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除了钟南山,我只相信他
作者|  牙谷牙狗
来源| 最人物
每天变化的疫情动态举国瞩目,各种消息满天飞,但很多人,却只认准了一个人——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
在社交媒体上,他有很多金句:“全国人民闷两个星期,把病毒闷死!”、“一线岗位全部换上党员,没有讨价还价”……
他的几句话,在网络上创造了近10亿的阅读量。人们被他的坦诚、幽默、接地气打动。
在外人眼中,张文宏有无数种身份:国内传染病领域的权威专家、同事眼中靠得住的“张爸”、创造千万阅读的公众号主笔、最为硬核的医生……
但在自己心里,他对身份的认知只有一个——“焦虑的医生”。
黑眼圈厚重,发际线有点高,焦虑,张文宏在过去的20多天里,几乎没睡过好觉。
新冠病毒爆发之际,他所在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就进入了紧急战备状态。
张文宏第一时间当机立断,腾空华山医院感染科所有病房,准备当作隔离病区,制定与之相关的防疫战略。
作为感染科主任、上海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他原本可以待在后方指挥全局。
但他没有,而是选择和同事并肩战斗,每周坚持查房,在一线与患者接触。
从1月29日开始,他接受记者采访,向公众传播防疫知识;为全国医护人员上网络课,教授疾病知识和救护原理。
还有,他亲自参与“华山感染”公众号的文章撰写,在第一时间对虚假言论辟谣,传播正确知识。
因此,无数次熬夜的他,出现在公众面前时,黑眼圈严重,神态疲惫。但却丝毫没有影响他说话的逻辑和语速。
这来自于他多年一线奋战的经验,从非典到H1N1、禽流感、H7N9,再到如今的新型冠状病毒。
交手无数次,他从一个农村孩子,成长为国内一线的医护专家。他所在的华山医院感染科,也成为了全国传染病最知名的医院。
仅仅是看书面成绩,张文宏已经足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尊重,但这还不是他能够在最近爆红的关键。
隐藏在这个严肃、认真的专家身份之下,他的坦诚、直率、接地气、甚至恰到好处的幽默,才是他在病毒笼罩之下,被人们疯狂追捧的原因。
翻看他的履历就会发现,他几乎配得上所有赞美。
2020年1月29日,这一天,新冠肺炎累计确诊人数超过17年前的“非典”,也是这一天,张文宏开始走入公众视野。
那时,人们对于新冠病毒的认知仍处在一片混沌中。华南海鲜市场被当作疫源地,但医学期刊《柳叶刀》却发文披露,“最初4位感染者中的3位并无与华南海鲜市场接触史”;
人们认为发烧、咳嗽、乏力等症状是判断是否染病的标准,但各地却逐渐出现无症状感染者;
同时,很多父母用“儿童不是易感人群”安慰孩子;网上流传抽烟、喝酒可以抵抗病毒……
甚至有消息说:“钟南山院士已经被传染新冠肺炎。”
网络上的谣言,似乎成为了比病毒更为可怕的消息。
张文宏出现了。在上海的新闻发布会上,他开始向公众传播正确的防疫知识。在他心里,“谣言满天飞,整个空气当中闻到的不是病毒的味道,是恐惧的味道。”
他希望提供最为靠谱的防疫知识,这同样是一场战争。
有人味、说人话、讲良心、将心比心,视频在网上飞速传播之后,张文宏获得了无数网友的好评,一夜爆红。
第二天,有记者拨通了他的电话,询问他爆红之后的感受,他只是淡淡地说了句:“我已经严重睡眠不足了,也不知道有没有说错什么。”
发布会召开前一天,他还在河南郑州参加国家卫健委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督导工作,随后深夜,他搭乘航班返回上海。
落地之后,没有回家,而是自己驾车直奔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这里被称作“上海小汤山”,还有病人等待他会诊。
结束工作回家之后,已经凌晨两点。他没有休息,连夜撰写了一篇3000多字的疫情解读长文,第二天早上在华山医院的公众号上更新。
一直忙碌到近凌晨4点,他才匆匆睡下。早上7点,他又赶到病区查房,召开临时党支部会议。
最后,才是人们熟知的那场发新闻发布会。
张文宏在上海新闻发布会上
走红之后,他的脚步仍旧没有停止,而是更加沉重。名气带给他的并非一种荣誉,而是一种责任。
突然得到广泛关注,有一段时间,张文宏也不知道在公众面前该如何说话。
最终,他思来想去的结果只有一个:说实话。
有记者让他谈一下新型肺炎防控的前景,他没有夸大也不遮掩:
“有三种可能性:
