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伤寒论》37
麻黄汤的使用禁忌证(麻黄九禁)

   我应当客观的说,虽然下面的9条,后世医家把它叫做麻黄九禁。
   实际上,这个麻黄九禁,应当说是泛指辛温发汗的方剂,包括麻黄汤、大青龙汤、小青龙汤、甚至包括桂枝汤,葛根汤这类的方剂,都应当适合这九禁。

   这九禁是泛指辛温发汗而言的,所有的辛温发汗的方子都应当注意这9条,遇到这9条情况的时候,都应当禁用或者慎用。下面我们看麻黄九禁:

   一、第83条,
   《伤寒论》“八三、咽喉干燥者,不可发汗。”

“咽喉”- 咽喉是肺胃的门户,同时又是足少阴肾经所经过的部位,因为足少阴肾经的分支,“徇喉咙,挟舌本”,所以咽喉干燥的病人,常常提示了他是肺阴虚、胃阴虚。阴虚的病人,你如果单纯的用辛温发汗的话,就容易更伤阴,因为辛温发汗的方子象麻黄汤、大青龙汤这类的方子都是辛温燥烈,容易伤阴、容易动血的,在这里以咽喉干燥为例,提示凡是肺、胃、肾阴虚的病人,都应当慎用辛温的发汗的方法。

   二、第84条,
   《伤寒论》“八四、淋家,不可发汗,发汗必便血。

“淋家” - 是指素患淋病的人,什么叫淋病呢?那就是有小便短赤,小便淋漓不畅,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有尿频、尿急、尿痛这样的泌尿道刺激的症状,这类的疾病,中医把它叫做淋病。
   当然如果再细分的话,象现在的泌尿系感染,泌尿道结石。凡是有泌尿道刺激症状的这些病证,中医都可以把它叫做淋病。

   所谓淋家,就是久患淋病的人。久患淋病的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身体素质呢?首先下焦湿热居多,久患淋病,湿热内盛,下焦阴伤,阴伤就有虚热,所以湿热、阴虚、虚热都可能存在,这种病人,你用纯辛温的方剂来发汗,就容易伤阴,就容易助热,伤阴,助热结果导致了有可能出现血尿,他说,“汗出必便血”这个便血应当是指的小便血,由于你伤阴助热,用辛温发汗方剂以后伤阴助热,热迫血妄行,就有可能导致尿血的变证,所以淋家不可以单独的使用辛温发汗的方法。

   三、第85条,
   《伤寒论》“八五、疮家,虽身疼痛,不可发汗,汗出则痓。”

“痓” - 这个字它应当读[zhi],但是在医学里,在这里确实应该写成“痉”字,痉是指以抽搐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证候。
(痓 zhì 1. 痉挛:“发喉痹,嗌肿,~,治主病者。”2. 中医病症名:“肺移热于肾,传为柔~。”笔记者摘自《汉典》)

   痉的繁体字,痓字的繁体字,写隶书的时候,这两个字字形相似,是相近的,张仲景那个时候写书,是汉代,常常是用隶书来写,后人在抄书的时候,把痉字误抄成痓字,这完全是有可能的,把痉字误抄为痓字,后世为什么不再改呢,王树和没有改,宋朝国家校书医书局没有改,这是为了保持古籍的原貌,这种精神是很可贵的,这才是古迹原貌的特征,所以真正的文物,真正的古籍,人们不要在上面改动,一改动那就是假的了,既然是古籍的话,古人写着一个“痓”字,后世都不再改这个字,但是我们读这个字的时候都读“痉”,我们要自己在下面作注解的话,都直接写成这个“痉" 字。

   痉是什么病?是一种抽风的病,角弓反张,口噤不开,四肢抽搐,古人描述这个抽风,角弓反张,卧不着席,躺在床上,平躺着,后背不能挨着这个床,为什么呢?因为肌肉痉挛,角弓反张。

