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育心理学:父母冲突会给青少年带来哪些不利影响?
userphoto

2023.03.16 河南

关注

在中国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竞争压力的增加会使每一个人在某个时刻都会有一定程度的焦虑体验。

虽然焦虑会带给个体感觉上的不适,但是适度的焦虑却可以激发我们的潜能,提高工作效率,而过度的焦虑就会损害我们的生理机能,影响心理健康。在众多可以引起焦虑的情境中,社交焦虑是其中比较突出的一种。

青少年正处于人生中的过渡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个体开始将更多的时间和注意力从外部世界转移到对自我的认知方面,他们对有关自己的一切变得更加敏感,也更容易有消极的情绪体验。

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表明,焦虑已经是青少年群体中常见的一种不良情绪体验。青少年正处于一个认识自我,发现自我的关键时期,正常的社会交往对其认识自我和社会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对那些受到社交焦虑影响的青少年而言,他们对自我意识的探讨和社会化发展势必会因此而受到影响。因此,研究青少年社交焦虑的影响因素并据此采取一定的防御措施,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是十分有必要的。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儿童主要是通过对榜样人物的观察学习而习得了一些社会行为,儿童的发展是个体、行为和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

因此,在儿童发展早期,父母作为与儿童关系密切的榜样人物,他们的沟通模式以及他们共同营造的家庭环境就一定会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及其社交模式。

布朗芬布伦纳提出的生态系统理论认为,发展中的个体嵌套于相互影响中的一系列环境系统之中,在这些系统中,系统与个体相互作用并影响着个体的发展。

他将个体发展中的生态环境分为微系统、中间系统、外层系统、宏观系统四个不同层次的系统,只有微系统是个体实际参与的直接环境,对个体有着最直接的影响。因此,对于大多数儿童来讲,在微系统中的父母会直接影响儿童的社会化发展。

根据以上两个理论的观点,可以发现,在青少年发展早期,父母在其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现有研究已经证明,影响青少年社交焦虑的因素不仅有个体自身的内部因素,也包括外部的环境因素。

而在外部的环境因素当中,父母关系的和谐与否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预测因子。已有研究表明,父母的婚姻质量可以负向预测学前儿童的内隐和外显行为问题,父母在家庭生活中的暴力行为与中学生的心理素质呈显著负相关。

在现实的家庭生活中,父母很可能会因为工作压力,家务劳动以及儿童教育等方面的问题随时产生冲突。

面对突如其来的父母冲突,对大多数儿童来讲,他们往往是不知所措,只能被动地去承受父母冲突带给自己的不良影响,却不知道如何去减少这种不良影响。

近些年来,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研究者们开始关注个体自身的积极力量,并提倡对遇到的问题有一个积极的态度。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能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当问题出现后,每个人都可以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对问题做出自己的理解。

积极心理学主张个体从两个方面来寻求问题的积极意义,一是多方面探寻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二是从问题本身去获得积极的体验。要看到,问题的出现其实也为个体提供了一个展现自己优秀品质和潜在能力的机会。

结合当下的学术背景并考虑到研究的现实意义,研究尝试着从新的角度去探讨父母冲突的不同方面在影响中学生社交焦虑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从而从家庭环境的角度为解决中学生社交焦虑的问题提供一些意见和建议。

一、中学生感知到的父母冲突、认知性情绪调节与社交焦虑的关系讨论

冲突特征包括冲突频率、冲突强度、冲突解决三个维度,冲突特征得分高,说明父母之间的冲突频率高,冲突强度大,冲突解决差。

冲突特征与社交焦虑的正相关关系说明如果父母之间的冲突频率高,强度大,且不能得到妥善解决时,中学生的社交焦虑水平也会变得很高。

威胁认知包括威胁感和应对效能感两个维度,威胁认知得分高,说明中学生在父母冲突过程中会有很高的精神压迫感,且对父母之间的冲突感到不知所措,无力应对。

威胁认知与社交焦虑是正相关关系,说明在父母冲突过程中,中学生的威胁认知越高,社交焦虑水平就越高。自我归因是指子女将父母冲突的原因归结到自己身上,认为是自己的原因导致了父母之间的争吵。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儿童的行为习惯是通过对榜样人物的模仿而逐渐习得的。冲突特征与社交焦虑是正相关关系,是因为家庭中父母之间的相处模式就是儿童与其他人进行交往的榜样。

