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极简中国史(全编)
userphoto

2022.12.06 河南

关注

上古时期有很多的男神女神,如果把上古期看成一个圈的话,其中C位大神非盘古莫属。

只要说到中国的古神话,一定会提到盘古开天辟地,没有他就没有后来的一切。

传说在混沌时期,天和地就像一个巨大的鸡蛋,里面没有声音,也没有光,漆黑一片,盘古就在里面孕育和生长。

就这样,过了一万八千年,这种什么都没有的生活实在是很压抑,终于有一天,盘古受不了了,拿了一把巨大的斧头,用力一劈。

“鸡蛋”破了,里面所有的东西都冲了出来,轻的往上飘。形成了天,重的往下坠,形成了地,周围瞬间就开阔了起来。

但是天和地还离得很近,随时有可能又合并起来。

盘古是一个非常执着的人,于是他,一不做二不休,用手托起了天,脚压着地,从此与天地一起生长。

就这样,又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地之间已经分开了无限的距离,盘古也被拉伸成了超级巨人。

站了一万多年的盘古实在太累了,终于因为过度劳累,体力不支,他倒下死了。

在他临死前,还给世间留了一份大礼包。

盘古呼出的气变成了风和云,声音变成了雷电,左眼变成了太阳,右眼变成了月亮,肌肉化作泥土,血液化作江河湖海,头发胡须变成了星辰,皮肤汗毛变成了花草树木,牙齿骨头也化成了金属矿石,世间的万物从此形成。

不过,这时候还没有人类,人类的出场,还得从这位超级女神说起,女娲。

盘古开天辟地之后,虽然有了自然的万物,却还是很冷清。

女娲每天也没有什么事做,她就在这片空旷的大地上游来游去,来打发时间。

有一天,她闲逛到了黄河的岸边,看到河里自己的倒影,她灵机一动,用泥和水就开始玩泥巴,她捏了一个和自己一样的小人,对着泥人吹了一口气,泥人就变成了能说能跳,能唱能走的“小东西”。

人类就那么意外的出现了。

女娲对她的新玩具爱不释手,于是不停的捏呀捏,创造了许多的人。

不过,万物皆有生有灭,人类也会自然的衰老病死。

女娲就想,我得一直这么不停的捏人,那得多累呀!

于是,她就把人类分为男女两性,让他们婚配嫁娶,养育子女,终于实现了人类的全自动化批量生产。

从此,人类在大地上繁衍生息。

这么看来,女娲还可以算得上是世界上最早的媒婆,所以,民间也把女娲奉为婚姻之神。

除了造人,女娲还补天。

补天这事儿得从这两个人说起,「火神共工和水神祝融」, 一听他们的名字就知道,他俩关系不怎么样,经常打架。

这一天,共工和祝融又打上了,共工打不过祝融,转头就跑,你说跑就跑吧,他还搞破坏。

共工跑到西边的一座山的旁边,一头撞了上去。

这座山叫“不周山”,原本是一根撑天的柱子,被共工的铁头功撞成了两截,天一下就倾斜了下来,还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窟窿,无数的星辰从窟窿中掉落,大地剧烈的震荡,洪水滔天。

那个时候的人类还非常的脆弱,哪里经得起这样的折腾,眼看着就要灭绝了。

女娲看见自己辛辛苦苦做的这些人就这么毁了,于是,就从江河里找了许多的五彩石,用火把石头融成了胶水,用这些五彩的胶水去填补天上的大窟窿。

填好了以后,她又找来一只巨大的乌龟,砍下它的四脚,做成了新的擎天柱,把天空重新撑了起来,终于让世间又恢复了原样。

说完了女娲,就可以说说她的哥哥伏羲。

其实,女娲和伏羲他们是兄妹,也是夫妻,伏羲是一位大发明家。

人类在被女娲造出来以后得吃饭呀,最早的人类捕鱼是用手去抓,用鱼叉去叉鱼,费时又费力。

有一天,伏羲在看蜘蛛结网的时候,就从中领悟到,如果将绳子结成网,不就可以用来捕鱼了吗。

渔网的发明,大大提高了人们捕鱼的效率。

伏羲还将一条一条有结的绳子和无结的绳子交错排列,发明了八卦,八卦之间的相互排列、推演。

它包含有简单的二进制算法,所以伏羲为数学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此外,伏羲还发明和推广养殖业,制定了历法,与女娲共同发明了琴、瑟等乐器,创作了歌曲 ,还采集天然的火种,教人们烧烤食物。

伏羲看来绝对可以算得上是上古圈的爱迪生。

虽然伏羲教人们用火,但是用的都是打雷闪电,火山爆发等采来的自然火种,毕竟是自然得来的,就充满了偶然性。

而且火种是极难保存的,一不小心如果熄灭了,全家老小又得过着茹毛饮血的日子。

如果这个时候有人能创造出火,那就厉害了。

于是,这位牛人就出现了,「燧人氏」。

燧人氏喜欢旅游,有一天,他就来到西边的一个国家,因为这个国家实在太靠西了,太阳和月亮都照不到,十分的昏暗。

燧人氏路过这里的一片树林,按理说,在这样一个光都照不到的国家,树林里应该是非常黑暗的,却不想这个时候树林中就发出了一阵阵的光。

燧人氏就看过去,发现了一只啄木鸟,在不停的用它坚硬的喙,去啄打树干,每啄一下,树干上就冒出火光。

燧人氏就得到了启发,发明了钻木取火,从此人类告别了黑暗的时代。

有了火,吃饭的问题算是勉勉强强解决了,可是住房的问题又来了。

在远古的时候,人很少,动物非常多。

人住在地面上或者是山洞里面,经常受到动物的攻击和毒害,说不定哪天在睡梦中就挂了,而且到了冬天的时候,气候非常寒冷。

人类居住的环境实在是恶劣,那怎么办呢?

出现了问题,肯定就会有人去解决问题。

这时候,有巢氏就出现了,有巢氏作为上古时的第一个房地产大佬,他通过观察鸟在树上搭窝 ,发现了在树上如果建造房屋,既可以挡风避雨,又能躲避野兽。

于是,他就教人们用树枝和藤条在高大的树上建房,人类总算过上有房子的生活。

有了房,有了火,生活貌似不错了,不过那个时候的食物的来源还是不稳定的。

口粮主要是靠打猎或者是摘野果,说白了还是靠运气,要是哪天运气不好,就没有了吃的 ,还是得挨饿。

按照以往的经验,这个时候又会有一位大神即将出场了,他就是「神农」。

有一天,有一只神鸟从神农的头上飞过,鸟的嘴里衔着一些谷物,这些谷物掉落在了神农的身边。

既然这些谷物是神鸟掉的,神农就觉得这肯定是上天的恩赐,他舍不得吃,于是就把这些谷物埋到土里。

半年以后,土里长出了一大片的庄稼,神农尝了尝庄稼,味道还不错。

于是他就把这些谷物分给了自己的族人,并教他们怎样去种植这些粮食,最原始的农业就产生了 。

人吃五谷杂粮,难免生病。

神农又从动物受伤后,吃某些特定的植物自己疗伤这种行为,发现了草药,并自己以身尝百草,最终成为了医药之神。

神话发展到这里,人类已经度过了最初的混沌时光,基本的生存问题也解决了七七八八了。

接下来,这两位文明的始祖将登场了,他们就是炎黄二帝。

他们两人分别是黄河流域的两个部落的首领,每人都有自己的地盘,随着各自势力的不断扩大,两个老大为了争地盘就开始打架。

双方在阪泉这个地方大战三回,炎帝惨败,归顺了黄帝,两个部落形成了炎黄部落联盟。

这时候,在山东有一个九黎部落首领叫蚩尤,蚩尤能武善战,艺高人胆大,而且加上他年轻气盛,不满自己就那么一小块的统治区。

于是就跑到炎帝的部落去抢地盘,炎帝打不过就跑去请皇帝来帮忙。

于是,黄帝、蚩尤在涿鹿展开了激战,最后蚩尤战败被杀,蚩尤部落也从此就加入到了炎黄联盟之中。

随着联盟势力的一再扩大,逐步就形成了最早的华夏雏形。

黄帝善战,他的夫人嫘祖也没闲着,嫘祖发明了养蚕织布 形成的最早的纺织业。

虽然那个时候的蚕丝布料,估计比现在的钻石还贵,不过懂得织布裁衣,文明的确也就迈进了一大步。

黄帝还有一名超级厉害的部下叫仓颉,仓颉发明了文字,文字这种意识流东西的产生,使人类的思想得以传播和延续,从根本的意义上讲,文明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

虽然神话不是真实的历史,但每一个故事都是远古先民们的生存写照,人类在漫长的岁月中征服自然,挑战自我,每一个神话故事都值得细细地品味。

在夏以前,中国还属于原始社会,选下一个君王都是实行禅让制,就是,英雄不问出身,谁有能力谁当。

到了夏开国皇帝禹这里,对,就是治水的那个禹,事情就不一样了。

禹的确是个人才,当了老大后,业绩蒸蒸日上,权力也越来越大,他已经不甘心将王位传给别人,于是暗地里培养自己的儿子「启」。

表面上却还是按规矩选了一个叫「伯益」的继承人。

禹和启这两父子,经过几年的精心布置,启的势力渐渐超越了伯益。

等到禹去世后,本该伯益继位,可是这时候没有多少人理他了,都去拥护启,伯益也不傻,还想抗争一下,这时才发现,自己的力量根本没法与启相比。

既然已经无力回天,伯益很识趣的退出了竞争,“我没能力,让启当吧!”

就这样,启取代伯益顺利继承了王位。

启也是一个有野心的人,和他老爸一样,到手的食物怎么能被别人抢了,于是他也把自己的王位传给了儿子,禅让制从此变成世袭制。

世袭制从夏到清,一共延用了四千多年,直到清宣统皇帝溥仪退位才终结。

世袭制的产生,改变了原先的社会形态,意味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建立了。

夏朝前后四百来年,历经17个王,最后一个叫夏桀,著名的暴君,因为太过荒淫暴虐,让老百姓过得生不如死。

强压之下必有反抗,这不,有个叫「汤」的人跳出来,起兵造反,成功把夏王朝灭了,商随后建立,开国君主就是汤。

商朝有一个特点,特别爱迁都。

平时咱们搬个家都挺麻烦的,偌大一个国家总是搬来搬去,不会是因为好玩吧?

有两种说法;

一、夏的地理位置在中原地区,也就是河北、河南和山东,离黄河很近,黄河总泛滥 ,商的都城就老是被淹没,没办法,只能搬来搬去。

不过这种说法比较牵强。

另一种稍微靠谱的说法是,迁都是因为商朝的王位斗争很激烈,今天儿子把老爸杀了,明天叔叔又毒死的侄子,每个新王登基就得换个都城,所以,王室频繁内斗才是不断迁都的真正原因。

商场一共搬了五次家,最后才选定了河南的安阳作为永久定居点。

经过将近六百年的统治,后期的商朝社会逐渐衰落,最后一名君主就是大名鼎鼎的纣王,论残暴他可从来都没输过。

虽然名声不好,但历史上的纣王并不是一个昏君,商朝灭亡的原因,主要还是源于统治集团内部的崩溃,王室内斗,贵族分裂,加上统治阶级奢靡腐朽。

宫廷内部一团糟,国家怎么可能治理的好?

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于是,商朝的一个诸侯王「周武王」,伐纣成功,建立周朝,史称「西周」。

