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医野掇拾:医生·病人·医疗观
2014-10-10 18:32:01

       社会上很多朋友最不愿意去的地方可能就是医院了。对很多人来说,一提到医院,脑海里可能会想到这么几个关键词:报销、红包、排队、专家号,还有号贩子。在当今社会,医生不理解患者,患者也不信任医生,这种紧张的医患关系使人们每次看病都仿佛一场博弈。那么如何来破解现在的医疗困局?人们现在应该抱有怎样一种对病和药的态度呢?

       人吃五谷杂粮总是会要生病的,要面对两个方向性的问题:一个就是医生、医院、医学,就是今天人们都要面对它;另外一个就是,作为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大概三万天左右,这三万天日出日落,就是人生的全部,人生当中会遇到很多,首先遇到痛苦,可能各种各样痛苦,包括疾病,另外还有对生命和死亡的认知。因此,医院这个东西自己摆脱不了,但是又必须得面对。法国人讲,要么在咖啡馆,要么在去咖啡馆的路上;在内陆,有人也开玩笑说要么在医院,要么在去医院的路上,当然去医院不一定是自己看病,也可能是自己家人看病。也许您身体可能没什么病,但是人们的家庭,或者是老人可能要面对医院、面对医生、面对医学。

       英语中“病人”和“耐心”是同一个词Patient,这样的一语双关真是贴切的。中国也有句老话“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对于病人来说,康复需要耐心。一般说来,"疾病"和"疾痛"这是两个概念,疾病是对医生而言的,疾痛是对患者而言的。美国人类学家阿瑟·克勒曼的《疾痛的故事》书中对这个问题的结论是什么?医生来自土星,患者来自火星,为什么呢?因为患者是带着灵魂来到医院的,他要求的是对痛苦做解读;医生来了以后说,你肝难受,我给你做各种检查,然后检查出你是某种肝炎,或者是肝硬化,或者是肝癌,或者是胰腺癌。医生眼睛里都是客观化的、对象化的、非情感化的、中立的,而病人心目中看的是什么?我的痛苦是我的牵挂,是我的体验,是一种情感层面的波折,甚至是对未来的一种打击,以后我的爱情观会发生变化,我的工作发生变化,我挣钱挣不了那么多了,甚至还有死亡的忧虑。两者之间一个是知识层面、躯体层面的;另一个更多的是情感层面、意志层面,或者是灵魂层面的,所以这就是所谓的分野,分野讲疾病,不是疾苦。用一个很简单的动漫作例子,日本宫崎峻讲的,千与千寻不是一回事。医生看的是“千”,病人看的“千寻”,千寻肯定和千是不一样,千是客观的东西,千寻是主观化、体验化的东西。所以正如一个案例说的,一千个诗人有一千个江南,但是医生脑子里的就是,怎么可能有一千个江南呢?江南只有一个,但是每个人都是不同的病人,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感受。医生跟患者为什么没有共同语言,问题可能就出在这里,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分野。在英国也能透过一个问卷看出医生和患者不同的医学观以及应该达成的共识。患者认为,现代医学几乎无所不能,应该治愈我的疾病;而医生的观点是,现代医学解决疾病和健康问题是有限的。患者认为医生通常可以了解我体内的所有情况,知道我的问题出在哪儿;而医生会觉得自己不是无所不知的,许多问题解决起来十分棘手。所以这就是医生跟患者观念上的鸿沟。很多病把药的功能也放大了。提到病与药大家可能联想到鲁迅,鲁迅当年讲中国人的病不是病在身体上,而是病在脑子里。所以他讲华老栓、华小栓去吃人血馒头,鲁迅是很深刻的,人血馒头可以治疗肺痨,就是这种幻觉。

       中国传统医学,与其说是科学,不如说是一种哲学。在这种传统文化影响下的中国人,自然会产生一套独特的医疗观、生死观。近代以来,随着西医的迅速普及,传统中医所提倡的理念日益流失。悬壶济世、悲天悯人的情怀从医生身上剥离,精密仪器取代了望闻问切的人文关怀,医生主动或被迫地产生了"技术性失语"。

   一个人假如生病了,却希望到三甲甚至三特医院去找最顶尖的医生,其实这是一个误区。生了病以后,都想当"三好病人",就是说要看好医生,住好医院,吃最好药,其实这就不是适宜医疗。譬如到中国顶尖医院协和去看感冒就是一种幻觉,就觉得“我”的病是虚幻的,一定要找最好的专家去看,其实不是那样的。其实,感冒真是一个很好玩的病,它比人类的历史还长,大概要比人类要多好几亿年。感冒病毒实际上是人类病毒创新当中的典范,它是一个创新的英雄,它老想创新。所以去年是H1N1,今年就是H7N9,它觉得这个世界不好玩,所以不断创新。感冒病毒来到这个世界,和人类是共生关系,人们现在老把感冒看得非常可怕,尤其像年轻的妈妈,孩子一感冒以后就跑到医院去,告诉医生,我的孩子感冒了,你无论如何要把烧给退了,其实就是打吊瓶,用抗生素,完全没有必要。而且感冒有"感冒美学"。什么叫"感冒美学"?在西方,人们认为感冒第一可以训练人的免疫系统,一个人养了那么多的免疫系统就跟养了军队一样,要通过感冒来让免疫系统得到调动,得到训练。另外,感冒让人有了一个让亲人朋友关爱的机会,病人就会得到呵护。当然流感不能这么对待,普通感冒真的是应该多喝水,用热毛巾擦擦背,根本不需要吃药。

   疾病是一个“蒙难”的过程,疾病是一个站在热锅上煎熬的过程,您只有体会这种痛苦,才能够建立一种同情,建立一种共性,建立一种移情。只有这样,您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医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位医生的墓志铭
患者求医须知
看病还需多问病
憋屈!女医生声称怀孕仍被患者踹踢,事后医院反赔打人患者300元!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特鲁多
既然死亡是不可避免,那么如何更好的死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