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艺评论】《大道薪火》: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的重要创新
userphoto

2023.10.10 黑龙江

关注

在毛泽东诞辰130周年之际,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大道薪火》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段隆重推出。该剧独辟蹊径,主要讲述1931年到1935年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通过调查研究、深入思索,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中央苏区探索治国理政真理大道的光辉历程。在近年来红色题材剧作大放异彩的背景下,该剧的推出仍带给观众惊喜,填补多项创作空白。观众称赞该剧具有“历史教科书气象,有故事,有理论,细节足”。

一、全新视角聚焦大道之行“试验田”“实践场”,书写苏区经济社会建设史诗。

不同于以往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大道薪火》以经济建设独特角度切入土地革命战争过程,截取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到1935年遵义会议召开这一重要历史时期,主要讲述中国共产党以中央苏区作为治国理政的试验田,探寻中国特色革命和社会发展道路的故事。剧作首度全面展现中华苏维埃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历史画卷,首次聚焦革命战争背后的经济和民生。作品回答了“为什么要发展苏区经济”“如何发展经济”这两大问题,不仅填补中央苏区经济社会题材空白,也填补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中经济建设和金融建设方面空白。

剧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深入调查研究,深刻分析中国国情和社会发展具体情况,在中央苏区开启治国理政探索历程。刚刚成立的苏维埃共和国一穷二白,他们战胜一个个困难建立国家银行,初步形成造币、发行纸币、建立信用、发行债券等金融体系雏形,有力支援苏区人民发展生产和军事斗争。邓子恢、林伯渠、毛泽民、钱之光等勠力同心,积极扩大钨矿生产和贸易,为改善苏区人民生活,打破敌人经济封锁,以及支援革命战争,做出艰苦探索和努力。毛泽东亲自带领军民开荒种田、打井兴水,发展农业,增加粮食生产。团结号召苏区全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医疗,加强新闻事业建设。颁布新《婚姻法》,铲除童养媳、买卖婚姻等社会毒瘤,解决苏区各种民生问题。

同时,大力整顿干部队伍作风,坚决惩治贪腐,法办了隐藏在革命队伍中的“两面人”谢步升,撤了作风腐化的国有钨矿总经理胡克功,干部群众拍手称快。锄奸反特,维护苏区经济秩序。打漳州、反围剿取得胜利,保卫和巩固苏区胜利果实。《大道薪火》全面展现了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苏维埃时期的治国理政,生动诠释中国共产党不畏艰险、迎难而上,一心为民、一心为民族解放事业奋斗献身的初心。

《大道薪火》通过较为全面细腻地刻画“红色大管家”毛泽民这一人物形象,进一步揭示了苏区经济金融建设筚路蓝缕、艰苦备尝的创业岁月。毛泽民作为苏区财政部门的负责人和国家银行行长,掌管整个苏区的“钱袋子”,角色几乎贯穿全剧。他白手起家借募资金,办银行,印货币,屡次打退敌人发起的经济战,源源不断为红军输送经费。他亲自为商界老板端茶倒水,向闽西商会借钱,动员苏区干部群众往“零”起步的国家银行存钱,场景真实动人,让我们看到苏维埃经济建设的不易。有观众表示:“'大道薪火’四个字背后,藏着共产党人的艰难跋涉,每一步都来之不易。”

苏区经济社会发展与各种斗争跟前线的战斗同时进行,相互勾连、交错展现、扣人心弦,带给观众对这段历史的全新认识。

二、正面讲述毛泽东受到错误路线排挤这段史实,展现革命领袖的坚定信念、宽广胸怀。

生动反映了毛泽东敢于坚持真理,成为党和红军灵魂人物的曲折过程和光辉形象。面对要攻打大城市的中央指示,时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的毛泽东在会上摆事实、讲道理,据理力争,主张在当前敌强我弱的形势下,缓打大城市,先发展苏区经济、积蓄力量。在他的意见孤掌难鸣、会上还是决定攻打赣州后,毛泽东明确表示“保留意见”。直到他被解除军事指挥权到东华山“休养”,他始终没有改变这一认识。因为这是他深入调查中国社会、苏区发展环境,并结合领会马列主义精髓进行独立思考,得来的正确判断。就是在不久前的1930年,毛泽东通过深入调研,撰写了《寻乌调查》《调查工作》(《反对本本主义》)等不朽名篇,剧中通过来自干部群众的讲述等多个情节,反映了毛泽东的调查对他们产生的深远影响。后续赣州战役失败也证明了毛泽东的判断,毛泽东卓越的战略眼光由此鲜明展现。

全面展现毛泽东的文韬武略和宽广胸襟。逆境中,毛泽东全力发展苏区经济文化教育医疗,为前线提供最大的支持。攻打赣州失利,红军身处险境,周恩来、朱德、项英等领导请毛泽东下山指挥红军,毛泽东义无反顾奔赴前线,并迅速做出决策部署,打援救围,挽救红军于危难之间。这一桥段将毛泽东敢于和善于决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雄才伟略展现得淋漓尽致。

