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瓦甓”——谈谈古代砖瓦成就

序言

砖瓦从上古走来,是人类发展史上泥与火的结晶,是传统文化和本元文化的活化石。砖瓦作为一种建筑材料,拥有木质、泥质建材所不具备的巨大优势,它们的发明和使用有力的推进了建筑业的发展古代各不同时期的砖瓦种类、造型各异,既体现出不同的建筑风格与用材特征,又反映出着不同的制造技艺与文化传统。随着时代发展,砖瓦制造逐渐成为重要的手工产业分支。近年以来,伴随着工业化大生产和新技术使用,传统砖瓦制造业重获新生。

一、砖瓦建材的起源

新石器时期是建筑史的开端,由于自然地理环境不同,北方黄河流域流行穴居,而南方长江流域则盛行行巢居,从而形成建筑土木混合结构与全木构架结构两种建筑类型。在新石器晚期随着南北文化交流频繁,南北两种建筑类型开始逐步融合,大叉手屋架、木骨泥墙、载柱暗础、擎檐立柱、榫卯结构、白灰粉墙和红烧土及土坯地面处理等建筑技术被广泛应用,居室、作坊、桥梁、城墙寨垣等具有不同功能的建筑均已出现。从新石器时代陶屋模型可见此时建筑有方锥体、桃型或卵型三种,建筑屋顶有斜坡状和两坡状。新石器时代产生的建筑技术、形式与设计原则经过日后长期实践的不断改进,逐步形成具有鲜明地域与民族特色的建筑体系。伴随着建筑的发展新型建材也应运而生,距今5000年左右在大地上出现了现代形体概念上的烧结砖瓦。砖起源于红烧土,先民经过长期观察与实践认识到红烧土有防水、防潮功能,是一种良好的地面、墙体铺装材料。在新石器时代早中期开始广泛应用,在黄河、长江流域的史前遗址中均有发现。其中以安徽潜山凌家滩遗址发现的红烧土为典型代表,这种红烧土经人工反复摔打成坯后入窑烧造而成,烧成温度约800-1000℃,物理性能与砖质建材接近,吸水率低、抗压强度、硬度高,应称之为红烧土块砖,是砖的雏形。在新石器时代中晚期陕西蓝田新街遗址(距今5000~5300年)出土较规则的六面体陶板,是迄今发现年代较早的砖。瓦则源于新石器时代先民用陶器来防雨的意识,在“茅茨土阶”的建筑时代用陶片覆盖屋顶重要部位既能防止雨水渗漏、又能防止茅草被风吹走,由此产生了建筑用瓦。山西襄汾陶寺遗址(距今约4100年)出土陶板104件,陕西宝鸡桥镇遗址(距今约4000年)出土筒瓦和板瓦的残片、甘肃灵台桥村遗址(距今约3900年)出土较为完整的板瓦和筒瓦,是迄今发现年代较早的瓦。虽然史前时期砖瓦形态虽然原始,但它们的出现开创了建筑材料史新纪元。

