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图书馆线下读书会第五期辑录---《跃迁:成为高手的技术》

上周五,我与食品工程2020级的五位同学开展了第五期线下读书会。

这一期拆解的书籍是《跃迁:成为高手的技术》。

与往期的差别主要在于,我们按照书中的建议,强调重要的不是知识树,而是问题树。

首先让每位分享者思考自己阅读的内容回答了什么问题,大家最感兴趣什么问题,然后再分享并且反思是否解决了这样的问题,在什么程度上还值得进一步思考与探索!

而每位分享者分享之后,其他同学会进一步依据分享的内容,提出探讨的问题,在大家完整分享之后,每位参与者还综合谈论了对这本书的评价以及思考---可参考整体感触的音频。

我们最后探讨的主要是三个问题:

如何理解高手

自己是否想成为高手

想成为什么样的高手

下面我辑录一下这次活动大家分享的内容:

第一部分  高手的暗箱

分享者阅读后认为能够回答的问题:

1.为什么这本书以《跃迁》为名

2.我们该如何紧随时代潮流

3.为什么要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联机协作

4.如何从量变走向质变

5.记住知识分布真的比记住知识更重要吗?

分享及答问的音频:

分享及答问的文字稿:

读书分享:

本书名为跃迁,其实这让我想到了电子的跃迁。

电子想要跃迁,需要满足两个条件。

1. 电子处于激发状态

2. 获得足够的能量

跃迁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完成的,必须满足这两个条件才能跃迁。

而我们为什么要跃迁?

我想,社会达尔文主义可以解释这一点。

无论是自然界的自然资源还是人类社会中资源都是有限的。这个时代很残酷,竞争很激烈,看似机会越来越多,资源越来越丰富,而这些机会和资源却集中在少数人手里。

因此,如若想要在当今社会体面地生存,必需要提升自我,必须通过跃迁才能达到新高度。

由此联想到,个人想要跃迁成为高手,也与电子跃迁的条件类似。

  1. 自己处于激发状态。

    真正的改变是从内而外的,只有内心深处真正渴求改变,真正的成长才会发生。

    2.从外界获得足够多的能量。

这些能量包括抓住时代趋势,平台优势,站到正确的位置等等。

而第一章高手的“暗箱”,便对应第二点,即充分发掘社会底层逻辑,紧随潮流,找到时代趋势引领下衍生出的多数人不曾考虑的“暗箱”。

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古今,“潮流”“趋势”两词总是会频繁出现。因为一个人是无法脱离他所处的时代而存在的,我们每个人都被时代的潮流裹挟着前行。

可这其中,会涌现出独领风骚的惊世伟人;也会有人会被时代洪流挟持,成为一粒被碾碎的尘土,或潜没于深海,溺死其间。

从前的时代潮流是什么?

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而随着科技的发展,曾经只依仗大脑的学习思维模式显然不再适合我们。而在这种趋势的驱动之下,作者提出部分我十分认同的观点。

其一,独立思考但仍要联机协作

独立思考高手不可或缺的品质,因为独立思考的背后汪汪需要惊人的专注能力作为支撑。可随着社会发展,人们接触的信息量与日俱增,甚至达到了冗杂的地步,而如何高效而有序地在如此庞杂的信息海洋中找到自己的方向很重要。

其实作者给出的答案很简单,与人交流,思维碰撞,求同存异。

以前,我并不喜欢与他人进行我不认同观点的深入分析。可看到上述结论后,我不禁有些动摇。我想,我应该思考,为什么我们会产生分歧,为什么我们会有不同的关注点。

于是,在与他人分享交流完后,及时地写下了今日的反思日记,并及时提炼总结,看与之前提炼出来的观点有哪些是重合的,哪些是新的。毕竟,重要的事情,花重要的时间是值得的。

记录也并非因记录本身而存在,只有真正反思凝聚出的思想结晶才值得被记录。

其二,跃迁的三大过程:认知跃迁,能力跃迁,能级跃迁

其实,上述术语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语言翻译成通俗易懂的话语即为:人类的发展总是由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如此循环往复,以螺旋式的状态前进发展,最终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跃迁。

其中,作者对认知跃迁的跃迁阐述不算详略,也与我的看法略有分歧。

在我的印象中,所谓认识的发展与其书中所撰写的“醍醐灌顶”式顿悟相差甚远。我认为真正的认知跃迁是一点点从实践中、从与他人的交流学习中领悟的,即对应了上述的联机协作的独立思考。

毕竟,无论是“当头棒喝”,还是“晨钟暮鼓”都过于稀少。

而作者在书中所提出的其他适应时代发展对观点,我也略不认同。毕竟,哪怕是宏观意义上的论述,也依旧逃不出个体的差异性。

就其中的了解知识分布比记住知识更重要我并不认同。

当今世界发展速度虽快,但科技发展并没有至登峰造极。因此,倘若只有博杂而庞大的信息集中系统,而没有自身对于信息的掌控,与分析没有自己对知识的理解与感悟,其最终结果也只是看着事件而不知从何处下手这无异于高悬于空中楼阁,实用性不强。

举个例子,一个学习法律的人,他知道法律都在法典上可是面对错综复杂的案件,甚至是面对与伦理道德相冲突或相悖的案件,没有对知识的记忆理解与消化,其对事件的定性分析都无法明确,又何谈维护公平正义一说。总不可能真的用人工智能去代替法官律师,进行所谓的完全意义上的机械化辩证吧。

问题归纳:

  1. 作者说这种要了解知识的分布,那么他是怎么定义这个知识的层次?

