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当我们失去了自己的时候,我们就会失去亲密关系
发布时间:2020-02-22 1


有一对夫妻,他们经常因为一些小事吵架。

阿琳计划周末带孩子自驾游,因为车停在车库太久没开,有很多灰尘。她让老公提前去洗洗车。


周六的早上,老公起床之后,没有跟她打招呼,就出门了。

她觉得很奇怪,一大早老公跑出去干什么,而且什么也没说。于是她就给老公打电话,问老公去哪里。

老公在电话里头告诉她,去了洗车。

她不知道为什么这时候就有一股无名火蹭了上来:“这事有这么重要吗?重要到你一大早就跑出去,也不和家里人打个招呼,啥事不干就往外冲。”

她的老公在外地工作,每个月才回来家里一两次。她想到老公这么久回家一趟,出去也不打个招呼,越想越气,就在电话中对着老公吼,让老公回来。


老公回来之后,她仍然很大的怒气,就纠着老公问,你为什么就要这个时候跑出去,为什么都不招呼一声。于是,他们就为这事吵了起来,她骂老公,也动手打了老公,她说当时甚至愤怒到想拿刀去砍他。

这件事情,并不是原则上的问题,甚至让老公去洗车还是她提出的,为什么她会如此的愤怒?


也许,她愤怒的不是这件事情。

爱和愤怒的感觉,通常与它们所指向的对象密不可分。

客体关系理论指出,自我与他人的关系型态一旦建立,就会影响其日后的人际关系。


大多数情况下,如果养育者满足了孩子的情感需求,孩子会因此发展出积极的关系模式,而在需要没有被满足的时候,就会发展出消极的关系模式。

如果儿童在早期和养育者的关系中,在情感中感受到更多的是满足而不是挫折,他们就会学着信任他人,并对未来的关系形成健康的预期。

如果孩子不断地感受到情感的挫折,他们就会变得难以信任他人,并有可能对未来的关系形成有问题的预期。

这让我想起了心理督导课上的一个案例:

有位女生赶着去上班,远远地看着公交车快来了,她急忙跑向公交车站,终于赶上了这班车。准备刷卡的时候,发现公交卡并没有在包里。

而这个时候她的钱包又没有了零钱,怎么办?公交车是无人售票,司机也不可能跟她换零钱。

她试图问了前排几名乘客,但是大家都是使用公交卡,几乎现在都不带零钱出门了。她还想再问问后排的一些乘客,但是扫了一眼,好像也没有人愿意主动的想帮她。

她也觉得问不出口了,如果下车再去换零钱就肯定会迟到。这时候,她内心开始越来越愤怒,她拿出了10元扔进了投币箱,并骂了几句脏话。

而这也是她经常出现的一种行为模式,她很难控制自己的脾气。她清楚的意识到,有时候会因为自己这些情绪引起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但她这个时候就是控制不住自己。

而她去做咨询最初的目的,就是因为和男友相处的过程中,她经常处于情绪失控的状态,两人不断的争吵,以至于现在面临着分手的问题。


表面上看,她的愤怒是因为他人不如她的意,但在意识层面她自己都知道,公交车上没有人需要如她的意。

所以她对自己的无名火也非常的头疼。无名火,也是无处发泄的怒火。无处发泄的意思,就是我们的攻击性找不到可以指向的对象。

所以,她们积压的情绪会在最可以亲近的人身上爆发出来,这种爆发又常常会破坏自己的亲密关系。

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就是他们内在的冲突和情绪,不在任何关系中呈现,因为他们拒绝了所有的关系。

比如说,孩子每次想跟爸爸妈妈出去玩的时候,父母都说没空,让孩子自己玩去,或者对孩子说有事要忙。那么,孩子慢慢的就不太敢去提出这样的要求。

那这样一天一天的积累下来,就会出现一个比较普遍的结果,就是这个孩子,他会发展出内在的冲突,并且把它结构化。


所谓内在的冲突,就是说,我想跟父母亲近,但是亲近会遭到拒绝,那么孩子会失望会生气,但是他意识层面又接受了父母要忙的信息,所以孩子内心的冲突会通过心理防御来形成一种结构,孩子会把它结构化:凡是我想去亲近的,我都很有可能会被拒绝。


这种结构,就会伴随着孩子去面对其他的人际关系,孩子就会在处理跟其他人之间的关系的时候带上这个结构化的认知。

比如说,他谈恋爱了,他就不太敢去追求别人,他怕担心自己去追求别人的时候,结果往往可能自己是会被拒绝。他在工作的时候遇到一个机会,他也不敢去努力的争取。因为他内部的结构化的东西会告诉他,争取的结果往往是会被拒绝。

这就让这个孩子过着一种自我受限的生活。这种结构化的东西就会严重的阻碍和影响一个孩子的成长,会让她的生活过得特别的别扭,让他的生活质量大打折扣。


所以,他们要么会觉得别人都在敌对自己,要么就觉得别人都会拒绝自己,我们的内心如何看待自己,恰好是我们把养育者对待我们的方式,内化在我们的心里。

于是,当我们遇到类似的情景时,我们就会不自觉地想象可能会发生的事情,也激发了曾经遭受过的一些难受、恐惧、焦虑的情绪体验,所以,我们由此而产生相应的反应。

曾经那个被否定的孩子,在亲密关系面前会变得极为敏感,对方不经意的一句话,就可能被她理解为是对自己的指责而愤怒。曾经那个被忽略的孩子,在恋人面前会变得非常的较真,对方不经意的一个动作,都可能被她误认为是对自己的忽视而难过。


这会让我们在面对亲密关系的时候,把亲密关系母婴化。我们会把对方理想化,把对方投射成理想的父母的样子,把自己退行成一两岁的孩子,可以随时地得到理想父母给予的情感满足。

这只是为了满足相互对关系的渴求,这是在借着亲密把对方推开。因为,几乎没有人可以成为他人理想化的化身。所以,一旦亲密,理想化就会慢慢破灭。

健康的亲密关系,是两个独立个体的关系,他们的内在世界是饱满的。

建立一段健康亲密关系,就意味着两个人的人格独立,因为独立,才不会想着去改造对方,所以就越是能够接受和包容对方。所以才能建立起稳定而坚固的亲密关系,而不会为了满足各自内心的需求而相互的改造对方。

而一段不健康的关系,更像是纠缠、纠结,混在一起的,因为我们把自己迷失在另外一个人身上。你想从对方身上获得一些什么,那个部分对方却未必能给到你,而你对此非常的执着,执着到失去了自己。


当我们失去了自己的时候,我们可能就会失去这段亲密关系。    

文:吴在天  (心理专栏作者,著有《把生命活给自己看》《亲子关系对了,孩子的世界就对了》;微信公众号:吴在天(ID:wztroom))
责任编辑:殷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被讨厌的勇气之动机
卢悦 | 读不懂男人怎么想的?这篇文章说的最清楚
两个故事让你看到中国婚姻的痛点
被骂“渣女”11年,如今才懂她为何离开
自我疗愈之路
教室里坐着两个化妆的女孩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