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法静功修炼

王来堂

师承陈瑜先生

陈氏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

  每一次当我看到人体经络和穴位模型时,都很好奇!经常感叹古人的智慧。难道华夏民族在历史上有神仙吗?不然,古人怎么会把人体的经络穴位搞得那么清楚。先民们认识经络穴位,估计与上古时代的生存环境有关,比如身体某个位置受到外界强力触及时的特殊反应,智者把它们记录下来传承下去,又经过后人的不断传承和发现,不断完善穴位和经络系统,最终形成了今天的经络穴位图。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有智者在解决了生存问题后,潜心探索和研究未知世界,逐渐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而科学的文化,如四大发明、阴阳学说、历法、中医、武术、内功等等,涵盖了具有华夏特色的传统文化体系。这期间可能还会有练功高人,通过高深的内功感知了人体内部的诸多奥秘,逐一记录和验证了很多宝贵的财富,至今我们都在享用。

    就练功而言,有动功有静功,具体华夏先民在上古时代从什么时候开始练功,已经无法考究。但是,考古发现在2500年前就有记录先民的练功活动,并且详细记载了内气运行的全过程,这就是《行气铭》。


  行气铭文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内功理论文物资料,据考证是战国后期的作品。1975年在长沙马王堆发掘时发现,此器为一杖首,青玉,有灰黑色晕斑,十二面棱柱体,高5.2厘米,宽3.4厘米。中空但未穿顶,用来套在手杖上,顶部为圆形平面,一面下部有一孔与内腹相通,棱面经抛光。在十二面中,每面自上而下阴文篆刻三字,有重文符号,共计四十五字,记述了“行气”的要领,是我国发现的有关内功的最早记录,也是中国古代医学理论较早的文献记载。现藏天津市历史博物馆。


  《行气铭》全文为:“行气,深则蓄,蓄则伸,伸则下,下则定,定则固,固则萌,萌则长,长则退,退则天。天几舂在上;地几舂在下。顺则生;逆则死。”


  行气铭全文描述了练内功时,内气运行的全过程。下面我结合练功经验,进行详解:

    首先,说明一下。这个行气铭讲的是静功中打通任督二脉,即内气小周天运行的过程。

    行气,就是练内功,让内气(真阳之气)在体内运行。

    深则蓄,就是练内功的时候,气息要细长均匀深,重视呼气不要重视吸气,每一口气来的时候用鼻尖缓慢深长地呼气,使一部分空气呼出,一部分内气沿着任脉向下,从喉咙向胸口(膻中穴)聚气,当胸口达到每一口气都能发热的时候,就完成了“深则蓄”。

    蓄则伸,当胸口心窝处积蓄一定的能量后,内气就要随呼气向肚脐(神阙穴)下行延伸,这就是“蓄则伸”。然后,就是要向肚脐聚气。

    伸则下,当达到每一个呼气都能够让肚脐(神阙穴)发热时,内气就完成了在肚脐的聚集,下面就要往下行了,这就是“伸则下”。

    下则定,当内气经过肚脐走到小腹(下丹田)时,每一次呼气就会推动真阳之气在丹田定居并且储存起来,这就是“下则定”。

    定则固,由于练功不止,当内气在丹田积聚到一定能量时,丹田之气就不断的得到巩固,这就是“定则固”。

    固则萌,随着练功的深入,在丹田积蓄的内气不断的得到充实和萌动,就像种子一样开始萌芽,不断的寻求突破的运行方向,这就是“固则萌”。

    萌则长,丹田中真阳之气经过不断的运化,其萌芽会经过会阴穴,向尾闾穴→命门穴方向生长,这就是“萌则长”。

    长则退,就像土地下面的种子一样,在萌芽拱出地面的时候,由于萌芽柔弱和地面的坚硬,芽苗碰到阻力一时还长不出来,还需要弯回来继续积聚能量。所以说,内气也一样,在冲不过尾闾穴(关)和命门穴的情况下,还需要折返几次去积聚能量,这就是“长则退”。

    退则天,继续练功,积蓄壮大退下来内气能量,内气强大了,忽然有一天冲过夹脊穴(关)→玉枕穴(关)→来到头顶,完成内气沿督脉一冲上天的壮举,这就是“退则天”。

    天几舂在上,在实际练功中,由于持续练功的时间没有保证,还有环境等因素的干扰,我们通过练功打通督脉的过程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内气在往头上面运行的时候,经过夹脊穴和玉枕穴会有反复,然后冲上头顶,这就是“天几舂在上”。

    地几舂在下,同理,前面的萌则长和长则退,丹田中真阳之气的萌芽在经过会阴穴,向尾闾穴→命门穴方向生长的时候,内气也不会一帆风顺的过关斩将,需要折返几次才能使丹田之气向下过关,这就是“地几舂在下”。

    顺则生,逆则死。坚持练功壮大内气,日久会打通任督二脉,一吸内气沿督脉升腾,天机朝上动,一呼内气沿任脉下降,地机朝下动,顺应天时地利与人和,按此法则生,逆此法则亡。


  提醒一下,内气运行不一定就是沿着任督二脉那狭窄的脉络,可能是成带状形态运行的。比如,我当年在练功打通督脉的时候,内气是沿着后背右侧上行的,第一天没有过玉枕穴(关),第二天练功到一定程度后,又是沿着督脉偏右背往上冲关,最后成功打通督脉。一般来说,任督二脉都是通的,那么练功与不练功有什么区别?练功初期,我们是进行有为的做功,用意识控制呼吸的细长均匀深来积聚能量,最后所谓的打通督脉二脉,就是一吸内气沿督脉上行,一呼内气沿任脉下降,在一吸一呼之间,内气完成了一个小周天运行。练功达到一定程度,就会从有为转到无为的练功,让真阳之气不受意识支配,自然的无为无助的运行,这才是静功的真谛。

    练功姿势一般采用坐功,就是打坐。也可以采用站功,就是静功的站桩。如果喜欢站桩,首先要明确自己练什么?然后再选择自己需要的桩功去练。说到这里,桩功最起码有动功和静功之分吧?周天功又有小小周天、小周天和大周天等等。上一篇《古法动功修练》就是大周天功。


朋友们,《行气铭》就说到这里。由于水平有限,表述不清的地方还望谅解。谢谢大家阅读和点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少林洪门秘传内功——揉丹田、周天功
什么是练气,练气又有什么意义
古今内功总纲:易筋经、太玄经、九阳神功,少侠我看你骨骼清奇
如何尽快练出丹田内气
古传——内功秘笈
内修气感:带你分分钟入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