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咨询室里发生了什么?| 心理动力之防御机制
发布时间:2021-04-21 


本系列讲述的是狭义的心理动力,以及发生在以此为取向的咨询室里的故事,力图通过故事,把深奥晦涩的专业名词讲得浅显易懂。

本文作为《咨询室里发生了什么?》系列的开篇,主要介绍故事的主人公小Q的基本情况,并结合案例分析小Q所使用的部分防御机制。

01

心理动力简介

心理动力(Psychodynamic),又叫精神动力,区别于经典精神分析(Psychoanalysis)。

经典精神分析的着重点在于分析,而分析是由精神分析师完成的。可以说,经典精神分析是以咨询师为中心的。

心理动力则实现了以咨询师为中心,到以来访者为中心的转变。心理动力强调每个人都有强大的内部驱力,重视来访者与咨询师的关系。心理动力取向的咨询师放下自恋,打破权威形象,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心理动力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心理动力,作为精神分析的分支,是对经典精神分析的批判继承和发展,现在已经成为当代精神分析疗法的趋势。所以,心理动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精神分析的代名词。

广义的心理动力,还包含人本主义等关心人格和驱力的流派。

接下来,我们就通过小Q的案例,来进一步了解心理防御机制以及心理动力在真实的咨询室中是如何工作的。

02

案例描述


小Q从小到大都品学兼优,听话懂事,是同龄人父母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但是,大家都不知道的是,小Q一直被写作业拖拉的毛病所困扰。

工作后,小Q明明想早点睡觉,却忍不住刷剧、玩手机,导致第二天很晚才到公司。于是,小Q不得不很晚才离开公司,这使小Q休息的时间又往后推。临近睡觉时,小Q再次忍不住拿起手机,拖延到很晚才睡。如此形成恶性循环,这让小Q产生很大的压力。

恋爱时,小Q常常会因为恋人没有及时回应或给予足够关注,而认为对方不再爱自己了。

举个例子,如果恋人没有秒回信息,小Q会感到非常失落和沮丧。两人有冲突时,小Q内心会产生强烈的被分手的恐惧。为此,在与恋人的相处过程中,小Q常常莫名地感到不安和焦虑。

在工作和恋爱带来的双重压力下,小Q决定走进心理咨询室,最终选择了心理动力取向的一名咨询师,小T。

03

防御机制

防御,是一种心理活动,指的是把不愉快或不能接受的感受和想法,关进无意识这个小黑屋里,以防止我们直面这些感受和想法。

防御机制,即防御的方式。防御机制有很多,首次出现在生命早期(0岁-6岁)的主要防御机制就多达39种,比如,投射、投射性认同、否认和隔离等。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咨询师小T发现,小Q最常使用的心理防御方式,是人在生命早期发展出的防御机制,如投射、否认等。

我们将通过小Q和咨询师小T的对话,来认识投射和否认。

1. 投射

小Q:或许你会觉得我太苛刻了,但是我觉得我对象应该马上回我消息。

小T:我有说过我觉得你苛刻吗?

小Q:你没说过。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对象没有立刻回消息,太过分了。

小Q在抱怨对象没有及时回复消息时,认为咨询师会觉得自己的要求太苛刻。这就是投射,即把自己的想法或感受安在别人身上,认为这是别人的东西。

在咨询的后期,小Q的觉察能力有了较大提高,再次使用投射的防御机制时,能够觉察到这个过程和当时的感受。于是,以上这段对话就会变成像下面这样。

小Q:或许你会觉得我太苛刻了,但是我觉得我对象应该马上回我消息。

小T:我有说过我觉得你苛刻吗?

小Q:(会心一笑)你没有,是我觉得你可能会有这样的想法。

小T:你在说这句话的时候感受到了什么?

