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写在《餐饮军师看海底捞》系列分享之前

 

海底捞一家店每天可翻台七次,一年的翻台次数超过5000万,一家旗舰店的年营业额超2000万,一家新店从开店到回本盈利不足六个月的火锅企业,它是如何在众人的瞩目下发展壮大的呢?真可谓是地球人都挡不住海底捞的发展了。海底捞究竟如何走向成功的?

笔者(餐饮军师)结合这几年对海底捞的研究并结合平时收集整合的网络、书刊中有关海底捞的资源,在此,对海底捞近年来迅猛发展作出全面系统的分享及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帮助到还在苦苦追寻让企业发展得更好的餐饮人。

海底捞是一个优秀的企业,经过前辈十几年的努力,硬是将一个小店打造成今天一个拥有六十多家店的优秀企业。这过程,前辈海底捞人付出了很大的心血,用真诚、勤劳、激情、阳光、自信创造了独特的服务模式和管理模式。当大家发现有这么一个企业时,都很兴奋,因为现实中这样的企业太少了,大家心中理想的事情真有这么一个企业在做,加上来海底捞的顾客真的获得了非同一般的尊敬,一直没有被好好接待的顾客,在这里被感动了。大家拼命为海底捞宣传,甚至有人以在海底捞吃饭为荣。良好口碑就这么被创造出来,关注的人也越来越多,媒体大肆报道,消费者疯狂吹棒,有人给海底捞写书,甚至清华、北大等高校也邀请了张勇去讲课,海底捞内部的员工也疯狂地自信起来。就这样一步步地,海底捞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就出现了网上热火朝天的海底捞文体”—“人类已经无法阻止海底捞了,记者卧底报道海底捞勾兑事件等。海底捞突然发现,自己太有名了,已经名不符实了。可这时,媒体热情不减,正面的报道差不多了,那就找负面的吧!海底捞是非常的优秀,但任何一个企业即使再优秀,都很难保证没有问题。海底捞也一样,如果要去找它的问题,它一样也是浑身都是毛病。

海底捞麻烦来了,而且不是小麻烦,是大麻烦。不光是媒体,因海底捞的生意如此的好,使得许多同行铩羽而归,他们不会善罢干休。处在一个极其聚焦的关注下,海底捞开始不适应了,开始无奈了。但问题不会减少,只会越来越多。针对这种状况,总结了几点:

 

第一、继续保持低调作风。很明显,海底捞近几年的曝光率提高了,许多媒体的采访让海底捞不再像以前那么神秘。以往,海底捞一般不接受采访,但现在海底捞显然不再坚持自己的理念。黄铁鹰的《海底捞你学不会》这本书可以说是将海底捞推上了浪尖,我们反思一下,全球有多少优秀的企业,比海底捞优秀的企业数不胜数,而没见有哪个企业敢说自己学不会,也没有人说某个企业你学不会。况且,《海底捞你学不会》里面讲的故事已经是过去时了,里面大量的故事都是《海底捞文化月刊》中摘下来的,或者说是海底捞高管讲的过去的故事。而如今,许多的优秀故事明显在如今的海底捞里已经淡化了。张勇用自己的管理哲学将海底捞发展到今天,但在海底捞张勇只有一个,《海底捞学不会》更多的是说张勇的个人魅力学不会,而不是海底捞的管理体系是多么完善。基于此,海底捞还是一个靠人格魅力和向心力管理的企业,这种管理是很难复制的,人会在很大层面上影响企业的发展,当大规模扩张时,许多问题就会暴露出来。成吉思汗可以打到欧洲,可以打到北亚,但是否能守住?张勇带领海底捞打下了一片天地后,是否能再上一个台阶?并非那么容易。显然,黄老师这本书带给海底捞的并不是财富,而是灾难,一向低调的海底捞因这本书而变得高调得不行,让曾被海底捞打败的竞争对手,甚至同行其它企业由忌妒,变成了憎恨。那样,麻烦事儿会越来越多。

坚持低调做事,把细节做好,是海底捞当今的重中之重。海底捞还有很多的细节不完善,服务管理相比前几年并不是上升,而是在下降,因此海底捞没有理由高调,如果把以往十几年的心血积淀当成是一种谈资和炫耀的资本,我担心海底捞将成为历史。