回答:

我觉得其实作者对于那个知识的定义还是比较浅的。其实作者在里面举了几个简单的例子。比如,在他中学的时候去考化学,老师让他默写元素周期表,可他不会写,于是就在卷子上写了“在课本的最后一页”后就交给了老师。

从此他开启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既了解知识分布比记住这个知识本身它更加重要。

而后来他也写到,在他以后的工作中,他不会再将会议精华点记录下来加以吸收,而是会直接向对方索要PPT,以形成一个复杂而庞大的信息网络。

因此,作者眼中这个记住知识分布,只是一个工具,而不可能真正作为一种手段去推行。毕竟很多东西他都是要内化于心,才能外化于行,才能更好地促进我们自身发展。

2.这个时代的潮流到底是指的是什么?并且当你知道大方向后真的有用吗?

回答:

在第一部分,作者主要阐述的一个根本的逻辑就是,一个高手他应该从社会的底层逻辑之中发掘出来自己未来的方向,即从社会趋势中把握发展自我潜力。因此,把握社会潮流没有用肯定是有用的。

而我们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肯定就是科技的发展吗?是也不是。

无论是人工智能还是电子商务,它都是一种科技更新迭代所带来飞速发展的一种外在表现。因此在这种状态下,如果我们再用原始人的思维进行思考,再用工业革命之时的技术,其必然不会对我们的发展产生一种长久且有利的影响。

因此,学会如何使用当今为我们提供的有效平台才是一种高手应有的品质。

举个例子,作者在“拉斐尔也用投影仪”一节之中,充分说明了运用工具可为我们自身发展带来的有效作用。

但是呢,把握时代潮流真的能让我们成为高手吗?其实这也不完全。

因为我每个人的成功,它都是不可复刻的成功。所谓成功的难得之处,在于其有一个很重要的先决条件,在于你要有很强的自制能力与专注能力。

如果说我只明白我未来可有这个方向,但是我不脚踏实地,不去落实,不去实施。他终究只是,一个无用的漂亮花瓶摆在那里,不可能为我们真正带来很有用的收获。

整体的思想感悟:

人之所以称之为人,其有比然的先决条件:既其内心有欲望与渴求,这也就意味着他不可能免俗。

我相信,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或多或少会藏着些追名逐利的念头。他我们想要权利,想要金钱,想要别人羡慕的眼光,想要自己活地更好更精致更奢华,这是每个人都不可就无法免俗的东西。

哪怕你给自己一个积极的心理暗示,就说,我当条咸鱼也可以,我只要实现自己的梦想也可以。可当你看到别人熠熠生辉地站在舞台上,或者站在站可望不可及的地方,你心里还是会羡慕的。

因此,我也毫不避讳地承认,我就是想要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成为一个高手。

但无论是有钱,还是功成名就,其问题都在于你是如何成为这种所谓的高手。

一个高手,就是你可以做到功成名就,可以流芳百世。而你流芳百世的原因其实也是因为你在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的同时,还在为整个社会,整个国家你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所以我觉得如果说当一个人把自己个人的价值开发到极致,同样的你也可以为周围人带来一些欢乐,带来一些福祉,就已经可称得上是一名高手的最终境界了,这也是我不枉活过此生的追求。

---------------

第二部分  高手战略  

分享者阅读后认为能够回答的问题:

1、如何用二八法则成长 

分享及答问的音频:

分享及答问的文字稿:

说一下什么是二八法则。

这是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瓦利托发现的,他认为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是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这个就称为二八定律。

在跃迁的第二部分,有一个就是关于二八定律的,里面说与其用百分百的精力学习一个领域的百分百,不如用80%的精力学习每个领域的20%的精华。

讲的是新东方的老师如何成为名师的。

然后刚才老师提问的如何寻找高价值区,高价值区往往是直接说了你都不信的区域,然所以常人很难去发现高价值区。

我们也知道高价值区是需要高的竞争力,高价值区也随着时代在改变,寻找高价值区,就是抓住系统中的重点,持续抓住重点,在重点中抓重点,找重点的过程需要大量的观察跟思考,然后抵抗各种诱惑,持续专注这20%,

然后再谈一下我阅读第二部分的思考,分为6个部分,

第二部分是讲高手战略,

第一个是战略是一种思考能力,而非一种行动能力。

其实,很多名人名言都道出了战略的重要性比如说:“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活在未来”、“我们长期重视思想上的艰苦奋斗”。我们只有首先保证战略上的正确,才不至于陷入“低水平的勤奋”。也让我们知道不要花无用功,然后要有正确的战略方向。

第二点是高手战略是指找到高价值区战略性专注,用自己把握的方式取胜。

除了书中和老师讲到的棒球之神、巴菲特、大蛇的例子外,我又想到了另外一个案例——国酒贵州茅台,茅台从一开始就确立了自己的战略:先找到了自己的高价值区,那就是赚钱机器的飞天茅台,一直以来,战略性专注、持续打磨自己的品牌价值和深不可测的护城河,以国酒之尊碾压其他竞争对手。

3、好的成功是聪明人花的笨功夫,等待弱小优势持续迭代产生的强大力量。

石佛李昌镐下围棋从不追求妙手,只追求每子51%的效率,从而长期雄据世界第一的宝座。曾国藩依靠“结硬寨,打呆仗”的战略,以极少的伤亡打败不可一世的太平天国。新手看胜负,高手看概率,选定了自己的高价值区以后,就专注的死磕,这也许就是大智若愚的道理吧。