   项背部的肌肉痉挛,角弓反张,卧不着席,这就是痉病,在《金匮要略》里专门有痉病的治疗,刚痉、柔痉,专门有痉湿暍病脉证并治这一篇,谈到了痉病的治疗。

“疮家”- 就是久患疮疡的病人,疮疡就是指皮肤有感染性疾病。
   他既然能够称疮家的话,一个是时间长,一个是这种皮肤感染性的病灶是非常广泛的,我们虽然不能说头上长疮脚下流脓,但他既然能够成得了疮家,那就是全身有多处的,化脓性的感染性的这种病灶。
   
“身疼痛”- 这种病他的身体素质怎么样呢?身体状况怎么样呢?一个是毒热盛,一个是营血伤或者说是气血伤,这个疼痛,它就不是由表证引起的,是由于气血被伤,肌肤失养引起的,你不要把这个疼痛当作太阳伤寒表实证,而用辛温发汗的方子去治疗。

“不可发汗” - 汗出就容易更助毒热,更伤营血,这就容易导致营血被伤,经脉失养的痉病。

   这里以疮家为例,来提示毒热内盛,气血两伤的不可以用辛温发汗。
   我们的讲义只是说到了气血两伤,我们这里补充了毒热内盛,气血两伤。

   四、第86条,
   《伤寒论》“八六、衄家,不可发汗,汗出必额上陷,脉急紧,直视不能眴,不得眠。”

“衄家”- 这里所说的衄家,是指的平素经常有鼻衄的人,而不是指的我们刚才所说的,太阳伤寒表实证日久,日久自衄作解,或者用药以后,出现衄血的人,而这里能够称作衄家是平素经常有鼻子出血的人。
   这种人经常鼻子出血,常常有阴血不足。
   这里是举衄家为例提示阴血亏虚,阴血不足的禁用辛温发汗。

“汗出必额上陷,脉急紧” - 注家对这句话的解释可以说是中说纷纭。

“额上陷”-  我们在这里把它解释成,亡阴失水之后,阴血不足,额头的皮肤弹性消失,眼眶塌陷,这不是亡阴失水,脱水的一种表现吗。
   一个阴血虚的病人本来就阴血不足,你再强用辛温发汗就可以造成脱水,额头的皮肤弹性消失,两个眼窝深陷,这是亡阴脱水,亡阴失水的一种表现。

“脉急紧” - 因为他阴伤而且又有热,用了辛温的药,又有热,所以脉出现了拘急的这种表现。

“直视不能眴[shùn]” - 两个眼睛瞪的圆圆的,不能够转眼,不能够眨眼。

“不得眠”- 就是不得闭目静息,这个眠通瞑,不是睡觉的意思,瞑就是闭目,这是和直视不能眴(眴就是眨眼睛)相同的一个症状,这是一种阴虚火旺的一种表现。
   阴虚火旺,虚火上扰的一种表现,也就是说衄家,一个经常有鼻子出血的病人,他阴血不足,误用了辛温发汗以后,伤阴助热,亡阴失水,虚火上扰,就出现了两目直视,不能眴,不得闭目静息。

   五、第87条,
   《伤寒论》“八七、亡血家,不可发汗,发汗则寒慄而振。”

“亡血家” - 是指平素经常有出血的病人,或者月经过多, 或者便血,或者尿血,或者皮下出血,甚至包括鼻衄,平素就经常患有出血疾病的人。
   这种病人,不仅血虚,气也虚,阳也虚,气随血脱嘛,气血阴阳都虚,如果对于这样的病人误用辛温发汗。

   他下面所表现的症状,
“寒慄[lì]而振”- 慄和振都是颤动的意思,振者,动也,是肢体的颤动,慄是内心的寒慄,是竖心旁,是内心的寒慄。

   所以对于一个慢性失血病的人,气血阴阳都虚的人,误用辛温发汗以后,就在这里表现了以阳虚为主的特征,出现了寒战。
   在这里以亡血家为例,提示血虚气衰的禁用汗法。

   六、第88条,
   《伤寒论》“八八、汗家,重发汗,必恍惚心乱,小便以阴痛,与禹余粮丸。”

