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春季易发病——三叉神经炎

 三叉神经痛是指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短暂剧烈疼痛。临床表现多见于一侧面部,多位于鼻、唇、齿龈、舌部等 ,常因触摸、咀嚼、说话、刷牙、冷刺激等因素诱发,持续数秒至1—2分钟,重者可出现面部抽搐。多在40岁以后发病。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至今不明,现代西医学亦缺乏有效而又无副作用的疗法。

 中医学无相类似病名,一般将其归属于“偏头痛”、“面痛”等范畴。在《黄帝内经》中就有类似本病的记载,如《灵枢·经脉》篇提到颔痛、颊痛、目外附痛;《素问·缪刺论》有“齿唇寒痛”之症等。后世医家对本病的征候特点有较细致的描绘和较深入的认识。如《医林绳墨》谓:“亦有浮游之上,上攻头目或齿鼻不定而作痛者。”阐述了其病机与症状。《张氏医通》中云:“面痛……不能开口言语,手触之即痛。”《证治准绳》还进一步加以分类口:“面痛……暴痛多实,久痛多虚。”《医学纲目》和《普济本事方》尚有面癌治验的记述。

 三叉神经痛是被誉为世界第一痛的疾病,它不仅非常难治愈,而且治疗过程也是痛苦不已,因此对于三叉神经痛大家一般都倾向于中医治疗。

 病因病机

本病病因,目前比较一致的认识为:一是外感风寒或风热、风湿。二是内伤七情、饮食或劳倦。

1、风寒外袭风寒侵犯阳明,凤阳升发,易犯头面,而寒为阴邪,其性凝滞,致血脉收引,气血闭塞,而产生疼痛。

2、外感风热:外感风热型的三叉神经痛的特点是头面疼痛,有烧灼感,遇热或急燥时加重,常拌口干、口苦、咽痛等症。

3、风湿侵袭:风湿侵袭型三叉神经痛主要由于,久居湿地或风吹雨淋导致。三叉神经痛的临床主要表特点,天气阴冷是加重,温和干燥的天气,稍减轻,疼痛时间较一般长但疼痛的性质相对较弱为钝痛。

4、胃热上攻过食炙搏辛热之物,胃热偏盛,或外感风热,邪热犯胃,胃火熏蒸,循经上攻头面。

5、肝火上炎多因内伤七情,肝气郁结,郁而化火;或因肾阴不足,水不涵木,阴虚阳亢,肝胆之火升腾。肝火上炎患侧频发电击样疼痛,痛时面红目赤,烦躁易怒,怒则发作,胁肋作胀,口苦咽干,舌质红,苔黄腻,脉沉弦。如为虚火上炎.则抽搐剧痛,午后加重,颧红烦热,失眠健忘;舌红少苔,脉细弦数。

6、痰瘀阻络多因病程长久,脾虚运化失常,痰浊内盛,阻塞脉络;或久病人络人血,瘀血内阻,络脉不通,不通则痛。

7、心脾两虚:久病,或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劳累后加重。三叉神经痛患者常有心悸,失眠、气短乏力等症。面色萎黄、舌淡。

中医辨证:肝阴亏虚,肝阳上亢,上扰清空

治法:养血柔肝,平肝熄风,解痉止痛

处方:白芍30克, 白蒺藜12克, 白附子9克,白僵蚕9克, 白芷9克, 水煎服日一剂日服二次。

中医辨证:气虚血滞,风痰上扰

治法:补益气血,驱风化痰,祛瘀通经

处方:生黄芪15克, 当归6克, 赤芍12克, 防风6克, 羌活3克,蜈蚣2条,桃仁12克, 红花12克, 玄参15克, 水煎服日一剂日服二次。

中医辨证:素体虚弱,寒湿浸及,内袭肌肤经脉,气血受阻,筋脉不舒

治法:益气健脾,散寒除湿,通经活络

生黄芪30克,西党参15克,白术9克,炒麦芽15克,陈皮3克, 广木香5克,升麻5克, 细辛3克, 白附子5克,鸡血藤9克,伸筋草15克, 牛膝9克, 制马钱子1.5克,远志9克, 水煎服日一剂日服二次

针灸方法:风池、翳风、下关、手三里、地仓,合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全龙汤 / 中药配方
四君中医论坛学堂系统
三叉神经痛,怎么成为世界第一疼的痛呢
《本草精荟》:散寒止痛:羌活
寻医问药 | 冬天,请保护好您的关节!
看看你到底为什么会头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