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世界遗产:苏州经典--网师园(3)

2014-04-07 18:10:08

  前面花了两集的篇幅,对网师园的住宅部分作了简单的介绍。(苏州经典、世界遗产——网师园(1)网师园(2)

  按我自己本来的计划,是继续按参观路线继续按顺序介绍的,殿春簃在最后。然而,殿春簃成了好些朋友关注的重点,希望我先出,所以这一集专门介绍殿春簃。

  殿春指春季的末尾,指农历三月。 清 徐灿 《水龙吟·春闺》词:“浓阴侵幔,飞红堆砌,殿春时候。”而这里,园子里曾经是一个芍药花圃,因其在春末开花,所以殿春这里也是指芍药。簃,读yí,意为楼阁旁边的小屋(多用于书斋的名称)。

  所以,陈从周先生说,殿春簃,“原为药阑”。也可以说是“芍药小屋”。

 

   殿春簃在网师园的西北角,如果不知道的人,很容易被遗漏掉。但是殿春簃又非常有名,即使很多没有去过网师园的人,都知道这里有个殿春簃。原因和两个故事有关:

  故事一,在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有一个殿春簃的仿制品,叫“明轩”。

  这里面的故事大致是,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后,中美关系开始缓和,也有了民间的文化交流。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收集到一套明代家具,想有一个般配的场所展示,找到了中国某设计单位要求设计一个园林式的展厅。于是有人建议请教中国园林大师陈从周。陈先生说:“既然是明代家具,就应该放在明代的花园里,我来给你们找一个正宗的明代花园,用不着费心思去设计。你们这几件家具放到那样的花园里再合适不过了。”于是陈先生就带他们来到苏州网师园,选定了殿春簃这个院落。美国人看到这个景致的明代园林,欣然认可。但是他们怀疑现代的中国人还能否造得出这样精巧的古建筑和园林。陈先生决定先做个实样给他们看看,约定第二年来苏州看模型。

  克服种种困难以后,第二年美国人在苏州东园看到了一座与网师园里一模一样的“殿春簃”,都惊呆了,因为连明代的家具也仿制得和他们所收集的一模一样。美国人甚至要求把这座样品拆下来搬到美国去。最终是这座样品留在了苏州,陈先生带领专家组和苏州的园林匠师们另外备料到美国重新做了一个。陈先生把搬到美国的“殿春簃”取名“明轩”,意思是明代的小轩。“明轩”搬运的全部构件达193箱,1979年12月运至美国海岸,1980年开始动工兴建。

  有人要问了,陈先生为什么会想到殿春簃的呢?

  我在陈先生的“网师园之修缮”一文里,看到陈先生写道:“1958年年夏,予率同济诸生至该园测绘,斯时正由苏州光学厂修缮,拟作车间之用,予以该园之价值商之园林管理处秦新东,秦主持该处工作,于造园之学颇努力,欣然赞同,因汇报市委,即行批准归园管处速修。。。”在陈先生的建议下,当时先修复了园林部分,因来访的外宾总是问及园主住在什么地方,后又修复了住宅部分。

   所以,这两件事情表明,陈先生对修复、宣传网师园,对传播中国的园林艺术的贡献十分巨大。这里码这么些文字,表示对大师的尊敬和纪念。

  陈从周(1918-2000),原名郁文,晚年别号梓室,自称梓翁。1918年11月27日生。浙江杭州人,中国闻名的著名古建筑园林艺术专家,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擅长文、史、兼工诗词、绘画。著有《说园》等。2000年3月15日去世。

  还有一个故事,后面边写边说吧。

  

  我拍网师园是很突然的,事先没做功课。以至于“麻烦”不少、遗憾不少。前后一共进园三次,天气也迥然不同。

  第一次进去是和儿子一起“顺便兜兜”,入园时已经是下午四点一刻,根本不知道五点闭园。进网师园后便折服于眼前的一景一物,从大门进入以后刚拍到万卷堂,儿子便急冲冲跑来叫我,说是园子里的阳光很漂亮,再不拍马上要关门了,于是提着相机在看园的保安们的一再催促下,又拍了不到十分钟,被赶出了园子。结果是住宅部分没拍全、园林部分更是只在彩霞池的西南角拍了一些夕阳下的照片(也是三次拍摄里面最漂亮的十分钟了)。

  第二天上午儿子有事情,送完儿子,我不甘心地再次入园,这时已经上午八点多了,还好还是晴天,赶快去没拍过的地方继续拍。可是没过多久,发现园子里到处是人,尤其是彩霞池边和殿春簃里面人最多,实在没办法了,只好怏怏地走人。出园门时发现数百的中学生模样的一大群人正从正门鱼贯而入!走到带城桥路的弄堂口才发现马路边上有七八辆大巴停在路边,赶上周末的大队旅游人马了。匆忙的个把小时里面把除了殿春簃以外的部分基本拍全了。