4、幂律分布:发现身边的高价值区。

幂律的第一个特征,就是高度的不平均。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二八定律”“马太效应”“长尾理论”。20%的人拥有80%的财富,20%的客户带来80%的收益,20%的工作产生80%的成果……

幂律的第二个特征,是分形。分形是讲“一个图形细分后,每一个部分都是整体缩小后的形状”。常见的分形是海岸线,大的海岸线和小的海岸线的形态都是相似的。

幂律无处不在,给我们一个最重要的启示是:大部分系统都有重点,做事时一定要抓重点,持续的抓重点,在重点中再抓重点。当然,要找到重点并不是那么容易的,需要大量的观察和深度思考,然后抵抗各种诱惑,持续专注这20%,这需要非同一般的定力。

5、头部效应:站位比努力更重要

奥运会或世界杯比赛中,人们只会记得冠军是谁,至于第二名,是没有多少人会记得和关注的。世界第一高峰是珠穆朗玛峰,第二高峰是哪一座,我想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吧。

头部能带来更高的收益、资源和关注。

我们要专注于做那些高价值、高优势的事。我们做事前,要先确定高价值,再去思考优势。不要因为一件事容易就去做,要有价值才去做。

我们永远不要在热门领域随大流,要用足够的时间观察对手,要思考差异化优势。

我们要从身边的头部做起,先做到自己小团队的头部,再抢占下一个山头,这样,才不会眼高手低。

6、专注:高手的护城河。

找到了可进入的头部后,如何保持优势呢?

这就要求我们足够专注,能够长期盯着一件事情来做,达到把事情做绝的专注。

上天给你无数的机会和诱惑,但只给你有限的时间、精力和能力,因此越是优秀,就越要专注。

苹果专注于每年只推一款iPhone,攫取了手机行业90%的利润。

华为专注于通信行业,绝不搞金融、房地产,扛起中国制造和创造的大旗,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袁隆平专注于杂交水稻的钻研,从而解决无数人的吃饭问题,其丰功伟绩被人民永远铭记,也就是专注是高手的护城河,然后这就是我的分享。

Q:1、怎么知道自己抓对了高价值区。

A:在书中发现寻找高价值是一种技巧,就是他所要传递给我们的这种是怎么如何发现高价值区的。

他说高价值区是平常人所发现不了的,就是我跟你说了,你都可能都不信,从而发现不了这个高价值区。可能我觉得这个还是要靠大家的知识间接去发现这个高价值区是去吧。我觉得这更多可能跟自己的知识储备和自己的研究方向有关,所确定自己能否发现高价值区。

Q:2、我想知道你之前说的二八定律它到底有什么样的价值呢?

本来是说的我们与其用100%的精力去攻克一件事情,不如用80%的精力去呃分散到每个事情,可是到最后的话,然后你又谈到了我们的袁隆平院士,然后他一辈子只做一件事情,但是他把这件事情做到了极致,所以我想看看对于这方面你是有什么样的看法呢?

A:28法则用一个很通俗的理论来说,我们大家可能都不太有钱,钱在哪些人手里呢?

在20%的人手里,他们20%的人掌握着80%的财富,就像之前有个明星的新闻,她日薪208万,这就是20%的人掌握着80%的财富,然后这就是二八定律。

你说袁隆平他一生只专注于一件事,其实也不然,他可能他要做科研,但他同时要学习,他可能花80%的时间做科研,这是他主要要攻克的事情,但是他同时要花20%的时间去充实他自己,让他在科研上面更有优势,

不然的话他如果一直不学习,他只做科研,他的科研将是在他停留在上一个阶段的学习成果,之后,他的东西就可能不再有进步性,当他完成了这一部分的科研之后,他可能后面就不再有成果,只有他在同时学习,在同时做科研的时候,他才能完成现在他所获得的成就。

Q:3、我想问价值的问题,他说要选择高价值的东西,我是不是可以理解为作者在这里就有点利己主义的感觉,如果当你的责任,你自身的责任,你自身的追求的价值受到冲突的时候,你会怎么样?

我想知道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你对你认同作者这个观点吗?

A:我现在一个回答就刚才这位同学说的,就是她认为作者的价值观并不是他所认同的,其实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从他的名字和他的内容,我认为这是一本完善自己利己主义的书,告诉你怎么样去完善自己追求的书,我觉得他的内容确实是让我们向上是让你们成功的,我认为是他这所传递的概念。可能有些片面,但我确实认为我所感受到的是这样一种观念,可能是因为最近我在饱受内卷生活的毒打。

Q:4、提高了价值和优势,到底是要在高价值上面努力,还是要在高优势方面,因为有的时候高优势并不代表这个区域是高价值的,你是怎么认为的呢?