第一:最理想情况是取得完全成功,元宵节前控制住武汉疫情,到四个月内结束战斗;
第二:胶着,像当年非典那样,拖个一年半载;
第三:可能完全失败,像2009年墨西哥猪流感那样,波及全球。”
关于为什么要实行全民隔离,他说:
“现在开始,每一位都是战士,这点很重要,我们只要闷两个星期,就把病毒给闷死了。
你在家不是隔离,是在战斗啊!你是在闷啊,把谁给闷死了?你很闷的时候,也把病毒给闷死了。”
还有一些人问他,“医生在防治中主要发挥什么作用?张文宏老老实实回答:
“现在最有用的还是人的免疫力。医生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帮助病人挺过两个礼拜。
两个礼拜以后,病人自身的抗体就起来了,但有的病人很难熬过这两个礼拜,可能面临多器官的衰竭,我们就是帮助病人熬过这两个礼拜。”
诸多金句在网络上快速流传,张文宏也获得了足够的好感度。
从疫情爆发到今天的这一个月里,身边的很多人都说,张文宏的时间是以“秒”计算的,“一秒掰成两秒用”。
即便这样,他仍旧觉得时间不够。语速快、走路也快,他告诉身边工作的同事:“我们要多想一点,再多想一点,我们要跑在病毒前头! ”
2月17日,他向上海图书馆捐赠了一件手书“抗疫”寄语,给所有人打气:“冬将尽,春可期,山河无恙,人间皆安。”
如果你认为张文宏只是一个会说话的人,那么你完全错了。
走红之后,张文宏接受央视《面对面》的采访。长达50多分钟的访谈中,他不仅明确回答了主持人的提问,甚至为了把事情说清楚,自问自答。
全程没有稿子,且逻辑清晰语速极快。他靠的不是一时的小聪明,而是数十年的专业知识储备和对当下疫情的深入了解。
这是他过去数十年,一直在焦虑的事。
张文宏,浙江温州人,高三那年,凭借出色的成绩,被保送进入上海医科大学读书。
2000年,他在复旦大学就读博士学位,随后留学美国,先后在哈佛大学、伊利诺伊州立大学从事学术研究。
毕业之后,他没有留在条件较好的美国,而是返回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选择成为感染科的一名普通医生。
2003年,非典爆发,张文宏的导师翁心华担任上海市专家组组长,而作为学生的他,受命守住后方,在华山医院处理疑似病例。
那一年,非典袭击了广州、北京、香港等国内诸多城市,上海的防疫工作却创造了奇迹——无医护人员感染、无社区传播、无群体爆发。
也是在那时,他见证了导师的忙碌和焦虑,也目睹了非典在全国肆虐的揪心时刻。
非典结束之后,他协助导师撰写了国内第一本介绍SARS病毒的专业书籍,其中有一个结论是:
这样的事情,我们日后很可能还会遇到。
他形容,人类和病毒的战争从未停止,“你只听见时钟的滴答声,却不知现在几点钟。 ”即便对手看不见、摸不着,不知道什么时候来,他仍旧做好所有准备。
“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 ”,非典之后的10年,张文宏等到了可能大规模传染病毒H7N9。
2013年,H7N9病毒在上海爆发,呈现出扩散的趋势。已经是华山医院传染科主任的张文宏,不顾个人安危,第一时间冲到了一线,密切观察患者。
同时,他牵头上海市综合性医院多位专家,对病毒进行学术研究,找到发病原,及时隔离患者。
凭借深厚的专业知识储备与果断的措施,最终他及时切断传播路径,没有造成病毒的大规模流行。
那是非典之后,中国医疗取得的巨大胜利,也是中国个人防疫历史上,颇有名气的一场战争。
张文宏也因为出色的表现,被国家防控中心评为先进个人。
2014年,非洲埃博拉病毒再度肆虐。张文宏第一时间报名参加援助非洲紧急救援队,参与到那一次的疫情控制中。
一次次的历练,一次次的反击,在和病毒的不断交手中,他的能力也在不断提升。
到了2018年,他所在的华山医院感染科,已经成为全国最优秀的感染科之一。
2020年1月份,他走进央视录制关于传染病的讲课视频,深入浅出地为公众讲解传染病知识。
那时新冠病毒疫情并没有全面爆发,距离钟南山给出“明确存在人传人”的论断还有2天,距离武汉封城还有5天。
张文宏讲座
他在讲座中,详细向现场观众解释了从古至今传染病的发展史。
并且给出如果爆发疫情的建议:“第一,口罩是非常重要的;第二点就是流感最重要的是洗手,常洗手保健康。”
同时,他在现场回答观众提问时,从乙肝、艾滋病、宫颈癌,到狂犬病、流感,他都给出了最为中肯的建议。
演讲最后,他称自己为“一个焦虑的人”。
一个每天在与病毒打仗,为人类命运焦虑的人。
张文宏走红之后,在外人看来清奇、中肯,但在同事眼中,他其实一直就那样。
与其共事20多年的同事、感染科副主任邵凌云在接受采访时说:“视频突然走红,社会都疯转,我们还有些想不通,张爸他平常就是这样的呀!”
