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解读新课程标准,落实古诗文教学
解读新课程标准,落实古诗文教学
 
湖南省湘潭市雨湖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 唐天平
 
 
  语言的最深层的功用有时并不是直接能够感知到的。虽然文言诗文不再是现代社会主要的交流工具,在生活交往中似乎已没有必不可少的用途,但它承载着从汉文字诞生之日起至近代开始前的中国历史,中国历代许多伟大思想家、科学家、文学艺术家都使用这种语言,并且给我们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今天我们要继承这笔遗产,就必须有阅读古书的能力。现代汉语应该是脱胎于古代汉语,且仍然保留了古代汉语的深层语义的语言,与古代汉语失去了联系的现代汉语必然由于文化底蕴的不足而显得浅薄和苍白。因此,在初中阶段加强文言诗文教学对提高学生的语言素质和人文素质,其意义非常重大 ,作为语文教师必须高度重视。

  本文拟就新的课程标准的原则精神和目前初中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来阐述如何将古诗文教学落到实处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新课程标准对初中古诗文教学的要求

  根据新课程标准所编订的新版初中语文课本的一个十分明显的改进,就是课文当中的古诗文的比例大大增加了,这实质上也是对语言的工具性的深层次的理解和对文言诗文中丰富的人文因素的的高度重视的结果,并且课程标准对古诗文教学也提出了明确的学习要求,即“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

  在新课程标准的第三部分中的评价建议当中,特别提到了对古诗文阅读的评价,“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察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综合课程标准及教材阅读提示中的关于古诗文阅读的学习要求,在古诗文教学中对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以下三点要求值得重视: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内容。

  2、整体感知课文大意,欣赏优美、精彩语言。

  3、熟读课文,并背诵部分课文。

  这里的理解指的是基本内容和常用的文言词语的理解,感知和欣赏也主要是从优美、精彩语言来说的,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只是为感知和欣赏服务的,我们认为,古诗文的学习也应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不可取代注释和工具书的作用,课文的讲解应立足于抓住规律性的语言现象精当讲解,给学生留下感悟和欣赏的空间和时间;对自读课文尤其应大胆的放开,让学生自己去查阅注释和工具书,来把握课文内容,至于“熟读成诵”的要求,这是古诗文课堂教学中必须认真落实的。

  课程标准和教材都强调对古代诗文的熟读。在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部分当中就提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还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并且课程标准不单只是要求“背诵优秀诗文80篇。”而且还在附录中列出了五十篇建议背诵的诗文,其中《出师表》《桃花源记》《三峡》《小石潭记》《陋室铭》《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爱莲说》等篇目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初中阶段学生大约要背诵八十篇(段)典范的文言诗文,应该说,这只能算是一个适中的量,但是要让绝大多数的初中学生都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要求,也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初中语文教材中富含文学审美价值,人文文化因素的古诗文的篇目的增加,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多读一些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为培养他们的传统文化素养,提高其文化品位,审美情趣打下扎实一点的基础。并且这对提高初中学生的现代文阅读和写作的档次也有帮助。而强调熟读尤其是强调背诵,对于改变目前初中古诗文教学中的以讲代读的状况,无疑是十分有益的,总之,新的课程标准和教材将古诗文的教学摆在一个较之过去更为重要的地位,针对学生提出的学习要求,具有较明确的指向性。


二、当前初中古诗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中学语文教师对文言诗文的感悟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兴趣。当前,多数语文教师的古诗文修养明显不足的确制约了学生古诗文的学习效果,但对初中语文教学而言,亟待解决的主要还是教学观念上的问题,以及在教学观念所指导下的教学方法问题。

  随着对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的认识的提高,近年来对阅读教学研究也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成绩,尤其是现代文的阅读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得到提倡,但在文言课文的教学方面,不少教师过于看重古代汉语的知识体系的特殊规律,认为学生不能象学现代文那样去完成学习任务,课堂教学上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文言文课文与现代文课文有很大的区别,一般地说,文言文与学生所熟知的口头和书面语言相去甚远,光是语言文字的障碍就足以使他们对某篇课文不知所措,不少初中学生视学习文言课文为畏途,因此对很少接触文言文的学生,有时某些典范作品逐字逐句的讲解、翻译还是必要的。只是,在运用这种称之为串讲的教法时,学生一般都处于被动接受的学习的状态,因此它不应该成为古诗文教学的基本方法。要使学生进入主动的学习状态,诵读教学应当引起高度的重视。