小Q:我在说这句话之前我就感受到我太苛刻了,可是承认这个想法让我觉得很难受。所以我说“或许你会觉得我太苛刻”,这样我就不会感到那么难受了。

小Q在无意识中一直都认为自己的要求太苛刻,由此产生内疚感。但是,小Q无法面对强烈的内疚感,所以把“觉得自己太苛刻”的想法抛给了咨询师。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了解到,投射的发生,是为了把不好的东西抛给别人,从而避免承受这些不好的东西带来的不愉快的感受。

2. 否认

小Q:我对象帮我分析我的问题,给了我一些建议,我感觉还挺有用的。每次我问你有没有可以操作的方法能改善我的问题,你就问我有什么感受。

小T:听起来你对我感到很愤怒。

小Q:我没有生你气啊。

小Q在整个过程中情绪没有起伏,语气很平静。显然,小Q无法感受到自己的愤怒,不能识别自己的情绪,更别提用更为直接的方式去表达。

但是愤怒的情绪又真实存在,而且有强烈的表达需求。于是,小Q通过对比咨询师和对象,得出“咨询师很差劲”这个自己未能意识到的结论,用这种迂回而隐蔽的方式告诉咨询师:我对你感到很失望,我很生气。

当被指出其感到愤怒时,小Q直接说没有生气,对咨询师的说法予以否认。如其字面意思所示,否认,即不承认真实存在的想法、感受或事实。

在这个阶段,咨询师的首要目标是营造一个安全的氛围,使得小Q感受到在咨询室中表达情绪是被允许的,同时帮助小Q识别情绪。当小Q感受到了来自咨询师的包容,并且能够识别出自己的情绪,那么上面这段对话就会发生如下变化。

小Q:我对象帮我分析我的问题,给了我一些建议,我感觉还挺有用的。每次我问你有没有可以操作的方法能改善我的问题,你就问我有什么感受。

小T:听起来你对我感到很愤怒。

小Q:我是有点生气,但是我直接说我生气了不太好。

小T:你直接说出来会发生什么?

小Q:如果别人生我的气,我会感到整个人都四分五裂。所以如果我告诉你我生气了,大概你也会有差不多的感觉吧。

小Q不再否认自己的愤怒后,咨询得以更深入地进行下去。小Q将有机会了解,是什么在阻碍其表达愤怒。

从小Q的回应中可以看出,小Q的人格结构中还存在婴儿式全能幻想。当产生愤怒的情绪时,在小Q的无意识幻想中,愤怒会给他人带来毁灭性的伤害,甚至摧毁他人。

这虽然只是发生在小Q的无意识的幻想层面,但是在小Q的感受层面却是真实存在的,因为对于一个婴儿而言,幻想和真实是无法分开的。

小Q很恐惧他人将被自己的愤怒所毁灭,因而把愤怒压抑在无意识中,难以表达。

04

写在最后

以上就是在一个心理动力取向的咨询室中发生的故事。这个故事片段展示了心理防御机制中投射和否认的具体表现,以及投射和否认发生的心理机制。

本文虽然描述了咨询师对来访者的回应,但是没有深入阐述咨询师使用了什么技术,为什么要这样回应来访者。

在该系列接下来的文章中,将为大家献上详尽的心理动力取向疗愈技术,比如,咨询师如何回应来访者,咨询师如何利用反移情进行工作等等。

世界和我爱着你!

参考文献
[1] Deborah L Cabaniss等.心理动力学疗法[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
[2] 斯蒂芬 A 米切尔,玛格丽特 J 布莱克.弗洛伊德及其后继者——现代精神分析思想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3] Nancy McWilliams.精神分析案例解析[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5
[4] J 布莱克曼.心灵的面具:101种心理防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5] 梅兰妮·克莱因.嫉羡与感恩[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7
温馨提示:本文所引案例均已获得来访者的同意仅在本文公开,并且已作严格匿名化处理。由于所选案例在咨询室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如果你感到案例与你的情况相似,请勿对号入座。不建议读者根据文章描述自行诊断,如有需要,请寻求专业的心理支持。
文:不会思想的芦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心理学书籍推荐|我想你“命中还缺这七本心理学书籍”
【直播结束】张海音:精神分析个案概念化(上)
《精神分析案例解析》-阅读笔记-3
心理咨询师说我使用了“心理防御机制”,指责我不配合咨询
米兰阳光『张天布精神分析培训项目』第二季第一轮课程笔记
​心理咨询师如何应对内心抗拒的来访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