“汗家” - 是指平素或者自汗或者盗汗的人。自汗也罢,盗汗也罢,他一定是阳虚、气虚或者阴虚。
   他本来就自汗、盗汗你再去用发汗的方法“重发汗”,再用发汗的方法,就会更加伤阴阳。

“恍惚心乱” - 是指的心神不能自主,注意力不能集中,这是阴阳两伤,心神失养的一种特征。
   我们一个正常的人,注意力能够集中,精神能够振作,这是靠能量来充养的,我们在通常情况下,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

   我最近遇到几个减肥的女孩子,小的大概15岁,大的是22岁,最近遇到三四个吧,减肥减到什么程度呢?肌肉脂肪消退,体重降低,确实苗条了,胳膊和腿就这么细,然后闭经。
   我们进一步看到,她们心里上,出现了障碍,胆子小,顾虑多,顾虑特别特别多,注意力不能集中,学习能力下降,社会交往能力下降,精神上出现了障碍,心理上出现了障碍,出现了困惑。
   为什么会这个样子?过去她不是这种样子,这就是因为肌体的能量太少了,不仅脏腑不能充养,精神也不能充养。所以要有健康的体魄,你有了健康的身体,才能有健康的思维,才能有充沛的精力去学习,去工作。
   我在给这几个孩子,讲这个问题的时候,我说体重不能减得太低,减得太低,能量不仅不能供应你生理的需求,连月经都闭经了吗,卵巢都不能活动了吗,而且它不能满足你思维,学习、日常生活,日常对待社会的这种精神活动,这也需要能量,我给她们讲这个问题,为什么你出现了精神上的障碍,出现了焦虑,出现了恐惧,出现了胆小,出现了交往困难,是因为你能量太少了,这样的话劝她们慢慢地恢复了吃饭,其中有两个现在已经恢复好了,是两个大学生,她们们可以开始上学了。

   这一条之所以出现“恍惚心乱”这是因为阴阳气血两虚,心脏失养所造成的。

“小便已阴痛”- 撒完尿以后,尿道疼痛,我们一般解释这是由于阴液不足,尿道涩滞的一种表现。

   为什么说一般这么解释呢?
   就因为我们不能确切说它是怎么回事,原因主要是禹余粮丸这张方子给丢了,如果我们看看他这张方子,是养阴的呢?还是助阳的呢?还是清热的呢?我们就可以推测这个“小便已阴痛”的病机是怎么回事了。

   有人说,《伤寒论》中是113方,而我们又说它是112方,这是因为说113方的包括了禹余粮丸,说112方的不包括禹余粮丸。禹余粮丸这张方子有方名,而没有方药的组成,所以这一条我们就这样读上一下就可以了。

   七、第89条,
   《伤寒论》“八九、病人有寒,复发汗,胃中冷,必吐蚘”

“病人有寒...胃中冷” - 因此这是胃中寒,中阳不足,中阳不足你用辛温发汗,发汗太多,汗出伤阳后,阳气就更虚了,就有可能造成吐蛔的这种变化。

   这个虫子加一个尤字“蚘”这是蛔虫的蛔自的古体字,这个字不读[you],为什么今天我们在印行《伤寒论讲义》的时候还保留这个古体字呢,这就提示它是原本的古籍,就像那个[病字旁加至] ,不应当写成痉字,我们每一项都把它印成[病字旁加至]字,读的时候,都读痉。

