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21年第3期】泉州申遗特刊集锦

原文刊载于《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2021年第3期

欢迎您点击封面订阅

点击标题阅读全文

卷首语

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

宋新潮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

中国古迹遗址保护理事会理事长

泉州是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也是风帆贸易时代的珍贵遗产。

泉州承载着人类古典时代的航海记忆。意大利商人马可· 波罗、摩洛哥旅行家伊本· 白图泰、中国元代大旅行家汪大渊、明朝航海家郑和等都在此留下了历史印记。

泉州港是东西交流海港城市的经典代表。北宋政府在泉州设立市舶司,标志着泉州港进入海洋贸易的兴盛时期。就城市形态而言,它堪称海港城市的经典样板。不仅如此,泉州城还依托晋江水系和发达的陆路交通体系,形成了支撑港口贸易发展的地理经济系统,世界各地的商品云集于此。

泉州港是具有“突出普遍价值” 的人类航海遗产,是古典时代航海文明的见证,是古代中国人、波斯-阿拉伯人、印度人等航海传统的代表性遗产。

泉州申报世界遗产,是弘扬文化传统、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举措。2016年,国家文物局启动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工程,泉州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群策群力,倾城而动。2021年7月25日,在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成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座承载了海上商贸传奇的东方古港,向世人全面展示了其独特的价值和魅力!

以敬畏之心保护传承千年遗产

周真平

泉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申遗办主任

“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系列遗产,记载了宋元时期泉州举世瞩目的繁荣与成就,完整地体现了宋元泉州高度整合的“产-运-销”一体化海洋贸易体系以及支撑其运行的制度、社群、文化因素所构成的多元社会系统。展现了泉州作为宋元中国与世界文明的对话窗口,卓越的发展智慧、完备的海贸制度体系、发达的经济水平以及包容的文化态度,见证了积淀并传承至今、多元共荣的海洋商业传统,对当代与未来的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这些文化瑰宝不仅是中国的,更是全人类的。

聚焦

泉州系列遗产整体价值及要素构成研究
傅晶,王敏,梁中荟,任远,王超一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筑历史研究所)

摘要:系列遗产概念是世界遗产体系近年来的创新点之一,这一概念强调以整体的视角关注遗产组成部分间的内在关联,并认知各组成部分以其特定的贡献角度共同塑造出的超越原有个体的整体意义。文章以“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系列遗产为例,解析其整体价值与要素构成的认知思路,认为该系列遗产的整体可界定为一个“高度发达的海外贸易区域一体化空间-经济-社会系统”,它证明了宋元泉州作为世界贸易中心港口的典范,具有“区域整合、多元繁荣的杰出发展智慧”,展现出10—14世纪亚洲海洋贸易网络高度繁荣、沿线社会蓬勃发展的强烈时代特征。系列遗产概念推进了遗产认知的方法,有助于洞察关联、理解机理、认知系统。系列遗产的关联性特征对研究与保护管理工作提出了极具发展性和创新性的要求,具有共同价值的一组遗产地开展研究与保护合作,有利于推进文化遗产保护的广泛社会共识与能力建设,与世界遗产公约的精神高度契合。

向上滑动阅览

请横屏观看

宋元泉州盛景图

宋元泉州水陆交通网络示意图

宋元泉州区域空间结构示意图

(a)10世纪前

(b)10—14世纪

10世纪前与10—14世纪的泉州城乡功能与空间布局对比图


考古遗址

唐宋泉州城空间格局下的泉州南外宗正司、泉州市舶司遗址的考古发掘研究

汪勃1梁源2

(1.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2.福建博物院)

摘要:唐宋泉州城的空间格局、城池营建和重要建筑的坐向和形制布局是中国古代堪舆学、易学、天文学及定向、定方位、测绘等科学技术的完美结合。唐宋泉州城空间格局,是中国古代天文学三衡和七衡六间的缩影。唐宋泉州城及其外围山水可分为“寺”“城”“山水”三部分,泉州开元寺、清源山、六胜塔分别位于以泉州开元寺大雄宝殿中心为圆心的三个同心圆周上而构成泉州城的“三衡”,城池主体包含“内衡”而未至“中衡”,城池外围的“山水”在“中衡”“外衡”之间,并有更细分为“ 七衡六间”的意向。泉州罗城七座城门逐步完善而形成的“释六俗一”格局,与中国古代历法中的夏历相关。与泉州开元寺大雄宝殿“取正”和泉州开元寺殿塔天盘缝针测绘系统、罗城门“释六俗一”相关的使用极星定向、通过日影观测来测定方向或测算时间等科学技术以及泉州府文庙、清源山巅三清之源、泉州天后宫等重要建筑使用以天盘缝针为基础的正针测向、二十四山定方位等方法,体现出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及相关科学技术的发展脉络。在上述相关框架理论的支撑下,文章结合文献记载,就泉州南外宗正司和泉州市舶司的选址、既有考古发掘揭露出来的建筑遗存的等级、坐向、沿革及出土遗物等与相关遗址的关联性略作探讨,认为与水陆院、“取正”和天盘缝针方向相关的建筑遗存与泉州南外宗正司遗址相关,而以天盘缝针为基础的地盘壬子正针乾亥缝线为坐向的相关建筑遗存与泉州市舶司遗址相关。

