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医大师周信有教授运用对药治疗慢性胃炎验案



慢性胃炎作为国人常见病症,必然成为了各路医家想要“征服”的一座大山。征服之路上,各家也慢慢孕育了应对慢性胃炎的独门绝招。

今天就给大家介绍国医大师周信有周老运用对药治疗胃炎的理法及验案,大家小板凳、小笔记走起。

周信有  国医大师  

国医大师周信有为甘肃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2017年被评为第三届国医大师。在其70余年的临床实践中,擅长治疗脾胃病、慢性肝炎、血液病以及内科其他疑难杂症等,临床选方灵活,用药精当,师古不泥,尤擅对药之应用,疗效显著。

对药又称“药对”“姐妹药”,指中医临床常用的、相对固定两味药物的配伍形式,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强药物疗效,降低不良反应,体现出中医辨病论治和辨证论治的内涵。


   一、慢性胃炎病因病机  

01
白术、鸡内金

白术、鸡内金配伍,出自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的鸡罠汤。白术味甘、苦,性温,入脾胃经。甘温补中,苦温燥湿,既补脾益气、燥湿利水,又固表止汗。鸡内金甘、平,归脾胃、小肠、膀胱经,既能健胃消食,擅长消米面薯肉等积食证,又可涩精止遗,治疗结石病。

周老认为,胃主收纳,脾主运化,脾胃协同,则人体知饥而食,食而运化。脾胃功能,其中重要的两方面就是纳运和升降。

“纳”是胃之功能,胃收纳腐熟水谷,为脾运化提供前提;“运”是脾之功能,脾通过运化消化食物,转运精微,也为胃的继续收纳提供能量和条件。

《景岳全书·脾胃》言:“胃司收纳,脾主运化,一运一纳,化生精气。”升降是脾胃的另一个重要功能。

《临证指南医案》言:“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脾气主升,胃气主降,相反相成,在消化食物方面,脾气上升,将水谷精微和津液向上输布,以助胃气之通降;胃之通降,将收纳之水谷、初步消化的食糜以及食物残渣下行,利于脾之升运。

白术、鸡内金伍用,白术益气健脾主升,脾气升则运化有权;鸡内金健胃消食主降,胃气降则收纳有功,如此相伍,正符合脾胃升降纳运的功能恢复。

白术偏于补,《本草通玄》认为白术:“补脾胃之药,更无出其右者。”鸡内金擅消。《医学衷中参西录》言:“鸡内金,鸡之脾胃也。中有瓷石、铜、铁皆能消化,其善化瘀积可知。”白术久服有壅滞之弊,但与鸡内金相伍,其弊可除,使补而不滞,消不伤脾,一补一消,正合脾胃升降纳运之拍。

有关研究证明,鸡内金可以显著提高胃蛋白酶活性来调节消化液的分泌,激活胃黏膜保护相关因子,改善胃黏膜的损伤,从而达到调整胃肠功能的作用。

白术则能显著加强回肠平滑肌的收缩,并呈量效反应关系,大剂量白术水煎剂能促进胃肠运动。

02
陈皮、砂仁

陈皮辛、苦、温,归脾、肺经。

《本草纲目》云陈皮:“苦能泄能燥,辛能散,温能和。其治百病,总是取其理气燥湿之功。”其既能理气开胃,消胀止呕,又可以燥湿化痰,是常用的理气药之一,可配合不同药物达到不同的治疗作用。

《本草纲目》言陈皮:“同补药则补,同泻药则泻,同升药则升,同降药则降”。因为“治病以调气为先,如欲调气健脾者,橘皮之功居其首焉。”(《本草汇言》)砂仁性辛、温,归脾胃、肾经,具有醒脾化湿、调中理气,兼有安胎之功。《本草求真》谓:“缩砂……为醒脾调胃要药。”

周老认为,在水液的代谢中,肺为水之上源,肾为水之下源,而脾居中焦为水液升降输布之枢纽,人体水液的上腾下达,均依赖于脾气的转枢。脾气健旺,运化水液的功能正常,则“脾气散精,上归于肺”,最终达到水液代谢“水精四布,五经并行”(《素问·经脉别论》)的生理状态。如果脾气虚衰,水液运化障碍,则痰饮水湿内生。

