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总觉得“憋屈”的人,请多做这件事

文/高晨

来源/壹点灵心理(ID:yidianling0)

小林最近很憋屈。

她跟我吐槽朋友:

本来约了一起出去。结果前一天晚上,对方说,第二天突然需要加班,能不能推迟一天?

小林理解,工作要紧。

结果,第二天,对方又很歉意地说,妈妈本来要回老家,但是没赶上飞机,改签了,她想趁着这个时间再多陪妈妈一下。

小林有些不高兴,但她只是回:陪阿姨要紧。

可之后,这事儿并没有过去,她越想越生气。

总是很憋屈,是缺乏自我共情

我问小林,为什么不告诉对方你生气了?

小林说,我告诉她干吗呢?毕竟她有原因的啊,而且她的原因无懈可击。

我再说就是我不懂事儿了。可为什么我还是这么难受呢?我不至于这么生气啊?!

我问,假如对方是因为天太冷了不想出门,或者睡过了没能赴约,你会怎么样?

小林的回答是,当然把她臭骂一顿了。

所以,在小林心里,表达情绪是有门槛的。

这个门槛是,除非对方是“错的”,自己的立场是无懈可击的,她才是有资格生气的。

否则,不管对方做了什么,只要对方理由正当,自己就不能生气。

小林说,是啊,如果没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我就不允许自己生气吗,也无法跟对方倾诉。


在这样的情况下,自己明明两次被放了鸽子,被侵犯边界,是“受害者”,却既得不到对方的理解,又得不到自己的理解,当然会郁结在心。

我朋友也是这样,等外卖等了一个小时,却因为外卖小哥摔破了手而不好意思生气。

她们两个都因为对方的“正当理由”,陷入到了自己的情绪当中。

为什么我会这样呢?

其实原因是,小林在整个过程中,没有被共情——

“是啊,她那么做,是很让人不舒服的,两次被爽约,无论是谁都会不开心!

是啊,真的很烦,害你白白期待那么久!

你要知道,很多时候不仅仅需要别人共情我们,我们也需要自我共情:

理解自己为什么那么想,那么做,那么感受。
把情感包袱卸下来,也就不困惑,不拧巴,也不自责了。
自我共情是一种后天习得的能力

那为什么有些人很难共情自己呢?

1. 没有被接纳过的孩子,很难接纳自己

在朋友两次爽约后,小林一直在自我安慰:

她也不是故意的啊,你就别生气,别难过了。而且她承诺了要补偿啊。

虽然她不来,你也可以跟男朋友玩儿啊,也可以很开心的。

我问小林,对自己说完这些话,你的感觉怎么样?会好一些,还是更糟一些?

小林委屈地说:“更糟,我更难过了。


以前谁会这么安慰你吗?

小林回想了一下,好像爸妈都是这么“安慰”自己的。

小时候,爸妈工作特别忙,答应小林的事儿总是做不到。

每次小林说失望或者难过的时候,妈妈就会说:

宝贝,你要理解我们,爸爸妈妈都很爱你,我们不是故意的。这个工作就是这样,我们真的很无奈啊。

如果小林再闹,爸妈就会不耐烦:

你怎么这么自私啊,只知道自己,不心疼父母。你也该懂事儿了!

在那时候,小林学会了一点:当别人因为“正当理由”不能满足我的时候,我是不能有情绪的。

所以,如果朋友因为睡过了或者玩游戏爽约,小林会大发脾气,也能理解自己。

可当朋友因为加班、陪妈妈爽约时,她却无法表达和理解自己的失望。

因为对方是有正当理由的,我的情绪就是不应该的、不合理的。

可是,理由的合理性与自己的失望,是两码事儿。

不管朋友因为什么爽约,小林都会产生失望的情绪,这是正常的。这个失望,不会因为任何因素减轻。

而从小因为有所谓的“正当理由”就被要求不能有情绪,孩子就很难接纳自己的情绪,更别谈共情自己了。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希望对方承认自己做错了,因为你做错了,我才有理由、有资格表达情绪。

2. 没有被理解过的孩子,会质疑自己的情绪

小林反复说,好奇怪啊,这么小的事儿,我不至于生气的。我怎么感觉这么委屈呢?

她在家的时候努力做自我觉察,试图理解自己怎么了,可是尝试自我对话半天,却什么都没得出来。

怎么自我对话的?

她说,就是问自己你到底怎么了?这么小的事儿,怎么会有这么多委屈呢?