A:我认为高价值和高优势可能并不相悖,我认为当你抓住这个优势之后,他接下来你的努力会让你变得高价值,它可能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它可能并不相悖。高价值可能就是我一开始我感受到的就是高价值,高优势可能是我未来在感受高价值,我这么认为的。

整体的感触:

刚刚才听大家讲的时候突然想到了刚才老师说如何去寻找那个高价值区,我在想,如果我一生奋斗的道路,最后所得的结果,最后我成为了高手并不是我最后想要的,然后,这对吧又是什么情况,

为什么刚才一直在说内卷的问题吧,可能就是我们这一代人饱受内卷的摧残吧,就感觉。每个人都在卷,在我高中的时候,每次一抬头看到别人在学,我抬头都突然会心慌一下,觉得我感觉我又落后了一步,就是这种心理就是一直催促着我在高中阶段的学习吧,

在大学之后呢,就比较放纵自我了吧,然后就不知道自己读书的目的。让我可能对内卷产生了厌恶,就是高中,大家那个教育的是你考上大学,什么都行,考上大学就可以去想做你任何想做的事情去在这么多360行里面任挑一行,但是上了大学才发现自己根本找不到自己想要的方向,就是有时候说赚钱功成名就,但是一想到这些,也看到别人光鲜亮丽自然是羡慕,

但是,自己也没有那样的动力,我也不知道为什么,然后就一直在为这个问题困扰吧,然后也看到这些成功学的书吧,就是可能看了前段我还是认为这个是,就是告诉你怎么成功,怎么成功怎么去发现成功的捷径,就是还是不太懂,还是不太明白。

今天这个交流和感受吧,因为在我读这本书,其实也是中间稍微读了一下,最后听大家交流,后来发现跃迁可以不是我现在目前状态的跃迁,可以是我,我就是挺那个我思想状态的跃迁,就是比如说我之前一直对我的未来,对的未来,对对内卷这个事情非常的就是。可以说讨厌吧,就是觉得大家都这样让大家都很累,但是我现在换一个角度想的话就是我做自己的喜欢的事情,把这件事情做到做做到一个高手的状态就是可以不用那么累,

但是他这本书是给了我如何在我做高兴的事的同时变成高手,就是还是要找到自己喜欢的事,就比如说我想赚钱,我每赚一分钱我都觉得特别开心,那我的目标就是赚钱,那我每天都会很开心,就算我觉得就算这份工作很枯燥,但我一想到哎,我这个月结束我又能拿这么多钱,我就是开心的,我觉得这个就是我的人生追求就是没有问题的,

高手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不一样的东西,不要局限于某一个领域怎么样如何拔尖,你的思想如何高深,其实做自己开心的事情,做到自己想要的状态就可以,这就是我今天的感受。

----------------------

第三部分   联机学习 

分享者阅读后认为能够回答的问题:

1.如何建立知识体系?

2,如何应对知识焦虑?

3,怎么样学习效率最高?

4,为啥学习没有啥兴趣?

5,如何提出很棒的问题?

6,如何提升认知效率?

7,如何才能持续获得进步?

8,什么叫联机学习?知识IPO?

9,为啥要极其功利地学习?不是说开卷有益吗?

10,如何淬炼知识晶体?

分享及答问的音频:

分享及答问的文字稿:

图书馆线下读书分享第五期---《跃迁:成为高手的技术》

我理解的高手就是成为所在领域的头部

有两个方面的含义:

1,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2,在竞争中能够胜出,有自己的独特优势

我想成为这样的高手

我理解这意味着:

1,我找到了我擅长并且喜欢做的事情

2,我通过这样的事情创造出价值

3,我能够在这件事情上不断精进,并且以此为乐

我现在想到的自己想成为高手的行业是大脑培训行业

这个行业既可以往上归类于教育培训;

也可以往下细分为记忆力,阅读能力,笔记能力,魔方等智力游戏或者英语单词记忆,语文诗词记忆等等细分行业。

而且其实现方式也多种多样,有家教的小作坊式的,有集训营,有网上课程,有咨询服务,有开连锁店等等!

我以前设想的实现路径是:

1,积累沉淀,单机学习,憋个大招,建立品牌

类似于成为最强大脑

这样的路径有参加各种竞赛,获得各种头衔。

像世界特级记忆大师

中华经典特级记忆大师

记忆九段等等

2,利用品牌,招生培训,积累经验,不断迭代

这一步我总认为没有第一步的积淀是很难做到的。

而学习完《跃迁:成为高手的技术》,我看到了MVP(minimum viable product),一杯咖啡与生涯规划师聊聊等点子;看到了古典老师提到的联机学习等思路,感觉自己的思路被进一步打开了

或者说应该重新反思自己,是否真正想清楚自己的高手之路!

或者其实自己并不是真那么想成为高手,只是出于虚荣而已,自己其实更愿意沉浸于安逸的生活中而已!

-------------------

第四部分    破局思维 (第一位分享)  

分享者阅读后认为能够回答的问题:

1:如何有效的减肥

2:为什么每天忙忙碌碌却无法改变

3:为什么输血式扶贫没有意义

4为了自己的理想而放弃高考是否值得

5当自己离人生最终的目标又远了,你该怎么办

分享及答问的音频:

分享及答问的文字稿:

4部分:破局思维  张伟凡

1个问题:如何高效的减肥。

这个问题是书中作为一个例子来给我们介绍的“如何解决一个无解的问题”。

在普通人眼中的的减肥,他是这样一个思路:首先是少吃,这样让自己身体瘦下来;但是人总有控制不住自己的时候,例如你路过一个火锅店,忍不住进去吃了一顿,那这样你前面几个月的努力可能就白费了。这样就容易会陷入到这一个死循环之中:

减肥-少吃-忍不住-长胖。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呢?