如果父母之间经常发生言语争吵,甚至是肢体暴力,那么家庭中的子女在与他人交往时也就容易发生争斗,或者会因为害怕发生争吵而尽量避免各种人际交往活动。

对于中学生而言,父母是他们物质生活的依靠,更是他们重要的精神支柱。威胁认知与社交焦虑是正相关,是因为在父母发生冲突的过程中,子女往往充满了担心害怕与紧张不安,觉得父母不爱自己,这时候他们就会向其他人寻求爱与温暖。

而为了得到他人的爱与喜欢,他们更可能会去迎合他人,也更加担心自己的言行举止是否能够得到他人的认同。

与此同时,如果子女觉得无力应对父母之间的冲突,他们就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甚至是否定自己,而这种处理父母冲突的无能为力感使得他们更容易担心在与其他人交往时发生的矛盾冲突问题。

二、消极情绪调节在中学生感知到的父母冲突与社交焦虑之间中介机制的讨论

消极情绪调节在冲突特征与社交焦虑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说明冲突特征并不直接影响中学生的社交焦虑,而是通过影响中学生的消极情绪调节进而影响其社交焦虑。对于中学生来讲,父母是他们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重要依靠。

在一个经常发生争吵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儿童,很可能会因为父母对自己缺乏照顾与关爱而很难对社会上的其他人与事有乐观的态度。

已有研究表明,知觉父母冲突可以显著预测个体的依恋焦虑和依恋回避,父母之间的冲突不仅会对当事人造成伤害,也会损害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影响他们的亲子依恋。

而子女对父母的这种不安全依恋使得他们在认识世界、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总有一种不安感,充满了担心与害怕,进而影响他们正常的社会交往,产生社交焦虑。

消极情绪调节在威胁认知与社交焦虑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说明威胁认知既可以直接影响中学生的社交焦虑,也会通过消极情绪调节影响社交焦虑。

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对自身周围发生的一切事情都很敏感,一件极其细小的事情也能让他们产生强烈的情绪体验。

如果中学生感觉父母冲突会影响到整个家庭的安定,父母对自己的关爱也没有像以前那么多,他就会产生一种危机感和恐慌感,这种强烈的不安感使他在与周围其他人相处时,也会害怕其他人不喜欢自己,从而产生人际交往过程中的焦虑情绪。

在父母冲突过程中,如果中学生觉得自己无力应对这种家庭矛盾,他就会对自己失望。

这种不自信的感觉使他在遇到其他人际关系问题时,也会采取消极的态度去对待和处理,而这样做的结果往往会使他的人际关系更为紧张,从而加剧了他的焦虑情绪。

消极情绪调节在自我归因与社交焦虑之间不起中介作用,说明自我归因不会对消极情绪调节产生影响,而是直接影响中学生的社交焦虑。

三、建议

对减轻中学生的社交焦虑主要提出以下两点建议:

(1)从父母的角度来讲,当对同一件事情有不同的看法时,可以通过沟通交流找出合理的解决方法,尽量去减少夫妻之间的一些不必要的冲突。

即使发生冲突,也要尽快妥善解决,减少冲突的持续时间和影响范围。而对那些以争吵作为交流方式的父母来说,他们可能需要在争吵过后平复自己激动的情绪,向子女解释争吵的缘由及结果,消除子女的疑虑。

(2)从学生的角度来讲,要正确认识父母冲突,进行客观合理的归因。当父母之间发生冲突以后,要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方法去减轻冲突带给自己的消极情绪。

一方面可以向朋友或心理机构的老师寻求帮助,另一方面也可以在父母的情绪平静下来后,积极地与父母进行沟通交流。

探询父母争吵的原因,向他们表达自己的感受,使父母了解他们之间的冲突带给自己的痛苦,使父母重视家庭矛盾对孩子成长的不利影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何我会被焦虑裹挟?丨影响青少年焦虑的家庭危险因素
父母采用粗暴的教养方式不利于青少年的情绪和行为的发展
压抑导致忧郁厌倦,优柔寡断,社交障碍
社交焦虑的青少年更容易手机成瘾吗?
中学生心理危机及其对策
当“青春期”撞上“更年期”(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