国是建了,但当时周朝并没有接盘商朝的所有地盘,因为当时的交通实在不发达,攻破皇城很容易 ,想收复其他地区就会困难,加上周刚建国不久,根基不稳。

于是,周武王想了个办法,多赏一些诸侯,把还没有收复的土地分封出去,再给他们一些人马,能不能顺利上任就看诸侯自己的本事了。

而周天子只需要管理王都附近的地区,和控制这些诸侯就可以了。

于是,周武王一共分封了71个诸侯国。

别说,这个方法还真的行,诸侯们为了自己的领地,不断努力的训练军队。

所以之后周朝的版图不断扩大,据说当时周朝的领土达到了150万平方公里,人口千万以上。

今天听起来这个数字不算很多,但可别忘了,当时全球生产力低下,欧洲都是小城邦,一个国家还没有周朝的一个城市大。

西周在当时的世界上已经是超级大国,鼎盛一时。

周朝的君王重点说两个人,周厉王与周幽王。

厉王是个奇葩,他觉得天下都是自己的,不让百姓捕猎,山里的动物和水里的鱼虾都是他的,不让百姓议论他,如果说他,就得处死。

在厉王的不断作死下,终于发生了国人暴动,把他赶走,周厉王最后死在异国他乡,他儿子周宣王即位。

宣王其实还不错,在位期间,国家一度富强。

他死后,儿子周幽王继位,周幽王有个宠妃叫褒姒,是个笑点很高的女人,幽王为了博她一笑,就安排了一出大型表演秀「烽火戏诸侯」。

古代,烽火台是战争时传递消息用的。

幽王命士兵点燃烽火台,各地诸侯一见警报,以为敌人来犯,大家都带着部队赶来救驾,到了一看,幽王和褒姒在那喝酒,哪有敌人的影子。

幽王说:“大家辛苦了,这没什么事,就是我和爱妃开开玩笑,大家别介意”。

褒姒呢,看着千军万马招之既来,挥之既去,就像过家家一样,也觉得十分有趣,终于笑了起来,幽王很高兴。

此后,多次用这样的方法逗褒姒开心,渐渐的失去了诸侯的支持。

这样还不够,幽王要立褒姒的儿子为继承人,把原来的太子「宜臼」废了

宜臼的外公「申侯」可不干了,于是,申侯勾结北方的游牧民族犬戎,攻打西周都城镐京,也就是现在的西安,杀死了幽王。

前后历经275年的西周灭亡。

原太子宜臼,在大臣们的拥护下登基,成为周平王,迁都洛邑,也就是今天的洛阳。

西周东周都是周朝,不同的是,迁都洛阳后的东周王室势力一落千丈,周天子徒有虚名,失去了统治的最高权力,沦为傀儡,诸侯们不再听天子的命令。

老大没有了实力,小弟们看准时机,纷纷崛起,各诸侯为了争抢更多的土地和人口,相互掐架,中国由此进入群雄割据的春秋战国时代。

自从周朝那位烽火戏诸侯的缺心眼天子周幽王被少数民族干掉了以后,周朝不得不从原来的王都镐京搬到了洛邑。

西周灭,东周开始。

东周按时间又分为春秋和战国,这段时期,周天子作为老大已经没有任何战斗力,完全沦为了一个摆设,诸侯小弟们都不怎么搭理他,各自纷纷崛起。

春秋初期,无数诸侯小队里第一个跳出来的就是齐国,为什么是他,其实是有原因的。

首先,齐国出身高贵,受过良好的教育。

齐的第一个诸侯王是当年帮周武王打下江山,功不可没的姜太公姜子牙,所以齐国一直混的都不错。

其次,齐国找了个相当厉害的老师「管仲」,管仲一上台就抓经济,搞管理,一系列的改革成效显著。

齐国在管仲的改造包装之下,实力剧增,成为了超级大国,有了实力就开始收小弟。

那个时候,一些小的诸侯国常常受到少数民族的威胁,齐国就出面帮他们摆平这些麻烦,这样一来,齐国在诸侯国中的威望越来越高,成为了第一个称霸的国家。

当时的国君齐桓公作为一代霸主,风光无限,不过他的晚景却十分的凄凉。

齐桓公在老了以后,他的五个儿子忙着争夺地位,相互残杀,还把老爸软禁了起来,逼的齐桓公最后自杀身亡。

而更惨的是,无人给他收尸,直到身体腐烂生蛆了以后,才被发现。

托了这几个不孝子的福,齐国从齐桓公死了以后就慢慢的衰落了下去。

后来,晋国、秦国、楚国,相继的崛起。

这里得先说一下,楚国其实并不属于周朝的诸侯国,他其实就是南边一个巨大的部落,后来自立为王。

虽然他的血统不纯,但是人家实力雄厚,能打架,看着周朝这块肥肉不错,于是就想挤进来分一杯羹。

再来说说秦国,看一下这张地图,有没有发现秦的地理位置很眼熟。

对,没错,就是当初西周的王都镐京。

当年秦国在周朝只是养马的一个小团队,周天子被犬戎欺负的时候,跑路到了洛邑,就是秦国一路护送。

所以为了奖励小弟护主有功,周天子就把镐京封地给了秦国。

秦国那个时候还是个老实的孩子,他不争不抢,乐于助人,自己在西边默默的努力收拾外族,逐渐成为了西边一霸。

而晋国作为齐国之后新的大霸主,一直以来和楚国的矛盾不断,打来打去将近一百年,史称「晋楚争霸」。

长时间的拉锯战,楚国胜少败多,实力渐渐的下滑。

这个时候,他旁边的吴国大王阖闾,却得到了两员猛将,一个就是伍子胥,一个是孙武。

伍子胥原先就是楚国人,老爸老哥都被楚王杀死了,他就跑到了吴国投奔了阖闾。

本来伍子胥就是楚国人,对楚国里面的情况十分的了解,而且他能力非凡。

另外一位孙武就更不用说了,孙武就是《孙子兵法》的作者。

那么除此以外,楚国的死敌晋国也在暗中帮助吴国,学习先进的技术,增强军事实力,目的就是为了在楚国的旁边培养一颗定时炸弹。

果不其然,吴国随后看准了时机,出兵楚国,一上来就给楚国一记重锤,打的楚国元气大伤,从此以后一蹶不振,几乎退出了后期的争霸舞台。

吴国大败楚国以后也没有威风几天,他旁边的越国就出来找他单挑。

吴越春秋得从越国国君勾践,打死了吴王阖闾说起。

阖闾死后,儿子夫差即位,夫差为了给老爸报仇,抓了勾践。

如果这时候夫差杀掉勾践,就没后来什么事了,但是夫差偏不,才有了后来勾践卧薪尝胆,用西施美人计干掉夫差,灭掉吴国,成功逆袭的励志故事。

春秋差不多到这里就结束了,接下来进入战国。

顺便说一下,春秋时期这些诸侯国就是打打小架,谁都没有下狠手,打完了就各自回家。

也正因为这段时期国家特别多,每个国家推崇各种不同的思想文化,所以春秋时期,百家争鸣,出现了一大批牛人大咖,老子、孔子、庄子、孟子、韩非子,墨子等等。

而接下来的战国时期,诸侯们就不再是小打小闹了。

勾践灭吴以后,其他的诸侯国一看;哇,游戏还可以这么玩。

从那以后,打打小架不再流行,有实力的诸侯国开始直接吞并弱小的诸侯国,所以后来我们把这段相互吞并的动荡时期称为「战国」。

还记不记得春秋争霸的那几个国家,齐、晋、楚、吴、秦。

当年周王室作为老大,地盘太大管不过来,就分给自己的小弟诸侯,诸侯们也有自己的马仔大夫,晋国在春秋时期就养了无数的马仔,其中有三家经过多年的奋斗,实力超群,他们是韩、赵和魏。

这三大家族强到了什么程度呢?

强到了最后把自己老大晋国给瓜分了,成立了三个新的国家。

晋国灭亡,另一个春秋巨头齐国也没好到哪去,被自家的一个姓田的小弟暗算,大权旁落,被田氏取代。

稍微理一下,春秋时的齐国是姜子牙后代的「姜氏齐国」,到了战国齐国就成为了「田氏齐国」。

战国这出戏,角色多的数不清,不外乎就是吞并与被吞并,最后留下了七个超级大国,韩、赵、魏 、秦、齐、楚,和燕,史称「战国七雄」。

都混到超级大国,就不能只凭武力,还得有点创新的意识。

这些国家纷纷的搞变法,秦国运气特别好,遇到了个商鞅,商鞅变法以后,秦国在短短十几年中实力突飞猛进,成为超级大国。

以前七雄实力都差不多,突然其中一个变得超级强,超越了所有人,你猜会怎么样?

当然是抱团揍他。

燕国有一个叫苏秦的谋士就建议六国联盟,打压秦国。六国一听,一拍即合,形成了六比一的局面,史称「六国合纵」。

秦国也不是个傻子,有个叫孙仪的谋士就给秦王出了个主意,叫「连横」。

其实就是玩心理战术,挑拨六国的关系,各个击破。

还有一个叫范雎的谋士,也给秦出了一个叫「远交近攻」的意见。

离秦远的国家就给甜头,搞好关系,离秦近的国家,没事就揍他一顿。

这招特别特别的厉害,将所有的对手都孤立了起来,完美的破解了六比一的不利局势。

同盟一旦瓦解,论单挑,谁都不是秦的对手。

剩下的事大家都知道了,六国按照,韩、赵、魏、楚、燕、齐的顺序,依次被秦消灭。

对了,还有个周天子,因为实在是太没有存在感,在春秋战国时打了五百多年酱油的周老大,在六国灭亡之前就已经被秦国给灭掉了。

秦国终于笑到了最后,一统江湖,春秋战国到此结束。

说秦朝主要就是说秦始皇,因为秦朝太短了,只有15年。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长达五百多年的诸侯纷争,统一华夏。

国家是统一了,但是在前老大周朝血淋淋的历史面前,秦朝思考如何能够不重蹈覆辙。

当年周朝的制度主要是分封制,周天子把自己的土地分封给了亲戚或者臣子,每块封地就是一个诸侯国。

也就是说,土地不完全属于王室,诸侯王在自己的封地上有着绝对的权力,可以世袭,可以拥有自己的军队,诸侯国必须向王室缴纳贡税。

这种制度刚开始的时候还可以,因为周天子和诸侯大家都是亲戚熟人。

但是时间一长,就会发展成为诸侯国势力超过王室,各大诸侯群雄皆启的局面。

春秋战国就是这么来的。

秦吸取了周朝灭亡的经验,首创了郡县制。

郡县制是以皇帝为首,三公九卿为代表的中央政府集权制度,把国家分为36个郡,郡下面又分为1000多个县,每个郡县的长官都是由中央任命的,互相之间没有任何的血缘关系。

与周朝诸侯向国家缴纳贡税不同,郡县制是皇帝向官宦发放俸禄,这种层层递进的模式使中央权力高度集中,统治者拥有绝对的权威,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和国家的统一。

原来的各个诸侯国在很多方面都有自己的制度,但是在全国统一以后,这些制度就会比较麻烦。

比如说货币不同,工商业就没有办法发展,度量衡不同,买东西也就很不方便,文字不同,也就没有办法进行交流。

于是,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统一货币和度量衡,给秦朝经济贸易的往来奠定了基础,以小篆为全国通用文字,有利于文化的普及与百姓思想的统一。

说到思想统一,顺便就把焚书坑儒说了吧。

以前,各个诸侯国各自推崇的文化理念不一样,才有个春秋时的「百家争鸣」。

到秦统一之后,当时最大的两种思想潮流是儒家文化和法家文化。

儒家强调以仁治国,以理服人,法家强调以武治国,以权制民。

秦朝推崇法家制度,遭到了儒家文人的反对,秦始皇采取烧毁史书,活埋儒生的方式来打压其他的文化,以达到维护大统的目的。

也就是秦始皇这种以武治国的理念,也为后来秦朝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为了抵御外族的入侵,秦朝动用了几十万的劳工修筑长城。

其实,长城最早建于春秋时期,秦朝统一之后又对它进行了加固修缮,并且连接完整。

除此以外,秦朝造阿房宫,修皇陵,征用劳力数百万人。

秦法严苛,繁重的苦役与压迫,使得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日渐加重。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最后一次出巡,在沙丘行宫突然暴毙。

对,正史的记载就是两个字「暴毙」,民间对他的死因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种是说他生病死的,而另一种说是他被赵高谋害。

因为死得突然,原本他的遗诏是要他的长子扶苏继位,但是秦始皇在留下遗诏的时候,身边只有他的小儿子胡亥,宦官赵高和丞相李斯三个人。

赵高和扶苏有矛盾,所以他怕扶苏继位以后报复他。

于是,赵高就说服了胡亥,威胁李斯篡改了秦始皇的遗诏,命扶苏自杀,立胡亥继位,之后,李斯也被胡亥腰斩。

赵高独揽大权之后发生了什么?秦是怎么灭亡的呢?

秦二世胡亥,继位以后,一心享乐,不顾朝政,又听信了赵高的谗言,杀害忠良。

赵高在秦国的朝廷呼风唤雨,为非作歹,加重了王室统治的残暴,甚至比秦始皇时期更加的残酷,全国上下民不聊生,哀鸿遍野。

暴政之下就必有反抗,在大大小小的反抗当中,最浓墨的一笔是大泽乡的起义。

大泽乡你可能不知道,但是陈胜、吴广你一定听说过。

在公元前209年,河南有两个将军押着一批九百人的劳工北京,将军从他们当中挑了两个劳工去管理其他的人,这俩就是陈胜和吴广。

当他们一行人走到大泽乡的时候,天降大雨,路全部被水淹了,大家没有办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到达北京。

当时的秦朝法律非常的严苛,如果过了到达的期限,是要被杀头的。

陈胜、吴广就想,反正怎么样都得死,不如搏一把。

在情急之下,陈胜吴广就带领其他的劳工,杀死了押解他们的将军,发动了兵变,并且一路势如破竹。

起义军渐渐的壮大了起来,并拿下了周边的几个县。

起义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反秦的人也纷纷的跳了出来,赵、齐、燕、魏等地,都有人打着恢复六国的旗号自立为王。

随后,陈胜军向西边进攻逼近了秦国的王都咸阳,胡亥就派兵镇压。

毕竟起义军大部分都是农民,也不是正规的军人,所以到最后的时候,起义军失败了,陈胜、吴广被杀。

虽然他们失败了,但是这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动摇了秦的根本统治,为后来刘邦项羽灭秦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这时候说回秦的朝廷,大泽乡起义两年以后,胡亥就被赵高逼迫自杀而亡。

赵高其实是想自立称帝的,但是遭到了朝廷大臣们的强烈反对,没有办法,赵高就找来扶苏的儿子「子婴」,想让他作为傀儡登基。

但是让赵高没料到的是,子婴可不傻,在子婴登基后的第五天,他就设计除掉了赵高。

可惜当时的秦朝已经风雨飘摇,就算子婴再有能力也无法回天了。

全国各地起义军纷纷崛起,其中就有沛县的刘邦和原楚国的贵族项羽,子婴在位仅仅46天就被攻入咸阳的刘邦给捉住,子婴投降。

秦朝灭亡了!

随后项羽也带军攻入了咸阳,子婴被项羽杀死,秦宫也被项羽付之一炬。

至此,秦朝永远的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秦灭以后就是楚汉之争,先来说下两大主角,刘邦和项羽。

刘邦属于大器晚成型,在秦朝,他就只是沛县的一个小老百姓,当了一个小官“泗水亭长”,工作就是跑跑腿,押送押送劳工什么的。

有一次,刘邦要将一批劳工押送到骊山去修皇陵,刚出发没有多久,有几个劳工就趁他不注意逃跑了。

这还得了,当时的秦法那么严苛,刘邦肯定得治罪。

于是,他就干脆放了其他的劳工,自己也准备跑路,这些劳工也没有其他地方去,就跟着刘邦落草为寇。

陈胜吴广起义以后,秦朝各地农民纷纷响应,举起了反秦的大旗。

刘邦的团队就趁机杀了沛县的县长,刘邦被推举为新的县长,号称“沛公”。

就这样,沛公刘邦开始登上了历史的舞台,那一年,他已经48岁了。

再说项羽这边,情况就完全不同,项羽是当年楚国大将项燕的后代,算是名门之后。

在陈胜吴广起义以后,项羽的一个叔叔项梁,也带着当时还是小青年的项羽加入了反秦的大军,项羽杀死会稽郡的郡守,项梁上任新的郡守,项羽为副将。

毕竟曾经项家是名门望族,朋友多,路子广。

项梁将苏州各地的人才都召集了起来,一起反秦,并且立当年楚怀王的孙子熊心为新的楚怀王。

这时的刘邦也来投奔了项梁。

此后,刘邦跟项羽、项梁东征西讨,与秦军交战。

当时的秦军还是比较强大,在一次交战当中,项梁被秦朝的名将「章邯」杀死,等项羽和刘邦赶到的时候已经晚了。

这时,楚怀王召回了所有的大将,承诺他们,谁要是先攻进秦朝的都城咸阳,谁就可以称王。

话虽是这么说,面对秦军的虎狼之师,谁敢呢?搞不好,就是白送人头。

这时候,所有的将领当中,只有刘邦和项羽愿意与秦军交战。

他们就兵分两路各走各的,谁能先到咸阳就要看天意了。

在路上,两边都遇到了秦军,刘邦这边就比较顺利,一路过关斩将,等他到达咸阳城外的时候,项羽还在和章邯的部队打架。

对,就是那个杀死了项梁的章邯。

最后项羽取得了胜利,但是这场架浪费了不少的时间,等项羽到达咸阳城外的时候,刘邦的军队早早就等在那了。

项羽对此很不爽,他想:我是谁呀,你一个草根,居然比我先到,你想称王吗?想踩到我的头上来了吗?

于是,在谋士范增的建议下,一个阴谋就产生了,这就是“鸿门宴”。

项羽准备在鸿门这个地方宴请刘邦,实际上就是要除掉刘邦。

但是这个消息不知什么原因竟然走漏了风声,被项伯知道了,这个项伯是项羽的另外一个叔叔。

既然是亲戚知道了,那应该也没有多大的关系吧?

