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语言的局限性

语言是我们信息交流最主要的工具,也是我们理性思考最重要的载体。通过语言我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理解世界、理解他人。但是我们也要意识到,语言有其自身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会导致误解、矛盾、分歧、以及思想传播的困难。

    为什么语言有局限性:

1.语言塑造了我们的世界观

每个民族的语言都有其约束和限制性,我们使用的语言塑造了我们的世界观。比如TED上面有个演讲的是【你的语言会影响你的存钱能力】。在英语中需要用明确的语法变化来表示不同的时态, 如果我说过去下过雨:“It rained yesterday” ;正在下雨:“It is raining now” ;将要下雨:It will rain tomorrow.” 我需要根据我要说的事件的时间来调整自己要说的话。而在中文里我们的动词是不会根据发生时间变化而变化的,比如:“昨天下雨”、“现在下雨”、“明天下雨”。

 我们描述时间的方式塑造了我们思考时间的方式。中文并没有将时间进行严格的分割。 在英语里要区分时态 ,需要在语法层面将过去、现在和未来分割开,就像是这些之间有本质不同一样。 会导致“未来”看起来比“现在”更加遥远一些, 要你存钱就会困难一些。

研究显示:我们的在考虑“未来自我”(FUTURE SELF)的大脑活动更像是考虑“现在别人”(CURRENT OTHER)的大脑活动,和考虑“现在自我”(CURRENT SELF)的大脑活动相差甚远。

英文描述里的时态分割最终会导致:在感觉上,给未来的自己存钱和现在的自己并没有关系,无法得到即时满足感,所以会削弱存钱的意愿。 我们的中文里没有区分时态, 所以说关于现在和未来的句式是一样的,会让你觉得现在和未来的自己没有明显的区别, 会让你更倾向于存钱。

不仅仅时态会影响我们的思考,主语也会。在法语和德语当中不仅仅是昨天、今天、明天时态都不一样,而且你我他、你们我们他们都会不一样,导致动词形态的几十种变化。这种你我他,你们我们他们表现形式不同,强化了每个人的区别和独立性,导致西方文明更加注重个人主义。而中国文化没有那么多的分别,在语言上大家就混在一起了,所以对中国长久以来的集体主义也有一定的影响。

语言还会影响我们看事情的心态。比如描述一个杯子有半杯水:“真好,这杯水是半满的”和“糟了,这杯水是半空的。”这两种表达带给人的感受是不一样的。

还有一个例子是如果我们在生活中多用“我们”,而不是“我”,会强化团队的集体认同感。以上的例子都是在说明语言在影响我们的思维逻辑。

语言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警惕其他人给你的洗脑。一个人是他所有思想的集合。而每天接触的信息塑造了我们思想,所以要远离那些垃圾信息。像某些公众号/自媒体不折手段,为了阅读量(最终收割用户的注意力打包卖给广告商)把屎包装成糖推广给他的用户。

2.人类的思考被语言所局限

维特根斯坦说,一个人的宇宙的边界就是他使用的语言”。(The limit of language is the limit of my world.) 当我们没有对应的词来表达意思的时候,我们的世界里会没有那个概念。语言是思维的降纬映射。就好像:思维是实物,语言是照片。语言描述思维的时候必然会有局限。

学习多语言的人,往往会意识到一些国外的单词,相对应中文同意词是没有的。而且看过同一本书两种语言版本的人都会意识到,原版有些词/句子表达的意思,经过翻译后会完全丧失原来要传达的意思。从其他语言翻译过来书的质量,除了会被翻译人员的翻译水平影响之外,还会被翻译后的语言本身所限制。

比如英语里 'I had a big crush on you.'  这里的crush是一种短暂而热切的迷恋,有一种小鹿乱撞的感觉。无论怎么翻译都无法精确表达出那种感觉。这种例子还有很多。所以如果有能力读原版书,都是建议去读原版书,能够get作者原汁原味要表达的意思。