二、秦汉时期建筑与砖瓦建材

大一统的秦汉时期为建筑业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社会环境,建成多项举世闻名的建筑,使华夏建筑登上新高峰,促使传统建筑文化逐步形成。秦汉建筑在结构类型、单体或组合平面配置、立面处理等方面均到达相当成熟的地步。宫殿建筑一般由屋顶、屋身、台基三部分组成、民居建筑多是纯木架构,整体风格古拙粗犷、简约大气。屋顶结构和装饰在整个建筑物上所占比重最大,屋面形制有单坡、两坡悬山、攒尖、囤顶和四阿顶等多种,屋面坡度平缓,檐口、脊多为直线。建筑主体架构有木梁、穿斗、干阑、井干四种形式,以木梁柱架构为主,斗拱的类型多样、外观复杂,直到东汉末期才基本定型为一斗三升。在建筑装饰题材、形式上也不断创新丰富,如勾栏、藻井、梁柱的装饰繁复早已脱离实用功能,增强了建筑艺术美感。随着建筑业发展,秦汉时期砖瓦建材制造进入繁荣阶段。砖瓦生产使用模制法从而提高生产效率,窑炉在两汉之交逐步固定为马蹄形和漏斗形半倒焰式,同时“浇水转釉”工艺确立了青砖灰瓦的传统色彩基调。砖瓦类型多样,常见的砖建材有方砖、条砖、扇形砖、异形砖、空心砖和画像砖,用于铺设地面、处置拦边、围砌渗井、水井、水道壁、券水道顶、券墓葬、架设台阶等。秦汉时期常见的瓦为筒瓦、板瓦和脊瓦,除宫室、祠庙、官寺等建筑外民居建筑也开始使用瓦建材。秦砖汉瓦在实用性、艺术性上均发展至极盛,典型代表作有空心砖、画像砖和各类图案精美瓦当。秦汉空心砖、画像砖技术传承于春秋战国又有所发展,大体经过雕制模具、原料筛选、加工制泥、拉坯成形、印制花纹、入窑烧制等六个步。空心砖多用于地面建筑,砖体表面图案有龙纹、云纹、五行乳纹等多种;画像砖多用于墓葬,内容涉及生产活动、墓主生活、神话故事、社会风俗等多个方面,构图复杂、形象生动、色彩艳丽。瓦当图案主要有文字、动物、植物、神兽、云纹等,其中文字瓦当和四神兽瓦当是瓦当图案艺术发展至高峰期的标志。

三、隋唐时期建筑与砖瓦建材

隋唐时期国力强盛、经济文化高度发达,是我国传统建筑体系发展的成熟期。因为融入多民族不同风格和技法,所以彻底摆脱了秦汉建筑风格的影响,发展出面目一新、独具特色的隋唐建筑风格。建筑外观最显著的变化是由秦汉时期的平坡屋面直檐口转变为屋面为下凹曲面、屋角微微翘起,檐口呈反翘曲线的屋顶,俗称“飞檐”。建筑本体的木架结构形制、规模都形成定制,特别是斗拱已经定型并可同时支撑枋和檐,遂能与“飞檐”配合使大型屋顶在视觉上显得轻盈华丽。屋身部分采用“侧脚”与“生起”做法,使建筑轮廓呈上小下大的正梯形,增加了建筑的稳定感和高度感。在建筑装饰方面综合运用造型、纹饰与敷色三种基本技法,高等级建筑广泛采用彩色琉璃瓦、粉刷墙体、彩绘木构件、花砖铺地等方法,奠定了彩色建筑的基础。随着建筑风格和技法变化,隋唐时期的砖瓦制造也逐步转型、创新。砖瓦窑多为双窑或串窑,均为专门烧制而建,一座窑炉只烧制砖瓦建材而不烧制其它陶器,且官方对砖瓦产品的样式、规格均有相关规定。常见的砖建材有长方形、方形、梯形、扇面形等四种型制,颜色以青灰色为主,除了铺地与墙面装饰外还部分用于建筑内部的承重。常见的瓦建材仍为筒、板瓦两种。除常见的砖瓦建材外,隋唐时期还有多种创新产品与技术。典型代表有青棍砖瓦、琉璃瓦、莲花、兽面纹瓦当、鸱尾、莲花纹铺地砖、砖雕工艺等。青棍砖瓦坯体磨光并经渗碳处理,表面作青黝黑色,具有优异的抗压性和耐磨性。隋唐瓦当图案受佛教影响逐步放弃云纹和吉语文字而改用莲花纹、兽面纹;琉璃瓦既有黄、绿、蓝等单色品种,又有集三色于一身的三彩琉璃瓦,不过主要是在屋面重要部位配合鸱尾、脊瓦和兽面瓦当来进行“剪边”。在晚唐五代时期兴起的砖雕工艺由模制汉画像砖发展而来,是对砖建材进行艺术再加工,为后世烧结砖瓦装饰艺术迅速繁盛奠定了基础。