关键是项伯认识张良,而这个张良又是谁呢?

张良是刘邦军中的一员大将,项伯和张良的关系可不一般,张良曾经救过项伯的命。

其实刘邦死不死和项伯没有半毛钱的关系,但是如果刘邦死了,会不会牵连到自己的救命恩人张良,那就不好说了。

所以,项伯就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张良,而张良又告诉了刘邦。

关系网就是这么的神奇。

刘邦这边,既然已经知道项羽要杀掉自己,不去不就得了吗?

那可不行,当时的情势,项羽大军比刘邦大军还是要厉害很多,所以没有办法,硬着头皮也要去啊!

好在刘邦他已经是个老江湖了,一到宴会上就开始对项羽百般的示好,卑躬屈膝,大王长大王短的,说自己要称帝的这些消息都是一些谣言,是想挑拨我们的关系,您别当真啊,之类的话。

项羽虽然勇猛,但心思还是比较单纯的,被刘邦是一波骚操作唬得一愣一愣的,反而觉得是自己误会了。

刘邦,本来是计划向庄在表演舞剑的时候杀掉刘邦,但是这个时候的项羽已经动了恻隐之心,范曾几次暗示要下手,他都视而不见。

随后,刘邦就在宴会上假装上厕所的时候逃回自己的大本营。

鸿门宴之后,刘邦开始处处提防项羽。

本来是他先到咸阳的,应该是他称王,但是面对强大的项羽,刘邦知道时机还没有到,所以他让项羽领军先进入了咸阳。

之后,项羽杀了子婴,烧秦宫,自立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楚汉相争就此拉开了帷幕。

项羽当了西楚霸王以后就开始了学周天子分封诸侯,但是项羽不按常理出牌,分封他不看功劳,全看自己的喜好。

有功的不封,没功的反而占了不少的便宜。

他把刘邦派到了偏远的汉中巴蜀地区,这件事让军中的一些将领实在看不过去,觉得项羽不是一个可以托付的人,反而刘邦老成稳重,是一个可以干大事的。

于是,私下里偷偷地投奔了刘邦,其中就有韩信。(先记住这个人)

随后,刘邦带着自己的军队到汉中巴蜀地区去上任。

巴蜀大家都知道,四川,崇山峻岭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当年,秦国为了管理蜀地,就修了栈道,就是沿着山壁修了一些小路,亭子什么的,方便人们进出蜀地。

刘邦为了打消项羽的戒心,到巴蜀以后,一把火烧了栈道,表明自己以后会安心的呆在汉中蜀地,绝对不会再威胁到项羽。

刘邦真的甘愿这样老老实实的一辈子吗?

只不过就是障眼法,刘邦军队在蜀地养精蓄锐,等待时机。

但是有一个问题,栈道全部都给烧光了,就算是兵养肥了,可是怎么出去?

这就得说回之前投奔刘邦韩信了,韩信到刘邦的军中之后就被封了大将军,烧栈道后找新的出路的任务就落在他的头上。

果不其然,还真的被他给找到了一条通往外界的陈仓古道。

那么问题又来了,你刘邦军能找到一条古道,难道我项羽军就会不知道吗?

万一他们知道这条路,那打架的时候,项羽派兵把陈仓古道一堵,那刘邦军不就全完了?

这一点谁都说不准!

所以韩信就想到了另一条有名的计策,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用重修栈道当烟雾弹,其实悄悄的屯兵陈仓,一点一点的向关中推进。

这一招的确迷惑了当时项羽的大军,在四川这块地方,山连山,修栈道那得多难啊,不修个N年,根本就不可能把栈道修好,所以项羽这边就放松警惕。

现在我们回头来说一件事情,项羽之前不是和秦国的将领章邯打架嘛,项羽胜利以后并没有杀掉投降的章邯,反而在称霸以后,让他和另外的两个秦国的将领来管理关中。

这么做是因为项羽是南方人,对于关中他没有什么兴趣,反正已经是大权在握,不如就让更熟悉当地情况的章邯等人来管理。

公元前206年的8月,汉王刘邦从陈仓起兵攻打章邯。

这一次起兵犹如从天而降,章邯都懵了,汉军他们不是还在修栈道吗?怎么一夜之间就从巴蜀跑了出来?

还没等章邯反应过来,大局已定,汉军之后乘胜追击,并没有过多久,刘邦就占据了关中。

项羽这边知道关中被占了以后,马上就集结了大军,准备挺进关中去攻打刘邦。

但是这个时候,他身边的一颗定时炸弹爆炸了。

在天下英雄高举反秦大旗的时候,原来齐国的国相田荣也一马当先,夺回了自己齐国的故地,并跟随着项羽杀入了关中。

但是后来项羽不是搞分封嘛,不是分封的不公平嘛!

这个田荣就是当时的受害者之一,他什么都没有封到。

所以积怨已久的田荣,趁着刘邦打回关中的机会,跳出来反攻项羽,项羽这时候腹背受敌,无论他先打哪一个,另一个都会背后捅他的刀子。

最后,项羽选择先去收拾田荣。

刘邦怎么可能白白的放过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在项羽和田荣互殴的时候,他就联合其他不爽项羽的诸侯一起进攻项羽的老巢,楚都“彭城”。

他们做到了,攻陷了彭城。

但是彭城好啊,吃的多美女多,和什么都没有的蜀地比起来,这里简直是天堂。

刘邦的军队到了这里以后就开心死了,汉军一时放松警惕,开始享乐。

项羽也不是省油的灯,当他听到这个消息后,马上就领军攻了回来,项羽军队痛击了军心涣散的汉军,刘邦仓皇的逃跑,项羽收复了彭城。

但是他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可能是因为项羽太自负了,觉得刘邦不堪一击,所以没有继续追杀他。

而跑回关中的刘邦,经过一番的整顿,又回血过来,后来的几年,又与项羽来来回回打了无数次的架。

不过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双方在公元前203年进行了一次谈判,约定以「鸿沟」这个地方为界,西边归刘邦所有,东边归项羽所有,以后就互不相犯,这就是'楚河汉界'。

项羽是一个守信用的人,约定好以后,他就放了楚军之前捉到的人质,刘邦的老婆吕雉,和刘邦他爸,并且命令楚军撤退。

所以说项羽单纯嘛,他根本就没有想到,楚军还没有走多远,刘邦就单方面的撕毁了与项羽的鸿沟之约,领军追击项羽大军,于是又开始了打架的模式。

这一次,楚军没有这么幸运了,在节节败退之后,楚军被逼到了“垓下”这个地方。

这时候的楚军粮草已断,后方的大本营又已失陷,身上和心理上的双重打击,使得楚军疲惫不堪。

在晚上的时候,刘邦的汉军在垓下的周围又唱起了楚地的歌谣,楚军听到歌声,对家乡的回忆涌上心头,他们只想快一点结束战斗回家去。

这一招,不得不说高,实在是高,不仅击溃楚军心里的防线,还让项羽以为汉军已经完全占领了楚地,自己已经毫无胜算了。

而且,面对这些跟随他多年的楚国兄弟,项羽又觉得自己无法交代,最终逃到乌江边上,项羽以自刎的方式结束自己的一生。

公元202年,刘邦登基,正式开启了大汉模式。

刘邦称帝,史称“西汉”,后面还有东汉,这个之后会说到的。

和其他的朝代一样,刘邦登基了以后就对手下的功臣进行了封赏,并且选了原来秦朝的故地,现在的西安修建了都城。

这个新兴的城市就是长安,定都了长安以后,就在刘邦准备好好经营自己的大汉的时候,北方的邻居匈奴,却出来挑事了,占领了大汉边疆几座城池。

匈奴是中原地区的老仇人了,一直以来都是强劲的威胁。

刘邦就想:西楚霸王项羽我都打赢了,我还怕你们吗?

所以,刘邦就决定亲自出征,他率领的大军来到边塞与匈奴对打。

本来刘邦就是以武力夺天下的,他的汉军可不是吹的,很快就收复了边疆的城池,并追击跑路的匈奴。

如果战事一直都是这么顺利,就没有后来的故事了。

追击匈奴的汉军到了平城这个地方之后,就被匈奴的一支部队诱导进了白登山,进入狭窄的山道之后,汉军的作战优势完全没有办法发挥出来。

人生地不熟的,加上匈奴大多都是骑兵,进山之后,一眨眼就跑不见了,这时候,匈奴王冒顿就决定将刘邦军一网打尽。

也许是天意吧,就在这凶险的时刻,天上突然大雾弥漫,搅乱了冒顿的计划,刘邦军就趁着大雾突出重围,死里逃生。

之后双方各自撤兵,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白登之围”。

经历了白登之围的刘邦,意识到自己的军队还不够强大,国家也不够繁盛,所以这些匈奴才会,时不时的就过来挑战一下。

回家以后的刘邦,制定了一系列休养生息促进生产力的措施,与匈奴则采用了“和亲”的方式来暂时缓解矛盾,以求一个稳定的外部环境。

外在的威胁算是解决了,但是内部的问题却又来了。

汉朝初期,刘邦分封了以后,有几个诸侯不是太服气,就出来造反,虽然最后都被刘邦镇压了,但是通过这些事情,刘邦有了心病。

这些没有多大本事的诸侯都跳出来谋反,那么曾经帮自己打天下的大功臣韩信,他会不会也有这种心思呢?

韩信和这些小虾米不一样,他是军中的第一大佬,有着绝对的威望。

除了刘邦以外,其实还有一个人也很忌惮韩信,她就是刘邦的老婆——吕雉。

因为当时的刘邦已经60岁了,而韩信只有34岁,万一刘邦哪一天一死,吕雉的儿子刘盈登基以后,会不会被韩信威胁到呢?

吕雉可是一个狠人,为了帮儿子扫清障碍,他把韩信骗到了宫中,杀了他。

之后,刘邦也害怕自己的权利不稳,开始了对其他异姓诸侯的打压。

公元前195年,刘邦在灭了最后一个反叛的异姓王之后,一病不起,四月中旬,汉高祖刘邦就在长乐宫逝世。

太子,也就是后来的汉惠帝刘盈继位。

刘盈和他老爸可不一样,生性太过仁厚,又很懦弱,而且胆子也非常的小。

这样一个孱弱的皇帝,却有一个非常强势的老妈「吕雉」,在吕雉的手上,刘盈差不多就是一个傀儡。

吕雉早年其实也是个白富美,她爸老吕就看中了当时还是沛县的中年混混刘邦,把吕雉嫁给了刘邦。

不得不说,老吕的眼光真的是很毒。

不过婚后刘邦就一心搞他的事业,把吕雉和孩子留在了老家,对他们不闻不问。

乱世里的吕雉艰苦求生,几年以后,好不容易又回到了刘邦的身边,但是这个时候的刘邦已经是汉王,身边有了美人戚夫人。

老公被抢也就算了,戚夫人还想让刘邦废掉太子刘盈,立自己的儿子赵王如意为太子,虽然最后没有成功,但是这笔帐吕雉是记下了的。

刘邦死了以后,吕雉就把戚夫人幽禁了起来,让她浇花扫地,反正就是干些下人干的粗活。

而戚夫人呢,也是个缺心眼,不知道她现在已经没有靠山了吗?

在打扫的时候,她还自己编了首歌,天天唱,说什么:儿子啊,你知不知道你妈我苦啊,你是赵王,我却在这里干活,像个奴隶一样...

这下好了,她成功的激怒了吕雉,吕雉毒杀了赵王如意,把戚夫人砍断手脚,挖掉眼睛,割掉舌头,做成了人彘,丢进了厕所。

看到了老妈这一系列的操作,本来就懦弱的刘盈,心里负担就更重了,身体也越来越差,才23岁就病死了。

之后,吕雉就扶植了刘盈三岁的儿子刘恭继位。

但是刘恭不太听话,在位四年以后就被吕雉杀掉,又扶植了刘盈的另一个儿子,四岁的刘弘为帝。

虽然手里有了皇帝这张牌,但是朝中大臣都是刘邦的部下,他们也不听吕雉的话。

吕雉自己也知道这一点,光掌握了皇帝还是不够的,还得在朝中有人。

所以从刘盈死之后,吕雉就提拔了很多吕家的亲戚,慢慢的朝廷的内外,重要的位置上都换成了吕家的人。

在这样的情况下,刘邦那些旧臣和刘家的后代,愿意眼睁睁的看着大权旁落,都不出来反抗一下的吗?

他们也不是不想,只是吕雉,实在是太厉害了,一直都找不到机会。

不过人总是要死的嘛,吕雉也到了。

这一天,吕雉死后,他的两个侄子吕禄和吕产,仗着手握重兵准备造反,让江山彻底的姓吕。

但是他们还是太嫩了,虽然有野心,但是没有什么头脑,根本就不是刘邦老臣们的对手。

之后,吕氏兄弟一个个陆续被杀,吕家在吕雉死后不到半年就被灭了全族。

搞定了吕家,接下来最大的问题就是立谁为新皇帝。

其实这时候不是没有皇帝,还有一个之前吕雉立的傀儡小皇帝刘弘在呢。

为了让刘弘下台,这帮老臣造了个谣,说刘弘不是刘盈亲生的。

就这样,他们立了新的皇帝汉孝文帝——刘恒。

是因为刘恒很优秀、很英武、很强大,所以才立他的吗?

恰恰相反,当时的刘恒就是一个小透明,刘恒是刘邦和一个宫里的织布女工薄姬生的儿子,刘邦和薄姬谈不上有什么感情,就是刘邦有一天看到了薄姬,一时兴起就宠幸了她。

刘恒出生以后就和她的妈妈一样不被重视,但毕竟他也是刘邦的儿子,后来被分封去了代地做了代王。

而这些老臣选中刘恒,就是看中了刘恒的低调不起眼,好控制!