语言这种工具对于人类认知如此重要,以致于人类往往以为这种工具适用于一切。这境况类似 ”手里有锤子,看什么都是钉子”。但是很多时候很多东西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如果能直接表达,书籍就能够传递全人类所有知识了,企业家就能把他们的思想复制给别人,佛学里涅槃后的“证悟”就可以教授给别人。人类文明发展后会更加迅速。特定技能具体技艺的提升是可以教学的,但是真理是没有操作指南的。大师告诉你的都是非常朴素简单的道理。

我最近看完一本关于佛学的书《正见》里重要的概念”四法印“中的最后一个”涅槃超越概念“,讲的就是涅槃后的“证悟”的状态,是超越我们的概念,无法用言语表达的。很多人误以为这是规避的狡猾答案,然而事实这就是答案。我们的逻辑、语汇和符号如此有限,连普通舒解感觉都无法充分表达,何况是全然舒放的经验,更难用言语来传达给另一个人。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在《道德经》中,老子认为万物的本体“道”超越了一切经验,是绝对抽象的东西,也是无法用语言描述的。关于语言的局限性两千多年前都已经被阐述过了。

3.语言需要语境

小时候我们都听过一些断章取义的名人名言,然后等我们知道全句之后发现根本就不是那个意思。比如“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99%的汗水都重要”。小时候听到的版本都是少了后半句。

在生活当中,我们的很多表达也缺失语境的,而这些语境会影响我们的理解。比如,“刮起了南风,天要下雨了”。这句话可能省略了一个前提“附近地区,南风过后天往往下雨”。对于不知道这个常识的人来说,可能就会对那个判断产生困惑。说话者的语境和上下文能帮我们理解他们真正想表明的意思。

所以我们有时候分析一句话的意思、或者考虑一个人的感受,要把他放到它原来的语境当中去理解,去探求背后的思维逻辑和形成过程。这也是另一种“换位思考”把。

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过去的经历会影响你对这个世界的理解。所有人过去经历的事情都不一样,对同一件事情的看法会无法避免带上过去经历的痕迹。就算是我们经历了同样的事情,我们看到的风景、得到的体验是完全不一样的。

4.语言的传播效率和准确性低

和现在计算机拷贝数据来比,语言传播的速率极低的,而且精确性也完全落后。

在这个世界上并没有谁能够真正完全理解谁。沟通必然是带有损失的。我们把我们的想法/感受/思想编码成语言,然后传递出去,对方接受(听到)之后再解码,重构成他们理解的想法/感受/思想。这个过程中必然是有损失的。在工作中老板交代了一件事,下属最终做的可能和老板本来需求是两回事,更不用说在复杂机构里,经过一层层传递,最后信息的精确性还有多少,更加值得怀疑。

但生活中不能因为语言的本身的局限而放弃沟通。人际关系和合作中沟通非常重要。就算沟通的结果无法达到100%精确,无法完全get到对方的意思,但能理解到70-90%,就已经可以推动合作的进展了。如果不沟通基本靠猜,那么对对方意思的理解比例基本就要靠上天保佑了。

生活中有些女同学们希望男朋友能猜到她们心里的想法/想要什么礼物,然后直接送给她,才证明是真正爱她/了解她。这种事真的是非常难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尽力去表达,去主动沟通,降低人与人之间的误解。

5.体验是影响感受的主要因素  

人类所有真正的感受都是靠体验获得的。体验是不可复制的,很难靠语言传达的。体验是靠自己的去体验的。比如我们去火锅店吃火锅老板娘说要微辣,最终发现特别辣;牙医和你说这个小手术不用打麻药,不会疼,但做手术的时候你觉得特别疼。到风景优美的海滩躺着吹海风度假的舒适感,也是无法传达给别人,让别人有同样感受的。几乎所有体验都是无法语言精确描述的。'真实的体验'就像是手里的沙子,你越想精确地描述它(用的语言越多),可能越偏离原来的意思。

事情发生之后,我们记忆最终只留下了当时体验带来的情绪,却记不住那些具体的事情了。你可能记得自己曾经特别特别喜欢一个男(女)生,就算是过了十几年对那种喜欢的冲动还记忆犹新的时候,你可能忘了曾经是为什么自己这么喜欢他了。经过漫长的岁月,我们大脑最终只留下了发生事情当时的情绪。