《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湿肿满,皆属于脾。”陈皮、砂仁相伍,陈皮长于燥湿健脾;砂仁善于化湿醒脾,但二药应该用量较小,因为脾喜刚燥,胃喜柔弱,一燥一化,使湿邪除而脾运。

同时,周老还认为,因为陈皮、砂仁二药的辛香理气效能,还可以把此对药配伍在补益脾胃的处方中,取其补而不滞、补而不腻的良好效果。

有关研究证明,陈皮的挥发油有祛痰平喘和扩张支气管的作用,对胃肠道平滑肌有温和的刺激作用,能促进消化液的分泌,排除肠道积气,增加食欲,体现了陈皮芳香健胃和苦能泄降的作用。

砂仁可以促进人体内更好分泌P物质及胃动素,改善胃肠蠕动,促进消化功能的恢复。

03
半夏、黄连

半夏、黄连相配伍,首见于张仲景《伤寒论》中的半夏泻心汤。

半夏辛、温,功能健脾燥湿、消痞散结,又可以化痰降逆。黄连苦、寒,苦能燥湿,寒能泻热,故黄连清泻胃热而燥湿,此二药配伍,半夏辛温、黄连苦降以调脾胃气机升降,寒热互用以和阴阳,使脾胃之气阴平阳秘,且清热不碍燥湿,燥湿又无妨清热,是辛开苦降药物组合的代表,体现出“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的理论。

周老认为,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提出的“痞证”,缘由无形邪气影响中焦脾胃,导致脾胃气机升降失常所致,关键病机为(脾)寒(胃)热错杂,治疗此疾病,清胃热可以让胃寒更甚,温脾寒会让胃热益炽。

在如此情况下,张仲景遵《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谓:“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甘),以甘缓之,以辛散之”“阳明之复,治以辛温,佐以苦甘,以苦泄之,以苦下之”的理论,融辛温、寒凉之药于一体,根据寒热的轻重,调整其药物比例,创制出半夏泻心汤及其类方,创辛开苦降治法之先河,其中半夏、黄连药对,正是印证了脾喜温燥、胃喜凉润的生理特点,是治疗脾胃寒热错杂的绝佳配伍。

有关研究证明,小檗碱、黄连碱、药根碱作为黄连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抗菌、消炎、抗癌、降糖、降脂、利胆、抑制胃液分泌、抗腹泻等作用。

半夏有显著的抑制胃液分泌作用,可降低胃液酸度、增加肠道蠕动,对多种原因所致的胃溃疡有显著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04
延胡索、白芷

延胡索,性辛、苦、温,归肝、脾经,具有活血散瘀、行气止痛之功。

《本草经疏》言:“延胡索,温则能和畅,和畅则气行;辛则能润而走散,走散则血活。”因辛散苦泻而温通,故能入血分而活血化瘀,走气分而行气止痛,为血中之气药,止痛之佳品,无论何种痛证,皆可配伍应用。

《本草纲目》谓其:“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白芷辛、温,归肺、胃经,具有解表散寒、祛风、止痛、消肿排脓之功。

在脾胃病治疗方面,白芷善入足阳明胃经,起到温胃散寒止痛之功,如《药性论》言其:“治心腹血刺痛。”《滇南本草》言其:“止胃冷腹痛寒痛。”

周老认为,脾胃为气血生源之源,又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血运行不畅,则气血阻滞为瘀,瘀则不通则痛。延胡索、白芷配伍,因二药皆温,故对于脾胃虚寒所致的疼痛效果更佳,两者相须为用,共同达到活血、行气的良好止痛效果。

有关研究证明,延胡索乙素能减少胃液、胃酸分泌量,降低胃蛋白酶的活性,对多种原因诱发的胃溃疡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延胡索乙素对在体大鼠胃酸和组胺刺激泌酸有抑制作用,并具有抑制离体大鼠胃黏膜和胃壁细胞泌酸功能;白芷的醇提物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三、验案举例

孙某,男,46岁,2005年4月26日初诊。

主诉:胃脘部胀闷3年余,加重1个月。患者3年前,因为农活繁忙,饮食无规律,遂出现胃脘胀闷,食后更甚,反酸等症,至医院就诊。胃镜显示:萎缩性胃炎I级;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旋杆菌(++)。经过医院三联疗法等治疗后,病情减轻,但胃脘胀闷依旧,多方治疗,效果不佳,遂来就诊。

