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言百练:战国策·秦策三·范雎

范雎曰:“大王之国,北有甘泉、谷口,南带泾、渭,右陇、蜀,左关、阪;战车千乘,奋击百万。以秦卒之勇,车骑之多,以当诸侯,譬若驰韩卢而逐蹇兔也,霸王之业可致。今反闭而不敢窥兵于山东者,是穰侯为国谋不忠,而大王之计有所失也。”

王曰:“愿闻所失计。”雎曰:“大王越韩、魏而攻强齐,非计也。少出师则不足以伤齐,多之则害于秦。臣意王之计,欲少出师而悉韩、魏之兵,则不义矣。今见与国之可亲,越人之国而攻,可乎?疏于计矣!昔者,齐人伐楚,战胜,破军杀将,再辟千里,肤寸之地无得者,岂齐不欲地哉,形弗能有也!诸侯见齐之罢露,君臣之不亲,举兵而伐之,主辱军破,为天下笑。所以然者,以其伐楚而肥韩、魏也。此所谓藉贼兵而赍盗食者也。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今舍此而远攻,不亦缪乎?

“且昔者,中山之地方五百里,赵独擅之,功成、名立、利附,则天下莫能害。今韩、魏,中国之处而天下之枢也。王若欲霸,必亲中国而以为天下枢,以威楚、赵。赵强则楚附,楚强则赵附。楚、赵附则齐必惧,惧必卑辞重币以事秦,齐附而韩、魏可虚也。”

王曰:“寡人欲亲魏,魏多变之国也,寡人不能亲。请问亲魏奈何?”范雎曰:“卑辞重币以事之,不可;削地而赂之,不可;举兵而伐之。”于是举兵而攻邢丘,邢丘拔而魏请附。

曰:“秦韩之地形相错如绣秦之有韩若木之有蠹人之病心腹天下有变为秦害者莫大于韩王不如收韩。”王曰:“寡人欲收韩,不听,为之奈何?”范雎曰:“举兵而攻荥阳,则成皋之路不通;北斩太行之道,则上党之兵不下;一举而攻荥阳,则其国断而为三。韩见必亡,焉得不听?韩听而霸事可成也。”王曰:“善。”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三》)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秦/韩之地形相错如绣/秦之有韩/若木之有蠹/人之病心腹/天下有变/为秦害者莫大于韩/王不如收韩。

B.秦/韩之地形相错/如绣秦之有韩/若木之有蠹/人之病心腹/天下有变/为秦害者莫大于韩王/不如收韩。

C.秦/韩之地形相错/如绣秦之有韩/若木之有蠹/人之病心腹/天下有变/为秦害者莫大于韩/王不如收韩。

D.秦/韩之地形相错如绣/秦之有韩若木之有蠹/人之病心腹/天下有变/为秦害者/莫大于韩王/不如收韩。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千乘即一千辆兵车。古代以四马一车为一乘。“战车千乘”,形容一个国家军事力量强大。

B.韩卢,战国时韩国良犬,矫健善驰。与辛弃疾“马作的卢飞快”中的“的卢”意义不一样。

C.伐意为讨伐,攻打。与“征”的“上伐下”不同,“伐”多用于诸侯或平级间的公开宣战。

D.则其国断而为三的“三”指多(个),与“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中的“三”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范雎向昭王分析秦国在山川地形、军事装备、军队士气等方面的优势,意在言闭关之过,从而引出自己的观点。

B.范雎以齐人伐楚的史实为例,深入剖析其无寸土之得,重要原因在于劳师袭远,结果是让韩、魏坐收渔翁之利。

C.范雎看来,如果赵国强大,楚国就会依附于赵国,反之亦然。齐国畏于楚、赵联盟,必然会依附秦国以求自全。

D.昭王认为魏国反复无常,难以亲近。范雎认为使魏国依附的上策是出兵攻打,昭王依计而行,果然获得了成功。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臣意王之计,欲少出师而悉韩、魏之兵,则不义矣。

(2)王若欲霸,必亲中国而以为天下枢,以威楚、赵。

5.范雎为秦昭王谋划成就“霸业”的计策是什么?请用一个成语概括,并作具体分析。(3分)

【参考答案】

1.A

2.D(D项词义不同。“则其国断而为三”的“三”指三截。而“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的“三”则指“多次”。)

