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书有什么用:许多事你当时不明白,以后总会懂

库管:当你看到一些人鼓吹自己一年读完了几千本书的时候,你可能会焦虑。因为到自己亲自读书,你会发现,真正那些含有思想精华的书,并不好读。那面对这些不好读的书,我们是选择死钻牛角尖,还是选择放弃呢?本文便给出了答案——


文 | 赵巍巍


二,我坐在第一排看《金瓶梅》的时候,政治课老师很生气地和我说,若是你们觉得某一门课没有用,证明你的知识和思想水平还没有到达理解它的高度。


“来,第一排穿黑色衣服的男同学,说说我们这节课的名字是什么?”他在叫我。

“毛概。”我暗喜。


我说完,拿走了我的书。冷冷地说,我们这节课叫做——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说“毛概”是极不准确,极不科学,极不严谨的。期末给你们布置一个作业,就写《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意义与收获。


我不止一次地想过,学政治历史物理化学的意义是什么?往大里说,咱们读书的意义是什么?


01


我小学同学说了,嘿谁还没编写过点名人名言?


  • 比如高尔基曾经说过:舒适是人类文明的阶梯,所以人要追求诗意的生活。

  • 又比如曾国藩曾说过:女儿要富养,男孩更要富养。但是,书读少了,就会出现这样的笑话--亚伯兰罕林肯曾说过:不要相信网上的话。


多读点书,多在开头结尾写点真正的名人名言,整个作文都显得好看嘛。


我本来觉得读完一本书觉得没什么用,最多就是知道“花生米和豆干嚼有火腿味”、“鲁迅和沈从文不太对付”、“金庸笔下的表哥命运都不好,而他的表哥恰恰是徐志摩”这样的冷知识。


但是在人生经历某件事后,我突然想起了很久之前你读过的某句话,觉得此情此景,豁然开朗。


我不太喜欢“文艺青年”。因为他们常常自己说“一年读过的100本书”、“一年读过1000本书是怎样的体验”,让我恍然如梦——是“一晚上做爱十次”、“一年上过100个女人”的既视感;


或者有人写点东西,常常就拉出——


  • 村上春树、米兰昆德拉、或者博尔赫斯这些人来吓唬人,一脸悲怆地说,哪些哪些名人说过。其实仔细问起来,他不过是读过《挪威的森林》、《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交叉小径的花园》这些,还很可能没读全。


如果真要唬住读者,请列出——


  • 果戈理,陀思妥耶夫斯基,索尔仁尼琴,克莱齐奥,莫里哀,托马斯·曼,海因里希·伯尔,马丁·瓦尔泽,戴维·赫伯特·劳伦斯,约翰·高尔斯华绥,约翰・阿什伯里,安东尼娅・纳尔逊这些,别提起文学就王小波冯唐村上春树什么的。


读什么书有什么用,其实这类观点是比较功利的。


我们把英语“wrtier”叫做作家——大可不必太当回事,所谓作家无非是个靠写字消磨时间,给一批人带来精神上的消遣的一小批人而已。在这个角度上去看,那本书很大程度上都不是作家想教会人们什么,而是基于分享的语言上的交流。


人总有一天会死掉,书本总有一天会烂掉,往远一点说,基本上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包括书里提倡的精神。因为精神还是一个时代推崇的想法,掌权的精英分子达成的共识。


很多时候,我们就是太想迅速得到读书的真谛,明白读书的意义——就像看完《九阴真经》就能华山论剑横扫八荒干掉四绝,理解《葵花宝典》就能文成武德泽被苍生千秋万载一统江湖。


靠读几本书就想成功,无非做梦。


02


其实即使抱着功利心,抱着泡妞的心态读书的,也不算的是件多糟糕的事。还有很多人是基于这样的想法,例如只是某师范毕业的马某会走上人生巅峰,读书多的都会为他打工,又或者古时状元们大多籍籍无名,没中举的人物里惊才艳艳流芳千古。


统计学上有个概念叫做“幸存者偏差”,实质上是偶然事件的必然行为。正常人会鼓吹成功者的做法,写出李嘉诚一百个好习惯,马云的成功之道,乔布斯的十句话这类文章,争先恐后地鼓吹,赞扬,模仿。我们最容易得出一个欣喜的结论就是,这帮人的文化水平都不高,看书是没什么用的。


死人是不会说话的。那些成功者的某些做法可能是错误的,而他们只是幸存的成功者而已。在不成功的一批人当中,如果他们有发言权,他会告诉你“嗯读书时没用的一点用也没有真的你不信我总得信马云吧”


书也不会说话。


他不会告诉你,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些美好的东西,像雪地里烤熟的叫花鸡,北国风干的牛肉干,月光杯里的葡萄酒,我们可以不用大费周章地去分析化学元素、考虑他们的营养价值,只是大快朵颐般地暴餮天物,顺便美酒入肚,谈情说爱,吃完拂袖而去,策马西行。


关于书,我就是觉得不能浪费掉这么好的东西。在有限的生命里,我们会辜负了不少感情,再不长眼睛般地辜负了几份好书,着实可惜。


卡尔维诺有个经典的观点:


评价好书与否,就看它是否适合重读。


有些书,读几遍就忘不了了,就会在人的身体里生长。我们的教育也都那么回事,像古人私塾先生教书,绝不字词句篇地通篇讲,更不会问“我家门前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的含义是什么。学生也不求甚解,只是大段大段的背。若论某词某意,具体说不上来。


其实,不难理解,很多微妙的细节,字词的意义、文本、布局、结构和韵律,都不是看完一遍能理解的。先留个印象,存个底,以后诸位没有了那口怨恨鲁迅的气,眼睛里容得下沙子,触类旁通了,才能明白。


同样的,读了几本书,细节语言这些就像落叶一样,秋风一扫,干净通透,但日后某时某地,某人某景,总免不了触景生情,那会山高月小,往事如风,自然会懂。


嗯对了,《生活大爆炸》霍华德-沃洛维茨说的,在床上,无论你认为前戏应该多长,在那基础上,再延长三倍时间。


先留着吧,以后总会懂的。


另,我期末的时候写的上毛概课的意义,最后一句是——老师我那本《金瓶梅》您就笑纳了吧。


那年,我毛概93分。


本文作者:赵巍巍,转载自公众号「赵巍巍」(I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毛姆:如何看待批评
一门备受追捧的选修课:越难以启齿,学生越喜欢
鬼谷子:成功者身上都有的3个能力,第一个最容易被忽视,你有吗
最有意义的讲解,听这一课,胜读十年书啊
周实丨闲聊小记
读书的意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