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述百练:禅让之下,是光明还是黑暗

材料一:

《尚书》详细记载了尧传舜、舜传禹之事。此后《史记·五帝本纪》更为详尽地描写了尧、舜、禹之间的禅让。至此,持有儒家思想的作品,谈及禅让都将贤能与禅让相联系。但想全面了解一段史实,就不能只听一家之言而杜百家之口。那么儒家之外的观点又是如何呢?

道家对于尧舜的看法集中于《庄子》。《庄子》中有一句:“吾语女,大乱本之,必生于尧舜之间,其末存乎千世之后。”也有“尧不慈,舜不孝”。这两句话与我们接受的传统儒家对于尧舜的看法不符。还有一句:“尧舜有天下,子孙无置锥之地。”点出尧舜后人处境窘迫。至此禅让制的标准应该值得我们深思。

《韩非子·说疑》中有言:“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也。”这使尧舜禅让之事更为扑朔,甚至有弑君之说。法家的观点在暗示,禅让制究竟是自愿进行的,还是在武力逼迫下才有的?对此,我们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果禅让制的标准不是选贤任能,也非自愿进行,那么它进行的过程到底是什么样呢?

应该参考先秦史书的记载,如《竹书纪年》,这是春秋时期晋国史官和战国时期魏国史官所作的一部编年体史书。《竹书纪年》记载:“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显然尧被舜囚,其子丹朱也被囚禁,这符合庄子所言:“子孙无立锥之地。”《史记》里也提到丹朱,却载其“顽凶,不用”,说尧是为了“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所以没有传位于丹朱。舜在尧死后曾让位于丹朱,但“诸侯朝觐者,不之丹朱而之舜”,所以舜在感慨一句“天也”之后就成为首领了。再说舜的后事,《史记》中说他南巡,死于苍梧,极有可能是被流放至此的。将以上的线索重新连接起来,大胆地假设:尧舜禹是三个不同部落的首领,几个部落又为一个联盟,而尧又是这个部落联盟的领袖。随着尧的部落衰落、舜的崛起,舜凭借强大的武力逼迫各部落同意他为联盟领袖,然后,禹的强大又使历史重演。当然,这些血腥的过程可能都披上了禅让这个合法的外衣。这个逻辑或许更为我们能接受,因为它更贴合中国历史发展、朝代更替的规律。如此,先秦禅让之事就可能是一场政权角逐,其中大有成王败寇之意。

(摘编自周新楠《禅让之下,是光明还是黑暗》)

材料二:

《五帝本纪》的真实性长期遭到质疑。如欧阳修认为:司马迁所作本纪,尧、舜、夏、商、周,皆出于黄帝,“文王以十五世祖臣事十五世孙纣,何其缪哉”。梁玉绳指出,按五帝世系,鲧、禹历仕颛顼至舜四朝,实在过于长寿;“尧舜在位,几百五十年”,亦令人难以置信。

以上不同的观点,促使我们重新思考司马迁为何如此书写。由司马迁“余并论次,择其言尤雅者”看,他搜集的关于五帝事迹的文献中,除有“不雅驯”的内容外,可能还有不一致乃至相矛盾的内容。比如《五帝本纪》所载尧舜禅让一事、《竹书纪年》云:“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由此记载,可知关于尧舜更替还另有说法:舜取代尧靠的不是和平禅让,而是血腥武力。但司马迁在写作中,选择了有助于表现美善政治的和平禅让,而对武力取代的说法予以忽视,体现了以雅求美的书写原则。

如果从历史真实的角度去要求《五帝本纪》,是无法理解司马迁对《竹书纪年》这类材料的忽视的。但如果从文化记忆理论去考量,就能理解《五帝本纪》书写的合理性。事实上,《五帝本纪》承载的乃是自孔子以来人们对“尽善尽美”德政的美好记忆,是建立在关于五帝时代回忆的基础上的文化书写。正如德国学者扬·阿斯曼《文化记忆》所说:“回忆文化则着重于履行一种社会责任。它的对象是群体,其关键问题是:'什么是我们不可遗忘的?’”在司马迁看来,不可遗忘的是五帝时代的君明臣贤、关注民生、德政文化。因此,他选择了称颂五帝德政之美的文献。正如《太史公自序》中所云:“维昔黄帝,法天则地,四圣遵序,各成法度;唐尧逊位,虞舜不台;厥美帝功,万世载之。”他强调的不是五帝的风教业绩,也不是帝位更迭的细节,而是黄帝开创的法天则地的政治秩序,以及颛顼等四帝遵序形成的可以万世效法的法度规范。

(摘编自龙文玲《〈五帝本纪〉的书写与司马迁的古史观》)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要想全面了解禅让的史实真相,不能仅看儒家的一家之言,也应该注重儒家以外百家的观点,例如道家与法家。

B.《庄子》一书不仅指出尧舜时代滋生了祸乱,并言及了尧舜后人的处境,也对尧舜做了道德评价,有些观点和儒家截然相反。

C.作者引用《韩非子》的目的是要证明禅让在真实的历史中可能不像儒家所说的那么美善,禅让一方可能并非出于主动。

D.《竹书纪年》有丹朱“顽凶”的记载,这是舜不准丹朱与其父见面的原因,相关的内容可在《史记·五帝本纪》中找到印证。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虽然引用了道家、法家等方面的资料,对历史上真实存在的禅让制进行探究,但所得结论仍然只是可能性的结论。