   蛔虫有一个特性,喜温避寒,蛔虫是寄生在小肠的,即使是呕吐,也不会把它吐出来,只要能够发生吐蛔,那一定是下有寒,蛔虫是喜温避寒的在它感到它的生活环境不适合它生活,蛔虫比人要敏感的多,只要有下寒,在小肠它生活的那个环境温度,感到有异常的变化,它就会往上跑,因为上面的温度总是高的,这么一跑,蛔虫不会预测,它并不知道跑到胃里,环境变成酸性的了,并不适合它的生活,一跑到胃里必然吐出来,所以吐蛔这种症状提示了,病人脾有寒,下部有寒,这里的有寒就是泛指肠胃有寒。

   有一年,我们东直门医院,还是30年前吧,急诊室收了这么一个病人,两个小孩打架,其中一个孩子拿这么长一个三棱刮刀,给另一个孩子的左胁扎进去了,这个扎进去后把脾脏给刺穿了,把左肾也刺穿了,肺刺穿了有气胸,胃和肠子都穿了洞,送到医院里。
   因为事情就在东直门医院门口,马上就送到外科手术室打开肚子,左肾切除,脾脏切除,气胸开放引流,然后胃修补,肠子修补,可是不能关肚子,因为肚里在不断地渗血,不知道什么地方出血,这边不断的输血,血压一直没有,到了第二天,呼吸、心跳都还有,血压还是升不到正常的水平。就请董建华老师去会诊,那个时候我正给董老师抄方,董老走到哪里我都跟着,我跟着董老到了病房。看这个病人的时候,董老大体摸了摸脉,就问:“这孩子有没有大便,有没有小便? ”
护士长说:“有小便,有一次大便。”
董老问:“大便是什么样的?”
护士长答:“大便是黑的(当然是出血造成的),然后护士长随后又补充了一句,大便里有一条蛔虫。”
董老问:“是活的是死的?”
护士长说:“是死的。”
董老说:“我不用开方了。”
老前辈说不用开方了,那就说明这个人没有救了。可是我当时不明白,为什么董老不开方了,然后我就给董老讲了。
我说:“老师您为什么说不开方了? ”
他说:“你看他连一个蛔虫都养不活了,他能养活他自己吗?”
   当时我听完这话就想笑,但是越想越觉得对,一个人肠道寄生一个蛔虫,蛔虫能够正常的生活,说明这个人生机未灭,如果这个人连一个蛔虫都养不活的话,那么他生机已经没有了,他自己也就活不了了,果然第三天,也就是我们会诊的第二天,这个小孩子死了,当时他18岁。

   这个病例给我的印象就是,寄生虫在体内的异常变化,常提示了人体内部的内环境的改变。

   所以这个证候出现了吐蛔,本身就是脾胃虚寒的一种表现,这种中阳不足,脾胃虚寒的禁用辛温发汗,因为辛温发汗既伤阳又耗液,是我们应当特别注意的。

   下面还有两条:

   八、第50条,
   《伤寒论》“五十、脉浮紧者,法当身疼痛,宜汗解之,假令尺中迟者,不可发汗,何以之然?以营气不足,血少故也。”

“脉浮紧” - 当然就是寒邪在表了。

“法” - 是什么意思呢? 法犹理也,“法”字和“理”字,我们通常情况下不能把这个“法”解释成理,而在特殊的语言环境下,这个法就可以当理讲,
   在这种情况下,叫做“义隔而通”,这两个字,在字面意思之间不一样,但是在特殊语言环境下,它的意思又是一样的,这叫“意隔而通”,意隔而通的时候,我们在训诂的时候,我们用“某犹某也”这样的句式,所以“某犹某也”这样的句式不能随便用,只有意隔而通的时候可以,法犹理也,法字在这里当理来讲。

“脉浮紧者,法当身疼痛” - 脉浮紧是寒邪在表的脉象,理应当出现身疼痛。

“宜汗解之” - 没有错,应当发汗。

“假令尺中迟者” - 尺脉是迟的,而不是阴阳脉俱紧,我们在前面强调脉阴阳脉俱浮紧的,这才是典型的单纯的太阳伤寒表实证,这才可以用麻黄汤。现在尺脉是迟的,不可发汗。

“何以之然?”- 你怎么知道呢? 