因为当你你节食的时候,你的身体是默认你出了紧急情况而没有东西吃,这样身体就自动把你调整为一个类似于省电的模式,自动减少身体能量消耗,这样你每天就会时常头晕、心慌、乏力。

你的身体为了让你打破这种局面,潜意识就会告诉你,你要通过多吃来补充能量,这样你就又胖了。其实这种减肥的方法不会使你变瘦,而会让你变虚弱。这样我们就需要跳出来,从这个局跳出来。这件事之所以来来回回,是因为这个局里根本没有解决方式真正健康的减肥方式。

而真正健康的减肥方式听上去特别像陈词滥调——提高新陈代谢,让消耗量大于输入量。

如何提高新陈代谢呢?

改变你的生活方式,让饮食观、作息观和运动观三观统一

多吃营养均衡食品;

多运动,提高肌肉含量会加速代谢;

多睡觉,睡眠其实能加速新陈代谢,非常利于减肥。

近期的研究甚至发现,充足的睡眠比运动减肥效果更好。如果你要监控新陈代谢率,在刚开始的几天,体重反而会增加。这样才能体重有效的减下来。

我觉得整个减肥就是我们人生中的一个局,那些盲目减肥的人深陷这个局中,他们没有看清这个事情的本质而盲目地去努力

当你跳出来了,你弄清楚了这个事情为什么会这样发展的时候,你去找到那个最根本的地方去解决。这样我觉得才是最有效的解决问题方式

2个问题:每天忙忙碌碌如何跳出这个界面

这里我们需要引入一个新的概念——回路

这就是一个以时间为关系的系统。

回路是一种会自我增强的系统。不过巴尔扎克式的自增长可不是好事,会陷入越来越忙、无法脱身的困境。

一个回路的最显著特征就是自我强化的正循环和负循环

而每天的忙碌就是一种非常典型的负循环,或者说是死亡螺旋。

你每天不断地忙碌着,因为忙碌而使自己的生活显得非常杂乱无章,而又因为乱使得自己更忙了。

如果不能打断这个循环,你也许会一直忙下去。最好的方式是先停下来,控制住混乱场面,然后引入资源思考、学习和规划,建立起另一个正循环来抵消负循环。

就像某个较难的课程学习,你的现状就是觉得非常难,什么都学不会,被动地完成老师的作业,被动得接受知识。这种学习状态是不可取的,此时你就要多化出时间去复习以前的知识和预习接下来要学习的知识。这样就可以拉动这个负回路为正回路。去有效地提高自己的成绩。

那有的人明明知道这种情况并不可取,为什么有的人却还是争先恐后地往里面跳呢?

因为反馈回路都有一个玩死人不偿命的特点:

短期感受和长期收益总是相悖。 

正循环的学习、健康、投入、习惯刚开始都感觉很累,并不舒服,而负循环的开头——忙带来的充实感、疯狂投入的安全感、工作狂的成就感,短期感受都很好。 

所以人们往往为了不改变而改变。但如果是一位好的破局者往往他们都知道:当一个体验短期很爽的时候,你往往要警惕:长远的损失是什么?

而当这个体验短期痛苦的时候,你也需要自我激励:长远的收益会是什么?

 搭建正循环系统,破坏负循环系统,切断自毁线路 。这是打破这个局面最有效的方法。

3个问题:如果你偏离了人生的最终目标要怎么办?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又要引入另一个新概念——多层系统

所谓的多层系统,就是每一层都调用其下一层,又被其上一层所调用。

例如我们生物学中的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多层系统例子。

目标的达成是一个多层系统,那么在不同阶段做偏离直线的行动有时更好。这种情况,我们称为目标折射”——在多层系统,直线会失效,你需要根据层级特性调整切入点。

最后的成功路径,是一条折线或者曲线。 

高中学习也许并没有为成为建筑大师打下基础,但是作为争夺教育资源的手段,比自学靠谱很多;

英语四级证书也许并不能证明你的英语水平,但是至少反映了你靠谱;

用别人喜欢的方式沟通未必是你最舒服的表达方式,但至少对方能接收到你的信息;

有些规定不一定效率最高,却是达成目标的最简单的方式。 

过去我常常劝大家一定要找到自己的梦想后再全力投入,现在我会告诉迷茫的人,如果实在不知道要干吗,不如投身热门行业,参与大城市的竞争,并且让自己获胜,让自己赚钱。

这虽然是人生的弯路,但是至少不会停滞不前。 

在大城市或热门行业,你有机会遇到最大挑战,积累最多资源,看到最多可能性,在过程中你的梦想也许就会慢慢浮现,然后你就会有能力和经济实力去实现梦想。

否则即使有一天你发现了自己的梦想,却没有什么能力,也没有什么积蓄,那样比不知道梦想还惨。 如果暂时不知道梦想,那就先练好能力。一个问题尚未解决,虽然令人生厌,但其本身就是一种解。

所以你发现里自己的目标远了,就不妨调整一下,从另一个方向来达到自己的目标,也未尝不是一个好方法。

问答:

(1):你说的这三个问题,其实我都挺感兴趣的,自己也思考过。首先是减肥这个问题,我也知道,减肥的核心就在于你摄入能量的是要要小于你消耗的,然后你给出的建议我我接触到的主要还是要去锻炼吗?而这也是需要意志力的,但是我懒得去,这怎么办?

还一个问题就是他的书里面提人生最终目标。就是人生最终目标这种不应该是一个发现的过程吗?你难道开始就开始定下来了吗?定下来的话那都是一些就是比较成型的路,然后别人给你安排好,然后你慢慢的走就是了,但是很多那种很多方向的话,就是没有成型的路啊,那怎么去怎么走啊?