刘恒虽然低调,但是他人不傻。

在称帝以后,他自己也知道这些老臣集团非常的强大,自己的皇权不稳,所以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他实行了一些政策。

逐步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并且在治理国家方面,刘恒降低税收,鼓励农业生产,后面甚至免除农民的全部田税。

这样整个国家的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百姓安居乐业,这些作为,对后面开创盛世打下坚固的基础。

公元前157年,刘恒病逝,他的儿子汉景帝刘启登基。

这个刘启从小就不是一个让人省心的孩子,在他还是太子的时候,有一次和吴王刘濞的儿子玩棋,双方发生了争执,刘启就拿起棋盘,当场就砸死了刘濞的儿子。

这件事情让刘濞一直记恨在心,但是刘启他是太子啊,也不能拿他怎么办。

在刘启继位以后,诸侯的势力严重的威胁到中央集权,刘启当机立断,就开始要削藩。

这时候新仇加上旧恨,刘濞马上就举兵反叛,有七个诸侯王参与了叛乱,史称“七国之乱”。

刘启这边就派著名的将军周亚夫去平乱,周亚夫简直就是神将,三个月就平定了七国之乱,巩固中央集权。

这一仗也让刘启更加的成熟,他明白,想要开创盛世,还得延续他老爸走过的路,发展农业,规范法律,支持各个学派。

他在位期间,国家的经济、文化、制度都飞速的发展。

刘启在给儿子铺好了所有的道路之后,也告别了历史的舞台。

随后,继承了老爸和爷爷家产的富三代刘彻继位,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汉武帝。

经过爷爷和老爸两代人文景之治的原始积累,到了汉武帝刘彻接班的时候,已经家大业大。

刘彻可不想当一个平庸的富三代,他有抱负,有野心,后来事实也证明了他更有能力。

刘彻上任以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选拔人才,他在全国举行了一场史无前例的选拔考试,一名叫董仲舒的儒生就脱颖而出。

当董仲舒把一套完整的儒学治国理念丢到刘彻面前时,刘彻心服口服。

后来,他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对中国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不过,有一说一,独尊儒学也有它的弊端,就是不利于思想的多元化。

从汉高祖刘邦开始,西汉和匈奴就保持着一种联姻的关系,但是匈奴并不知足,仍然时不时的就来骚扰一下大汉的边界,抢点钱呀,牲口啊,什么的。

刘彻也一直都看他们不顺眼。

有一次,他就听说在西域一共有16个国家,其中还有一个像大汉朝一样仇恨匈奴的国家叫“大月氏”。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嘛!

刘彻为了与大月氏取得联系,也为了探索一下西域那片神秘的土地,他就派张骞一行人出使西域。

看看这张地图,如果想要到达大月氏,就得先穿过匈奴。

张骞是一个倒霉孩子,刚一进到匈奴的地盘就被抓了。

面对匈奴的审问,他当然不能说我是去联合大月氏来对付你们的,于是,张骞就说:“我是和大月氏做生意的,不好意思啊!就是路过一下”。

匈奴才不信他这套,但是也没有杀他,也没有放他,把他软禁了整整十年。

这漫长的十年,张骞就像匈奴人一样牧马放羊,但是他从来都没有忘记自己的身份。

终于有一天,他找到一个机会,逃回了大汉。

虽然没有完成当初联系大月氏的使命,但是张骞却带回了大量西域和匈奴的信息,这些国家不同的风土人情与丰富的物产,深深的吸引了刘彻。

那么怎么样才能得到这些东西呢?不如就来通个商吧!

这种思想,也为后面打通丝绸之路奠定了基础。

不过当下刘彻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完成,这时候的匈奴单于名叫“伊稚斜”,是个野心勃勃的人,在短短几年的时间,他不仅在边境烧杀抢掠,还杀死汉朝的地方官,挑战大汉的权威。

终于,刘彻不想再忍了。

公元前124年,刘彻派大将军卫青去讨伐匈奴。

稍微说一下卫青,卫青还有个姐姐叫卫子夫,两人原先都是刘彻姐姐平阳公主府里的家奴。

卫子夫是个美女,就在公主府中当了歌舞伎,刘彻有一次来公主府就看上跳舞的卫子夫,卫子夫上位了以后,弟弟卫青也跟着入了宫。

而且卫青本人的确也很优秀,又好学,之后就一路平步青云,姐姐卫子夫入宫以后也生下了儿子刘据,备受刘彻的宠爱。

后来刘彻还废掉了和他没有什么感情又专横跋扈的原皇后陈阿娇,立卫子夫为皇后。

再说回这一次,卫青攻打匈奴,大胜而归,赶跑了边界的匈奴,卫氏一门荣耀无限。

但是没有过几个月匈奴又跑了回来,于是在第二年,汉朝再一次出兵。

这一次,大将军卫青也带上了自己的外甥一代“战神”霍去病,历史上会打仗的人很多,但是被称为战神的却没有几个,那霍去病他都做了些什么呢?

这一次进攻匈奴,汉朝派出了超级豪华的阵营,但是一帮老将却都成绩平平,只有霍去病一枝独秀。

他一个人只带了八百骑兵就冲进了匈奴的腹地,端了匈奴的一个老巢,杀死了两千多名匈奴的士兵,还俘虏了一大帮大大小小的匈奴王,让匈奴元气大伤。

而这时的他,只有17岁。

随后的几年,霍去病又与匈奴干过无数次的架,只要是遇到他,匈奴就屡战屡败。

公元前121年,霍去病在祁连山再一次大败匈奴,收复了河西地区,打通了前往西域的通道,匈奴不得不退到了遥远的大沙漠以北地区。

这还不够,在公元前119年,霍去病和卫青又深入漠北。

这一次霍去病将匈奴追杀到了匈奴祭天的神坛“狼居胥山”,也就是现在的内蒙古境内。

在这里,他带领着大汉军进行了祭天地的典礼,霍去病让世界看到了大汉帝国的崛起。

经此一战,被霍去病赶到欧洲的匈奴,再也没有能力和胆量向汉朝挑衅,汉朝终于扫除了匈奴的威胁,而这时的霍去病也仅仅只有22岁。

不过很可惜,可能是天妒英才吧,霍去病在24岁的时候就病死了。

之后,雄心勃勃的刘彻,又攻打了南越、朝鲜、西南的一些小国,大大开拓了汉朝的领土,这时的刘彻已经用实力证明了汉帝国的强大。

但是也由于连年的征战,国库空虚,刘彻基本上掏空了大汉的家底,汉朝内部的矛盾也渐渐的出现。

汉武帝刘彻前半生,他的精力都放在对外开拓上,接下来,他的后半生将回归到朝廷。

当年貌美如花的皇后卫子夫,也逃不过岁月这把杀猪刀,刘彻新宠叫李夫人,得宠后的她也为刘彻生下一个儿子。

李夫人有个哥哥叫李广利,沾了李夫人的光,当了官。

李夫人什么都好,就是身体不好,在生下儿子后不久她就死了,在死之前,她希望刘彻能够好好的对自家的哥哥李广利。

刘彻喜欢马,知道西域大宛这个地方有一种汗血宝马,本来他是想买的,但是人家不卖,于是,刘彻就让李广利讨伐大宛抢马。

其实,李广利没有什么本事,他就是运气好。

打到了大宛的时候,大宛正处于内战,李广利就捡了便宜,不仅抢回了马,还有西域诸国都臣服于大汉。

回来以后,就被刘彻封了海西侯。

这一下,李广利就飘了,“既然自己这么牛,皇上这么喜欢自己的妹妹,虽然妹妹已经死了吧,但是还留下一个儿子昌邑王,都是刘彻的儿子,为什么卫子夫的儿子刘据就可以当太子,自己的外甥昌邑王就不可以呢?”

于是,一场阴谋就在李广利和他党羽的操作下慢慢的酝酿。

一天,刘彻在宫中散步,突然看见了一个可疑的男子,他立刻就叫人去追捕。

但是这个男子跑掉了,而宫里谁都不知道这个男子是怎么进来的。

宫里莫名其妙的进来了个人,然后莫名其妙的跑了,居然还莫名其妙的没有任何人知道。

刘彻大怒,立即就关闭了长安城,发誓一定要找到这个男子。

这时候,汉朝丞相叫公孙贺,他有个儿子叫公孙敬声,公孙敬声挪用公款被关进了监狱,公孙贺为了将功抵过救儿子,就自告奋勇的去追捕宫里消失的那名男子。

刘彻费了老大劲都没有找到的人,被公孙贺轻轻松松的就抓住了。

当然,现在以我们的角度来看,这就是个圈套,但是当时的公孙贺并不知道。

这个被捕的人叫朱世安,在被捕以后,他上书揭发,说公孙敬声和卫子夫的女儿阳石公主有染,两人合起来用巫蛊之术诅咒汉武帝刘彻。

巫蛊之术就是把一个人的名字写在木偶身上,然后埋进土里,施法念咒语,那个被写名字的人就会倒霉。

刘彻听了朱世安的话,就派人去查,在朱世安说的地方,真的找到木偶人。

敢诅咒皇帝,结果当然不用说,刘彻立即就将公孙一家全部灭族。

公孙贺的老婆就是卫子夫和卫青的亲姐姐,所以卫家也受到了牵连,卫子夫的女儿和卫青的长子都相继的被杀。

卫家的家族之光卫青和霍去病也都已经去世了,最后卫家只剩下了皇后卫子夫一人。

这还不算完,朝中有一个大臣叫江充,和太子刘据关系不好,他害怕刘彻死后,刘据上位,自己被杀掉,决定先下手为强,利用巫蛊这件事情栽赃刘据。

江充装神弄鬼,说在刘据的地方,挖出了一个木偶。

刘据这个人温厚老实,他怕自己解释不清楚,又想到之前被巫蛊之术,牵连的人的悲惨下场。

慌乱之间,刘据擅自处死江充,为了自保,还发动了兵变。

而对于刘彻来说,刘据是刘彻多年培养的接班人,他从来就没有想过要杀掉刘据。

但是这时候事情已经超出了控制,现在演变成了刘彻与刘据两父子兵戎相见。

之后,刘据兵败自杀,妈妈卫子夫在悲愤之下也自杀而亡。

刘据一家被灭门,只有刘据的一个小孙子侥幸的逃过了一劫,这就是后话了。

巫蛊之祸牵连牺牲了好几万人,等祸事平息之后,刘彻意识到,可能事情远没有他想的这么简单。

于是他重新调查整个事件,这才发现自己冤枉了刘据,但是一切都已经太晚了。

风烛残年的刘彻,内心深深的自责,又面对讨伐匈奴后国库空虚,国内日益激化的矛盾。

这时的刘彻反省自己的一生,他决定实行富民政策,休养生息。

这个举措为正走向衰败的汉朝,踩了个急刹车。

之后,他做出了人生最后一个决定,立自己的小儿子刘弗陵为太子,为了防止当年吕雉操控皇帝的事件重演,刘彻杀了刘弗陵的亲妈赵婕妤,也就是钩弋夫人,并选了四个辅政大臣,其中就有霍光。

霍光是霍去病同父异母的弟弟,哥哥在战场上发光发热的时候,霍光在宫中当了一个小官。

他为人谨慎小心,很懂得为官之道,慢慢地深受刘彻的信任,所以最后他把小儿子刘弗陵托付给了霍光。

做好了这一切后的汉武帝刘彻,也走到了人生的终点。

汉昭帝刘弗陵是一个值得期待的皇帝。

他年少有为,和年轻的汉武帝很像,在霍光的帮助下,把国家治理得有声有色,缓解了汉武帝末年的社会矛盾。

但是他只活到了21岁就病逝了,而且又没有儿子。

霍光这时候已经成为了汉朝的第一大权臣,他就选了刘彻的一个孙子(刘贺)来接班。

但是刘贺不争气,还没有登基多久,他就开始好吃懒做,荒淫无度。

霍光实在是看不下去了,自己选了个什么东西。

能立你也就能废你,所以只当了27天,皇帝的刘贺就被废掉了,之后被赶到江西做了海昏侯。

因为是被废的嘛,所以就被称为“汉废帝”。

废掉刘贺之后又该选谁为皇帝呢?

这一次,霍光找到刘病已,也就是后来的汉宣帝刘询。

汉宣帝刘病已的身世比较特殊,当年太子刘据因为巫蛊之乱,全家被杀,只幸存了一个小孙子,流落民间,他就是刘病已。

后来汉武帝刘彻知道自己错杀了刘据,得知刘病已还活着,他就恢复了刘病已的皇室身份。

由于刘病已从小都长在民间,年轻时的他,娶了一个侍卫的女儿许平君。

登基以后,霍光权倾朝野,刘斌已没有实权,就在霍光的手下,老老实实当了一个称职的傀儡。

后来,和刘病已感情很好的许皇后被霍光的老婆毒杀,刘病已忍气吞声,又立了霍光的女儿霍成君为后。

霍光死后,霍家人甚至还想要毒杀刘病已篡权。

韬光养晦多年的刘病已,终于不再忍让,也有了一定实力的他,将霍家全部连根拔起,拿回了属于自己的皇权。

因为在民间长大,对民生疾苦都非常的了解,在位期间,刘病已做了很多利民的举措,带领西汉再一次走向了繁盛。

后来的皇帝是刘病已与许平君的儿子,汉元帝刘奭。

他是一个文艺青年,性格优柔寡断,作为皇帝,在处理政治上,这种性格显然是不行的,而且他身体也不怎么好,把朝政大事都交给了当时的宦官(石显)处理,也就导致了宦官当权,朝政混乱,西汉由此走向了衰败。

之后,他的儿子刘骜登基,刘骜最为出名的就是好色,他挖空了心思享乐,赵飞燕和赵合德两姐妹被他宠上了天。

有这样的皇帝,朝政怎么可能好?

他管不了朝政,他妈就出来帮他管,刘骜的亲妈叫做王政君,王政君不愧是一个好妈妈,不仅自己帮儿子管理,还提拔了自家的兄弟一起帮儿子管理。

就这样,王家的势力慢慢的控制了西汉的王室,王莽就在这样的情形下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沉迷温柔乡的刘骜很快就死了,他没有儿子,侄子汉哀帝刘欣继位,刘欣和他的叔叔不一样,并不好女色。

所以他就是一个优秀的皇帝吗? NO!!!

因为他好的是男色,“断袖之癖”说的就是他,不过他也没有活多久,年纪轻轻就死了。

之后是他的堂弟刘衎继位,刘衎是一个小孩子。

小皇帝继位,猜也能猜到,刘衎就是一个傀儡,实际掌权的是太皇太后王政君与大司马王莽。

后来刘衎不听话,被王莽毒死,王莽又另立了一个两岁的儿皇帝,都做到这一步了,也该篡权了。

公元6年,王莽登基,建立新朝。

王莽一直都被调侃,说他是穿越回去的,就是因为他的思想太超前了。

他登基以后主张废除奴隶,人人平等,发动了土地改革,田地归国家所有,再进行平均的分配,搞计划经济,打击囤货的不法商人,推行货币改革,建立国有银行,用新的货币去代替金银,等等。

这样一听这些改革的措施太酷了,这不就是现在的社会主义嘛。

但是别忘了,这是在两千年前的封建时代,他的这一步迈的太大了,社会跟不上改革,不仅伤害了贵族阶层的利益,百姓也没有得到实质性的好处,全国上上下下,里里外外都被他得罪了个遍。

改革的失败也导致了社会矛盾更加的激烈。

祸不单行的是,当时国内又发生了旱灾和蝗灾,农民活不下去了,就出来起义,刘家的后代怎么会错过这个光复汉室的机会,也纷纷的出来与起义军合作,推翻王莽。

一通混战之后,刘家的后辈刘秀,斩杀了王莽,登基为帝。

因为汉朝中间隔了个新朝,所以王莽之前的汉朝称为西汉,刘秀之后,汉朝称为东汉。

战争过后就得休养生息,这都是老生常谈了,大汉王朝在刘秀的手上又回到了正轨。

刘秀死后谥号“光武帝”,之后的汉明帝、汉章帝、汉和帝都将国家治理的不错,东汉进入了鼎盛时期。

不过到了中后期的国家就开始乱了,很多小皇帝都是外戚和宦官的傀儡,朝廷一腐败,农民就活不好,农民活不好,就得出来起义。

公元184年,就爆发了黄巾起义,揭开了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的序幕,之后,就进入了三国时代。

东汉末年出了两个极品皇帝,汉桓帝刘志和他之后的汉灵帝刘宏,不理朝政不说,还宠幸宦官,打压文人士大夫,穷奢极欲。

尤其是刘宏,作为一个皇帝,他居然卖官敛财,谁有钱就让谁当官,更有钱的还能当大官。

他又极度的好色,在宫里和宫女们开裸体party什么的,已经不能用昏庸来形容他了,他简直就是一个变态。

朝政腐朽,当官的就压榨百姓,又加上天灾连连,终于,在184年爆发了以张角为代表的黄巾起义。

张角是一个神学人士,对巫术颇有研究,老百姓活得不好,就会寄希望于神学,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张角就带着自己的两个弟弟建立了太平道,主张平等,反对剥削。

这不正好中了老百姓的心思嘛,所以深得民心,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太平道的信徒就达到了数十万人,遍布大半个国家。

张角只是为了发扬发扬神学吗?