3.C(C项对“赵强则楚附,楚强则赵附。楚、赵附则齐必惧”理解有误。正确的是“赵国强大则楚国会依附秦国,楚国强大则赵国会依附秦国。楚、赵都依附秦国了,齐国必然恐惧”。)

4.(1)我估计大王的计策,(是)想少派出军队,而让韩、魏两国投入全部兵力,但(这)是不恰当的。(“意”“悉”、义通“宜”各1分,大意1分。共4分。)(2)大王如果想成就霸业,就一定要亲近处于中原的国家把(它们)作为天下的枢纽,从而威胁楚、赵两国。(霸、中国、“以为”省略句式、威各1分。共4分。)

5.远交近攻。①放弃对远地齐国的进攻,利用三国矛盾使楚、赵、齐依附于秦。②攻打临近的魏、韩,削弱二者的实力,使之听命于秦。(“远交近攻”1分。其余每点1分。共3分。)

【参考译文】

范雎说:“大王的国家北有要塞甘泉、谷口,南有泾、渭两水环绕,西有险峻的陇、蜀山地,东边有险要的函谷关与陇阪;拥有战车千辆,精兵百万。凭着秦兵的勇敢,车马的众多,以这样的实力去对付诸侯,就像是用良犬去追逐跛足的兔子一样,霸王之业真是手到擒来。现在反而闭起关门,不敢向东方诸国用兵,这都怪穰侯没有忠心地为国家出谋划策,而大王的决策也有所失误啊!”

昭王说:“我很想知道究竟错在哪里。”范雎说:“大王越过韩、魏去攻打强大的齐国,这不是好办法。您派出的军队少了,就不能打败齐国;多派军队,又会对秦国有损。我估计大王想少派军队,而让韩、魏两国投入全部军力,但这是不恰当的。如今片面认为盟国韩、魏可靠,越过它们去攻齐,能行吗?这是谋划不周啊!从前,齐国人去攻打楚国,取得胜利,打败楚军,杀掉楚国将领,再次开拓上千里的土地,但最后齐国却连分寸土地都没有得到,哪里是齐国不想要土地,而是形势不允许啊!诸侯看到齐国军队疲劳,君臣又不团结,于是兴兵攻打齐国,齐王蒙羞,部队瓦解,被天下人所耻笑。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攻打楚国实际上反而壮大了韩、魏的势力。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把武器借给强盗,把粮食送给小偷啊。我认为大王不如与远方国家结盟而攻打邻近的国家,这样,得寸土就是大王的寸土,得尺地就是大王的尺地,现在不采用这个策略而去攻打远方的国家,不是犯了严重的错误吗?

“从前中山国拥有方圆五百里的领土,被赵国独吞,大功告成,名声树立,利益到手,天下谁也奈何不了它。如今韩、魏地处中原,是天下的枢纽。大王如想成就霸业,必须控制中原地区,用它们作为天下的枢纽,从而威胁楚、赵两国。赵国强大则楚国会依附秦国,楚国强大则赵国会依附秦国。楚、赵都依附秦国了,齐国必然恐惧,定会说好话、送厚礼来事奉秦国,只要齐国依附,秦国就可以使韩、魏成为一片废墟。”

昭王说:“我想和魏国亲近,可魏是个变化无常的国家,我没法去亲近它。请问怎么才能拉拢魏国呢?”范雎说:“用美好的言辞和厚礼去讨好它,不行;割让土地去贿赂它,也不行;最好的选择是出兵攻打它。”于是秦国出兵攻打邢丘,拿下邢丘后,魏国就主动请求依附秦国了。

范雎说:“秦、韩两国的地形就好像锦绣的花纹一样,相互交错。韩国对秦国来说,就如同木头有蛀虫,人的内脏有病一样。天下的形势如果有变动,最能伤害秦国的就是韩国。大王不如收服韩国。”亲王说:“我想收服韩国,可是它不买账,怎么办呢?”范雎说:“出兵攻打荥阳,从成皋来救援的路就不能通行;北面切断太行山的要道,上党的援军就不能到达;一举攻占荥阳,韩国就被断为三截。韩国眼看灭亡就在眼前,怎么会不听秦国的支配呢?韩国服从,大王的霸业也就成功了。”秦王说:“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远交近攻的策划实施者——范睢
范雎入秦(资治通鉴卷五之三)
战国策·秦策三
谋略与雄辩宝典--《战国策》精华全解析3
范睢至秦
秦相范雎的经历告诉我们,谋略和韬晦是干大事的第一要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