三、正面展现中央和红军高层的路线斗争,揭示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成长之痛。

《大道薪火》首次全面揭开苏区时期党中央和红军高层路线斗争的神秘面纱。

一是全面反映游击战、“农村包围城市”与冒进的“进攻主义”“攻打大城市”的路线斗争。这一线索从临时中央奉行共产国际“积极的进攻主义”,全盘否定毛泽东、朱德在三次反围剿等战斗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游击战、迂回战等行之有效的战术,并大加批判,到罗织“狭隘经验论”“罗明路线”等罪名,把“邓毛谢古”(邓小平、毛泽覃、谢维俊、古柏)定为“毛派分子”进行打压,矛头指向毛泽东;再到1932年直接剥夺了毛泽东的军事指挥权。该剧通过多次高层会议,罗明、古柏等被解除职务,邓小平、毛泽覃等一大批县委书记、游击队领导受到迫害等情节,还原了这段历史。带着共产国际“尚方宝剑”的临时中央的“政治正确”,住进东华山“养病”的毛泽东的苦闷,及其对革命和红军前途的忧虑,古柏、小平等革命干部和“小瑞金”一家等革命群众,在危难之时表现出的对毛主席的衷心爱戴,都刻画到位,真实感人。

二是毛泽东与张闻天、王稼祥等苏联学习回来的马列主义理论家,围绕“本本主义”与“实践出真知”的论战。这一线索通过毛泽东与两人的几次辩论和谈话理清楚了。通过深入交流,更通过对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等惨痛教训的反思,张王二人逐步转变认识,越来越认同毛泽东“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的重要论断。后来在遵义会议上,二人成为毛泽东的重要支持者。

对路线斗争的真实反映,是对历史的尊重。中国共产党就是在对敌斗争和党内路线斗争中逐步成长成熟,沿着“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中国特色革命大道,百炼成钢,克敌制胜。《大道薪火》的创作暗含了这样的深刻认知。

四、宏大叙事与生动细节相结合,创新革命历史影像书写。

《大道薪火》无疑是宏大叙事的新典范,以科学历史观聚焦党的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全景展现1931年到1935年间,中国共产党坚定初心、拨开云雾,寻求中国革命正确道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道的光辉历程、峥嵘岁月。另一方面,剧作以生活的烟火气,强化人格人情表达,进一步烘托了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人物形象、丰富内涵和审美张力。

作品透过化繁为简却灵动精细的场景设置和演员表演风格,给角色注入静水流深的情感,将人物的多重身份演绎得层次分明。比如对伟人的生活化刻画,全剧呈现出一个有独特魅力、与人民无限贴近、具有浓浓生活气息的革命领袖毛泽东。剧中,毛泽东上房帮阿婆家开天窗,提着灯笼参加村里提灯晚会,与民同乐;亲自下田插秧,下河抓鱼为同志们做豆腐炖鱼汤;指导干部如何写好文章,撮合警卫员的婚事;身先士卒带领百姓打井,开展苏区熬盐运动,《大道薪火》中的毛泽东扎根苏区、深入人民,在领袖气概风采之外,洋溢着浓浓人情味。

比如亲情,当哥哥毛泽东陷入低谷,失去军事话语权,观众看到两个弟弟毛泽民、毛泽覃的不平、忧心和隐忍。毛泽民没有用语言来维护,而是用行动给予支援,坚定贯彻之前制定的经济理念,把苏区经营得有声有色,以无声的方式为哥哥提供有力支援。

比如家庭生活,该剧对毛泽东妻子贺子珍、朱德妻子康克清、毛泽民妻子钱希均的形象塑造和伟人家庭生活描述,都是前所未有的,充满了人间烟火气,可亲可敬可爱。几位夫人一起炒菜的桥段,干脆明了,在热气腾腾的厨房里,就把现场的夫人们介绍清楚了,把几位领导人的饮食喜好也介绍清楚了,生动有趣接地气。

这部剧既书写苏区建立的开天辟地,也书写苏区建设发展的艰难困苦;既刻画毛泽东的伟大,也再现他大起大落的过程;既演绎反围剿胜利的酣畅、失败的辛酸、长征的艰辛,也揭示出中国共产党在漫漫革命征途上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建立新中国的历史必然性。

(作者单位: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

监      制:杨明品

轮值主编:彭   锦

后期编辑:冯雯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电视剧《大道薪火》引发热议的原因何在?
央一开播!33集大剧来袭,这是《亮剑》后我唯一想追的战争剧
《大道薪火》以经济视角讲述革命历史,于至暗时刻开启星火燎原
历史的回响:为什么说周恩来的两次谈话,拨正了中国革命的方向?
永远的赣南
《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记录外国人眼中真实的革命圣地(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