差异。我们这也有价格公示,但是因为养老是硬件和软件结合的服务,所以不像商品那样容易有观感,营销的其中一个作用就是让客户觉得这个价格值。

 

         7.关于老年人护理等级评估

 

评级时要参照国家和地方标准,针对特殊群体增加特殊说明。比如失智老人行动自如,日常生活基本都能自理,但是走失风险大,就会在这块上有特殊说明。你们是什么类型的养老院,是医疗主导的护理院,还是生活照料为主的养老公寓,养老院?服务人群以哪种身体状况为主?以失能为主可以选择卫计委标准,自理半自理为主的话建议多参照民政。还有就是你们有没有民政部门颁发的许可证?有的话参照民政。政府部门定的可以作为参考,具体执行还是从实际出发最合适。

 

      8. 一些特殊群体的养老需求//痛点

 

有个客户群体可以关注下:比较孝顺的小企业主,个体老板父母。今天中午有个老乡家属说只要让他父亲高兴不找事,钱都是小事。当着护理员说拿酒拿菜叫陪他父亲吃喝,老人想去旅游了,让护理员带着他父亲还有同屋的老人一起,所有费用他出。只要老人高兴,给护理员的小费都比护理员的工资高(我们这禁止护理员吃拿要老人东西,禁止收红包)。但是从家属说的话可以看出这类客户群体的消费需求。他说以前每年能挣几百万,这几年因为父母的事分心不少,生意受到很大影响。

 

在大型养老机构还是很难做到个性化服务,充分照顾到每个老人需求,针对这类群体推出小规模多功能养老院,应该很有市场,建一个类似于老人乐园的地方。

 

他父亲属于老农民,孤僻,不爱说话,不爱参加活动,没有特长或爱好,虽然入住到比较好的养老院了,但是那些娱乐设施对他有点像摆设。这类人群得组织群体化简单点的活动,比如放电影,戏曲,组织做保健操,组织演出活动,让他有事做,才能慢慢融入。他举了个例子,老人在家时,他正在外面谈生意呢,他父亲给他打电话说你快回来,我快不中了。他只能选择要爹不要钱,回去发现都是些鸡毛蒜皮小事,他自己哭笑不得。最后总结,老人是太闲太孤独,为了引起注意获得关心才打电话给他。

 

有钱人的爱“闹人”的父母就是个养老痛点!痛点里蕴含机会。

 

           9. 关于风险(政策风险)

 

这两天好多人都在转发:进军养老行业,最大的风险是政策风险。

 

我个人觉得不能人云亦云,要自己去分析评判决断。比如相医生开的托养中心,有市场需求,客户认可,没有政策扶持也正常运营,能做到不亏损,且能良性可持续发展。这就挺好,充分体现了市场的作用。

 

比如有的社工机构靠政府购买服务不断发展壮大,如果没有市场意识和核心竞争力,哪一天政策变了,或者政府不从社工服务机构购买服务了,而是从家政公司,养老院等其他服务机构购买,那时会倒掉一批社工机构。到时候如果社工机构骂政策埋怨政府就显得很不厚道了。

 

如果从养老企业创立之初始,就依靠市场存活,而不是靠市长靠政府扶持,那么大可不必太在意政策风险。因为行业要向前发展,各方面只会越来越完善,优胜劣汰。这让我想起一个职场人如果是靠关系而不是靠能力实力立足,那么一旦关系破解,或者靠山倒了,这个人也会遭受危机,个人如此,企业也如此!

 

我相信几年以后,公立养老院多数会被改成公办民营形式,或者完全消失!公立养老院这一部分职能会由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或者民营养老院提供的服务代替!

 

       10.关于个人公众号//个体发声

 

永远不要小觑个人的力量,永远要相信改变的力量!

 

目前受自由思想影响多一些。所以最近写一些文章,也是传递一些思想,希望能影响一些人。对自己负责,爱自己,才有资格爱家人,爱他人!

 

有位开了十多年养老院的大姐说:“我几乎关注了行业内所有有影响力的公众号,你写的内容我不敢说是最专业的,但是绝对是最真实的,好几篇文章看的我只掉眼泪,没有真正在养老院干过,没有真真切切深入到一线的人,写不出这么走心的文章。没有一定的格局和眼界,做不到能抛开个人私利,站在行业层面,社会层面去剖析行业弊病,去引领先进理念,去尝试促成反思和改变,姐永远支持你!”