张爸,是同事给他起的外号。从30多岁进入到华山医院,张文宏不仅表现出了一个医生该有的干练和耐心,同时也像一位“大家长”一样,细心、周到地照顾同事。
新冠病毒爆发之后,上海医疗救治组的同事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只要有张主任在,就像定海神针一样,我们都不慌。”
同时作为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的博士生导师,张文宏对待学生也有着少有的关怀和细心。
有学生受过他一件毛衣的恩惠;有学生家庭困难收到过他的救助;还有学生表示:“张爸应该是不睡觉的,无论多晚你给他微信,他总会很快回复。”
在学生眼里,他的黑眼圈,似乎都成为了他的标志,这是一种功勋。
对学生和同事周到细致,对待病人同样如此。
有的病人因为治疗费太贵,无奈之下,将姐姐的学费拿出来救命。张文宏知道之后,偷偷捐了5000块钱。
有年纪大的患者找到他,不知道如何挂号、就诊,他看到之后,详细列出了所有流程,最后还提醒:“不要重复挂号”……
甚至有网友表达了他的幽默:“我因为长期发烧,去看过他的门诊,他直接跟我说,你没病,你就是最近生活有点不顺。”
在网络上公开的就医经验中,耐心、果断、雷厉风行、成为了患者对他的共同评价。
“像电脑一般的存在,他怎么能记住这么多患者的状况的?”
成名之后,很多媒体都要求采访张文宏,但他一一拒绝。仅有的采访,他只是为了宣传防疫知识。
“我就是个医生。从现在开始,采访我的话,除了疫情防控的问题,就不要谈别的了。”
他不喜欢作秀,也不喜欢彰显自己,从医多年,很多患者都送过他锦旗,他道谢后都拒绝了。唯一挂出来的一幅,他很喜欢。
那是他全力抢救的重症患者康复后送的,上面写着:“我只是你们工作中的匆匆过客,而你们是我的人生转折。”
他觉得这句话,不仅能够鞭策自己,也能够鞭策整个医院的同事。
因为在新冠病毒发病期间的出色表现,很多人都称张文宏为“第二个钟南山”。甚至在网络上他一度被神化,是无所不能的英雄。
而他却一直拒绝,“治病靠的是医疗科学,而不是仙术”。他也希望人们记得医生的难,“因为他们和所有人一样,就是普通人”。
在他心里,那些在武汉奋战在一线的医生,才是真正的英雄。他也呼吁大家提高对一线医务人员的关心:
“医务工作者现在最缺乏的是关心,我就明确和大家讲。第一关心是防护,第二是疲劳,第三是工作环境,我觉得一定要跟上。
如果跟不上,就说明没有把医务人员当人,只是当机器。医务人员没有受到伤害了,做起事来才会有劲。”
视频来源请戳https://mp.weixin.qq.com/s/wTIXNYC6AF4Kq_YYEQfObg
张文宏参与制作的MV:
献给在武汉前线白衣战士的一曲祝福,
盼大家早日平安归来。
在接受央视的采访时,他希望大家不要把自己看得太了不起。光环之下,他自己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医生,治病救人是唯一的准则。
而医生之外,他也有属于自己的一个幸福的家庭,一个钟爱的事业,一份和大多数人没有什么区别的,幸福的生活。
每天上班、下班,研究疾病,坐诊看病。在繁忙的生活中,一运转就是二十多年。
他说:“我并不伟大,这是我的天命,什么是天命呢?我不做这个事,我晚上就睡不着。”
宏图大志,他说起来,仍旧像家常一样亲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疫情彻底结束,张文宏钟南山提出一个建议
“最刚”医生一夜爆红:当“病毒猎手”长了一张媲美李佳琦的嘴…
张文宏团队:疫情正进入“最后一程”
钟南山张文宏预判正确,中疾控发声,疫情迎来转机,应向专家道歉
第二波感染高峰何时来?三位顶级专家给出不同答案
全网最牛张文宏的关于病毒的讲解,专家就要为人民服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