“以荣气不足,血少故也” -  迟主营血不足,营气不足,血少,脉行迟滞。

   这一条提示了,营血不足的禁用汗法。

   关于麻黄九禁的最后一条,也就是我们讲义第32页的第49条。

   九、第49条,
   《伤寒论》“脉浮数者,法当汗出而愈,若下之,身重,心悸者,不可发汗,当自汗出乃解。所以然者,尺中脉微,此里虚,须表里实,津液自和,便自汗出愈。 ”

“脉浮数者”- 脉浮主邪在表,脉数主病人有发热,这是个表证。

“法当汗出而愈” - 既然是表证的话,理应通过发汗的方法,表邪得到解散,这个病就可以好了。

“若下之” - 如果误用下法,出现了了什么情况呢,身重、心悸、脉微、尺中脉微。

   在《伤寒论》中,身重有属于邪气盛的时候,也有属于正气虚的时候。属于邪气盛的,我们在第6条曾经谈到过,“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那时邪热壅滞气机,全身气机不畅,所以病人身体沉重,翻身都翻不动,那属于邪气盛。

   而我们在这里,身重没有和那些阳热证同时出现,而是和心悸,尺中脉微同时出现,所以这个身重,就不是邪热壅滞气机,而是正气虚。

   我们人体的活动灵活轻巧,这是依靠人体的正气,人体的能量充足,才有轻巧的灵活的活动。

   现在正气虚,什么气虚呢,从尺中脉微来看,微是主阳虚的,微脉,轻轻摸的时候摸不到,重重按的时候还是摸不到,为什么? 脉微搏动的幅度非常微弱,轻轻一摸的时候你感觉不到他的搏动,你往下一按呢,把它压住了,仍然还是摸不到他的搏动,只有在浮和沉之间仔细去琢磨,才能微微的感觉一点脉的搏动,这就叫微脉。

   微脉主阳气虚,鼓动无力,所以在《伤寒论》中的脉微,一般是主阳气虚,这里的心悸,它是由于阳气不足,心脏失养,心脏的正常功能,既需要有心阴心血的充养,也需要心阳提供能量,以后我们讲到心阳虚的时候,心阳虚,心脏失养,能量不足,就出现了心悸,以后我们会提到。

   这里的脉微和心悸,两个症状提示了阳虚,因此这个身重也提示了,他不是一个邪热壅滞气机的身重,而是个心阳虚、阳气不足、能量不足,然后身体失去了那种灵活的、轻巧的这种运动状况,因此就表现了身重,倦怠,无力,翻身翻不动。

   这样一个证候,里虚又兼有表证,就不能够直接用辛温发汗了。

  仲景在这个条文里是说,
“当自汗出乃解” - 在什么情况下,这种里虚又兼有表证,能达到自汗出呢,通过机体的适当的调养,通过机体的康复能力发挥作用,正气恢复了,如果能够驱邪外出的话,这就是须表里实。

“须表里实,津液自和”- 表里是指的里外的正气,这个实,不是指的邪气盛,而是指的正气的充实,表气的充实,里气的充实,表里之气都充实了,机体发挥驱邪的能力,津液也恢复了,便自汗出而解,是指的这样一种情况。

   这里所说的不可发汗,是指阳虚的人不可以用辛温发汗,因此这属于麻黄九禁。

“当自汗出乃解” - 我们临床也不应当是等待观望,而应当是及时的,用扶正祛邪的方法来治疗。

   麻黄九禁这9条,原文我们就谈完了。
   这九条提示了一个什么样的精神,我们下次课再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麻黄九禁
​郝讲伤寒论第十五讲 麻黄汤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第15 讲 麻黄汤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伤寒论》中辛温发汗剂千万不要用错!不然后果很严重!
《伤寒杂病论》 第一章第二篇第2节:麻黄汤
胡博士说中医|从麻黄汤“九禁”——解读“辨证论治”的精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