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冻在时间里的动物们
2017-01-15


导读

这些标本的集成效果混搭了各种元素,从《旧约圣经》中的诺亚方舟,到古希腊戏剧的庄严进场,再到迪斯尼的《狮子王》。它们头顶上空,是姿态各异的鸟和猴子,像被封冻在静止的时间里。

印度犀牛克拉拉抵达欧洲时,正值启蒙运动进入高潮。面对这头来自神秘东方的独角兽,热情高涨的精英阶级把她看成异国情调,以及新奇知识的的化身。她被一路展示,一路被描画,背景也一路变化——她的主人,那个荷兰船长因此赚得满钵满盆——到了威尼斯,她在皮耶罗·隆吉的画中,尖角已经没了。有人认为这是饲料当中,缺少某些元素所致。

皮耶罗·隆吉画作《犀牛》

所有这些画像当中,最有意思的还是前文所述那一幅。在欧德利笔下,犀牛最大的不同,是她的眼神;虹膜的反光处理,以前极少出现于动物形象。人类描绘动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史前时代。最早期的例子就是法国西南部的拉斯戈岩穴画;这里有羚羊,也有野牛,但是根本看不到植物,也没有其它景观,甚至连人类自己都在画面中缺席。先要有肉吃,这才是硬道理。

随着西方进入文明史,艺术中的动物形象,除食用和役使外,也会成为宗教崇拜的对象。于是有了龙、独角兽、凤凰、饕餮。即使那些没有法力的,比如兔子、松鼠和麻雀,不时也会成为经文抄本中的配饰。到了文艺复兴,艺术家观察描绘动物的态度再次剧变。他们开始用亚里士多德式的态度,把动物看做自然现象。最典型的就是雷奥纳多·达·芬奇。他不但观察动物,而且亲自解剖动物。

这是一种唯物主义的态度。就像哲人笛卡尔后来认为的那样,动物只是自主运动的机械,不具备感知痛苦的能力。因为不思考,所以不存在。直到启蒙大潮来临,文化风气大变,理性主义交杂着感伤情怀,开始挑战很多原有成见,虽然这个认知过程伴随着各种残酷的试验。有个瑞士医生,为了研究动物的身心感受能力,活剐了一条怀孕的母狗,发现剥除胚胎时,试验对象的痛苦表现最为强烈。

前文提到,欧德利画中的犀牛,眼睛充满温驯的表情。那层泛出的光晕折射着时代精神。她不是机器,而是生灵。然而动物仍然只是人类理性的格致对象。克拉拉旅欧期间,正是博物分类体系的形成时期。按照卡尔·林奈创立的方法,独角犀(Rhinoceros unicornis)属于动物界的脊椎门,哺乳纲,奇蹄目,犀科。

在凡尔赛宫,克拉拉遇到了林奈的论敌乔治·路易·勒克莱尔,也就是著名的布封伯爵。此人身后留下一部卷帙浩繁的《博物通志》,覆盖了那个时代自然知识的所有方面,他更多是个文人,不懂所谓的学术规范,观察方法也是直观式的。他指责林奈分类法不能反映物种与具体环境的关系,以及由此导致的行为方式的差异。然而历史做出了相反的判断。林奈分类体系,包括双名法——比如家猫是Felis catus,铲屎官则属于Homo sapiens——却沿用至今。

布封伯爵像

这位通才是伏尔泰那辈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27岁入选科学院。他先以数学成名,对概率论和几何学做出过贡献,“布封投针问题”便由他提出。据说他的最初目的,是估算赌博的胜率。他率先意识到人、猿之间的相似性,但否认二者拥有共同祖先。他还研究过行星的起源。这种人总能提出一些有趣的想法。他认为上帝创作万物,不会照顾到每一个细节,比如一只甲虫的翅膀如何折叠,因此各个物种都会自行改进或退化。

