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自商业
2013-2-28 09:22 
 

社交网络横行,创造出了很多新名词,比如:自媒体。就属性而言,自媒体作为一种“媒体”究竟成立与否,尚有待商榷。不过,有另外一种新玩法倒是俨然已经成为一种隐形势力,姑且称之为“自商业”。


“自商业”的繁衍


比如,一位朋友在新浪微博开设了一个名字相当曼妙的账户,专门分享关于VINTAGE文化的冷门资讯。每周有两三个晚上会发出五到十款欧洲VINTAGE首饰的图片,粉丝可以私信询问价格,先到先得。微博看货、网银支付、快递发送、直接交易。本来以为这只不过是个人工余小打小闹的“兴趣”,却得知博主已经辞职专心做起这份生意,一问之下,吓我一跳:仅仅在2012年,这一个每周仅更新十几次的微博账户的销售额已达到100万人民币。


再比如,因为偶然的机缘,一位金融业小职员开始在个人微博上时不时发一些为朋友家的小孩拍摄的照片。结果,充满纪录片风格的拍摄方式吸引了很多人在微博留言,询问是否能够拍摄自己家的孩子。过程难以细述,总之,一年以后,这位名校毕业的金融学硕士已经愉快告别金融业,成为一名专职儿童摄影师。这种私人摄影师服务,除了摄影师本人的手艺之外,什么服装、场地、道具、修片服务都不提供,但是我略比较了一下,其收费标准大约为传统儿童摄影机构报价的两到三倍。而且考虑到目前团购价正在成为机构销售的主流,价格差实际上还会更大。


大约在同期,还可以观察到一批类似的“自商业”群体正在默默成长:比如专为女性旅行者提供跟拍服务的摄影师,专门提供家宴服务的厨师团队,专门为中产阶级家庭根据照片定制肖像画的画家,以及提供私人保健医服务的健康管家。他们的共同点都是:有一门高于常人的独特手艺,服务于高支付能力且价格不敏感的小众群体,通过高度人格化的微博运作来建立自己的客户社区,客户粘性超强,并且形成了一定的品牌影响力。值得注意的是,他们的微博并不同于所谓的“营销账号”:通常粉丝数仅仅在1万人左右,商业味道比较淡薄,但是互动率非常高,粉丝间的“互粉率”也明显高于一般微博账号,因此围绕着他们的微博和服务,产生了一种“人以群分”的俱乐部效应。


任何一个品牌,一旦形成了俱乐部效应,那么就成为一种“社交商业”,“求认同、求归队”会成为主流消费心理,客户的价格敏感度会变得很低,交易中的信任度则会大幅提高,甲乙双方的位势甚至会发生逆转:因为乙方首先是该领域的意见领袖。这也就是为什么在这些“自商业”的运作中,大多数都不需要一个电商平台来做信用保障。


“自商业”的影响


这样一种“自商业”模式,给定制化产品、高端服务业等等细分市场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会。过去人们在操作这样一类商业产品时,最大的困难是客户开发和保留成本太高而真正有效的作法太少。“自商业”的萌芽和发展充分证明了,通过社交网络来筛选和维系一个互动较为紧密的客户社区是完全有可能的。


但是,对于不同的利益群体来说,“自商业”的影响是完全不同的。


首先,对于传统大公司而言,“自商业”的发展相信会对已经越来越空洞的公司组织产生一种持续的解构作用,正如著名管理学家查尔斯汉迪在十几年前所预言的那样,大公司会更加“空心化”,自上而下的、紧密封闭的条状架构会被一种更加松散的网状组织形态所取代。我所访谈的“自商业”创业者普遍反映,他们目前的总工作时间比之前在大机构时缩短很多、时间支配更加自由、因为自由和兴趣所带来的工作幸福感更高。因此会有越来越多的实力派的专业人员离开大公司,成为“自商业”的主导者,而公司则必须学会将更多的专业工作经由“外包”方式完成。公司平台更多的将扮演支持、服务和整合的角色。


在汉迪所预测的年代,大公司虽然也意识到可以通过主动地外包来降低自身管理成本、提高运营弹性,但是面临着两个很大的难题:一是缺乏在一起工作的沟通便利性和彼此熟悉度,外包团队成员之间的协作往往不佳;二是一旦外包工作的水准不如所愿,大公司往往会吃哑巴亏,时间损失难以追回。而这两点,目前在“自商业”领域都经由社交网络而得到了很好的解决:社交网络令人们联系更加紧密、由“秀”和“晒”两种行为所带来相互的了解甚至超过对桌办公的同事;同时社交网络的开放性和传播性也天然形成了一种强有力的口碑评价体系。


从更积极的角度来说,大公司似乎更应该将“自商业”纳入到自身的“种子发现计划”中去。通过“自商业”针对细分市场的运作,大公司可以从中发现早期商业机会或模式,甚至可以通过对优质“自商业”项目的收购来丰富自身的战略业务链,扩大种子业务的储备。


而对于“自商业”的创业者们而言,光看贼吃肉不看贼挨打是不行的,要想进入这个自由新世界,恐怕还是要牢记几条金科玉律:一是要明白“自商业”就是远离商业计划书的创业,也就是说,从一开始你就不能想着把这个项目秀给谁看,或者从哪里先搞笔钱才开始,而只能是基于对自己手艺的热爱和对客户的理解为起点,可以发大愿,但务必要做小事;二是要抓住两个核心,即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初期的核心客户,自商业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自由职业者,必须具备与他人高度差异化的、足以形成一个品牌的核心竞争力,而且几乎所有的“自商业”创业者都告诉我,他们的成功都是源于一个或者几个热情的核心客户所产生的涟漪效应;三是要忍受孤独,因为从此你不再有大批同事一起分担压力,也不再有组织归属感;四是要想办法持续进步,手艺一旦商业化,其实很容易走向油滑和平庸,怎样保持自己在该领域的持续领先是保持溢价并且形成品牌的前提。


当然,“自商业”还会催生一些周边的新需求,比如,如何让“自商业”的业务来源更加稳定、而创业者可以更集中精力在产品本身呢?这就产生了对经纪人制度的需求。“自商业”目前依托免费的微博平台,运营成本极低,但是未来会不会面临收费压力?眼下的模式还踩在税务的灰色地带上,未来如何得到合理解决?以及虽然“自商业”的创业者们的收入并不低,但是如何解决社保问题,甚至贷款的时候如何开具收入证明?这些,都是新问题,其实更是新机会。


衡量一个市场的成熟度,过去是以其集中度为标志的;但现在,碎片化和社交化正在成为主题词,细分度才是检验市场成熟度的更深层指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用社群引爆新零售
未来3
创业公司哪些冤枉钱可以省?
不懂技术,这样开始互联网创业最高效、省钱
为什么创业'九死一生'?16万创业公司失败原因分析
一张好照片,“姿势”比“体态”更重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