听起来,小林似乎是在努力了解自己。

事实上,她的语气更多是在质问和质疑自己。

她的发问,不是真的关心和想了解自己,而是在说:

你这个人真奇怪,这个事儿不至于,但你有XX的情绪。(多少带着不耐烦)

当内在询问的声音是这种态度的时候,能问出来,才怪。

小林说,自己从小就是个“怪”孩子,容易哭鼻子,发脾气。

而每次小林不高兴,妈妈总是说:

你这孩子到底咋了?谁又惹你啦?可真是难伺候,谁又没怎么着你,你就这样……

泪眼婆娑中,她看到的是大人不解、无奈、嫌弃、不耐烦的脸。

孩子“没来由”地有情绪的时候,本需要养育者更为敏锐地去捕捉和关心孩子的情绪,帮助他们把情绪言语化。

在父母一次次帮孩子把情绪言语化后,孩子才能逐渐学会理解自己,用更恰当的方式来表达自己。

但,小林的父母没有这么做。

这就让小林一边难受一边自责:我怎么这么情绪化呢?我为什么就不能控制自己?我不该哭的,我太小题大做了……

长大后的小林,在有情绪的第一时间,仍然会选择排斥、质疑自己的情绪,而不是真的去关心和理解。

如何做到自我共情?

  • 01 自我聆听

我们都知道,情绪管理的第一步是自我觉察,看到自己的情绪。

但对包括小林在内的很多人来说,第一步就被难住了。

他们的自我询问很容易变成质问——“你这孩子到底咋啦?谁怎么着你了你就这样?”

如此严厉,那个“内在的小孩”肯定吓傻了。

所以,很多人的自我觉察,变成了深夜emo。

而且,越觉察,越自责,越难受,emo也慢慢变成了抑郁。


《非暴力沟通》的作者马歇尔·卢森堡博士提倡自我共情,而自我共情的第一步就是以极大的关爱聆听自己的情感,了解自己的需要。

这就意味着,你要先放下自己怀疑的态度,用心平气和,真正关心的态度,来温柔地关照自己。

能不能跟我说说发生了什么事?

你这么难过/伤心/生气一定有你的原因,是怎么了?

你能不能告诉我,你是怎么想的?

问不出来,也不要着急,不要不耐烦,毕竟,内在小孩害怕的太久了,TA需要一点时间和勇气,才能重新信任你。

慢慢来,当能感觉到你真诚的关心,TA就会畅所欲言了。

  • 02 我是对的——自我接纳和自我捍卫

一个人在痛苦的时候,最需要对自我感受的接纳。

不管你表现得像是宝石还是垃圾,你都要尊重并接纳自己。

以及你的大大小小的情绪。

而自我共情,最重要的就是接纳自己的情绪。

一个人的情绪,都是有缘由的,不会无缘无故产生。

请在那个时候克制住你内心批判的、教育的、劝诫的、劝导的声音,转而先肯定你自己的感受。

对自己说:不管怎么样,我有这样的感受,就是对的。


听完我的观点,小林说:“原来我的委屈是对的,我的生气是对的,即便她确实有正当的客观原因,我也可以生气,可以委屈。

说完后,小林感觉心情顺畅多了。她说在这件事上,她已经不需要别人再来理解自己了。

也许有时候你做不到理解自己,也请无条件捍卫自己:

我的感受一定是对的。不管对方是什么情况,我的情绪就是对的。

这种捍卫,可以让自己的内心获得一种安全感,帮助内心的情绪流动更快一些。

  • 03 自我理解

自我理解,就是理解自己情绪的逻辑和产生的缘由。

比如小林说,我就是被爽约了,不管因为什么,我就是会失望,会难过。这跟对方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无关。

同时也看到自己的委屈,因为对方有正当理由,所以我的失望和愤怒都无法直接表达出来,这些让我很憋屈。

这一切的理解,就是要让自己明白“我的情绪路径是怎么样的”。

这是一个需要被细化的过程,可以用一个公式来总结:

我现在很XX(情绪),因为发生了XX事情,我对这件事的看法是……

所以我有XX情绪,因为我期待的是XXX,我想要的是……

再次强调一下,不要关注看法对不对,就只看你发生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产生了怎样的情绪,期待是什么,就可以了。

这样一个详细梳理的过程要达到的目的是,让你理解自己的情绪发生的过程。

而且,最重要的是,让你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还拿小林举例子:
我现在很失望,因为朋友两次爽约,我本来很期待这次一起出去玩的,却突然被放鸽子了,所以我很失望,很难过。

我真的很期待能跟她一起出去玩儿,希望她能说到做到,不要有意外发生。

这样,你可能就会察觉到——

哦,原来我是这样想的。

有时候,相比共情他人,共情自己会更难。

因为,很多时候你会习惯了照顾他人,而忽略了自己的感受。

甚至会觉得自己不重要,无所谓,没关系。

情绪压抑得越多、越久,越不容易被看见,被理解。

但只要尝试,内心的大门就会打开一条缝。

阳光会照进去,冰也会慢慢融化。

当你能够更多地共情自己,你会发现:

你整个人的情绪路径在慢慢被修通。虽然你依旧需要他人与自己共情,但早已不再那么渴求。

作者:高晨。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壹点灵心理,关注个人成长,壹点灵让你离自由更近一点。责任编辑:阿仄,值班编辑:Cyan。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心中若有情,万般皆风景
毁掉关系最大的坏习惯,就是这一个
男女如何正确迅速的提升自身情商?
心理咨询师:坚持做这3件事,你的内心会越来越平静
35岁了,我才敢承认我恨过妈妈
道不同 何必为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