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少阴证
少阴证

   少阴病证,中医病证名。指伤寒六经病变的后期出现心肾功能减
退,全身阴阳衰惫的虚寒病证。
   少阴病通常是伤寒病变发展过程的后期阶段,也是病情最危险的阶段。由于少阴为心肾,统水火之气,故少阴病证则有从阴化寒与从阳化热两类。

病因病机
    少阴病的形成,可在三阳阶段,汗下过度,内夺阳气;或吐泻不止,津脱阳亏;亦可外邪入侵,直犯少阴所致。

辨证要点
    少阴之为病,以“脉微细,但欲寐”为主要脉症。由于阳气衰微,营血不足,不鼓血行,不充脉道,故脉微而细;心肾衰减,神气失养,精神极度衰惫,似睡而非睡,呈昏沉迷糊“但欲寐”之状。
常见证型

1.少阴寒化证

本证是指病邪深入少阴,心肾阳气衰惫,从阴化寒,阴寒独盛所表现的虚寒证候。

辨证要点:无热恶寒,下利清谷,四肢厥冷,脉微细。

证候分析:少阴阳气衰微,阴寒内盛,周身失于温养,四末失于通达,故无热恶寒,四肢厥冷;心肾阳衰,脉气鼓动亦微,则脉微细;阳气不振,神失鼓舞,故呈“但欲寐”的疲惫之状;心肾阳虚,火不暖土,升降失常,故见下利清谷,呕吐不食;下焦阳气虚寒,不能主持水液,化气升津,故小便清长,渴喜热饮,但饮而不多。

临床表现:无热恶寒,脉微细,但欲寐,四肢厥冷,下利清谷,小便清长,或呕吐不食,或口渴喜热饮,饮而不多。

治法:回阳救逆。
方剂:四逆汤加减。
常用中药:附子、甘草、干姜。

2.少阴热化证

   本证是指病邪深入少阴从阳化热,阴虚阳亢所表现的虚热证候。

辨证要点:心烦不寐,口燥咽干,脉细而数。

证候分析:邪入少阴从火化热,灼伤真阴,水不济火,心火独亢,内扰心神,则心中烦热,夜不得眠;阴液不足,苗窍失润泽口燥咽干;阴不制阳,虚火循肾经上攻咽喉,则咽痛;少阴阴血不充,虚火内炽,故舌红少苔,脉细而数。

临床表现:心中烦热,夜不得眠,口燥咽干,或咽痛,舌红少苔,脉细而数。

治法:滋阴清热。
方剂:黄连阿胶汤加减。
常用中药:黄连、黄芩、芍药、阿胶、鸡子黄。

   本词条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提供内容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气机升降谈六经病的病机
【肾阳衰惫证型癃闭的施治要点】症状:小便...
《脉诀 四言举要》李言闻
中医入门第二讲A B
《伤寒论》关于少阴寒化证的施治
范中林先生论“四逆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