回答:

第一个问题,

我只是从这个方面去想的:你要达成某一个目标,你肯定要为此做出一些什么,不管是减肥也好,还是其他的东西也好,你总得去做。

不管是要完成什么目标,你必须要为此付出代价。

而我这种方式我是提出了一种比较有效的,比较正向的一些方法,然后它的效果是比一般的方法是要好的。然后我们很多东西它是没有捷径可以走的,但是我可以去想办法去减少我所走的弯路。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很有效的方法。

第二个问题:

我就我个人来说,我现在自己也是没有一个很明确的一个目标,但是我会有一个比较大概的范围。

比如说我以后想从事某些工作,我可以向那一个目标慢慢的去靠拢,去达到自己的目标。我们并不要求我们在刚开始的时候就有一个很明确的目标,但你可以有一个大概的范围。

比如说你想在某个领域做出一些什么成就,或者说你只想安静的过上一种比较快乐的生活,这种大范围的目标。因为实际上在你人生阅历很浅的情况下,你是无法对自己的以后的未来做一个很精确的一个规划,那既然这样,那我就只能给自己定下一个大的范围。

2):我觉得很多都是靠自己内在的行动,内在的自制力去实现的,那你觉得内部监督和外部自制力,你觉得哪个更有利于破局?

回答:我认为破局本质上是要依靠自己的,通过自己的辨别来发现自己在一个局中。而破局,则是自己发现了,根据自己个人的特点来给出每个人独特的破局方法。所以本质上是要内部监督更有利于破局的。

(3)我如何发现自己在一个局中?

回答:当你每天都是处在一个同样的重复的生活节奏中,但是你会发现你没有任何有价值的东西。像我每天就麻木的去训练去上课,然后回来麻木的休息,我每天都是这样。我曾经想过要努力过,但是发现却没有什么效果,在这时你就会发现你自己就在一个局里面。因为在我的观点看来,你发现你每天的生活都是同样的一个循环,你每天做同样的事情但是你发现你的自己的人生价值好像并没有提高什么的时候。这个时候你就在一个局里面了。

最后的反思:

因为我感觉我以前有一段时间总是自诩我不想去过那种有挑战的生活或者说我只想过安逸的生活,但是我发现这实际上是一种麻木的状态。

我突然对外界的一些什么东西我都麻木了,我不想比如说我不想和他们内卷或者是对于一些失败我已经麻木了,我不想去努力了。但是我却在潜意识里把他认为这是一个那种我不想和别人比,我不想去卷的这种状态但是然后看了这本书,我还是比如说我还是可以通过自己自身的一些努力,例如自己给自己压力或者是、让外界给我压力,让我从这个舒适、圈中我去跳出去。来成为一个真正的高手。

我也觉得这是对我的人生价值的一个导向,他给出了一种方法,我以后如果有了目标,我就可以借鉴这个方法来去实现我的目标,而不是一直活在我那个自己原来那个麻木的世界,我想用这些方法来去从其中跳出来,我要去到另外一个世界去。另一个崭新的,有挑战的世界。

------------------------

第四部分  破局思维  (第二位分享)  

分享者阅读后认为能够回答的问题:

1.“局”是什么

2.如何认识“局”

3.如何避免或者打破恶性循环

4.如何看待自己的格局,跳出格局

分享及答问的音频:

分享及答问的文字稿:

第四部分:破局思维

     我觉得作者把这个概念就是认识这件事或者这个局势,在这个基础上,寻找解决之道。而破局思维就是找到关键点,然后就需要创新性思维的爆发。

看到作者对“局”的理解,我觉得很接近我的想法,或者说就是我学习的马克思主义原理认识论的翻版。

一个“局”就是由很多部分,譬如说,如果是事件的话,就是人物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等等,组成的整体。

对于作者所说的,就是食物链,草作为生产者,是一切以草为起点的食物网的支撑,是关键节点。所以说破局之前的识局,其实是找到关键、节点。

理解系统的重要的方法是简化,

归纳也就是找出共同点,分类,再来就是寻找彼此之间关系,

就辟如作者所说的食物链,他最终就能归结为生产者和消费者,还有作者没有提到的分解者,生产者可以转化太阳能,消费者使能量在食物链中流动消耗,分解者分解那些不被消费者消耗的被浪费的能量和分解物质重新流入食物链,如此,哪怕离开当时那个环境,也能在其他地方,比如说海洋也同样适用。

再比如说黑洞,他只有三种特性,除了这三种特性之外,其他的构成元素如形状之类的都是一模一样的。

那为什么一道简单的物理题,我却搞不明白,做不出来,其实原因很简单,在于人,受制于自己受到生长环境的影响,对于局势的难以完全把控,难以条理清晰地把握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

系统中的元素相互依赖,相互牵连,相互影响,所谓的牵一发而动全身。厘清元素之间的关系需要细致的观察和长久的研究。

就像张桂梅校长,她看清楚了,山区贫穷的关键是缺少教育,缺少能够让他们维持生活的一技之长,所以她创办了山区的女子高中——华坪女子高中。

诚然,有些人只顾着眼前利益而放弃触手可及的教育,但还是有很多父母孩子也清楚通过教育走出深山的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教育。那为什么有那么多孩子难以继续他们的教育,因为贫穷。

