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汪芳记 | 叫我吴茱萸

你我的平台,大家的舞台

麻城文学微刊

主办单位

麻城市诗词学会

麻城市作家协会

智慧搜索
麻城文学微刊
大赛评奖颁奖盛典获奖作品电子书搜作品搜作者大美麻城文化麻城云峰诗友会编读同期声故事会散文现代诗诗词库近期热帖诗联年度热帖诗友会年度热帖散文小说年度热帖点将台管理团队‖投稿须知举水晨读‖半月新帖‖精华作品‖抗疫诗文‖顾问专辑‖编委专辑‖乘马诗社学苑新苗黄土诗社‖校园新风‖视频汇‖读者信箱‖诗词评论‖唐风宋韵‖格律知识

叫我吴茱萸

文/汪芳记

季秋到东山去,同行有一个熟悉植物的朋友,他指着一篷一人多高的灌木丛,问我知不知道这叫什么?我望着这一篷植物,叶片椭圆宽大,脉络分明,在深秋之中,碧中透着淡黄,最耀眼的是,枝头挂着密集成簇褐黄褐黄的果实,果穗如寻常见的陶土茶壶,壶腰凸出,玲珑有致……我端详了半天,摇摇头。那人说,米辣子听过没?我还是摇摇头。吴茱萸一定听说过?这个当然。
吴茱萸当然知道。我们这一代中医,说起药物的功效或许头头是道,但是,假如把生药放在面前,除了少数的几种一眼能看出外,多数迷糊,更不要说遇到真的活的植物了。中药理论与实物无法形而上,是当代中医教育的一个弊端,不像我们的前辈,最早就是靠一边读《药性赋》,一边采摘炮制药物与中医结缘。中医生与中药的割裂,让临床用药缺乏感性和灵气。
那人不愧是植物学行家,指着吴茱萸如茶壶形状果实,说这叫“聚合果”,由许多小单果聚合在一个花托上。桑子是这样的,茴香是这样的,草莓是这样的,吴茱萸也是这样。他还说了一个我从未听说过的词:“蓇葖(gū tū)”,让我去找度娘问问。我后来并没有去找度娘,但那褐黄褐黄的果实一直记在我心中,我到中药抽屉里去看,褐黄的吴茱萸颜色比在枝头深多了,像是经历过生活风浪的女人,风韵中多几分棱角。不过,我依稀能看到它们在枝头摇曳时的模样。
在中药世界里,“茱萸”有两种:山茱萸和吴茱萸,两者在形态、性状、功效完全不一样,是绝不能混淆用的。山茱萸是山茱萸科植物,紫红或紫黑,补肝肾,涩精固脱,是一味补益药。吴茱萸是芸香科植物,芸香科植物多数含有挥发油和香豆素,气味浓烈。古人九月九有登高祈福的习俗,《菊梦岁时》说:“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耳,饮菊花酒,令人长寿。”文人学子还用这个机会一起聚会表达不同心境,留下了许多美好的诗句,如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以己如彼,少的是谁?少的是流落异乡的自己。苏东坡的“人间此会论今古,细看茱萸感叹长”,年华不再,孤衾难眠,感叹的是什么?是时光荏苒,华年不再,物是人非。陆游的“重阳卧看登高侣,满把茱萸只自愁”,病骨支离,盛秋已负,愁的是什么?愁的是不知来岁谁还健。将茱萸赋予了多种不同象征意义。一直以来有个争论,九月九佩戴的茱萸究竟是吴茱萸还是山茱萸,各说各的理。《风土记》云:“俗尚九月九日谓之上九,茱萸到此日气烈熟色赤,可折其果以插头,云辟恶气御冬。”毫无疑问,所谓“气烈熟”,是吴茱萸无疑。因为山茱萸实在没有这样的“气场”。关于九月九登高祈福禳灾的来历还有这样一个故事:东汉时汝南县有个叫桓景的后生,一心想学道,找到了当时著名的仙师费长房。费对桓景说,你赶快回去,九月九日你住的村子里将有灾厄,叫村民把茱萸叶子装在衣服口袋中,离开村子跑到高处,喝菊花酒,可以避开灾祸。桓景依言,等到黄昏时回家,鸡犬牛羊暴死一地,仙师说“此代之矣”,后来就留下了这个风俗。可见,民俗的形成,多少有些渊源。
