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看老婆买的榴莲馅、臭豆腐馅、螺蛳粉馅粽子,感慨一下粽子的历史

编辑搜图

端午吃粽子

编辑搜图

“螺蛳粉”口味的粽子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即将到来,我老婆又按捺不住那双小手,开启了网购模式,粽子自然是搜索采购的重点,但她今年采购的粽子真是“风味独特”,其中竟然还有螺蛳粉馅的、臭豆腐馅的、榴莲馅的,令我至今不敢打开盒子。看着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粽子,不仅让我感慨其历史变迁。

编辑搜图

牛角型的“角黍”

粽子最早包裹的是黍米

粽子最早出现在我国文献中,应该是西晋时期的《风土记》,其中提及仲夏端午,烹鹜角黍”,而“角黍”就是粽子的前身。但“角黍”与今天的粽子又有很大不同。首先是用料方面,由于当时南方尚未广泛开发,人类活动仍主要集中在黄河、淮河流域,而这一带并不产今天的糯米。因此,粽子里包裹的其实是当时北方常见的黍米。

南北朝时期,南梁文学家、史学家吴均有感于自己空有报国热情却不被朝廷重用,就如同屈原一般的身世,遂在其志怪小说《续齐谐记》中提及:屈原五月五日投身汨罗江后,楚国人非常哀痛,每至此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为防止江中蛟龙窃食,“以楝树塞其上,以五彩丝约缚之”,此后“世人作粽,并带五彩丝及楝叶。

编辑搜图

端午节不断变迁

唐朝开始,更多食材掺入粽子中

“粽子”一词开始广泛流传,人们也开始在黍米中添加板栗等多种食材,使其更受大家欢迎。到了唐代,随着长江流域的大规模开发,糯米被广泛种植和流通,粽子里的黍米也逐渐被“莹白如玉”的糯米所取代;宋朝开始,各式各样的果品、蜜饯等开始包入粽子里,大文豪苏东坡甚至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

明、清时期,芦苇叶包的粽子开始大量出现,并取代了茭白叶,附加料中也出现了豆沙、松子仁、枣子、胡桃等各种坚果;粽子的品种更加丰富多彩,甚至出现了“火腿粽子”之类的肉粽;再后来,五花肉、火腿、蛋黄等也都成了特色粽子中的馅料。

编辑搜图

腊肠肉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离谱”的粽子大赏,你们心心念念的螺蛳粉粽子,真的问世了
螺蛳粉棕、臭脚粽、榴莲粽……这些网红奇葩粽在它面前也要让三分
端午节,咸粽子“赢了”,网友:这样的粽子,我还真不敢尝试
榴莲粽、臭豆腐粽和螺蛳粉粽……浙江人怎么把什么东西都往粽子里包
粽有千种风情,甭管南咸北甜!
你吃粽子挑口味,我这个粽子挑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