贫穷是落在教育身上的阴影,而教育是走出贫穷的方法,就像一个恶性循环。

但是实际上,跳出生活环境给予人的框架,或者说格局,去看问题是一件更困难的事情,因为这要打破一惯的认知,甚至重组曾经的世界观。

就像那个乞丐想象的皇帝是吃剩饭或者烤红薯、用金锄头种地的人,对于乞丐来说,吃烤红薯、种地是人生的全部。

而对于现在的人,是能够通过媒体和咨询知道生活在社会顶层的生活碎片。有人认为看的到人活一生最后的尽头、知道下一代可能一辈子都比不上那些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人是当今社会丧气、生育率低的原因。

从这样来看,每天接受爆炸信息量的现代人是最容易打破自己所在环境局限的可以跳出格局的人。

但是“破局”依旧十分困难。我们可以搭建自我管理的“高效多层能级”。

“高效多层能级”分为目标层、方法论层和资源层。

资源层指的是个人投入的时间、精力、金钱、情感资源;

方法论层则是使用资源、提高效率的方法论;

目标层是选择做什么、不做什么,以及背后的价值判断。

上层决定下层,目标决定使用方法,方法论决定努力方式。当下层无解时,向上一层寻求解决之道,

资源投入无法解决问题时,需要开始考虑方法有没有出错;

当方法行不通时,想一想目标需不需要重新设立。

“要有大局观”“看事情要跳出来”这是“高效多层能级”所表达的。

Q:如果有一个像张桂梅校长那样跳出一个跳出格局、有经验的前辈来帮助提点你,是选择相信他,还是相信自己的判断?

A:人生是自己的,没有其他人可以为别人的人生负责。当遇到困难时,有前辈能给予帮助是难能可贵的,他们的话是有借鉴意义,但最终还是要自己做出决定。

--------------------------

第五部分   内在修炼  

分享者阅读后认为能够回答的问题:

1.我们应该形成怎样的内在?

2.如何让自己开放而专注?

3.如何让自己迟钝而有趣?

4.七个心智关键词应该怎样去用?

5.哪些关系是值得深交的?交往的原则又是什么?

6.为什么要让自己以开放的姿态面对世界?

7.为什么要迟钝而有趣?

分享及答问的音频:

分享及答问的文字稿:

        第五部分讲了三个主题,从开放,迟钝和善良可激怒展开了论述。

作者说到他在高考的时候,班上成绩好的同学很少教大家如何解题,也会下意识地保护自己搞到手的学习资料,因为他们认为这是一场排他性的竞争,泄露自己的学习方法都会使自己的竞争力减弱。

但是步入社会,他们逐渐发现资讯这种东西,越分享越多。

这告诉我们,面临学校的考试,交换答案是作弊;

面临人生和事业的考试,互通有无则是一种智慧。

而在今天,我们也可以发现这样一种有趣的情况,两家竞争公司的业务部门竞争得你死我活,但是两家公司的老大却会时常沟通信息,互通有无,什么事还商量着来,打个招呼。

从长远来说,开放者一定会赢,头部的开放者一定会强。

所以请务必积极参与到各种流通中去,以开放而不是批评的心态对待别人,这样我们的收益才会达到最大。

佛教中有一种修炼,叫作随喜赞叹。

西藏人看到了朝圣路上磕长头的人的虔诚,于是随心、真心发出感叹,感叹他们的功德,也希望他们更好。

第二个主题,迟钝与乐趣在个人生活中更常见。

作者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你下午6点下班开车回家,发现因为大家都下班,反而堵在路上,8点才到家;而7点半出发,也许也是8点到家,错峰出行也许比快速反应的成本更低,这一个半小时就是你的“延时管理”收益。

在一个资源很多,多重博弈的世界,缓慢反应的能力比敏感有效很多,迟钝比敏捷更加重要。

这种能力,在股票交易中能帮你降低成本,而在管理复杂系统时,迟钝就是一种生存能力了。但我认为,迟钝是一时性的,大多数时间我们还是要争先的,我们要追求做事的效率,而不能一味等着迟钝带来的最好效益。

但作者说到的越庞大的系统,反馈的周期越长,越需要更久的时间和耐心。最好的方式就是克制第一反应,等待第二反应。

这点我觉得很不错。我们要给事情反应的时间,不能急于求成。就像洗澡时的水龙头,我们总要给他一定的时间去让热水和冷水混合,给他时间去流出,如果急于求成,那么可能永远也达不到你想要的水温。

文中有一个七十五岁励志考博士的老头,这种有趣,叫作多元。

世界上有好多种生活,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调调,不一样的地方有不同的文化,笑有笑的痛快,哭有哭的凄美,浪有浪的逍遥,稳有稳的中正——如果你只吃过一种,你不仅是怕不确定,你还怕死,因为总觉得可惜。

生活20%留白,做点儿不靠谱的事

——这样的人生不会死于某个变化、某个黑天鹅事件,是一个长期稳定进化的生态系统。所谓的超然,就是在每个有限游戏里深深入戏,但是依然有跳出无限游戏的能力。

最后,作者讲到了善良和可激怒性:

第一步总是表达善意,总是选择合作,而且永远不会主动背叛。

2. 可激怒:当对方出现背叛行为,及时识别并且一定要报复,不要让背叛者没有损失。我们平常称之为勇气。

3. 宽容:不因为对方的背叛而长期怀恨在心,没完没了地报复,而是让对方调整自己,重新回到合作轨道上来,既往不咎,恢复合作。

4. 简单:逻辑清晰简单,易于识别,能让对方在较短时间内理解策略。而且就一套策略,不管对方现在得分多少,是强是弱,都这么干。

前面的内容我表示赞同,但简单这方面我觉得还是要因人而异,要充分考虑对方的身份以及需求,及时调整自己的战略。

哪些关系是“高价值、有优势”的关系?

