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阅读一座建筑,和读书有什么不同?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空地实验室(ID:gh_df7857c3e358),作者:空地实验室,原文标题:《阅读一本书与阅读一座建筑》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一本书作为容器和内容的两部分是很容易分开的。我们去书店花30元钱买一本小说,希望得到的是翻开书页以后阅读到的内容——发生了什么故事。

当然,书的容器部分也是很重要的,它不同程度影响着我们购买的意愿和阅读的体验。但是总的来说,我们购买的主体是故事,阅读的主体是故事,最后记住的主体也是故事。如果我们需要的仅仅是容器,我们会去购买笔记本而不是一本小说。

如果我们延续一本书和一座建筑的类比,那么可以说:建筑也是需要细心阅读的。

譬如我们在阅读一本书的时候,会认为作者写下的某一段话和自己的经历很有共鸣,或者,会感叹作者的某一处描写处理得十分高超,让人拍案叫绝——

那么在阅读一座建筑的时候,是否也有一些房间,会让我们觉得建筑师对于生活方式的理解,和我们的经验很有共鸣?或者说,某个转角、某个天井的处理,会让我们感叹建筑师在空间技法上的高超?

这位已年近九十的美国建筑师也曾在一次和朋友的对话中讨论了“工具性(instrumentality)”和“象征性(iconography)”之间的关系。如果对建筑作为”容器“与”内容“的比喻感兴趣,他的许多理论都会是极其重要的参考材料。

埃森曼认为,对于建筑来说,建筑元素的“工具性”和它的“象征性”是难以分开的,就像我们刚才描述中所说的“不透明”(opaque)特征。容器即内容,内容即容器——柱子、梁和墙体的“工具性”(承重)也就是他们的“象征性”(庇护)。这是建筑的独特之处,也是建筑师需要留意的。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空地实验室(ID:gh_df7857c3e358),作者:空地实验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宏伟的建筑背后,总有些心酸的故事...人何尝不是呢?
连载|《与建筑对话》之总督楼创建始末之建筑设计
讀圖丨建筑类公众号大赏
搞了这么多年建筑设计,你怎么对建筑材料还一知半解?
猜测扎哈的墓碑式样,不如先看其他建筑大师
故事工程42——场景的本质特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