当然不是,其实张角真正的目的是利用宗教的形式来发动叛变。

太平道规模壮大了以后,张总觉得时机已经成熟,他就联络了各地的信徒准备叛变。

但是走漏了风声,朝廷立即就派兵前来镇压,情势危急,张角就决定马上起义。

起义军每个人都头戴黄巾,象征着皇天授命。

起义后,百姓纷纷响应,全国各地都爆发了大规模的叛乱。

朝廷一看,不好,这起义的人也太多了吧!各地都有,根本就管不过来。

所以朝廷就放权给各地方部门说:我管不了那么多了,你们自己想办法吧!

就这样,各地的土豪财主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全部都站了出来,配合官府打击黄巾军。

最后张角病死,他的两个弟弟被杀,黄巾起义以失败告终。

但是这一次起义之后,借着打压黄巾军的理由,各地军阀势力迅速扩张了自己的实力,在镇压起义的队伍当中,三国群雄开始崭露头角。

回到朝廷这边,黄巾起义之后没几年,汉灵帝刘宏就死了,他的儿子刘辩继位。

当时的朝廷有两拨势力,宦官和士大夫,他们已经互殴很久了,其中官N代袁绍,就属于士大夫的阵营。

有一次,他和自己的好基友大将军何进,商量要除掉宦官集团,为了给自己壮胆,他们还把大军阀董卓也从边塞叫了回来,给自己当外援。

董卓还没有到,这边的,猪队友何进就先被宦官给砍死了。

猪队友也是队友啊!

袁绍一气之下就杀了两千多名宦官,基本把宦官扫了个干净。

但是真正的麻烦才刚刚开始,董卓到了洛阳。

(顺便说一下,之前西汉的都城是在长安,刘秀建立东汉以后就定都在洛阳)。

董卓,他本来是来揍宦官的,谁知袁绍自己已经搞定了,也就没他什么事了。

不过,董卓可不管这些,他是一个恶霸,很恶很恶的那种,朝中的官员发现,谁都搞不定他。

惹不起,还躲不起吗?

于是,大家纷纷的逃走,其中就包括袁绍和曹操。

说一下曹操,曹操他爸叫曹嵩,曹嵩是宦官曹腾的养子,曹操在朝廷上的身份虽然没有袁绍高,但是大大小小也算是个官。

两人跑路了以后,就开始各自闯天下。

而朝廷这边,董卓控制了皇室,为了立威,他废掉了刘辩,立刘协为献帝,并把首都从洛阳搬到了长安,还一把火烧了洛阳。

别看他现在好像走上了人生巅峰,但是在不久之后,董卓就被一个朝廷老官给整死了。

这个故事要从美女貂蝉说起,董卓有一个干儿子叫吕布,王允一边把貂蝉许给了吕布,一边转手又送给了董卓,吕布一吃醋,就把他的干爹董卓给捅死了。

(人中吕布,马中赤兔,方天画戟,专捅义父)

至于貂蝉,正史上是没有记载的,有没有这个人不好说,不过吕布杀了董卓是事实。

之后,董卓的两个小弟跑回来报仇,杀了王允,再之后,这两个小弟自己又开始内讧,献帝和百官就趁乱逃回了洛阳。

而洛阳大本营之前就被董卓给烧了,这时候的朝廷就是一个大笑话,从此以后威信全无。

不过毕竟还是天子,没了实权还有名声。

曹操这时候就趁机把献帝接到许昌,实际上,他就是想挟天子以令诸侯。

有了皇帝这块金字招牌,曹操果然势力大增,慢慢的发展成了北方一霸。

那么这时候,其他的群雄都在干嘛呢?

先来说刘备,刘备是正儿八经的汉室后裔,但是到了他这一辈,家道中落,因为他老爸死得早,刘备就和他老妈相依为命,靠卖草鞋、草席勉强糊口。

黄巾起义那年他23岁,打着汉王室的旗号,在大商人资助下招兵买马,关羽张飞就是这时候投奔他的。

因为打击黄巾军有功,还被封了一个小官,曹操在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时候,他还在为了升官而奋斗。

而袁绍这边,他从朝廷跑路了以后,就开始与公孙瓒争夺华北地区,最后,袁绍顺利吞并了公孙瓒的地盘,成为了北方另一霸。

其他的各大势力,大概就是这张图这样,各自占山为王。

在北方就是袁绍和曹操两大势力,为了争夺一哥,免不了一战。

公元200年,在官渡这个地方,也就是现在的河南境内,两军对战。

当时袁绍军有十万人,曹操军只有两万人,军力如此悬殊,袁绍本来是稳赢的,但是一个人的出现扭转了局势。

许攸,他本来是袁绍的谋士,官渡之战时,他的家人因为犯法被捕,许攸因此怀恨在心,背叛了袁绍,投奔了曹操。

他把袁军屯粮的乌巢告诉曹操,曹操就放火烧了乌巢。

连吃的都没了,还打什么仗啊!

于是,袁绍大败,可能是输了架心情不好吧,没多久,袁绍就病死了,北方几乎全部归曹操。

曹操是谁呀,控制了北方就够了吗?

于是曹操南下,第一个就拿下了刘表的大本营荆州。

而这时候,之前打酱油的刘备三兄弟也在荆州三顾茅庐,请到诸葛亮。

曹操来了以后,诸葛亮就领着刘备,跟孙权组团一起对付曹操,之后就是著名的“赤壁之战”。

曹操领二十万大军陈兵赤壁,而孙刘联军只有五万人,但是曹操军都是北方士兵,不善水性,为了减少船身晃动,曹操就下令将战船用铁链连接起来。

孙权手下有两名大将,周瑜和黄盖,当黄盖听说曹军将船连在一起后,他就建议周瑜用火攻。

但是如何把第一把火送给曹军呢?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黄盖和周瑜就上演了一出苦肉计,然后黄盖给曹操写了一封信说,他觉得曹军是多么多么的强大,联军是多么多么的不堪一击,自己要投降曹操。

曹操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就接受了黄盖的投降,并约定了时间碰面。

到见面的那天,黄盖就带着十条大船向曹军驶过来,船上塞满浇了油的干草,等快到曹营的时候,黄盖就命人将船点燃。

那天风又很大,船顺风向曹营飞速驶去,曹营顿时一片火海,曹军大乱,孙刘联军看准时机就杀了过来。

曹军大败,跑回了北方的曹操,这一次吃了个大亏,他再也不敢随随便便的南下了。

之后,刘备又占领了四川,曹操拿下汉中,孙权统一了南方,天下格局演变成了这样。

公元220年,曹操病逝,曹丕继位。

曹丕一上台就废了汉献帝,建立魏国。

刘备和孙权一看,老曹家都称帝了,那我们还等什么呢?

221年,刘备建立了蜀,229年孙权建立的东吴,这下真正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

就在蜀吴宣布建国的同时,三国最后一场大战“夷陵之战”开打。

原因其实很简单,孙权杀了刘备的二弟关羽,刘备要找他报仇。

这一仗,刘备倾全国之力领兵进攻东吴,孙权派了一个书生陆逊与刘军对峙,无论刘备怎么约战,陆逊就是闭门不出。

刘备见东吴军避而不战,就在路上扎下了七百里连营。

看到这一排排密密麻麻的连营,陆逊心生一计,他派了一些士兵,晚上悄悄的潜入刘军放火烧营地。

因为营地都是连着的,这一把火就全给烧了。

这一战,刘军几乎全军覆没,刘备死里逃生,但是没过几天,他也领了盒饭。

他儿子刘禅继位,诸葛亮辅政,之后三国鼎立的局面一直持续了四十多年,直到曹家的一个小弟司马家跳出来,才改变了现状。

司马家先灭“蜀”,再吞掉自己的老大“魏”,最后拿下了“吴”,一统江湖,建立了晋朝。

晋朝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混乱,最黑暗的一段时期。

三国时期,司马懿作为曹操的军师与孙权刘备交战,因其卓越的军事政治能力,连续辅佐曹操的儿子曹丕、孙子曹睿、曾孙曹芳三代帝王,成为魏国的实权人物。

司马懿死后,他儿子司马昭掌权,司马昭权势极大,自封为晋王,封他的儿子司马炎为太子,开始准备取代曹家。

这时期,司马昭灭掉了蜀国,司马昭死后,公元265年,司马炎废掉当时的魏帝曹奂,自立为帝,建立了晋国,定都洛阳,史称“西晋”。

司马炎上位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除掉三国当中最后一个国家东吴。

公元280年东吴投降,至此,结束了百年的分裂状态,国家再一次完成统一。

十年后,司马炎病故,他的二儿子司马衷继位。

可是司马衷是个傻子,有一年闹饥荒,有大臣就说灾区的百姓吃不上粮食,有人饿死,司马衷还傻乎乎的问吃不上粮食,那为什么不吃肉呢?

傻子怎么可能治理国家,所以朝中的大权,落到了皇后贾南风的手上。

司马家其他的人当然就不愿意了,纷纷想要杀掉贾南风掌权,于是便发生了晋朝历史上有名的“八王之乱”。

这八个王全部都是皇室宗亲,手握大权。

起先,赵王司马伦杀掉了贾南风及其党羽,废掉了皇帝司马衷,自立为帝。

但是其他司马家的成员不服气,没有办法,他又宣布退位,司马衷复位,之后,东海王司马越毒死司马衷,拥立司马衷弟弟司马炽继位,这才结束长达五年的“八王之乱”。

这一次朝中的政治地震,使得西晋王室统治受到了重创。

不仅国内人民纷纷起义,国外的少数民族也对西晋虎视眈眈。

公元308年,匈奴大单于刘渊继位,开始了灭晋的历程。

虽然他姓刘,但他和汉人没有半毛钱的关系,他是百分之百的匈奴人。

登基以后,刘渊立即就让他的儿子刘聪领兵进攻西晋的都城洛阳,当时洛阳掌权的是司马越,为了自保,他带着四万人马和大批的朝臣逃出了洛阳,刘聪就趁机攻克了洛阳,掳走了皇帝司马炽。

皇帝被掳了,官员也没有去追,他们又另立了一个皇帝(司马邺),迁都长安。

公元316年,长安也被匈奴的大军攻陷,司马邺投降,西晋灭亡,成为了第一个被外族消灭的王朝。

中国在短暂的统一之后,又恢复了分裂的状态,而且这一分就是三百多年。

西晋灭亡之后,一些朝廷旧臣并不甘心亡国的命运,仍然在全国各地积极的活动,准备恢复晋朝的统治。

第二年,司马家的一个贵族司马睿在建康,也就是今天的南京称帝,国号仍然用晋,史称“东晋”。

为什么在南方称帝?

因为这时候的北方被外族占领了,他们又回不去,所以东晋的统治范围仅仅限于江南地区。

虽然统治期间也有过一些叛乱,但都被镇压下去了,东晋比较平稳的发展了几十年后,司马家出了几个昏庸无能的皇帝,皇权开始旁落,之后又爆发了长达12年之久的平民起义,皇室更加的衰弱。

公元420年,军中的将领刘裕废掉了东晋最后一个皇帝司马德文,自立为王,建立了刘宋,南方进入南朝时代。

说到这里,时间先倒回到匈奴灭掉西晋的时候。

那些贵族不是跑路到江南建立东晋了吗,同时,中国北方由少数民族控制着,分裂为无数个国家和政权,他们之间相互吞并。

因为国家数量太多,政权更迭又太快,被史学家记录下来的,只有稍微在历史上有那么点存在感的16个国家。

这16个国家几乎全部都是由匈奴、鲜卑、羌、氐、羯,这五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所以称为“五胡十六国”。

这段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代。

当时的少数民族是很野蛮的,见到粮食就抢,把人当成牲畜随便宰杀,汉人的女子被称为“双脚羊”,被湖人残忍的吃掉,吃不完的还会将她们活活的淹死。

胡人所到之处,汉人遭受的是灭顶之灾,如同人间炼狱,当时能够活下来的汉人少之又少。

就这样,北方混战了一百多年后,公元439年,由鲜卑族拓跋部建立的北魏政权,统一了北方,北方进入北朝时期,和南方由汉人建立的政权,并称为南北朝。

之后,南北朝各自发展。

先说南朝这边,自从刘裕建立刘宋之后,南朝先后经历了四个朝代,分别是宋、齐、梁、陈,他们存在的时间都相对较短,最长的有95年,最短的仅仅只有23年。

因为南朝四个朝代都是汉人建立的,虽然时间很短,但作为汉族的统治,使汉文化得以保存和发展,所以南朝在中国的历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再说北朝这边,拓跋家前期管理不错,到了公元534年,北魏的孝文帝元修,因为不满当时实权人物高欢的胁迫,出走到长安的宇文氏家族,而高欢另立了一个皇帝。

至此,北魏分裂成了东魏和西魏两部分,之后,高欢的儿子高洋和宇文觉先后废东西魏帝王,建立了北齐与北周。

之后,北周在宇文邕的治理下,国富民强。

宇文邕死后传位给了他的长子宇文赟,宇文赟娶了杨坚的女儿杨丽华。

他本人昏庸残暴,所以大权逐步落入老丈人杨坚的手中。

宇文赟22岁就死了,所以他的儿子静帝继位时年纪非常小。

后来,杨坚于公元581年废掉的静帝建立了隋朝,之后隋文帝杨坚命杨广为元帅,领了五十万大军突袭南方的最后一个王朝——陈朝,陈朝灭。

从而结束了近三百年的分裂局面,中国又复统一。

在南北朝时期,中国北方的各少数民族逐渐的被汉族同化,为将来中国成为统一国家打下良好的基础。

隋朝统治中国只有短短的38年,只有隋文帝杨坚和隋炀帝杨广两代。

杨坚登基以后,果断的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社会改革,巩固隋朝的统治。

杨坚在位24年,公元604年,杨坚离世。

杨坚的死因目前有两种说法,一种是他被自己的儿子杨广派人谋杀的,另一种是说他病死的。

之后,隋炀帝杨广继位,杨广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继位以后就开始大兴土木,修建奢华的宫殿,开凿大运河为自己享用。