  旧式的语文教学专重诵读的教法曾受到过于轻率的批判,斥之为死记硬背的方法,造成了一些负面的影响,许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耻于以背诵为目标,体现在课堂上单纯重视学生对课文字面上的理解,忽视学生读和背的指导和训练。某些教师对于那些没有多大作用的并且是学生不感兴趣的文言知识,也不惜工本地讲深讲透,或者莫名其妙地发掘某些字句的微言大义,而对于指导学生熟读成诵的这个关键环节,则明显地敷衍了事,学生在课堂上以听讲为主,朗读的时量极少,对朗读的指导更是不得要领。甚至形成诸如此类的教学模式,即不厌其烦一字一句都不放过的串讲加上层次、段意、中心、特色等方面面面俱到的课文分析,再加上错综零碎却要求学生眼疾手快的训练,一篇课文教下来,两、三堂课还意犹未尽,而对课文熟读成诵的要求,就只可能放到课外去完成,学生听课和背书均苦不堪言,对于课文的整体感受则几近于无。

  问题的根源在于教师的教学观念,许多教师对初中学生积累性阅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其实古诗文的背诵是与读懂是同样重要的,所谓在理解的基础上的记忆,并不是说必须对课文作科学式的,合乎逻辑的理解,而是对课文大意的整体把握,对常用的文言词语用基本的句式用法的理解,将主要的课堂教学时间作面面俱到的讲解,这其实是对语文科教学要求的一种误解。另外,教师对诵读教学缺乏研究,也是产生以讲代读问题的一个原因,选入初中教材的古诗文作品对于教师来说一般都浅显易懂,几遍教下来,知识烂熟于心,分析头头是道,如果不愿钻研新的教学理念,自然就会选择比较省心的讲授方法。一字一句地讲解,好似乎处处落实,其实是整体的不落实,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收获是极为有限的。

  当前,在学生的书包里也有不少的所谓参考资料,其中包含了初中所有的文言课文的翻译,并且就译文来看都还明白晓畅,少数语文教师在教学上走入了另一个误区,笔者曾听过这样的语文课,教师基本放弃了对课文语言感悟的指导和练习,一味地阐发课文的思想内容,让学生脱离课文语言,只是就现成的白话译文,联系现实生活进行讨论,课堂气氛很热闹,但这样的教学严格地说不能算是古诗文教学,它无助于学生形成“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在古诗文教学的课堂上,学生读得太少,背得太少的状况是当前教学的时弊,以讲代读的现象如不及时改变,初中古诗文教学将无法较好地完成新课程标准、新教材所规定的教学任务。


三、古诗文教学应该在指导学生整体理解课文语言的基础上坚持以读为本,重视背诵

  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整体理解课文语言,比如将常用的实词(可以参照课本附录中的“文言文常用实词表”)置于一定的语境之下,即一个个的句子,根据上下文意限制判定该实词的义项。尤其要注意分析古今异义及一词多义的语言现象,注意分辨与现代汉语的区别较大的义项。对常用的虚词及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常见的句式和用法也应指导学生发现和总结规律。这也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得意忘言也可,不求甚解也可, 其目的还是在于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

  在这个基础上,必须高度重视对古诗文的诵读。

  一些著名的教育家对于诵读有如下论述:

  “作品读得越好,学生就越能懂得和受它感染,”

  “全部了解一个作品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好好地高声诵读。作品一被诵读就成为好懂的了。”

  “诵读的目的不仅仅在于理解与懂得,而且还在于熟悉。”

  初中生的记忆力的发展正处在顶峰时期,背诵文言课文对一般初中生来说并非难事,让学生记下一些有价值的古代诗文作品,不要求他们完全理解正是适应初中生的学习特点的正确方法。确立这样一种观念,我们才可能实现课堂教学的精讲多读,才能真正做到以读为本,将古诗文的教学落到实处。

  事实证明,诵读古诗文正是学习古诗文的最佳途径,这其中朗读尤为重要,我们知道光靠听讲,是学不好古诗文的,光靠浏览,而不出声的诵读,也是学不好古诗文的,文章是书面化的语言,书面语言的根源是口头语言,写文章给人看,就等于说话给人听,可以说,默读是在听作者说话,而朗读则是置身作者的地位用自己的口代替作者说话,将书面语言还原为口头语言,在这个过程中,作者的语言渐渐地好像就成了读者自己的语言,读文章不是读一两遍,而是要反复多次地读,靠朗读来揣摩,领会,靠背诵来记住。经过熟读,作者的词汇、句式、表达方法才可能被消化吸收,并且逐步形成语感,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由于年代久远及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差异,掌握文言文的特点确实不易,但是文言文中的绝大部分字,学生是可以读出来的,不理解的词可以通过工具书来解决,因此,诵读课文不是过高的要求。