凡是能够说的事情,都能去说清楚,而凡是不能说的事情,就应该去用行动创造体验去帮助传达意思。比如在一段关系里情侣吵架之后,很多语言上的解释和道歉都不如一个大拥抱/kiss有用。

6.摆脱线性思维

我们成长过程中,被教育的几乎都是线性因果。只要努力学习就能够考出好成绩,然后上个好高中,然后上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找个好对象,然后就可以有幸福的一生了。还有很多人鼓吹财富自由这个概念,赚到一定钱,就可以不用工作无忧无虑了。广告里经常塑造:只要你买了某样商品/服务,就能够过上和你的偶像一样的理想生活。这些大部分都可以总结成,只要有钱/努力/漂亮,一切烦恼都会消失。但是人生是多元的、随机的、可以被赋予很多种意义的,不是这种简单的线性因果可以概括的。

这些都是看到A事情先发生,B事情后发生,我们的大脑会默认得给这两件事情加上因果:A导致B。但是事实上有很多可能性,比如A、B无关;A、B都是C作用的结果;甚至是B导致A等。不能因为认知的懒惰直接把他们用因果连起来。

人类的大脑喜欢归因,这样可以更加容易记住更多的事情。在知道的东西非常少情况下,还基于下意识非要给这些东西强行建立因果和逻辑关系。其实导致真正发生作用的原因往往是你不知道的或者看不到的。这些都限制了我们的思维。

如何应对语言的局限性

1.增加冗余、重复。

我们其实是无法追求真正的精确的。越精确,反而会越会导致极大的错误。没有冗余的系统是脆弱的。大自然是个冗余度特别高的系统,就算是少了一个物种,就算是过了几千万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个地球还是好好的。在沟通当中,如果想要别人真正理解你的意思,最好和他多说几遍,甚至用不同方式和他多说几遍。重复也是演讲技巧当中最重要的一个。马斯克有一封关于如何提高生产力的内部员工信里面提到:沟通和邮件尽量不要写缩略词,尽量讲清楚你的需求。

2.尽量提供丰富的语境。

不要为了省力而省略语境和前提条件。不要总觉得对方会懂你,会知道省略的默认前提。

3.多用比喻。

比喻能够唤起人们的情绪和感受,开启多唯独的意向。巴菲特和芒格经常说出一些经典的比喻,能够贴切地比喻投资。

4.描述事物的时候尽量清晰明确。

给予更多的形容和描述,比如增加数据描述等。

5.用行动表达,使用更多丰富的元素。

行动能表达语言表达不了的东西,真正提升体验。体验决定了最终的感受。在这个时代可以通过视频和语音传递信息,比文字更加能打动人和准确。深入的关系的建立过程,线下见面是网络无法替代的一步。

6.语言本身也是在不断进化的,不断扩容的。词典每年都会增加新的词汇来描述这个世界和表达我们的感受。网络中也会不断产生新的网络流行语,比如近几年的“盘他”、“柠檬”、“小姐姐”、“真香”、“隐形贫困人口”等等。

7.多说我不知道。

要问自己到底有没有资格拥有某种观点。生活中的很多看法和意见都是情绪作祟,没有证据和逻辑支持。要勇于说“我不知道”、“这不是我的领域。”、“你知道的比我更多”等等。

人生那么长,早点意识到语言的局限性,并且尽力去避免是对人生帮助是很大的。意识到语言局限性的存在,人与人之间真的很难相互理解,思想的传播真的很困难。这些就算是暂时无法解决也有很有意义的,认识到这些问题,意味着我们拥有了更多的选择权。

最后推荐一些书,感兴趣的同学可以买来阅读:

《正见》《批判性思维》《逻辑哲学论》

如果你也对投资或长线及深度思考感兴趣,并希望共同成长和进步,欢迎扫描关注一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学英语,语法到底有多重要?
情商低的人最容易踩六个坑,句句见血!
学习日语的逻辑
有效沟通与成功心理
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创设语境
语言限制智慧的成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