布封的思想启发了很多人,但自己却只能成为过渡性人物。今天我们还能记起他的名字,主要是因为他对写作的一句论断:“风格即人格”。很少有人知道,著名的巴黎植物园也是他的一份遗产。该园始建于17世纪,本意是供王室御医培植草药。路易十五在位时,他受委派监管该园,将其改造成研究中心,兼做博物馆。大革命期间改用现名。园地划为若干部分,除观赏性的玫瑰园外,还有育种基地,四千多种植物,分科栽种于各自所属的区域。做为国立教育机构,这里还有培训植物学家的职能。

巴黎植物园

这座开阔的园林,位于左岸的五区,现在是法国自然博物馆的一部分。既然算是植物园,自然少不了草木花卉,很多人跑来散步、锻炼。偶尔也能看见中国大妈大爷,领着当地人练太极,跳广场舞。还有生物学史上的名人铜像,散立在各个角落,俯视着园中的众生。他们都曾在这里工作,做出重要的科学发现,就像伦敦自然博物馆的声誉,并不仅仅源于它的收藏(正厅中那具偶像级的梁龙,根本就不是化石,而是卡内基赠送的石膏模型)。更重要的,是那里产生过理查·欧文(恐龙一词就是他发明的)、赫胥黎那样的人物。

植物园入口是拉马克铜像,18到19世纪法国最重要的博物学家,园中收藏的植物标本,很多可以追溯到他的工作室。他提出过最早的生物进化设想,认为进化是生命体适应生存环境的结果。器官功能的“用进废退”就是他的理论。不远处是解剖学家居维叶。就是他最早发现,一具化石所属地层越古远,和现存亲缘物种的差异越大。较近地层中的猛犸和现代大象,一看就是亲戚;可现代巨蜥和白垩纪的沧龙,外行人会认为毫不相干。是的,他在历史上最早研究沧龙化石,就是《侏罗纪世界》里,越出水面吞食鲨鱼那种大家伙。

布封这位大主管的铜像,却远藏在园地深处。走过古典式玻璃暖房,几乎到了园地后门,才能看到。出了那道门,就是巴黎的大清真寺。那里有两栋早期工业时代的建筑,外观都还保留着古典范儿的装饰趣味,只有看到内部的钢制结构,才会确信其晚近的来历。他们都是1889年那届世博会的产物。

巴黎植物园俯瞰

博览会恰逢大革命百年庆典,法国当局又有摆脱对德国战败阴影的急迫内需,大兴土木,完成了不少大型工程项目。除一些火车站外,还有蒙马特最高处的圣心教堂,都采用时兴的预制钢架承重,外部立面同样保持着第二帝国遗风。埃菲尔铁塔也出现在那个背景下,只是完全暴露的结构太过超前,多年不为时俗所容。据说莫泊桑是塔上那间餐厅的常客,这份热情让不少人困惑,直到作家解释那是城中唯一看不到铁塔的位置。

随着历史演变,植物园也早已不是原初的面貌,现存最古老的部分,是一座小型动物园。这里靠近奥斯特里茨车站,老远就会闻到兽舍的腥臊气味。倒退两个世纪,那是欧洲最大的异国动物圈养地,前身是凡尔赛的王室动物园。很多科学家曾在那里做过研究,包括解剖学家居维叶。这里的历代居民中,最有名的是大象金宝(Jumbo)。1861年在法属苏丹被捕获后,一度落户于此。这头象后被卖给美国马戏班主巴努姆,虽然成了明星,却饱受压榨。直到死于火车事故后,它的皮、骨,还被制成标本,四处巡展牟利。

诗人里尔克曾在这里得到灵感,用一首商籁体十四行诗,呈现一只黑豹的“意志昏眩”。出身行伍的现代画家亨利·卢梭,喜欢嘚瑟他在墨西哥打仗的经历,其实都是瞎掰。他一辈子也没迈出国门一步,小偷小摸倒是干过不少。他笔下的热带丛林,正是来自植物园暖房写生,而画中的异国动物,也是这个角落中的囚徒。