为了扩大其统治,他还不断的向外扩张,三次征讨高丽,也就是今天的朝鲜半岛,但都没有成功。

连年的征战与暴政,隋朝的国力大大削弱,于是全国各地揭竿而起。

所以在隋朝的后期,杨广不得不四处的镇压叛乱,但是隋朝终究大势已去。

公元618年,隋朝将领宇文化及发动了兵变,勒死了残暴的隋炀帝杨广,隋朝灭亡。

隋朝虽然短暂,却是承前启后的一个朝代,不仅在文化经济方面贡献突出,还恢复了几个世纪了,因为割据纷争几乎中断的对外关系,通过丝绸之路的商业往来,促进了中国与西亚的交流,为后世盛唐打下的基础。

隋灭后几年,大唐一统天下。

唐朝一共有21位皇帝,历经289年,今天我们就把这21个皇帝分三波来说,早期的中华之光,中期的平平庸庸和晚期的全员智障。

先从唐高祖李渊说起,李家是贵族世家,每一代都有做大官的。

隋朝末年,隋炀帝杨广就派李渊去镇压起义,他成功的击败了多支反隋队伍,并通过收纳败军,不断扩大自己的力量。

随着势力的增大,加上杨广残暴统治下,隋朝早已千疮百孔。

李渊看准了时机,打着废除昏君的名号也开始反隋。

公元618年,隋炀帝杨广被叛军宇文化及勒死,李渊得知这个消息后,就立即领兵,直取长安,登基为帝,建立了唐朝。

之后,李渊扫平所有其余势力,中国正式进入李唐统治时期。

李渊打架虽然很厉害,但他可能有选择障碍症,在他的继承人问题上,他一直犹豫反复,导致他的大儿子李建成,二儿子李世民和四儿子李元吉之间一直冲突不断。

公元626年,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之变”,杀了与自己对立的大哥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又逼着他老爸李渊退位,登基为帝,改年号为“贞观”。

李世民从小就跟着李渊南征北战,了解民间疾苦。

所以他继位以后,对内,重用贤能,对国家进行了改革,厉行节俭,轻徭薄赋,百姓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对外,讨伐高勾丽,灭东突厥,从此消除了西域各族对中原的威胁,使大唐帝国空前的繁荣,史称“贞观之治”。

唐太宗李世民病逝以后,由他的儿子唐高宗李治继位。

李治在唐朝前期的皇帝当中算是比较平庸的一位,但是他有一个超级厉害的老婆「武则天」。

李治在位期间,无功无过,继承了老爸李世民的辉煌基业,将唐朝进一步的推向了繁荣。

李治和武则天一共有六个孩子,二男四女,他们分别是,安定思公主、太平公主、李弘、李贤、李显和李旦。

武则天一生堪称传奇,她原本是李世民的妃子,李世民死后,所有没有生养过孩子的嫔妃都要出家当尼姑,武则天就是其中之一。

但是李世民的儿子李治喜欢这个小后妈,就把出家后的武则天又接回了宫,当了自己的妃子。

当时李治的皇后是王皇后,武则天为了上位,亲手杀死自己的第一个女儿,还是婴儿的安定思公主,嫁祸给王皇后,王皇后被废,武则天被立为皇后。

之后,武则天又开始干预朝政,李治比较软弱,不但不加以制止,后来还邀请武则天自己一起打理朝政。

从此以后,武则天独揽大权。

李治死后,太子李显继位,54天以后就被老妈武则天废了贬为“庐陵王”,赶出了长安,之后立李旦为帝。

不过也没过几年,李旦也被武则天废掉,她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周”,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女皇帝。

在位期间,武则天继续实行李世民与李治的治国理念,将帝国又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为后来的开元盛世打下坚固的基础。

武则天死后,并没有将皇权交给武家人,而是还政给了李唐王室,之后被废的庐陵王李显被召回了长安,再一次登基。

但是李显命运实在是很坎坷,登基以后没多久,又被自己的皇后韦后毒死了,韦后想学武则天,开启另一个女权时代。

毒死李显以后,她又立了李显的一个儿子李重茂当傀儡小皇帝。

但是武则天是唯一的,韦后不是第二个她。

之后,李旦的儿子李隆基和他的姑姑太平公主发动政变,诛杀韦后,拥立李旦登基。

李旦可能性格比较佛系,也可能是厌倦了皇室的争斗,不久之后,他就把皇位禅让给了自己的儿子李隆基。

李隆基继位,年号为“开元”,他就是开元盛世的缔造者。

李隆基的开明治理,加上之前的李世民、李治、武则天打下的好基础,唐朝的经济、文化、艺术、科技等方面,全面开花。

周边诸国纷纷前来通商朝贡,文治武功鼎盛,唐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帝国。

但是李隆基晚年盛宠贵妃杨玉环,导致了杨家得势,杨玉环的堂兄杨国忠任宰相,他贪污受贿,排除异己,搅乱朝政,社会逐渐呈现出了衰败的趋势。

杨贵妃还有个干儿子(安禄山),是一个混血的胡人,他是三个省的总管统兵,手握兵权。

安禄山和杨国忠有仇,当他看到杨国忠搅乱朝政以后,就打着讨伐杨国忠的名义起兵攻入长安。

李隆基就带着杨贵妃匆忙的逃到了马嵬坡(今天的陕西兴平),随军的将士觉得这一切都是杨玉环的错,于是就逼迫李隆基杀了杨玉环。

叛变一年后,安禄山自家后院起火,被儿子安庆绪杀了。

但是叛变并没有结束,在安禄山死后,又花了七年,唐朝才将叛乱彻底的扑灭,这就是著名的“安史之乱”。

这一次叛乱大大的削弱唐朝的实力,使唐朝由盛转衰,并直接导致了后世的藩镇割据的局面。

李隆基之后,唐朝中期的一票皇帝都宠幸宦官,疏远贤良。

从德宗之后开始,唐朝后面的多位皇帝,要么是被宦官立的,要么是被宦官废的,甚至被宦官所杀。

宦官成为当时唐王室真正的掌权者,这使唐朝帝国的统治更加的恶化,吐蕃、回鹘等外族不断对唐构成威胁。

到了晚期,从穆宗开始,皇帝们开始流行吃长生药,此后的十个皇帝当中,吃丹药吃死的就有三个。

而外部常年的藩镇割据,也使唐王朝的统治名存实亡,全国各地的藩镇地方自己掌权,他们又都各自握有兵权。

所以,晚唐的皇室主要以平息叛乱为主,再无暇顾及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唐朝的国力每况愈下,一蹶不振,国家一弱,百姓就要受苦,百姓一苦,熟悉的农民起义就会出现,唐朝也不例外。

在唐朝末期出现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其中实力最强的就是黄巢起义。

黄巢出身盐商世家,古代卖盐的都是很有钱的,所以黄巢受过良好的教育,颇有才华,早年黄巢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是他都没考上。

正好当时有个叫王仙芝的人发动农民起义,可能总是落榜,一时气不过,黄巢就参加了起义。

王仙芝死后,黄巢就被选为起义军的新老大,经过了25年的斗争,黄巢起义还是以失败告终。

但是,这次规模巨大,时间空前的起义,直接给了本就风雨飘摇的唐皇室致命一击。

公元907年,曾为黄巢部下,后来投降唐朝的梁王朱温,就逼迫唐哀帝退位,自立称帝,建立了梁王朝。

至此,李唐王朝灭亡,中国进入另一个分裂的时期,“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听起来有点复杂,其实它真的有点复杂,所以我就用最简单的方式说一说。

“五代”指的是唐灭以后,依次在中原地区掌权的五个政权,,第一个就是灭唐的“后梁”。

唐朝末不是藩镇割据很严重嘛,各地的藩王都很有实力。

朱温当年的战友李克用就是割据了北方,实力强大,李克用死后,他的儿子李存勖继位,李存勖自己称帝,建立了“后唐”。

就在李存勖称帝后的同年,他灭了“后梁”,成为五代第二个政权。

后唐传到末帝李从珂的时候,朝中的大将石敬瑭权力极大,为了篡位,石敬瑭认比他小十几岁的契丹首领耶律德光为父,并以燕云十六州的代价换取契丹的支持,最终灭后唐建立了“后晋”。

但是没过多久,契丹就回来揍了他的干儿子,灭了“后晋”。

契丹人对中原朝廷并没有什么兴趣,把钱抢光以后就跑了。

所以,曾经后晋大将刘知远就抓住了这个机会,趁着朝廷的空窗期建立了“后汉”。

他死了以后,儿子刘承佑继位,刘承佑想要对朝中的大将郭威下手,郭威反水直接起兵灭了“后汉”,建立了“后周”。

再之后,后周就被宋朝取代,五代就这么愉快的说完了,是不是觉得还缺点什么?不是还有个十国吗?

十国其实不止十个,它是那一时期在中原以外地区,建立了十多个国家的总称,这些国家并没有掌握中央的权力,所以它们就是在五代存在的同时,在中原以外的周边打打酱油。

赵匡胤本是后周的大将,掌握兵权,后周最后一个皇帝是七岁的柴宗训,这时赵匡胤看到了夺取后周的条件已经成熟,于是他精心策划一场史上著名的“陈桥兵变”。

公元960年,有传闻说契丹要来攻打后周,朝廷一听就急了,急忙招呼了赵匡胤领兵北上御敌。

一行人到陈桥驿这个地方,赵匡胤就密谋发动了兵变。

军中的将士把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皇帝,之后,后周的小皇帝让位给了赵匡胤,赵匡胤登基,建立宋朝,定都东京,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开封,史称“北宋”。

当时除了刚建立起来的宋朝以外,还同时存在许多割据的势力,所以,宋太祖赵匡胤开始了他长达数年统一全国的斗争。

赵匡胤用了13年的时间,统一了除北汉之外的所有地区,重新恢复了华夏的统一。

在统一天下的过程当中,赵匡胤汲取唐灭亡的经验,恩威并施,削弱将领和宰相的权力,加强中央集权。

饱受战火之苦的民众,终于有了一个可以和平安定的生产生活环境,为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都提供有利的条件。

赵匡胤还是一名非常优秀的皇帝,他勤政爱民,严于律己,深受百姓的爱戴。

但是,赵匡胤即位后16年,他突然暴毙了。

当晚,他和他的弟弟赵光义喝酒聊天,结果第二天的早上,赵匡胤就被发现死在了寝宫当中。

所以极有可能是被赵光义害死的,但是也有可能是喝酒喝死的,真相并没有人知道,总之,他的弟弟赵光义后来登基了。

之前五代十国后晋的石敬瑭把燕云十六州割给了辽国,为了收复燕云十六州,自赵光义开始,北宋多次与辽交战,但是都未能收复失地。

直到公元1004年,北宋才与辽国在澶州这个地方,定下了停战和议约定,宋辽为兄弟之邦,北宋每年都要提供一些军费给辽国,双方互不侵犯。

至此,中国北方才有了些许的安宁,这次结盟史称“澶渊之盟”。

后来,北宋由于外族的进攻及统治者的无能,使得社会动荡不安。

宋朝的第六个皇帝宋神宗赵顼,为使社会有所发展,用了王安石为宰相,推行新法,但是由于保守势力过于强大,王安石两次推行新法,均以失败告终。

至此,北宋开始走向衰亡。

由于北宋官吏的腐败导致人民纷纷起兵反抗,与此同时,北方的辽国被女真族建立起来的金国消灭,金灭辽以后,下一个目标就是北宋。

金国以宋朝破坏与其定下共同对抗辽国的协议为名,大举出兵北宋,原本北宋军队在丞相李纲的带领下击败了金军,暂时制止了金国的南侵。

但是当时的太上皇宋徽宗与皇帝宋钦宗太过无能,一心想求和,不但赔款给金国,还罢免了李纲等忠臣,使得金国更加的肆无忌惮。

公元1127年,金军再一次的攻打都城开封,掳走了二帝,及大量的财物。

至此,前后历167年的北宋王朝最终被金灭亡,开启了外族统治中国的先河。

金军拿下北宋以后,并不知道怎么治理国家,就扶植了一个北宋的大臣张邦昌为傀儡皇帝,但是一大部分的旧宋朝臣,并不服这个降金的叛徒。

无奈之下,张邦昌只好退位,立康王赵构为帝。

同年,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也就是现在的河南商丘即位,建立了南宋。

金国知道了以后,就以张邦昌被废为名,大举南侵,金国又立了一个傀儡皇帝刘豫,国号为齐,史称“伪齐”。

金军南侵时,南宋也发兵北伐,由岳飞、韩世忠等抗金将领指挥。

在黄河南岸,曾多次击溃金国与伪齐的联军,但是因为种种政治原因,宋高宗赵构一心求和,与岳飞坚决抗争的意志相悖,为岳飞之后被杀埋下了伏笔。

之后,宰相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下狱,并于第二年杀害了岳飞父子。

宋高宗以纳贡称臣为代价,换取了东南半壁江山的统治权,之后数年,宋金两国发展相对稳定。

几十年后,金国的实力已经大不如前,而此时西北地区出现一股更加强大的势力「蒙古」。

蒙古族是一支古老的民族,他们一直过着以游牧为主的生活,大约公元12世纪时,蒙古族出现一位杰出的领袖,铁木真。

他作为部落的首领,被推为大汗,称为「成吉思汗」。

在铁木真的领导下,蒙古族逐渐的强大起来,成为中国北方一支不可小觑的力量。

后来,南宋与蒙古联手抗金,公元1234年,金被蒙古消灭,金灭以后,第二年蒙古就举兵进攻了南宋。

由于宋军奋勇作战,蒙古一直未能拿下南宋,就在蒙古与宋军交战的时候,蒙古大汗“蒙哥”死了。

他的弟弟忽必烈就放弃了与宋军交战,立即撤军,回老家去抢皇位。

这个大好的时机,宋军不但没有追击,反而向蒙古求和。

此后,忽必烈即大汗位后,又继续进攻南宋。

公元1271年,忽必烈建立了元朝,1276年,蒙古攻占了南宋的都城临安,也就是今天的杭州。

南宋灭亡,蒙古统一了中国全境,中国进入了元朝。

1206年草原上有个姓孛儿只斤的打架小能手「铁木真」,建立大蒙古国,他还有一个尊称叫“成吉思汗”。

那时候他们家的地盘只有这么大。

从那年开始,这位老兄就开启了一段充满征途的奇迹人生,而且不仅他能打架,他们全家都能打架。

铁木真之后的汗王,是他的三儿子窝阔台,窝阔台之后是铁木真的小儿子拖雷的儿子蒙哥,,蒙哥之后是他的亲弟弟忽必烈,在这一票孛儿只斤家的汗王努力下,他们家的地盘在短短几十年后变成了这样。

在那个冷兵器的时代,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做到像蒙古帝国这样,连续几十年不断的向外扩张,先后灭掉了四十多个国家,征服720多个民族领土。

从越南一直到匈牙利,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疆域超过三千三百万平方公里,横跨欧亚大陆的巨型帝国。

1260年,大蒙古国的第三代汗王蒙哥死后,他的两个弟弟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为了抢夺汉位打了起来,大蒙古国随之解体。

四年以后,忽必烈最终击败了阿里不哥,登上了汗位。

原本属于大蒙古国的成吉思汗其他后代的四大封地,取得了事实上的独立,分别成立了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和伊利汗国。

忽必烈坐稳了皇位以后,1271年就建立了元朝,元朝成为了其他汗国的宗主国。

之后,他又灭了南宋,将都城建在大都,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元朝开启了对中国97年的统治。

别看忽必烈是个草原的汉子,就以为他只会骑骑马打打仗,其实,他在人力资源管理上也颇具才华。

忽必烈好歹是个皇室子弟,从小就很了解汉族的文化。

建立了元朝之后,他重用汉臣,很好的缓和了汉蒙之间的民族矛盾,所以在他统治期间,元朝政权稳固。

因为蒙古族是游牧为主,生产力低下,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自忽必烈开始,后代元朝的统治者都很重视农业的发展。

人民吃饱了,就要穿穿穿、买买买。

元朝的棉花种植非常的普遍,所以纺织业发展迅速,同时元朝的疆域又足够大,扩展到西亚地区,使欧洲与中国的交往更加的频繁,商业在元朝急速的繁荣了起来,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之一。

原本过着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游牧生活,突然一夜暴富,钱多的花不完,那会怎么样呢?