B.司马迁在写作《史记》时,曾查阅过相关的文献,可能他看到过《竹书纪年》这一类的记载,但他舍弃了武力取代的说法。

C.司马迁在《史记》中,强调了法天则地的政治秩序和万事效法的法度规范,这恰恰是履行社会责任的具体表现。

D.材料一综合各种材料力求还原禅让的真相,材料二则综合各家对《史记·五帝本纪》的质疑,颠覆了《史记》的信史地位。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汉献帝无奈地禅位给魏文帝,文帝说:舜禹受禅,我今方知。

B.推位让国,有虞陶唐。吊民伐罪,周发殷汤。

C.战国时期,燕王哙崇信儒家禅让学说,禅位于国相子之,自己北面称臣。

D.尧舜之道,孝弟而已矣。子服尧之服,诵尧之言,行尧之行,是尧而已矣。

4.材料一为得出结论,是如何质疑禅让制并加以求证的?请结合材料简要梳理。

5.范仲淹死后,欧阳修在写神道碑铭文时写道:“于是两公(指范仲淹及其政敌吕夷简)欢然相约戮力平贼”。范纯仁(范仲淹之子)看后说“无是,吾翁未尝与吕公平(和好)也,请易之”。但欧阳修不顾范家人的反对,执意把此句话写了进去。请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欧阳修此举的合理性。

【参考答案】

1.D2.D 3.A

4.①质疑儒家有关禅让制的观点和标准,并借助《庄子》《韩非子》等相关著作加以求证。②质疑禅让制的过程,并借助《竹书纪年》《史记》等史书的相关记载加以求证。

5.①欧阳修舍敌对而求和解的做法,体现了以雅求美的书写原则,有助于表现美善政治。②从文化记忆的角度说,欧阳修此举是建立在尽善尽美的德政基础上的文化书写。③欧阳修想要后人记住当时的臣子们能够在国家大事上做到同心协力,而不是彼此间互有芥蒂且持续久远,此举是在用文字履行行社会责任。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D.“《竹书纪年》有丹朱'顽凶’的记载”错误。由原文“《史记》里也提到丹朱,却载其'顽凶,不用’”可知,丹朱“顽凶”只见于《史记》的记载,并未见于《竹书纪年》。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D.“颠覆了《史记》的信史地位”错误。材料二并未颠覆《史记》的信史地位,只是在探求司马迁的历史观。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A.魏文帝强迫汉献帝将皇帝之位禅让给自己,这句话揭示了禅让的本质是实力逼迫,所以能够充当论据,证明材料一的观点。

B.唐尧、虞舜英明无私,主动把君位禅让给功臣贤人,体现的是对禅让制度的歌颂,是传统的儒家观点,不能支持材料一的观点。

C.燕王哙将王位禅让给子之,因为其崇信儒家禅让学说,相信禅让制的美善,不能支持材料一的观点。

D.尧帝、舜帝他们的风范及他们教化天下的方法,最根本的就是在孝悌,也是在歌颂禅让下的美善政治,不能支持材料一的观点。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材料一第一段说到“但想全面了解一段史实,就不能只听一家之言而杜百家之口。那么儒家之外的观点又是如何呢?”,也就是文本对儒家有关禅让制的观点和标准进行了质疑,第二段借助《庄子》加以求证,第三段借助《韩非子》加以求证。

第三段结尾说到“对此,我们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果禅让制的标准不是选贤任能,也非自愿进行,那么它进行的过程到底是什么样呢?”,第四段就对禅让制的过程进行质疑,并且说到“应该参考先秦史书的记载”,而这里面所列举到的先秦文献有《竹书纪年》《史记》。所以质疑禅让制的过程,并借助《竹书纪年》《史记》等史书的相关记载加以求证。

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由原文“但司马迁在写作中,选择了有助于表现美善政治的和平禅让,而对武力取代的说法予以忽视,体现了以雅求美的书写原则”可知,欧阳修舍敌对而求和解的做法,体现了以雅求美的书写原则,有助于表现美善政治。

由原文“但如果从文化记忆理论去考量,就能理解《五帝本纪》书写的合理性。事实上,《五帝本纪》承载的乃是自孔子以来人们对'尽善尽美’德政的美好记忆,是建立在关于五帝时代回忆的基础上的文化书写”可知,从文化记忆的角度说,欧阳修此举是建立在尽善尽美的德政基础上的文化书写。

由原文“在司马迁看来,不可遗忘的是五帝时代的君明臣贤、关注民生、德政文化。因此,他选择了称颂五帝德政之美的文献”可知,欧阳修想要后人记住当时的臣子们能够在国家大事上做到同心协力,而不是彼此间互有芥蒂且持续久远,此举是在用文字履行行社会责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竹书纪年》颠覆尧舜禅让的历史真相?司马迁笑了
历史的真相!尧、舜、禹,是举贤禅让,还是残酷政变?
尧舜禹是禅让还是篡位?破译上古最大悬案 | 林屋公子
这本史书的出土颠覆了整个儒家的历史价值观,没有朝代敢公开发行
为什么史记从黄帝始而尚书始自尧舜?藏着中华文明发展的根本思路
第一辑 舜帝传说及民俗研究 一、重新审视舜帝传奇生涯中的诸多问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