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书法的线条有哪些讲究?如何提高隶书线条的质量?

文丨 郭名高


在解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先声明一点,线条的质量与书体并不是对应存在的。强调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对书法的误解。正所谓云层之上皆青天,到了相应的高度,你会发现很多东西其实是相通的。

线条的质量可以从线形、线性两个方面来考量。

线形是线条的外在面目,它包括曲直、长短、粗细、方圆,应该说,不同的面目会有不同的视觉效果。如下图,左边是以方笔为主的《始平公造像》,右边是以圆笔为主的《曹全碑》,其审美感受是完全不同的: 前者雄强刚猛,后者温润清劲;

又如《西狭颂》中“继”字,竖画或横画接近直线,与其中“8”字状的曲线并列起来比较,刚柔之别是显而易见的。

至于线条的粗细、长短,可以揣摩苏轼《黄州寒食帖》,其视觉差异大为不同,它们或空灵洒脱,或敦厚朴实。

事实上,线形因笔法而多变。如下图赵孟頫的字,笔画起伏较大,中侧锋并用,而且是在运行中不断调整变化。

诚然,线形多变,易于刺激人的视觉感知,从而在丰富性上给受众以审美愉悦。如果提按和中侧锋对比足够突出,书法就会走向妍丽一路。反之,则古雅、拙朴,譬如王羲之《姨母帖》《丧乱帖》,它俩给人的视觉感受就大不相同。

另外,线性是指线条的刚与柔、枯与润、薄与厚、涩与光,是其质感的外化。线条欲求刚猛,施笔多按锋,或作直线或用方笔。要得柔劲,则按笔不可太死,常作曲笔或细线;枯润受书写节奏、用墨多寡、纸张粗细和笔锋长短等因素影响;薄厚则因笔法和熟练程度而有差别;涩得苍古、恣肆之意,光为温润、典雅之肌,二者之异受书写节奏和材质影响,当然,也不尽如此。

以于右任先生这副对联为例,其刚在按笔施方,线条多棱角。其柔在提笔不使锋实,尤其多用细线、孤线和连带笔画。具体而言,“長”字连续三横和“禽”字的捺画都是方笔,棱嶒刚强;而“古”字首横、“栖”字左侧收尾连带二笔又以弧线或行草笔意表现其柔韧性。

再看林散之先生这副行草书对联,墨色对比极为强烈,润含春雨,干裂秋风。其枯笔多有涩劲,细线柔而不弱,似百炼钢成绕指柔。以下联“情”字为例,左侧一竖方直得清刚气,右侧“月”部多曲线细线取阴柔之美。笔有松紧,线有涩光、枯润,书法因其多变而有味。

可以说,线形左右书风,线质决定格调。经典之不息,莫不如此。

线条有四德: 一曰厚,二曰柔,三曰刚,四曰活。厚实未必粗壮、刚猛必会顿挫。柔生筋,刚得骨。线条能厚能活,始见功力。

且来分析颜真卿楷书代表作《颜勤礼碑》和《颜家庙碑》。前者线条粗细对比强烈,柔多于刚,故得空灵、俊逸之气;后者线条饱满敦实,刚多于柔,即生雄强、恢弘之美。

将陆机《平复帖》与王羲之《兰亭序》并置起来比较,其实很难评出个优劣来。美是多元的,会因线形、线性之取舍而有别。但并不是说,书法高低就失去了判断依据。关公战秦琼是没有结果的,但他还可以斩颜良、诛文丑。

可以肯定地说,线条质量不会因为书体而有别。同一书体,它们的风格可能会出现天壤之别,但在线条上还是离不开四德,即厚、松、刚、柔。

如果撇开风格不论,那么,线质在其丰富性上可以忽略不计,对线形的关照也会少一些。这时,我们的注意力会放在线性上。关注它的厚、活、刚、柔就成了重点。简而言之,就是线条要有弹性,能松下来,有厚度,有力量感。

没有点画形态的参与,书法的风格是难以实现的。线性于其中也起着相应的作用。书法经典所依赖的线条质量应该从哪些方面去考量呢?是厚实,是松动。厚实不等于粗壮,也不是使力用狠,而是要有弹性。好的线条应该具备四维空间的诸多特性,即圆浑挺劲之外,要能够体现书写的时序性。至于其它,会因为风格取向而有所取舍。


线条要厚要活,从笔法上讲,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注意:

一、执笔当浅,使笔贵松。具体而言,以五指执笔,笔杆当在第一个指关节外,这样,笔、指间是活的,有助于捻动笔杆。捻管属于用笔法,其价值在于调锋,从而使笔锋在运行过程中始终具备弹性,保障笔画的精准度和丰富性。当然,对于弧线而言,捻管也是写出绞转效果最基本的动作需要。同样,用笔当松也是从执笔角度来讲的,唯有松下来,笔锋才不至于按死,这是线条能弹起来的关键;

二、重视锤炼线条的起、收动作,无论藏露,动作幅度不宜过大,这样,笔法才是干净利落的,力量才可能聚得住;

三、对于长线条而言,行笔不能一滑而过,当于其中营造几处发力点,保障笔锋与材质间长距离运动时能有足够的磨擦力。事实上,发力点是用笔提按的始末,相当于加油站,不能过于频繁,也不宜痕迹太重,要避免破碎、做作,才可得大气象;

四、笔锋不宜按实,即便是粗线条,在保证其宽度的情况下,要让颖毫始终保持在提按的运动状态下,这是解决线条僵死,增强其弹性的关键;

五、注重书写的节奏感,要有快慢、松紧之别。

六、关照线形、线性的变化,没有比较,刚柔、薄厚、松紧等关系是不存在的。

就训练方式而论,提高线条质量不妨从以下两点去着力:

一、以篆书为日课。篆书在线形上变化较小,以线条的厚度为要,重心多在使转上。尤其是长线条,要写活写厚,对提按的分寸感要求极高;

二、多用长锋羊毫。这类笔锋软颖长,蓄墨能力强,驾驭起来却有难度。若要线条挺起来,就不可一味按笔,要把握好提按的尺度,才可能行笔自如。因为能松,笔毫与纸张的磨擦力进而增强,再辅以熟练的书写节奏,效果必然不俗。有此经历,再用其它毛笔,也会得心应手。

回头再谈隶书线条的质量,已经无须赘言。除了秦汉简帛,它们多以刻石流传于世。书法审美的多元化决定其线质也是多元的,这一点对隶书同样适用。毕竟,真正的艺术不是照搬古人,而是赋予艺术家应有的见识和思考。这时,再以经典碑刻为标准来判断作品之优劣,岂不荒唐?

最后,再强调一点,抓住线条的四德,才守住了书法的底线。

                                         郭名高隶书对联

                       2020年3月1日

作者简介:郭名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学碑漫笔】由隶书《郙阁颂》谈起
国画基本技法-笔法-行笔(2)
书法用笔技巧王铎,这种”发力点“的变异会直接造成线形的变异和
运笔方法简述
草书笔法 33 讲(下)(21——33)
书法笔记:读书论琐语(31-39)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