园中还有两处室内动物园,就是前文中提过的园地西端,那两座建于百年国庆的建筑物,只是它们展示的不是活动物,而是死的。一是古生物和比较解剖学分馆,里面排列着史前动物化石,像美额龙和肿角鹿,还有长须鱼的骨骼标本。一个多世纪之后,这里大体保持了最初的规制,就连说明标签,有些还是手写的。

与之形成明显反差的,是近年重新装修过的进化大厅。时尚的设计极富形式感和戏剧性,也引起过不小的轰动。就像巴黎现在的万森动物园,这里的布置也是根据生态群,而不是林奈分类法划分区域,表现生命世界的多样性。底层展示生命发源的海洋,珊瑚礁模型周边,悬置着各类海洋动物的标本,从鱼类到企鹅,从海豚到乌贼,从极地到赤道。

作者供图:巴黎植物园展品

大厅二层的非洲动物部分,已经成为不少博物馆的仿效样本。这是一队壮观的百兽行列,从黑暗大陆缓缓走出,先由大象领衔,接着是斑马、长颈鹿、河马一路跟进,还有狮子、猎豹等食肉兽尾随其后。这些标本的集成效果混搭了各种元素,从《旧约圣经》中的诺亚方舟,到古希腊戏剧的庄严进场,再到迪斯尼的《狮子王》。它们头顶上空,是姿态各异的鸟和猴子,像被封冻在静止的时间里。

作者供图:巴黎植物园展品

这里也有身份确认的动物。一只凶相毕露,扑到一头驮象背上的雌虎,来自一百多年前,被当时的奥尔良公爵猎杀。还有一头十八世纪的印度独角犀牛。很长一段时间,本猴以为那就是克拉拉,后来才知道等它来到巴黎,克拉拉已经死去多年,虽然长寿的路易十五仍然在位,革命的滔天洪水还要再等二十年。(猴按:没有证据表明这位昏君曾说在他身后是洪水,就像他的孙媳玛丽—安托瓦奈特,也没说过让穷人吃蛋糕。那些都是讹传。)

从这里朝上仰望,玻璃天棚滤下色彩多变的光线,时晴时雨,风云变幻。就在展厅三层,一只长颈鹿探出头来,也在向下俯视。那个展区的主题,是人类活动对自然界造成的生态冲击。那里可以看到一些罕见的标本,比如南非斑驴、瓦胡岛蜂鸟,当然还有渡渡鸟,它们都已灭绝于人类的猎杀。

作者供图:巴黎植物园展品

生生灭灭,也是生命的铁律。人类出现之前,地球就已经历过五次大灭绝。其中每一次,世界上都有把持八成左右的物种彻底消失。其中第五次大灭绝,就是终结掉白垩纪那次,是近年的热门话题。当时雄霸食物链最高端的恐龙,除了进化成鸟类那部分兽足类驰龙,被从地球表面全部抹去。这是整个事件的结果,而人们更关注原因。有个流行过很久的理论认为,恐龙笨拙而呆滞,属于进化史上的不适应者,所以在与哺乳动物的竞争中淘汰。

作者供图:巴黎植物园展品

随着大量新的化石证据出现,专家们发现早期哺乳动物面对恐龙的霸权,没有任何优势。于是灾变说成为显学。就是说,大灭绝源于某种不可抗力。关于这个终极凶手,也有不同假说。巴黎自然博物馆认为,是德干高原火山群发造成浮尘阻断日照,形成核冬天效应。这和美国人的主流理论非常不同。关于这一点,我们转到下一座博物馆,继续介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专家披露假化石充斥国内至少95%以上的博物馆
Paris|塞纳河畔的漫步
大唇犀(Chilotherium)
博物馆特辑 ▏神奇动物在这里!
80年前的今天,世上最后一只袋狼孤独地死在动物园里
中国最大的遗憾,有最好的历史、建筑类博物馆,但就是没有这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