 

我写的很多内容都是亲身经历或真实见闻,这些都是经验或教训,有些是是发展过程中走过的弯路,希望同行们规避和引以为戒!

 

     11.想给长者和家属说的话//价值中立

 

愿老人们都能做到“离而不休”,积极拥抱晚年,做一个有智慧的长者,引领下一代,具有长者风范,树立好榜样!

 

作为年轻人,想让父母安详晚年,那就趁现在努力奋斗,早早独立,多多挣钱,不做啃老族,等父母老了,可以让他们有条件有能力入住好一点的民办养老院!这话虽然有点绝对,但是不可否认,民营养老院之所以能兴起,并快速发展,优质服务是关键,民营养老院解决了文中(见《深读/逃离养老院》一文)提到的养老痛点是市场所需!(有兴趣的可以查看我前几天写的《医养融合有多难》这篇文章),里面对养老院这块有许多观点。这文里提到的养老院就是前几天群里争论了好久的“养老院里脏乱差”的印象派和亲历派。

 

但是大家更要知道的是目前养老服务市场,民营养老院已经撑起大片天,公办养老院不到二成!市场化决定分层次服务市场的形成。犹如忙碌了一上午,午餐有的人从家带的馒头加咸菜,有的人去路边摊吃一碗面,有的人要份米,点俩菜,还有的人去小饭馆,有的去高档饭店,选择无对错好坏,每个人都是根据自身情况来决定,量力而行!

 

在养老院这么多年,与其说我对老人了解,不如说我对老人所在的家庭更了解,与家属接触交流的更多。每一位老人都可以进行生命历程追溯,他们的余生状态与先前的为人和选择有关!我会抽时间写这么多年见过的典型老人。以真实人物为原型,进行适度加工,给大家一个看待的视角和参考。

 

我学社工出身,毕业后从事的工作是服务弱势群体(流浪儿童)后来发现个人力量很有限,特别是社会问题必须依靠全方位多部门协同处理解决。

 

后来从事养老服务工作,发现许多悲惨的事可怜的人其实都有自身原因。比如年轻时没有责任心抛妻弃子,老了又投奔妻儿想让养老,这类事见太多了,觉得幸福把握在个人手里,与自己的选择有关。

 

老人年轻时离开妻子孩子(我就不用抛妻弃子了),另寻新欢,妻子独自把三个子女带大,培养成人。当父亲的没有尽到任何抚养孩子义务,后来年龄大了,身边孤独一人,孩子可怜他,给他雇了保姆,很少去看望他,后来生病不能自理,家里贵重东西被洗劫一空,瘦的皮包骨头,儿子从北京雇了一个面包车把他拉到我当时所在的机构里,老人随身带的衣服上很多都有大便。他的妻子反复给我说,我们是出于人道主义可怜他,才让他住到你们这。老人住了半年后去世。去世前面临住院转院等一系列复杂决定,我都全程参与了。后来老太太给我说了一句话,他走之前有次和他单独在一起,他对她说了一句话“我对不起你”。阿姨说完,长出了一口气,抹了一下眼睛。

 

这个场景那位阿姨给我诉说过好几次,算是释怀吧!如果不了解前因后果,我们就去指责老人家属不孝顺,是不是对女长者和其家人有失公正?

 

而作为机构方,这个时候按照社会学领域的“价值中立”最合适,我们要按照我们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标准对老人进行专业照护,而不是看他是好人还是坏人,是高官权贵还是平民百姓,我们把他当成养老服务消费者去对待,会更客观理性。

 

以上内容是作者的一家之言,仅供交流,有不当之处,还请行业内外专家老师多多批评指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文读懂3类医养结合模式的优劣势(心里有底,投资有度)
终于找到一篇能把医养结合讲清楚的文章了!
如何给父母选择一个好的养老院,天津益寿苑养老院5大条件必看!
护理型养老院
北京太阳城养老配套医院关停,敲响医养结合的警钟
《中国老年人走失状况白皮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