那就拼命的享乐挥霍呗!

物质的丰富使元朝的统治阶级生活逐步的奢华了起来,从忽必烈死后,政治内部就开始腐朽。

而蒙古的继承制度与汉人不一样,他们不是老爸传给儿子,而是在皇帝的亲戚里选出一个有才华和能力的人来接班。

也就是说,如果你和皇帝有一段血缘关系,那么你就有机会当皇帝。

所以到第三代,皇位的争斗变得异常的激烈,25年间换了八个皇帝,每换一个皇帝都要出现一次皇室内的大屠杀,弄的统治集团四分五裂,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

而且元朝统治的时期,将国民分为四等人,蒙古人,色目人,也就是西夏人、回回人等,北方汉人和南方汉人。

在这样的制度下,汉人的地位极低,所以汉人被压迫尤为严重。

活不下去就反抗嘛!

元朝末年,汉族人民就以各种形式进行过无数次的反抗。

有一个叫刘福的人,领导的“红巾起义”就席卷了全国,在起义军中出现了一批优秀的将领,我们的朱元璋同学就在这个时候出场了。

公元1368年,朱元璋攻陷了元大都,结束了元朝的统治。

同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立了明朝,元朝被明朝消灭之后,最后一位皇帝元惠帝逃往了蒙古地区,建立了北元,仍然以北元皇帝的身份兼任“蒙古大汗”。

说是说大汉,他其实已经没有什么实力了,很快就被蒙古的另一支势力篡位杀死,北元灭亡。

蒙古各部又回到争夺蒙古大汗宝座的混战当中。

说回明朝这边。

朱元璋是怎么从一个放牛娃当上皇帝的呢?

在所有开国皇帝当中,朱元璋应该是身世最惨的一个,他老爸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他小时候给地主家当过放牛娃。

虽然生活艰苦,但好歹还有口饭吃,日子也就这么不痛不痒的过着,很快平静的生活就被打破了。

有一年家乡大旱,加上蝗灾,朱家的人一大半都给饿死了,实在走投无路的朱元璋只好跑到了皇觉寺当了和尚。

但是庙里面也很穷,和尚们不得不去化缘来养活自己,(其实就是去要饭)。

这个时候元末的农民起义闹得正嗨,尤其是红巾军。

要了几年饭的朱元璋尝尽了人间冷暖,也担心随时都会被元军抓走,性命难保,又收到了儿时小伙伴汤和邀请他参加起义军的信,几方面的原因吧,使朱元璋脱下袈裟,毅然投奔了郭子兴的红巾军。

因为老朱作战勇猛,头脑又很灵活,很快就受到郭子兴的赏识,还把自己的养女马氏嫁给了朱元璋,也就是后来的马皇后。

朱元璋的翅膀渐渐的硬了起来,决定自己另起炉灶单干,岳父郭子兴也支持他。

单飞以后的朱元璋就像开挂了一样,招了很多的兵,交了很多朋友,也打了很多的胜仗。

后来郭子兴病逝,靠着自己的努力和岳父留下来的资源,朱元璋很快就组建了一支强硬的队伍。

这时候的朱元璋并没有急着膨胀,在谋士朱升的指导下,秉承着“高筑墙”,指的是加强军事防备,“广积粮”指的是发展生产储备粮食,“缓称王”指的是不要过早地称帝,避免树敌太多,这九字真言的革命纲领,老朱就继续低调的发展自己的力量。

这个时候除了朱元璋以外,起义军还有另外两股非常强大的势力,占领了东方一片的张士诚,与手握西方大权的陈友谅,而朱元璋正好被夹在他们两个中间。

张、成二人就觉得老朱很碍眼,合计着先要拿下他。

但是他们的算盘打错了,朱元璋先灭了力量最强的陈友谅,再取张世成,这样经过几年的攻伐,朱元璋控制了长江中下游最富庶的大片土地,拥有一支强大的军队,已经具有推翻元朝,统一全国的实力了。

公元1368年,朱家军又攻陷了元大都,打得最后一个元朝的皇帝逃回了草原。

元朝宣告灭亡,老朱登基,建立了明朝。

朱元璋是真正的屌丝逆袭,但是他的崛起不单是靠运气,首先他懂得借势,借红巾军的名声发展自己,其次他广交贤能,知人善用,刘伯温、汤和、徐达这些开国的功臣对他的成功起了重要的影响。

还有就是他的军队纪律严明,既得到百姓的拥护,也得到地主土豪的支持。

天时、地利、人和才造就了朱元璋的成功。

打下江山只是开始,怎么治理,对朱元璋来说又是新的考验。

作为农民出身的皇帝,朱元璋没有忘本,上位以后,他就鼓励垦荒,实行屯田、兴修水利、轻徭薄赋,这些惠民政策让饱受压迫的农民朋友们对生活充满了希望,明朝慢慢从元朝外族统治的恐惧当中恢复了生机。

而朱元璋对贪官污吏的痛恨也是尽人皆知的,还是和他早年的经历有关,被剥削怕了。

为了惩治贪官,他发明了各种骇人听闻的刑罚,每次查处污吏都要杀好几万人,所以他也被称为暴君。

借着打击贪腐,老朱把一大票陪自己打下天下的开国兄弟们都杀了个干净。

当然不只是因为他们贪,更重要的是,老朱怕自己被夺权,如果不处理的这些人,朱家可能坐不稳江山。

此外,朱元璋还废掉宰相这个官职,给自家的儿子都封了藩王,个个手握重兵,把国家大权牢牢的掌握在了他们老朱家的手上。

这点也为后面朱棣顺利的篡位埋下了伏笔,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到了晚年,朱元璋可能是老糊涂了吧,被害妄想症频发,他设立了锦衣卫,就是一个特务机关,帮皇帝盯梢打小报告。

在朱元璋的监视下,很多开国的重臣要么就是不得好死,要么就是晚景凄凉。

最后,功臣忠良都杀的差不多了,朱元璋也走到了人生尽头。

公元1398年,朱元璋病逝,享年七十岁。

朱元璋死后,他的孙子朱允炆继位。

有那么多的儿子,干嘛选个孙子?

因为朱允炆是朱元璋长子朱标的儿子,朱标本来就是太子,但是他死的早,本着立嫡立长的原则,皇位就落到了这个皇长孙的头上。

朱允炆上位以后,觉得一票藩王叔叔们的权力太大了,威胁到了自己,就急速的开始削藩。

燕王朱棣就坐不​住了,朱棣是朱元璋的四儿子,从小就跟着朱元璋在军营长大,能力超凡。

尽管他很优秀,但是他的生母身份非常的低,自己又不是长子,所以皇位怎么都轮不到他,朱元璋封他当了燕王,对此,朱棣是极度不满的,但是也没有办法,老祖宗的规矩就是那摆着。

朱允炆这次削藩正好给了朱棣借口,他立即就起兵反攻朱允炆,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靖难之役”。

朱允炆一个毛头小子,弱不禁风的书生皇帝,怎么和朱棣打。

朱棣攻陷京师之后,朱允炆就人间蒸发了,有说他去福建当了和尚,也有说他跑路到东南亚。

总之,朱棣篡位成功,年号“永乐”。

朱棣即位后,对朱允炆的旧臣就一个字“杀”,动不动就诛九族诛十族的。

朱棣这种手段虽然很残忍,但是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唬住了吃瓜群众,国内的政权迅速的稳定了下来。

朱棣治国也很有一套,在他的管理下,当时社会农业繁荣,商业,手工业突飞猛进,造船业最为发达,文化方面更是灿烂。

朱棣组织了几千人,用时4年时间编写了《永乐大典》,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书。

为了抵御外敌,朱棣还决定迁都北京,于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紫禁城在北京建成。

可以说,在永乐年间,明朝基本上实现了全方位的进步,又有钱,又有文化,还会造船,那就出去炫耀一下呗。

于是,朱棣就派郑和下西洋。

其实还有另外一种说法,他派郑和是为了去寻找失踪的朱允炆。

不管是为了什么吧,郑和七次下西洋遍布了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不仅打开了与海外各国的贸易之门,还向世界展示了明朝的综合实力。

在海外邦交取得成功之后,朱棣又打起周边少数民族的主意。

其实他的方法很简单,听话的就招抚,不听话的就直接动手,为了稳定北疆,朱棣一生五次远征漠北,在最后一次出征中,朱棣病逝。

他在位22年励精图治,开创永乐盛世,对后世的影响深远。

之后,朱棣的长子朱高炽继位,因为他胖,而且贪吃,被后人称为“吃货皇帝”。

但是胖并不影响他是一个明君,他在位期间大力的推行儒家思想,任用贤能,尤其鼓励百官进谏,这使当时明朝的朝堂开放清明。

他还废除了永乐年间的一些严苛的政策,对旧臣进行了冤案平反。

朱高炽还停止了大规模的用兵,使百姓生活富足。

可惜的是,朱高炽仅仅登基九个月就死了。

虽然他在位期间很短,但是为“仁宣之治”打下的基础,朱高炽死后,他的长子朱瞻基继位。

朱瞻基被称为“蟋蟀皇帝”,他是很喜欢玩蟋蟀,但是并没有因此而玩物丧志,是明朝史上难得的优秀皇帝。

执政期间善于用人,严惩贪官污吏,体恤百姓,他的时代是整个明朝的黄金时期,明朝在他的统治下,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社会发展稳固。

但是,他也没有活多久,38岁,正值壮年的他就因病早逝了,他的长子朱祁镇继位。

因为老爸走的早,朱祁镇继位时候只有九岁,所以国家大小事都由太后和老臣们做主。

还好,这些老臣们都没有篡位的念头,所以朱祁镇前期的明朝还是很和谐的。

因为没有什么事值得,朱祁镇担心,他每天的任务就是玩,他的小伙伴就是一帮小太监,有个叫王振的太监最得朱祁镇欢心。

这时候,旁边的蒙古开始蠢蠢欲动,不久之后,蒙古就大兵南下,明朝的驻军,平时养尊处优的,毫无战斗能力,结果被蒙古军一通胖揍。

战败的消息传到朝廷中,朱祁镇急了,他又没有打过仗,也不知道怎么办。

王振就跳出来说,要陪着朱祁镇御驾亲征去收拾那帮蒙古胡人。

朱祁镇一听好兄弟都这么说了,那就走吧。

于是,他不管群臣的反对,执意率领的五十万大军亲征瓦剌,军事任务都交给了王振专断

王振是个二百五,他就是吹牛还可以,他又没有打过仗,他懂什么行军。

也就托了这坑货的福,明军被弄得人困马乏疲惫不堪,到土木堡这个地方,蒙古军就趁机进攻,明军被打的措手不及,惨败,史称“土木堡之变”。

有多惨呢?

这一仗,明朝有66位大臣战死,精锐的官兵全部沦陷,只剩下老弱残兵不到十万人,而且朱祁镇还被俘了,王振也没有好结果,被手下的人给打死了。

皇帝被俘的消息传来,朝廷立刻就炸了锅,不过还好,朱祁镇有个大义灭亲的妈,还没等对方来要挟,就把皇帝给换了。

朱祁镇被俘,没过几天,他的弟弟朱祁钰就被立了新的皇帝。

朱祁钰火速登基以后,再说蒙古这边知道自己抓了一个皇帝,蒙古军就以为自己捡了个大宝。

谁知道勒索信都还没有写好,就传来了消息,明朝的皇帝换人了,朱祁镇被尊为太上皇。

言下之意,就是说,这个太上皇已经没有用了,你们爱怎么地怎么地的,蒙古军差点没被气死。

既然勒索不成,那就搞点事情。

如果明朝的朝内,同时有朱祁镇和朱祁钰两个皇帝,那会怎么办呢?

可能就是打着这种看好戏或者是废物再利用的心态吧,一年之后,蒙古军就把朱祁镇给放了回去。

而这个时候刚当上皇帝,朱祁钰已经做皇帝做出了瘾,手握大权,是说放下就能放下的吗?

于是,他将回到北京的朱祁镇软禁在了南宫,这一关就是七年。

朱祁钰为了确保自己的皇位,又把他的儿子册立为太子,谁知道他的儿子并不争气,没过几天就死了。

不久之后,朱祁钰自己也病倒了。

朱祁镇这边,他虽然被软禁着,回想起自己当皇帝时的潇洒时光,如今却被自家的弟弟关在这间破屋子里,他能甘心吗?