五、宋元明清时期建筑与砖瓦建材

宋代手工业的发展提升了建筑技术的细致精巧水平,各种建筑工作操作方法和工料估算都有严密的规定。相较于唐代建筑而言,宋代建筑趋于秀丽俊挺、轻灵秀逸。建筑屋顶坡度加大,大幅度使用减柱法,房屋组合十分丰富,出现多种形式的殿阁楼台,高档建筑多用琉璃瓦和青瓦组成剪边屋顶,给人以柔和灿烂的印象。到蒙元统治时期,建筑技术虽承袭宋代少有创新,但在建筑装饰方面有很大突破,屋顶各种背脊部出现脊筒子、鸱吻尾部逐渐向外卷曲,琉璃瓦大规模应用。明清两代则在延续宋代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建筑架构制度进一步规范化、出现多种屋顶重叠造型。随着多民族融合和山水园林营造活动的繁盛,逐步把建筑技术与工艺美术融合,在建筑装饰方面可谓精致细腻、登峰造极。该时期是砖瓦建材“规范求精”阶段。随着建筑制度规范化砖瓦生产也向标准化、定型化发展。北宋崇宁二年,将作监少监李诫奉敕编修《营造法式·窑作制度》在历史上首次对砖瓦的尺寸、原料、成型、干燥、码窑和焙烧以及砖窑的规格和砌筑施工做出了科学总结和规定。有力的推动了砖瓦建材的生产、应用与普及。明代《天工开物·陶埏》和清代《工程做法》一脉相承都记载有详细的砖瓦制造与使用规定。在品种繁多、类型多样的宋元明清砖瓦中,最具代表性的有“金砖”、“砖雕”、琉璃瓦、铁瓦和蝴蝶瓦等,金砖、琉璃瓦和铁瓦主要应用于皇家建筑,“金砖”又称御窑金砖,是传统窑砖烧制业中的珍品,因其质地坚细,敲之若金属般铿然有声,故名“金砖”;皇室对琉璃瓦和铁瓦的颜色、规格、使用地点也都有明确的等级规定。“砖雕”与蝴蝶瓦多用于民居建筑,“砖雕”是砖雕指在青砖上雕出山水、花卉、人物等图案,大多作为建筑构件或大门、照壁、墙面的装饰,是建筑装饰的重要承载物;蝴蝶瓦即普通小青瓦,因其生产简易、重量轻与尺寸小而得到广泛使用,可作为底瓦、盖瓦、屋脊或构成装饰。这一时期砖瓦建材生产有长足的发展,主要表现为生产的专业化与商业化程度提高。就专业化方面来看,在澄泥练土、模制砖瓦、雕刻上色、入窑烧制、质量检测等各环节都有专门的生产团体负责,大为提高了生产效率;就商业化来看,江南地区经济发达、建筑业兴盛,遂形成多处砖瓦制造生产中心,在明清时期逐步形成固定的御窑厂与烧造区域,如江苏无锡、山东临清、安徽太平等,史载“甓埴繁兴,三吴贸迁勿绝”。

小结

古代砖瓦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存之一,自仰韶时期砖瓦发明至今已有七千年之久,随着时间流逝、朝代变迁,砖瓦却从未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而是不断创新发展,从秦汉时期“秦砖汉瓦”到明清时期“金砖铁瓦”,历代砖瓦都在建材史、建筑史上留下了一笔笔浓墨重彩。与此同时,以砖瓦为载体的砖瓦文化也蓬勃发展,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与影响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传统建筑营造技术中的砖瓦设计
千年之恋:瓦当和瓦当砚
东周时期的建筑发展,以及与之相关的砖瓦文化
吕梁:柳林香严寺的砖瓦艺术
周联一:在秦砖汉瓦里寻找文脉
中国琉璃制品烧造的历史沿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