世界遗产视野下的泉州古窑址考古与研究

栗建安

(福建博物院文物考古研究所)

摘要:在以“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为主题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构成中,包含磁灶窑(金交椅山窑址)、德化窑(元代屈斗宫窑址、宋元时期尾林·内坂窑址)两处推荐的遗产点,它们是此次申遗主题遗产价值的重要支撑。根据考古发现,磁灶窑、德化窑在宋元时期达到其窑业生产高峰,通过学习先进工艺、仿烧南北名窑、创新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把握市场信息、定向海外需求,形成适应海洋贸易的生产机制。两处窑址均进行过考古发掘,已初步建立文物保护、展示体系。回顾泉州地区窑业史研究,从考古资料和世界遗产视野出发,重新认识泉州沿海地区与内陆山区窑业的不同工艺技术体系传承和各自产业发展历程,及其在窑业生产结构、产品消费市场方面形成的共存互补关系。二者共同烧造的大量不同档次的陶瓷器,部分满足了当地城镇市场需求,部分经泉州港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输往海外,其影响重大而深远。如泉州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未来将继续以世界遗产视野开展泉州地区窑业的考古与研究。

向上滑动阅览

金交椅山窑址考古遗址保护棚

新建成的宋元德化窑展示馆

德化窑尾林窑址窑炉遗址

安溪青洋下草埔冶铁遗址的几点初步认识

沈睿文1,易曙峰2

(1.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2.泉州市安溪县博物馆)

摘要:文章根据2019年的安溪青洋下草埔冶铁遗址考古发掘情况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总结出下草埔冶场具有生铁冶炼和块炼铁冶炼两种冶炼模式共存、冶铁炉多样、周边资源丰富、存在有规划的板结层、出土文物种类多等特点,该地区制造的主要外销产品包括生铁产品、块炼铁产品、钢产品以及间接用于炼银的中间产品4类。整个区域的内外被贯穿其中的水路及陆路交通运输系统紧密相连在一起,呈现出海港经济体和乡村腹地手工业体系高度一体化的空间布局和整体形态。下草埔冶铁遗址对研究我国古代冶铁技术以及泉州海上丝绸之路有着重要意义,今后的研究应将重点放在遗址遗物特点、遗址形成、展览展示和调整调查对象和范围上。

向上滑动阅览

下草埔冶铁遗址冶铁炉位置

L3冶铁炉遗址现状

2019XCPIT1112(TD2)⑤:标8墨书“朱佰伍”青瓷碗(元代?)

莲瓣纹瓦当

建筑遗产

开元寺建筑遗产特点及保护管理

黄明珍

(泉州市博物馆)

摘要:泉州开元寺始建于唐代,历经宋元的发展高峰而成为当地最大的佛教寺院,其建筑规格高、建造技艺精湛,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更体现了当时海外贸易高度发达的背景下泉州多元文化的包容性。开元寺的保护管理方式有其独特性:历史上,官方、僧侣、地方大族、士绅、华侨等人群都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如今更是在多部门、跨领域的多方合作下得到科学管理,这都使得这座古刹延亘千年,熠熠生辉。

向上滑动阅览

开元寺航拍图

天王殿

 狮子和人面狮身雕刻

迦陵频伽

探析福建泉州天后宫建筑文化特征

何振良

(泉州府文庙文物保护所)

摘要:闽南文化既具有中华主流文化特点,又带有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是多元文化堆积层垒的结果。泉州天后宫是闽南文化的载体之一,其建筑风格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闽南文化的堆积层垒特征。文章对泉州天后宫的建筑文化特征进行分析,并针对泉州天后宫的保护和利用提出建议。

向上滑动阅览

泉州天后宫山门

泉州天后宫戏台

泉州天后宫戏台藻井

泉州天后宫妈祖祭典

以上图片摘自本期文章,图片来源见原文。

本特辑出版特别鸣谢:泉州市申遗办、泉州市海上丝绸之路申遗中心

本期特约策划:国家古迹遗址理事会副主席、山东大学教授姜波


编辑:李汝倍

编排:赵桠菏

审核:杨砾

关注《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与遗产保护同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福建」全览《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的22处遗产点
“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的整体叙事
泉州申遗成功!中国世界遗产增至56项
心心念念泉州申遗二十年 “脱胎换骨”重整旗鼓再冲刺
泉州申遗新主题 千呼万唤始出来|乡音|165期
名胜|福建·下草埔冶铁遗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