· 亲人;

· 价值观和梦想与你一致的人,帮他们就是帮你自己;

· 能和你一起成长的人;· 能理解你、支持你的情感的人;

· 有实力、主动帮助过你的人。

哪些关系是可迭代的?

· 成长加速度和你一样,甚至比你快的人;

· 懂得互惠、互相支持的人。

根据这个很功利的思路,推导出来的交往原则是这样的:

  1. 善待亲人,调整自己,形成和他们的正循环,因为你没的选;

  2.  选择与三种人深交——梦想一致的战友、成长速度一样的伙伴、支持你情感的朋友;

  3.  持续感谢有实力、帮助过你的人,而且他们往往会倾向于继续帮你;

          现代高手的7个心智关键词:

开放、专注、迟钝、有趣、简单、善良、可激怒。

· 面对世界,开放而专注,进入系统。

· 面对自己,迟钝而有趣,智慧而超然。

· 面对他人,简单、善良、可激怒。

· 面对不确定,善良些吧!

Q:迟钝和可激怒是相背的吗?

A:就像书中说的那个女人一样,她在被实施家暴后 肯定会是一个暴怒的状态 ,但是当她静下心来想过优缺利弊之后,她可能会做出一种迟钝的回应。

所以我认为时间会让我们充分冷静下来去权衡利弊,,因此,时间才是平衡迟钝和可激怒的 一个节点 。

Q:你更偏向于释放天性还是抑制天性呢?

A: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人活一世,其实是要释放自己的天性的。

就是在我上大学之前,有很多人告诉我说大学是从你从一个孩子走向社会的过渡时期,但是我们班主任也告诉我们,人要保持纯真,所以我其实是站在释放天性这方面的,

因为我觉得你活一辈子,你不能越活越假,如果你越活越假的话,在我看来你可能就失去了意义。你活这辈子就是来体验的,如果你总是以自己虚假那一面去识别,去展示给别人的话,

你自己的内心其实是很空洞的,因为你不知道和什么样的人去谈你自己,去谈你自己更真实的那一方面。所以我觉得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或者就是在你的生活中当然还有步入社会中,其实还是要释放天性,

把自己最真实的那一面去展示出来,或许这样你你会受伤,也会吃亏,但是我觉得只要做到把内心释放出来,自己不憋屈就已经很不错了。

Q:亲人关系是否一定要放在第一位?

A:我觉得要不要把亲人放在第一位,这个其实是针对个人而言的,就是看你自己怎么想,如果你是一个比较独立的人,或者就是比较有主见有自己想法的人,我觉得你在做出自己的决定的时候其实是很少,或者就是不会去寻求亲人,包括身边同学朋友的帮助,所以我觉得就是对于这样的人而言的话就是亲人没有必要放在第一位,

但是对于我来说,我是一个比较依恋家的人,就是需要有一个东西去依靠,所以我再做出自己的决定,或许我最终不会采纳他们的意见,但是我会去寻求他们的意见,然后他们提出自己的想法但他们从来不会干涉我的决定,

但是当他们去告诉我这个东西的时候,他们的那个观点会在我脑子里旁敲侧击,然后影响我做最后的那个决定,但是我从小到大的生活中,亲人这方面给我的支持以及帮助还是很多的,所以我会选择把亲人放在比较靠前,甚至第一名的位置,

但是这个东西我觉得其实还是因人而异的。

整体的感悟:

这本书我没有看完,我只看了自己的那一部分,内在修炼,我这个人是比较注重心理这方面的,作者最后讲的那个善良和可激怒是引起了我的共鸣的,

就是我觉得你这一路走来一定要保持自己善良天真的一个状态,

就是你要去相信,这个世界其实是单纯和美好的,但是在受到一些比如说不公平的对待,或者其他一些让你受伤的事情的时候,你其实是要去充分去表示出来,自己的愤怒也好委屈也罢,就是心里有什么一定是要去吐出来的,就是不要长时间的积压在心里,然后对于这本书就是我这部分,

其实我感觉是片心里柔软的地方更多一点,

所以我没有感受到急功近利的那一方面,所以我觉得这本书的最后一部分其实写的还挺好的,虽然有一些观点我并不是很认同,但是他确实是有东西和我的观念是一致的,也让我引起了共鸣。

就是我觉得现在的人说要成为一定的高手,其实我觉得他们就是以一种比较功利的那个态度去面对生活。

他们有的想当企业家或者那些功成名就的人,其实在我看来他们就是想赚更多的钱,想成为公司高管之类的,然后我觉得他们在这个追逐名与利的过程中,其实他们丢掉了一些自己最开始的东西,就是这一生都去为名利奔波之后,尽管他们到最后还是会被世人铭记,然后他们的名字也会流芳百世,但是他们其实是失去了自己,就是内心的一个情感,因为高处不胜寒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0020《跃迁:成为高手的技术》——古典(3)
从《精进》到《跃迁》,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
内在修炼
解读 | 《跃迁----成为高手的技术》下
一本书讲透,如何成为自己领域的高手
2018读书笔记6.2:《跃迁——成为高手的技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