刻下症:胃脘胀闷,早轻午后重,食物后更甚,夜间偶有疼痛,睡眠不佳,食欲不振,疲乏无力,头晕脱发,大便不畅,反酸,遇寒则甚,得温则舒,舌淡、苔白腻,脉象细弱。胃镜显示:萎缩性胃炎 I级;消化性溃疡。中医诊断:胃痞;病机:脾胃虚弱。治以健脾和胃、畅运气机。

处方:党参20g,黄芪20g,炒白术10g,鸡内金10g,陈皮9g,砂仁9g(后下),半夏9g,黄连9g,炒枳实20g,厚朴9g,焦三仙9g,干姜9g,槟榔20g,炒白芍20g,延胡索20g,白芷9g,三七粉4g(冲服),甘草9g。7剂,水煎温服,每日2次,禁服油腻生冷食物。

2005年5月3日二诊:胃胀、疲乏、食欲等均转佳,唯反酸,大便仍不畅,舌淡、苔嫩,脉细弱,以前方减黄连量为6g,加海螵蛸30g(先煎),白及10g,炒白术易为生白术30g。7剂,水煎温服,每日2次。

2005年7月10日三诊:患者因路途遥远,将二诊方连续服用近2月,现胃脘胀闷消失,食欲睡眠诸症均佳,只有在劳累后感觉疲乏,仍惧冷食,舌红、苔嫩,脉象细弱。出示当地医院胃镜检查:浅表性胃炎。嘱咐其平时服用香砂六君丸。每日3次,每次12粒,以求全效。

按语:本案患者,因饮食无规律导致脾胃失和,胃不受纳,则食欲不佳;胃气不降则大便不通;脾不运化则腹胀;脾胃虚则气血生化无源,故脉象细弱;气不足则疲乏无力;气滞则胃痛时作;血不足则头晕。脱发。《素问·逆调论》言:“胃不和则卧不安。”舌

淡、苔白腻为脾胃寒湿之兆。因此,患者病情遇寒则甚,得温则舒,方中黄芪、党参健脾益气;白术、鸡内金对药消食和胃,增加食欲,使黄芪、党参补而不滞;陈皮、砂仁对药温胃散寒;黄连、半夏健脾燥湿;延胡索、白芷行气止痛;炒白芍、甘草相伍,暗合张仲景芍药甘草汤之意。全方共奏健脾和胃、行气止痛之功。周老认为,海螵蛸止酸止痛,白及配合三七粉修复受损的胃黏膜,大便不畅重用生白术,疗效明显。

概而言之,周老在临床中灵活应用对药,升降并举,标本同治,补而不滞,寒温并用,消补兼施,共奏行气 和胃、健脾益气之功,验之临床,疗效明显。

结语

慢性胃炎,中医认为多因饮食不节、劳倦过度、久病等导致脾胃虚弱,运化失职所致,临床表现为胃脘胀闷不适,甚或疼痛,睡眠不佳,情绪易动,食欲不振,疲乏无力,打嗝反酸,夜间口渴口苦等症。

周老认为,该病责之于胃失受纳,脾失健运,失去正常的升降、纳运、燥湿功能而致病。周老常用对药之白术健脾主升,脾气升则运化有权,鸡内金消食主降,胃气降则收纳有功,如此相伍,正符合脾升胃降之特点;

陈皮、砂仁相伍,陈皮长于燥湿健脾,砂仁善于化湿醒脾,一燥一化,正符脾喜刚燥,胃喜柔弱之意;

半夏辛温、黄连苦降以调脾胃气机升降、寒热互用以和阴阳,体现出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的寒热配伍关系;

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气血运行不畅则为瘀,瘀则不通则痛,延胡索、白芷两者相须为用,不但脾胃气血充沛,而且使得气血顺利通达周身,共奏达到活血、行气以止痛效果。

由此可见,周老在脾胃病治疗中应用药对,符合脾胃升降、纳运、燥湿生理关系,使得邪去而正安。

参考文献:《中医学报》 第36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慢性胃炎的膳食调养
脾升则健,胃降则和,大医张锡纯的升降汤,还你一个健康的脾胃
读书笔记:施今墨治食欲不振(胃阴不足)医案
萎缩性胃炎:摩罗丹
吉良晨教授治疗脾胃病特点
六、胃有积食不仅仅是吃得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