加上朝廷有几个大臣为了自己的私利,就趁着朱祁钰病倒,与朱祁镇联手偷偷的去南宫接出了朱祁镇,带着他进入了皇宫,宣布复位,把病重的朱祁钰,降为郕王,软禁了起来。

不久之后,朱祁钰就死了,他是病死的,还是被谋杀,说不清,这个事件史称“夺门之变”又称“南宫复辟”。

朱祁钰在位八年,他登基的时候接手了哥哥朱祁镇的烂摊子,临危受命,他抵挡住瓦剌又一波的攻击,保住了北京。

执政期间重用贤臣,维护了明朝的政治稳定,这一切都是不可抹杀的功绩。

朱祁镇再一次登基之后,他还杀了大忠臣于谦,因为于谦是朱祁钰最得力的下属,不过杀于谦的确是朱祁镇一生的黑点。

朱祁镇前前后后在位22年,也许是经历了太多的坎坷,境界升华,临终前他做了一件好事,废除了明朝自朱元璋开始就有的后妃殉葬制度。

随后,38岁的英宗朱祁镇告别了这个世界。

朱祁镇,病逝以后,他的儿子朱见深继位。

宽仁治国,平反了于谦的冤案,他减免赋税,社会安定。

但是他同时也任用奸邪,朝政有腐败的迹象,总的来说,普普通通吧。

41岁的时候病逝,他的儿子孝宗朱佑樘继位。

朱佑樘不错,非常的不错,在明朝即将衰败之际力挽狂澜,努力的扭转他老爸宪宗时期朝政的腐败情况。

驱逐奸佞,勤于朝政,励精图治,使明朝再度的发展为盛世。

而且更为难得的是,一生他只娶了一个张皇后,两人伉俪情深,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一生只娶壹个老婆的皇帝。

由于朱佑樘只有张皇后一妻,张皇后两个儿子,小儿子很小的时候就死了,所以朱佑樘之后就由他的独子朱厚照继位。

因为是独子,朱厚照从小就被宠大的,所以性格比较特立独行,不按常理出牌。

继位之后,在太监刘瑾的引导下做了很多荒唐事,他喜欢cosplay,在宫里模仿街市,建造了许多的店铺、妓院,让太监宫女模仿青楼姑娘和老板什么的,把宫里搞得乌烟瘴气。

刘瑾还建了一个豹房,里面养动物、养女人,全国没收来的钱也全部都放在豹房里,相当于朱厚照的一个小金库。

宫里都折腾成这样了,朱厚照还是坐不住,又开始惦记着出去打仗。

有一年,江南有一个人作乱,他非要亲自去镇压,没有想到大军刚走到一半,前线就来报,叛乱已经平息了。

朱厚照居然把那个叛臣放了,再由自己亲手将他抓获,然后大摆庆功宴庆祝自己的胜利。

你说他奇葩不奇葩。

朱厚照就是用这种恶作剧式的精神,做16年的皇帝,31岁的时候在豹房病逝。

虽然他淫乱了一生,到死却连个儿子都没有,所以只能从他的叔叔藩王朱佑杬家选了一个堂弟朱厚璁来继位。

早期朱厚璁还是很给力的,把国家治理得像模像样,但是后来与朝中大臣起了争执,具体的原因就是朱厚璁要给他的老爸尊号为皇帝,但是他的老爸是藩王,所以以王廷和为首的大臣们不同意。

看上去是简单的追尊事件,事实上是新政与旧政集团的利益冲突,所以这件事情前前后后持续了20年,史称“大礼仪”。

大礼仪落幕之后,朱厚璁刚登基时的那份想要做个好皇帝的激情就彻底消耗殆尽,他信奉上了道教。

为长生不死,听信了一个道人的偏方,要取童女的精血入药。

为了保持这些入药小宫女的洁净,还不给他们吃饭,只能吃一点桑叶,喝一点水,而且动不动就暴力对待,被折磨死的宫女不在少数。

这还叫不叫人活了。

终于导致了一场历史上罕见的宫变,有16个宫女趁朱厚璁睡觉的时候,用绳子想勒死他,可能是太紧张了,朱厚璁被勒晕了,但是并没有死,方皇后得知消息之后就火速的赶来救了朱厚璁一命,造反的宫女全部处死。

那年正好是嘉靖的壬寅年间,史称“壬寅宫变”。

朱厚璁可能是被吓着了,从此以后,不再理朝,六十岁的时候驾崩。

嘉靖帝朱厚璁虽然大半辈子都在修仙,但是其实他还挺厉害的,早期的时候,他做了很多有益国家的大事,推行新政,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后期的20年不上朝,居然还能手握朝中的大权,但是同时这20年也是明朝变换最为危急的时期,明王朝已经日益的衰败。

朱厚熜死后,他的儿子朱载后即位,朱载后能力一般,但是他的运气特别好,他的时代有一大堆能人贤臣,而且他也很会用人,重用张居正、高拱等名臣。

革新朝政,废除海禁,允许海外贸易,外贸发展迅速,出现了全面开放了局面。

所以,他在位期间为中国赚取了大量的白银,但是他有个致命的缺点「好女色」。

为什么是致命的?

因为他就是每天纵欲过度身体情况每况愈下,在位仅仅六年就死了。

儿子朱翊钧继位,也就是万历皇帝,老爸死的早,他继位的时候才十岁,政事基本上是由张居正代理的。

张居正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优秀的内阁首辅之一,明代最伟大的改革家,听听这些头衔就知道张居正是非常厉害的。

在他的辅佐之下,万历的前十年犹如打了一剂续命针,使颓败的明朝喘了一口气。

不过这也是最后的回光返照,张居正死后,朱翊钧开始自甘堕落,酒色财气样样精通,朝政彻底的荒废了,整整28年不上朝。

有这样的皇帝,国家能好到哪去。

百姓饱受官吏的欺压,又加上不是水灾就是旱灾,不是旱灾就是蝗灾。

就在国内乱成一锅粥的时候,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不久之后,金军南下伐明。

这时候国库都被朱翊钧给掏空了,哪有钱打仗。

当然了,朱翊钧的小金库是不差钱的,但是他不舍得拿自己的钱出来。

难道国家不是你家的吗?

于是他就想到一个损招“加税”,让老百姓来买单,这还不是最绝的,收上来的赋税,一大半又进了朱翊钧的小金库。

在这种情况下凑出来的军队,去跟努尔哈赤金军对撕,那不是找死吗。

果不其然,明军大败,此后,明军实力大减,明王朝的亡国悲剧拉开了帷幕。

朱翊钧在位48年,把身体和国家都掏空,之后去见了祖宗,长子朱常洛继位。

朱常洛是想好好的大展拳脚,把明王朝拉回正轨,但是他在继位十天就生病了,而且一个月后就病死了,他的儿子朱由校继位。

朱由校喜欢木工,据说他的木工造诣,已经是大神的级别。

由于喜欢木工,荒废了朝政,朝中的大权被朱由校的奶妈客氏与大宦官魏忠贤把持,这两人狼狈为奸,各种打压异己,陷害忠良。

魏忠贤等阉党专制之后,百姓的生活就更加的水深火热,起义就越来越多。

朱由校执政七年之后,一次意外的落水,他生病了,为了治病,他吃了一种仙丹。

古代的仙丹,你懂的,吃了几个月后就死了,才23岁,没有后代。

他的弟弟朱由检登基,也就是崇祯皇帝,崇祯帝坐上皇位的时候,大明的江山已经千疮百孔。

虽然继位后他抓住机会,以迅雷之势除掉了魏忠贤一党,清理了专权的太监们,但是随后他又犯了一系列的错误。

当时的明朝最大的外敌是东北的后金,崇祯皇帝重新启用了袁崇焕,袁崇焕一经上任,就把东北的防务布置的井井有条,没有给后金任何入侵的机会。

但是,崇祯心急、多疑,金这边的皇太极一个小小的反奸计,就让崇祯帝以为袁崇焕与清军勾结。

听信了谣言的崇祯皇帝直接千刀万剐了袁崇焕,从此明朝失去了唯一的东北屏障,金军得以驰骋东北大地,就像进了自家的后花园一样。

而国内这边,农民起义日益壮大,以李自成为首的农民,军队很快的发展到了百万之多。

明王朝已经油枯灯尽了,尽管崇祯帝已经很努力的想要做一个好皇帝,却还是被历史安排了一个悲情的结局。

1644年,李自成的军队攻陷了北京后,崇祯帝在景山的一棵树上自缢而亡,享年35岁,明朝也就画上了句号。

后金的努尔哈赤,他们家是女真贵族,他自己原本是明朝边疆的一个小官,后来因为明朝对东北边境的少数民族采取强硬的措施,他不得不起兵自保,并迅速统一了建州女真,建立了“后金”。

这时的后金就是一个地方政权,还不够强大,大多数时候就在东北与明朝打打小架。

努尔哈赤死后,他的儿子皇太极改后金为“清”。

采用了更加合理更加积极的政策,有力地消耗了明朝的国力,让清朝有了统一天下的实力。

就在与明朝对决的前夕,皇太极却挂了,就这样突然的挂了,连个继承人都没有。

这时候,他的长子豪格和他的弟弟多尔衮要抢皇位。

势均力敌,谁也搞不定谁,最后只能采取了一个折中的方法,就是让皇太极六岁的儿子福临继位,就是顺治皇帝。

同年,清军在明朝山海关总兵吴三桂的带领下,把刚刚攻入北京,消灭明王朝的李自成赶走,清朝接盘了整个中国。

顺治作为清朝入关的第一位皇帝,他的在位时间并不长。

但他积极地接受了汉文化,重用一大批的汉人学者,让清朝算是平稳的在汉族人的地盘站稳了脚。

后来,他的宠妃董鄂氏病故,他看破红尘,非要出家,虽然后来也没真的做成和尚吧,不过不久之后,他就得了天花,病死了。

康熙八岁继位,年纪太小,就给他找了四个托孤大臣,其中有一个就是鳌拜。

鳌拜是年轻的时候就跟着皇太极打仗了,三朝元老,仗着自己功绩显赫,党羽众多,完全就不把康熙放在眼里。

等到康熙亲政以后,用了几个小太监就把鳌拜摆平了,灭掉了鳌拜集团。

那个时候他才16岁,康熙真正的掌握了朝政。

成年之后,他又平复了云南吴三桂,广东尚可喜,和福建耿继茂,清初的三个地方割据势力,消灭了台湾郑成功家族郑氏集团,三次亲征蒙古准噶尔,平定了蒙古的叛乱,维护了中国的统一。

在内政方面,康熙也很优秀,勤政爱民,尊重汉文化,在他的统治下,清朝蒸蒸日上。

但他也不是没有缺点,在传位的问题上犹豫不决,就造成了“九子夺嫡”的悲剧。

而且过度宽容的政策,使得朝廷腐败成风,国库空虚。

康熙在位61年,对于他的评价还是功大于过,是清朝皇帝当中最有能力的一位。

后来他的四儿子,雍正皇帝经过多年的斗智斗勇,终于在所有的弟弟和哥哥当中脱颖而出。

继位后,雍正把之前和他抢皇位的一大堆皇子全部都清理干净,这也使得他落了个残暴无情的暴君称号。

在治理国家上,雍正是一个劳模,自他继位开始改变康熙晚年的弊端,讲究实政,把国家赚的盆满钵满,大清也重新焕发出了勃勃的生机,留给他儿子乾隆留下的是一个盛世江山。

雍正在位13年后病逝,乾隆继位。

乾隆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借着强大的国力,乾隆统一了新疆,在他的手上,大清王朝发展到了鼎盛。

乾隆他特别喜欢玩,就像个土豪一样,走到哪就大把大把的花钱,晚年的时候对财富更加的迷恋。

在他的影响下,清王朝完全进入了腐败的节奏,官场上下贪官污吏一片,司法败坏,民不聊生。

历史上出名的大贪官和绅,就是趁这个机会迎合乾隆,一路升官发财,大肆贪污受贿。

而这时候的西方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变革,英国开始工业革命,美国已经建立,法国大革命爆发,这三件事已经彻底的改变世界文明的进程与格局。

然而,清朝还在固步自封,错过了了解西方世界最后的机会。

就在乾隆自我陶醉之际,西方世界正在迅速超越中国,乾隆60年退位传位给了嘉庆,四年后归天,享年89岁。

乾隆留下的清朝已经积重难返,嘉庆看到了社会的腐朽,一上来就杀了和珅,查处贪官。

但是大清的衰败已经在军事和国力上显现出来,在嘉庆的手上,清朝还是继续的衰败了下去。

之后,道光继位,他是一个既节俭又有责任心的皇帝,在位期间,鸦片一直都是最大的问题,大量输入的鸦片把整个中国搞得一副病殃殃的德性不说,还导致大量白银的外流。

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展开了。

在道光的支持下,林则徐坚决禁烟,在虎门海滩销毁了收缴的鸦片,这就是著名的“虎门销烟”。

而这样的做法也侵犯了英国人的利益,1840年,英国人侵华,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

面对英国的坚船利炮,清政府被完爆,不得不求和,与英国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中国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清政府本来就没钱,又还要赔款,只能大肆搜刮民脂民膏,结果官逼民反,各种起义连绵不断。

在这样的内忧外患之下,道光怀着愤恨与遗憾归天,咸丰继位。

面对前几任留下来的一大堆乱摊子,内有太平天国夺取了半壁江山,外有英法联军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清军两边谁都打不过。

打不过只能跑,逃到了热河之后,咸丰就开始破罐子破摔,开启醉生梦死的节奏,31岁就死了,他也是清朝最后一个实权皇帝。

后来的同治、光绪、宣统,要么是自己人的傀儡,要么是外国人的傀儡。

慈禧是咸丰的嫔妃,同治的亲妈,同治继位的时候年纪很小,所以慈禧和咸丰的皇后慈安两宫太后垂帘听政。

没过多久慈安就死了,朝政基本就是慈禧独揽大权。

19岁的时候同治死于天花,他没有儿子,四岁的堂弟光绪继位。

光绪从小就是看着慈禧的脸色长大的,所以他性格特别的懦弱,长大之后,他也想要通过变法来改变国家,但是遭到慈禧的保守势力强烈的反对,变法才103天就失败了,史称“百日维新”。

之后,光绪被慈禧囚禁起来,再之后,八国联军攻入了北京,慈禧光绪跑路,联军在北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抢完了杀够了,又与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巨额赔款《辛丑条约》,八国联军这才酒足饭饱的离开。慈禧回京继续做他的老佛爷。

终于等到慈禧快挂的时候,他还不忘先毒死了光绪,光绪也没有儿子,慈禧死前就临时宣布让宣统皇帝溥仪继位。

那个时候,溥仪才三岁,这时的大清也差不多了,溥仪唯一能做的就是稀里糊涂的,当了一个接盘侠。

三年以后,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各省都纷纷宣布独立。

1912年中华民国宣布成立,溥仪正式下诏退位,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灭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历代帝王简史3——西汉(上)
汉武帝刘彻,排行老二却意外获得皇位,一生中每项成就都让人吃惊
汉匈和亲模式开启
中国简史——西汉
西汉皇帝列表,四年楚汉纷争后刘邦建立汉朝
为什么我们被称为汉族汉人,却大都喜欢项羽不喜欢刘邦?原因惊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