 



第二、增强内部员工的危机感。海底捞高管开的是宝马等豪车,住的是几百万的豪宅,这不禁让许多人羡慕,而且海底捞的其它管理层,尤其是经理级别以上用名牌、穿名牌成了一种追求。当然,这并没有什么不对,品位的提升没有错,但这似乎让我们感到海底捞富了,高管开始享受了。显然,这种奢华的享受,对海底捞来说,并不是件好事情。海底捞现在有名气了,但问题很多,应该更有危机感地去面对工作。顾客既然如此喜欢你,那我们自己的使命就应该更强,谨慎地走好每一步,时刻保持危机感,以免让顾客失望。而且,当你去海底捞就餐时,服务员几年前那种真诚、谦卑的心态也在淡化,他们似乎多了一层自豪,对比一下,你发现海底捞变了。这一切归结起来,都是现在海底捞内部员工的危机感降低了,在这点上海底捞应该学习一下华为,问问自己冬天还有多远。显然,今年海底捞一系列风波,已经预示海底捞真正的冬天来了。今天有记者卧底去曝光骨汤勾兑事件,明天不知道他们还会曝光出什么来,再完美的企业都会有不足的地方。
危机四伏,海底捞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第三、张勇要将自己的理念、哲学形成制度、流程、规范,而不再是个人崇拜。张勇在海底捞是大哥,张勇的人格魅力让海底捞人有精神寄托,可现在去贴吧里看到的是越来越多的员工开始抱怨海底捞。当你去就餐时跟服务员聊天发现有基层员工不再那么信奉海底捞,开始讲海底捞的不好。很明显,张勇这个精神寄托已经不再管用。也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海底捞员工满意度不是在提升,而是在下降。张勇是个好人,可海底捞里像张勇这样的好人、有魅力的人并不多,海底捞缺像张勇这样有人格魅力、坚持原则的人。分店越来越多,如果要将海底捞优良的传统持续下去,只靠完善的制度、流程和规范,靠亲情化做强可以,但做大就难。

 

第四、引进优秀人才,提升企业的管理层次和水平。海底捞通过一大批优秀的能吃苦的农村孩子勤奋、努力、拼命地工作成长到今天,是一个奇迹。但随着规模的扩大,企业需要更多高素质的人才,而海底捞依然坚持从基层选拔管理干部的原则,当开店没人时,有的管理人员素质明显达不到,也会勉强被提起来,管一段时间把店管乱了再把这个人拉下来。如果说几年前海底捞可以不顾及员工素质,不管经验,不在乎年龄,那么现在明显已经不行,但海底捞为了保持公平公正,调动员工的激情,依然坚持自己的选择,显然这种传统的人才培养机制已经无法适应海底捞的发展。不拘一格降人才,海底捞现在明显做不到,那么接下来的发展肯定因这种守旧的人才制度而停滞。什么样的人就做什么样的事,这种只从内部培养的制度,虽然激起了内部员工的积极性,但也让内部员工一味想往上走去当官,哪怕不适合,最终会让内部的人员浮躁而不扎实。而且,没有比较,内部培养起来的员工,在许多方面是有欠缺的,沉浸在自我的世界里而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怎样的。

海底捞是个优秀企业,但优秀能坚持多久,就需要每一个海底捞人认清自己,不要再活在过度的浮夸中,并且能宽容地接纳外来人才。而海底捞在人才管理方面到底有哪些不同?他们在日常管理中又是如何选拨人才、如何考核人才的?人力资源方面,对员工的福利和激励又有哪些不同?等等此类问题,笔者()将随后进行分享!

敬请关注——餐饮军师看海底捞之一:人力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海底捞董事长张勇:你学不会的,都是最基本的东西
调研过上百家门店,我认为海底捞“断臂”是反转的开始
【时事热点】海底捞发布十年接班人计划,HR你如何看待?
海底捞掌门张勇:海底捞不是学不会,而是不值得学!
中国最赚钱的火锅店:1年1亿人来吃,老板身价飙升至570亿!
张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