  我们是把古诗文的优秀作品作为朗读对象的,这些作品蕴含了对人格智慧、历史文化素养及文学造诣的有益影响,虽不能收一时之功效,但潜移默化的作用有时会影响人的一生,这些作品当然值得学生反复朗读。

  而背诵正是反复朗读烂熟于心的结果,即所谓“熟读成诵”。这其中有一个过程,不可能一时一次完成,我们不提倡完成任务式的硬背,而是应多在朗读上下功夫,这项工作在课堂上要多做。学生一时背不上来也不要紧,只要能流畅地朗读就有办法,实验证明,在古诗文教学过程中,学生经过一刻钟左右的课文朗读之后,学生的理解能力增强,上课的注意力也更集中了,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身心达到宁静和平衡,智慧潜能得到开发,学习能力自然也就得到了提高。

  当然,朗读古诗文还有许多准备工作是要先完成的,比如基本节奏、句读要把握好,有时教师还必须范读,带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等到学生的朗读已经非常流利的时候(这里指的是学生个别朗读而不是齐读),我们的教学任务就差不多有望达成了。

  对于部分学习程度较高的学生,教师还应引导他们自己去选择课外的古文诗歌去读去背。不必局限于课程标准所规定的那些篇目。

  诵读方式还有很多,指导的方法各不相同,我们认为古诗文教学应以读为本,就是希望老师们围绕学生的读来授课,让学生在课堂上切实提高古诗文的阅读能力,并背诵一些名篇佳作。可能会有些篇章,学生自己的鉴赏力不够,还看不到文章的好处,但只要能背诵不忘,就要相信他们今后自然会懂。


四、以读为中心的教学方式

  首先要说明,以读为中心并不排斥教师的必要的讲解,围绕适当的教学重点,对某些对课文理解起关键作用写作背景及表达方式,有时也确实需要讲深讲透,这样学生在读的时候才能读出味道,背下来的内容才能记得牢靠,只要不是面面俱到,平均用力,讲多讲少也并不存在量的限制,古诗文的教学并非一定得遵循固定的教学模式,同一篇课文,不同的教师在深钻教材,切实把握重点、难点,深入了解学生的前提下还可以有各式各样的教学方法,但是,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地学习,这是每一个教师都要遵循的教学原则。

  这里提到的以读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正是在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的前提下实施的,主要可以分以下五步进行,也可以适当交叉穿插:

  1、导读:

    教师对文言课文作导语性的介绍。目的是使学生对作家作品及写作时代有一个整体的映象,并对文章的妙处产生探究的兴趣。要注重概述作品的人文性因素,体现文章的审美价值;要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以设法激发学生“读”的兴趣。

  2、范读:

    教师具备朗诵的素质非常要紧,备课时还不能掉以轻心,必须反复吟诵,读时要注意轻重缓急,并与文章的内容相呼应,要搞清楚节奏停顿与意义和情绪的关系,这样才能让学生领略课文的美妙,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在这里读是师生双向的,学生也可以范读,范读应与带读、辨读交替进行。

  3、讲读:

    教师对课文的大意作概括性的描述,对重点语句作精当的阐述,重点语句,可以设法让学生理解得深一些,可以让学生完成一些精当的习题,并辅之以读来加深映象。     

  4、悟读:

    所谓“学贵有疑”教师也可就课文设置疑问,让学生在读中去解决,这时的学生的读,宜静心静气的默读,要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看注释、查工具书去通晓文章内容,然后在读中领悟文章优美的内容和表达。

  5、诵读:

    教师引导学生大声诵读课文,以背诵为目标,其间教师辅以必要的检查和指导。

    背诵的方法有很多,象板书关键字词、理清思路线索;上下连句成段;设计游戏竞赛等等,教师如果组织得法,效果都还不错。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初中古诗文教学的关键在于读,让学生读得认真,读得有趣,读得有所收获是语文教师组织教学时必须重点考虑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读起来,我们才有可能帮助学生完成新课程标准规定的古诗文的学习任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尤炜:传承传统文化的几点创新设计
新课标下中小学文言文衔接教学初探
中学文言文诵读教学研究
《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
读译结合的教学模式探究
人教社权威答疑:七八九年级语文上册32问 | 完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