吴茱萸性味辛温,小毒,因其芳香浓烈,大开大合,有温胃散寒、疏肝燥脾、暖肾的功能。上登巅顶,可以治疗肝风厥逆的头痛;下抵会阴,可以治疗寒凝经脉的疝气痛经;中州归胃则可以治疗胃寒干呕,入脾肾又能治疗阳虚泄泻,虽然不是最常用药,但也绝不冷僻。《本草纲目》引《朱氏集验方》云∶“中丞常子正苦痰饮,每食饱或阴晴节变率同,十日一发,头疼背寒,呕吐酸汁,即数日伏枕不食,服药罔效。宣和初为顺昌司禄,于太守蔡达道席上,得吴仙丹方服之,遂不再作。每遇饮食过多腹满,服五、七十丸便已。少顷小便作茱萸气,酒饮皆随小水而去。前后痰药甚众,无及此者。”“中丞”是“御史中丞”的简称,相当于现在的国家监察委,副国级干部。常子正历史上有清名,南渡后,国难当头,与权臣秦桧不睦。宋人朱翌有《次韵常子正》诗,开篇便是“骨鲠当朝迹未尘,但知谋国不谋身”,谋国若何?生不逢明主,只好像辛弃疾“揾英雄泪”。“宣和”是宋徽宗年号,那时常子正还是顺昌管仓廪之类的一个小官,头痛背寒,呕吐酸水,服药无数而不效,得吴茱萸方。方子很简单,吴茱萸、茯苓等分为末做成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常子正显然是寒饮内积,吴茱萸与茯苓,一则温里散寒,一则化痰去饮,寒去饮清,脾胃功能修复后,症状自然消失。此方子有一定可信度。后世朱丹溪制左金丸,就是以少量吴茱萸反佐黄连(1:6),辛开苦降、寒温并用治疗肝胃不和,不知是否受到这则医案的启发。
吴茱萸气味芳香,古人发现它还能预防传染病。具体方法是将其栽种在井口边,叶落井中,人饮其水,可防瘟疫,用中药的道理就叫“芳香辟秽”。此外,吴茱萸因其小毒,还有杀蛔虫的作用,就是《本经》说的“杀三虫”。近年来,常常听到对中药毒性的争论,中医治疗疾病,是以药物之偏性,纠正机体阴阳的偏胜。有个说法中医不传之秘在于“量”,把握了量,再毒之药也不毒,如陈竺院士用砒霜治疗白血病就斩获国际大奖;把握不好量,再没有毒的药,也能够变成毒。常言道:人信能治病,甘草毒死人,人信就是砒霜。此外,临床中人参中毒的例子并不鲜见。所以,中药之“毒”,需要辨证来认识,绝不能因噎废食。
汪芳记散文作品链接
【特别推荐】《在移民公园的半个下午》
彼岸花,开或不开
心有丁香结
秋色金樱
车前,车前
汪芳记|中药散文(4—5)

汪芳记|枯草颂(外一篇)

“妒妇”黄芩

血色浪漫——三 七

粉葛迷离汪芳记 | 铁脚威灵仙 
汪芳记 | 记忆白茅根

汪芳记 | 会飞的蒲公英

汪芳记 | 薏苡明珠

汪芳记 | 栀子甲日记

汪芳记 | 败酱草

“在看”我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茱萸长什么样?
【节日大全】重阳节插的茱萸是什么?
常用中药之——茱萸
生僻字大全 茱萸怎么读
“遍插茱萸少一人”中的“茱萸”到底是哪个?
遍插茱萸少一人,重阳与中药的不解之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