  第三次进园是一周以后,吸取前两次的教训,有事再去苏州的时候特地把一早的时间留作拍照。这里七点半开园,七点半刚过就入园,专拍殿春簃。可惜,老天再也没有给我前一次在苏州时候那样的好天气,多云转阴,好在偶尔还有些阳光,天空还有些蓝色,也算不错了吧。

  这里罗嗦这么多是想和大家分享我的体会:一是拍园林一定要做足功课,一步一景,移步换景的,不做功课会漏看、漏拍很多;二是要选好天气,除非雨天、雪天想拍出苏州园林的另外的意境,平时多积赚人品吧;三是千万要选对时间,别和旅游人马撞到一起了。咱是去拍景、不是去拍人的。对于“小园极则”的苏州园林来说尤其重要,稍微换一个角度,那一景就拍不成了。

  因为天气关系,这一组的部分室外照片稍微作了些处理。
  前面第一张照片是冷泉亭,是一个靠在西侧围墙的半亭,位于涵碧泉的北侧。地上是漂亮的“花街”铺地。
  第二张照片是一走进殿春簃的园门向左能看到的一景。这角度看有一遗憾,飞檐和半亭的顶重合了。
  下图是园门左侧的假山石,中间是空的,人可以走进去。这东墙的假山与西侧的冷泉亭对应。

 

 

 

  下面一张便是从假山内伸出镜头拍到的。

 

 

 

 

  靠南墙布置峰石与殿春簃对景。(那负责的保安和我僵持了好一会儿,就是不走,估计是想拍照吧)

 

 

 

  西南角有涵碧泉,清澈醒人。据说与中间的彩霞池相通,有“水贵有源”的意思吧。日晒雨淋,涵碧泉三字已经发白。泉内有鱼,好象怕光,终究只在那稍暗的地方。换了好几个角度,泉内有鱼是拍完整了,可涵碧泉三个字正好在右上光亮处,更看不清楚了。

 

 

 

  涵碧泉北侧便是冷泉亭。亭中置巨大的灵壁石,形似展翅欲飞的苍鹰,黝黑光润,叩之铮琮如金玉,是灵壁石中的珍品。在亭中“坐石可品茗,凭栏可观花”,令人赏心悦目。

 

 

 

  回头看,这便是殿春簃了。小轩三间,拖一复室。竹、石、梅、蕉,隐于窗后,有“微阳淡抹,浅画成图”的说法。西侧的复室便是张氏兄弟的画室—“大风堂”。

 

 

 

  上图的右侧,有一醒目的垃圾桶(这么细致的园林里,管理方疏漏有点不应该啊),只好避开了。本来上图可以再完整一点把东墙的走廊和墙上的花窗一起拍进去的。

  从东侧的走廊可以直接走到殿春簃,不用淋雨。东墙上的花窗各异,隐约可以看到外面的风景。

 

 

 

 

  看到这里,还有一个故事一定要说了。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张善孖、张大千昆仲(张善孖为张大千的二哥),住在网师园。同时寓居园中的,还有叶恭绰、王秋斋等人。张氏兄弟的画室,便是殿春簃。文人雅士,时常荟萃于此,论文读画,这里颇有一点“文艺沙龙”的味道。

  张大千的画,当然不必说了,可谓“当代一人”了。张善孖的老虎,也是有真功夫的。因此别署“虎痴”。两兄弟曾合作画虎十二幅,成为《十二金钗图》。其中的老虎是张善孖所画,张大千补景极佳,相得益彰。最妙的是以《西厢记》中的艳词题虎,如“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哈,怎不回过脸儿来”、“羞答答不肯把头抬”,还有一只白老虎,他们题的是“可喜宠儿淡淡妆,穿一件缟素衣裳”。以虎喻美人,颇有禅意。张善孖在自题中说:“。。。慨世局之沧桑,学曼情之善谑。。。十二金钗藉实甫之艳词,为山君之注解,抑有识者为我非乎。”

  由于张善孖画老虎出了名,1936年,曾得到一只幼虎豢养。那年,国民党军长郝梦麟的部队,在黔岱的深山窟里获得一只虎子。为着好玩,带到汉口的“绥靖公署”,送给了当时的总参谋朱伯林豢养,每天与家中的群儿嬉戏。不想养了三月,幼虎已有四尺多长,虎性也暴烈起来。深恐再把它养下去,要遭到不测之祸。朱伯林与张善孖熟悉,打电报给张善孖问要不要老虎。张善孖接到电报后,大喜过望。那时候张善孖身体不好,他竟然抱病到汉口,载虎而归。据老人回忆,当他抱着小老虎经过护龙街、观前街、带城桥一带时,观者如云。

  有了幼虎,张氏昆仲经常在庭园中幼虎相扑为戏,称之为虎儿。可惜后来虎儿病死,张善孖为之郁郁寡欢了一段时间。

  下图是网络上找到的一张照片,张善孖携家人和虎儿的合影。

 

  张善孖于1946年殁于重庆。张大千未去世前,亲题《先仲兄所豢虎儿之墓》,寄来内陆。有报道说,拟在网师园内勒碑留念。

  (以上文字,摘编自吴趋的《网师园之虎》一文)

 

  园子的西北角、大风堂前,有张大千亲题《先仲兄所豢虎儿之墓》。

 

 

 

  碑文左侧小字,是苏州市园林管理局1988年立碑的题记。

 

 

 

  虎儿葬于此地。

 

 

 

  走进殿春簃,有“殿春簃”匾额,有跋:“庭前隙地数弓,昔之芍药圃也,今约补壁以复旧观。”此跋为光绪丙子年四月修复时所记。

  

 

 

 

   殿春簃内布置的家具不同于网师园其他地方,这里全部是明式家具,而其他地方的大都为清式家具。

 

 

  透过北面的窗子,还真是“竹、石、梅、蕉,隐于窗后”。可惜技术不到家,外面的光线太亮了点,内外兼顾做不到,拍成这样了。

 

 

 

  中间有对联:巢安翡翠春云暖,窗护巴蕉夜雨凉。为清朝何紹基所书。

(何绍基(1799~1873)晚清诗人、画家、书法家。字子贞,号东洲,别号东洲居士,晚号蝯叟。湖南道州(今道县)人。道光十六年进士。咸丰初简四川学政,曾典福建等乡试。历主山东泺源、长沙城南书院。通经史,精小学金石碑版。据《大戴记》考证《礼经》。书法初学颜真卿,又融汉魏而自成一家,尤长草书。何绍基有《惜道味斋经说》、《东洲草堂诗·文钞》、《说文段注驳正》等。一生豪饮健游,多历名山胜地,拓碑访古。同治十二年(1873年),病逝于苏州省寓,葬于长沙南郊。)

 

 

 

 

 

 

   左、右两侧各挂着两张张氏兄弟的画作,其中两幅有虎。

 

 

 

 

    在走进大风堂画室的转角处,拍到这珍贵的一张。虽然有反光,总算把虎儿拍清楚了。

 

 

 

 

   透过画室的窗子,可以看到整个园子的景色。那时候张氏兄弟在画室里肯定能看到虎儿在外面嬉戏的样子。

 

 

 

 

  画室很宽敞。要是我有一间这么宽敞漂亮的书房,我也会愿意安心地做学问的

 

 

   画室南北两侧全部是窗,光线太好了

,作了些牺牲,照片还是这样。

 

 

 

 

   这宝物不知到是什么,很吸引眼球。会是香炉吗?

 

 

 

 

   坐在书桌前,抬头便看到这幅画。画和上面的匾都是张大千所作。

 

 

 

  在殿春簃门前,整个园子的景色。

 

 

 

  殿春簃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园子,在这里读书作画的确是好地方,最不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殿春簃就只有这一个门进出,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到,进门后右侧的小门与假山是相通的。

 

 

 

 

  门上有砖刻“真意”,取自陶渊明《饮酒》诗意“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真正的自然意趣的意思。据说这是人们在欣赏最美妙的大自然风景时体验到的一种心理状态,即庄子所谓“不可以言传”和“得意而忘言”的意思。

      据何家后人亲口告诉我,这“真意”两字系网师园最后一任园主何澄手迹。

 

 

 

  透过这门框,彩霞池周边的美景进入眼帘。

  我被眼前的美景吸引,沿着曲桥信步走出去,忘记回头一看,正如我慕名而来,兴冲冲跨进这门的时候忘记抬头,漏看、漏拍门上的砖刻“潭西渔隐”四个字。遗憾至极!游完殿春簃,体会到“潭西渔隐”的妙处,更觉得遗憾。

 

 

 

最后请大家看一下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仿制殿春簃的古典庭院“明轩”的四张照片(照片来自中国园林网)。


 

 


  

 

  

 

  (这一集是插播了殿春簃,下一集介绍彩霞池周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外名气最大的园林—网师园【NO.14】
苏州最精致的园林——网师园
《苏园六记》之五 岁月章回
苏州网师园|渔隐彩霞池,虎埋殿春簃
网师园
网师园重现张大千兄弟寓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